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中的传统村落空间发展探析

2022-05-13 17:43黄文进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统村落

[摘 要]传统村落的选址和空间形态布局蕴涵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村落空间组织、形态都发生了改变。文章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以及问卷调查法对扬美古镇和鼓鸣寨传统村落空间进行调查,探讨乡村振兴下传统村落空间的发展路径。根据调研发现,扬美古镇与鼓鸣寨在空间形成布局上因历史背景与自然环境而各具特点。针对现状,提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的四点发展路径:一是传统村落空间核心的确定;二是传统元素的恢复;三是叙事情景的再现;四是乡土环境特色是传统村落空间发展的精神内核。

[关键词]传统村落;村落空间;空间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2)01-0056-05

引言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要坚持农村农业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荐农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作为居民原生态“纳气”之处,具有丰富宜人的空间结构、贴合自然的空间变化,对民居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是生态民居评价指标之一,继承和发展传统村落的空间不仅有助于提升民居的生态环境质量,也能让居民在空间中体会旧时情景,营造浓厚的乡村氛围。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1.扬美古镇

扬美古镇,属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位于左江下游南岸,距南宁市城区38千米。该村落属于低丘陵台地岗地地貌,地形起伏小,只有相对高度小于50米的小山丘零星分布。扬美古镇历史悠久,是宋代左江镇驻地所在,清末设有扬美乡。1990年,扬美撤乡为村,隶属江西镇。2010年7月,扬美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扬美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扬美古镇,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典型村落,现保留了700余间的明清古建筑,是南宁市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2003年被评为南宁“十大景观”之首,主要的人文景观及古建筑有明代的七柱屋、举人屋、黄氏大院(黄氏庄园)、五叠堂和清代的青石板街、古镇碑等。

2.上林县鼓鸣寨

鼓鸣寨,位于南宁市上林县,距离南宁市城区70多千米,地处大明山东麓,古民水库旁,拥有良好的地理优势,整个古寨约有160户人家,约有500人居住,均为壮族。据县志记载,古村落形成于宋代,现存57座清朝建造的夯土建筑,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鼓鸣寨虽是壮族村落,但其建筑形式并不是传统的吊脚楼,而是有汉族民居“一明两暗”风格,带着天井的夯土院落形式,由此可见汉族文化对壮族文化产生了深厚的影响。

(二)调查时间与方法

1.实地调查时间

扬美古镇:第一次,2018年7月23日;第二次,2018年7月30日;第三次,2021年7月13日。

鼓鸣寨:2021年8月15日—8月18日。

2.调查方法

文献调查法:一是从通志、县志中寻找相关古村落的历史信息,包括形成年代、历史沿革、村落布局等;二是各类文化载体对古村落的介绍及解读;三是从现代学术期刊搜索相关的古村落信息。

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包括实地勘察、测量以及访谈。勘察主要是对两处古村落进行局部建筑和空间节点勘察、测量,分析自然与建筑、建筑与空间的关系,同时,利用与村民的访谈,了解村落历史空间形态以及村民对村落空间的意向,为空间发展提供重要线索。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的主题是人与空间的活动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村落空间节点青睐度和历史感、生活对空间的需求度、对村落空间提升和改善的意向。

二、传统村落的调研总结分析

传统村落的空間在形态上没有固定的模式,一般围绕巷道、广场等公共空间形成,这种空间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布局灵活自然。通过这些空间节点,结合街巷形成了“可大可小,收放自如”有机的空间体系,给人宽松而又舒适的空间感受。经过对扬美古镇与鼓鸣寨两个传统村落的调研,发现两个村落的空间形态有较大的区别,民居对村落空间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具体区别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不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村落带来的空间差异

扬美古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扼守邕宁县西南大门、交通物流的重要基地。靠着左江的优势交通条件,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商业氛围,上可以往龙州,下可达南宁、梧州、广州和香港,这是西江上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是当时著名的商埠。因此,在空间布局上,扬美古镇有着天然优势,作为以贸易为媒介的村落,扬美古镇具有多个节点空间,在满足贸易来往的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村落空间氛围,人们在该场所空间进行聊天、喝茶、下棋等活动,赋予了扬美村的村落空间活力。

鼓鸣寨,是先人根据“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形成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该村落不像侗族传统村落一样有鼓楼作为标志性公共活动中心,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技术条件以及礼仪制度文化的不同。

(二)不同自然环境下造就的空间差异

扬美古镇所在地区属于低丘陵台地岗地地貌,地形起伏小,只有相对高度小于50米的小山丘零星分布,古镇正好建在左江形成的半岛上,其地形只有南面与陆地相连,东、西、北三面均临左江,由于其地势相对平坦,受山地条件影响较小,扬美古镇村落的形态呈线状发展,由此形成的巷道空间中心逐步向外延伸,延伸的巷道串联次巷道,再由次巷道连接主巷道,以此形成的方形巷道系统,巷道路面采用青石板铺砌。由于扬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气比较重,街巷布置较宽,利于通风采光。魁星楼是扬美村的标志物,也是其文化和活动中心。除了魁星楼,扬美村的标志物还有金马广场、金马埠码头广场、梁家巷的遗留牌坊。

鼓鸣寨地处大明山东麓,面朝古民水库,背靠大山,形成了坐南朝北、依山就势的村落布局形态。鼓鸣寨因处于山脚下,形成山地型的村落,民居建造就势而建,沿等高线布局,基本占据较为平坦的地面,一条主巷道从村头穿过村落中心。虽然鼓鸣寨采用夯土建筑,民居空间布局采用具有汉族民居的“一明两暗”的空间特点,但是村落坐落于山脚下,属于壮族民居常见的山地型布局,民居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大,以山水环境为主线,呈行列式排布,生产和活动的场所分别位于两侧,虽然村落东侧有宽敞的活动场所,但村落中并没有明确公共中心,只有村落巷道形成的公共道路。

(三)村落民居对空间的意向表达

对空间的意向调查是调研的主要工作,在设计问卷调查的时候,本着尊重历史文化、尊重传统空间形态的原则,针对当地居民与游客人群进行设计。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村落空间节点青睐度和历史感、生活对空间的需求度、对村落空间提升和改善的意向等。

1.村落空间节点的青睐度和历史感

扬美古镇是一个住着几千人的大镇,有的居民觉得村内公共空间凌乱,历史感不够。对于游客而言,则认为扬美古镇给人的印象就是空间上的历史印记不足,不能带给视觉冲击的体验感,缺少强烈的历史文化元素与氛围。而鼓鸣寨因其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公共活动空间较少,村民对村落空间需求基本上以满足生活的需求为主。

2.村落空间提升和改善意向

首先从村民的角度,扬美古镇的居民对公共空间的意向主要是改善村落空间环境,还有丰富空间的意向,提升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居民收入,进而提升居民精神生活。其次是从旅客的角度,更多的意见是利用扬美古镇的文化、自然地理优势,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系统打造传统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娱乐体验中心。最后在村落空间上,要善于利用叙述情景的方式,再现历史的痕迹。

鼓鸣寨居民对村落空间的意向基本上是一致的,首先是要充分整合村内的公共空间,因其地理环境的限制,在空间组织上要充分利用地势之差营造层次丰富的村落空间,并且利用民居之间的空地或走道对空间进行延伸设计,总之就是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丰富而又具有传统文化地域的空间村落形态。

扬美古镇和鼓鸣寨都是广西著名的传统村落,都具有较好的旅游价值,每年都有外地游客慕名而来,作为历史比较悠久的两个传统村落,扬美古镇因其特色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背景,鼓鸣寨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受到游客青睐。但最近几年,随