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中管路凝血和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2022-05-13 17:24孙婷婷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满意度

孙婷婷

【摘要】目的: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中管路凝血和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方法:将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此次研究主体。此间,基于患者透析治疗期间采取护理模式的差异,将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方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满意度以及管路凝血发生率、凝血功能指标、纤溶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此评估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发挥的效用。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比较管路凝血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功能指标相比无差异(P >0.05);护理后,两组Fbg、PT、APTT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Fbg、PT、APTT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纤溶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 D-二聚体、组织纤维酶原激活物相比无差异(P >0.05);护理后,两组纤溶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 D-二聚体、组织纤维酶原激活物相比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纤溶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 D-二聚体、组织纤维酶原激活物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全方位护理干预的应用,可结合血液透析患者的特点以及需求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干预服务,保证患者治疗安全,促使患者病情更好的稳定,可借鉴。

【关键词】全方位护理干预;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满意度;管路凝血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459.6. 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6-0092-03

血液透析疗法为临床肾功能障碍以及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首选治疗方法,在具体治疗过程当中,通过及时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以及酸碱度失衡的情况,及时清除机体潴留废物,改善新陈代谢,以此延长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从而来达到相应的治疗目的。但在具体治疗期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血液透析患者会出现管路凝血的情况,降低透析效果的同时还会危害血液透析患者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为此,针对以上情况,为保证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就需综合治疗方法的特点,予以血液透析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本研究为探讨全方位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当中发挥的临床效用,以本院2019年1月至 2020年10月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展开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以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5∶15,年龄28~66(46.39±5.61)岁;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6∶14,年龄29~65(45.48±5.6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确诊后实行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好且年龄均在70岁以下;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近期没有应用过抗凝药物治疗者;血清钙离子浓度超过1.0 mmol/L。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传染性血液疾病患者;患有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疾病患者;排除处于妊娠阶段以及哺乳阶段的女性患者;合并有代谢性碱中毒者;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有严重的肝功能障碍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明确病情之后,均开展血液透析治疗,即股静脉置管法为血管通路,同时还包括动脉静血管内瘘、颈内静脉置管法。每周开展3次血液透析治疗,首次透析时间为2 h,之后每次透析时间为4 h,血流量在每分钟200~250 mL。

对照组患者采取标准护理。即在患者开始透析时,需要先对相关检设备进行检查,了解其是否正常。在透析过程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检测医疗设备的变化情况,如设备出现异常或是报警,需要立即对故障进行处理,并寻找相应的原因,保证透析治疗可以顺利完成。

观察组在此前提下应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透析前护理。基于血液透析疗法的特点,要对患者以及家属积极展开健康知识宣教,提升其对整个治疗方法的认知,落实相关注意事项,积极展开心理疏导。在实施治疗前全面做好透析患者身体状况评估,如心率、血压等指标,纠正机体的酸碱紊乱现象,纠正贫血与电解质紊乱等,确保根据患者之间的差异化来予以相应的救治措施,使其出现的症状得以有效改善[1-2]。(2)透析中的护理。在护理期间,首先要注重穿刺护理工作,严格落实无菌操作的理念,确保穿刺期间的动作轻柔,并保证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血液透析患者产生的疼痛感。如有出血的情况及时予以处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定期对血流量以及血路压力进行测定,保证导管的通畅,在透析工作完成后,要采取正压封管,定期做好肝素帽的更换,避免由导管管理不当引起患者感染的情况,进而出现红肿以及发热,影响治疗工作的开展[3]。(3)透析后的护理。在患者完成血液透析治疗后,要全面做好穿刺位置的止血工作,且密切监测患者血压水平以及心率水平,并根据患者后期可能出现的突發情况做好心律失常的预防管控[4]。透析完成后还要对饮食以及穿衣等方面管理护理,严格限制水分的摄入,食物要合理搭配,以低脂、低盐、易消化食物、优质蛋白质食物为主,保持口腔清洁,如果患者在透析完成后出现贫血的症状,要积极遵照医嘱予以血液透析患者叶酸以及铁剂。且在后期回顾期间根据患者体质情况左脚营养元素的补充,促使其病情更好的稳定[5]。(4)预防管路凝血护理。如患者属于高凝血者,在透析前,需要先测定患者的凝血功能,对肝素量进行准确的计算,并对患者的静脉压力做好密切观察,同时观察管路与透析器中血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如发现异常现象,需要立即向医生上报。如患者出现血流量不足现象,此时对于深静脉置管患者来讲,需要在透析前对引流情况进行观察,如发现不畅,要先帮助患者调整好相关体位,如考虑患者可能会出现血栓,此时需要定时应用尿激酶实施封管处理,预防导管出现凝血,等回抽通畅后再上机。

1.3观察指标

满意度:比较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下患者对具体实施效果的满意度指标,从满意(80~100分)、较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60分以下)来展开分析比较,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凝血功能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收集患者的静脉血,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以上指标进行检测。

纤溶功能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组织纤维酶原激活物,应用 ELISA 法,对以上指标水平进行检测。

对比两组管路凝血发生率,评价指标为血管不通畅、循环血液不足、机体高凝或血液流速缓慢等。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导管感染、出血、左心衰竭、精神错乱等。

1.4统计学方法

用 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t 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 n(%)]表示。当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满意度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管路凝血发生率

观察组出现1例管路凝血,发生率为2.50%;对照组出现8例管路凝血,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管路凝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着(χ2=6.135,P =0.013)。

2.3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Fbg、PT、APTT等指标相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Fbg、PT、APTT等指标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纤溶功能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纤溶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组织纤维酶原激活物相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纤溶功能指标均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1例导管感染,1例出血,发生率5.00%;对照组出现4例导管感染、4例出血、2例左心衰竭、1例精神错乱,发生率27.50%,两组对比差异显着(P<0.05)。

3 讨论

基于血液透析的特点,在治疗期间主要通过清除血液透析患者血液当中的废物,调整机体水电解质平衡来达到相应的治疗目的。但是血液透析患者在接受阶段性以及长期性的治疗过程当中,随着周期的延长会加重其身体负担,而且在血管通路建设的应用期间还会增加管路凝血的风险[6]。而凝血是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生原因较为复杂,有相关研究表明[7],与以下几点有关:即血管通路不良,易使血液的流动性降低,使其长时间的停留在相关仪器中,从而造成管路堵塞;其次抗凝药物的剂量不足,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时,会因吸附剂表面较粗糙,使得表面积超过透析膜,增加了其与血液接触的面积,因此,需要增加肝素的剂量;同时在开展串联治疗时,血流量慢于单纯的透析,通常血流量应低于200 mL/min。因此,为保证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安全性,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期间,就要基于个体化差异予以其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管路凝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安全性得到了保障。观察组Fbg、PT、APTT 凝血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纤溶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少于对照组27.50%(P<0.05)。

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保证了护理方法的有效性,综合评估血液透析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而从透析前,透析中以及透析后均予以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整个透析工作的安全,降低透析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从根本上降低管路凝血发生的情况[8]。此外,为保证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要严格按照血液透析操作流程对相应护理人员展开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在护理期间加强风险因素的管控,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出现凝血的风险[9]。另外,全方位护理干预是从时间、生理、病理等方面进行护理,时间上通过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进行针对性护理,有助于减少管路凝血发生率与并发症。而且全方位护理的开展在透析前、中、后护理中,可以按照治疗需求、患者需求对护理内容进行细化;而透析室的护理可以使患者处于舒适的护理环境中;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监测生命体征可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在治疗中监测患者的生命體征与导管护理可以保证治疗的顺利开展,治疗后的饮食护理与生化指标的管理可以改善机体相关指标,减少并发症。

综上所述,全方位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可依据患者临床治疗工作开展的特点,评估患者救治期间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保证血液透析的疗效以及安全,应用价值显着,可借鉴。

参考文献

[1]  李倩.全方位护理对血液透析中管路凝血及安全性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杂志,2021,37(20):154-155,158.

[2]  武立艳.全方位护理干预在血液净化治疗横纹肌溶解症中的应用[J].医学食疗与健康杂志,2021,50(2):319-321.

[3] 林芷珊,黄白茹,郑秀玲,等.不同护理干预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3):131-133,226.

[4]  张丽萍.探讨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14(7):58.

[5]  王敏.围血液透析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的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19,14(5):117-118.

[6]  张丽华.护理干预对减少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器与管路凝血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3):154,157.

[7] 何文康.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中管路凝血和安全性的影响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33):131.

[8]  马会镜,李海涛,陈景涛,等.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中管路凝血和安全性的影响[J].饮食保健,2019,6(47):218.

[9]  景绍秀,王晓燕.全方位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中管路凝血和安全性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41(3):195-196.

(收稿日期:2021-01-04)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满意度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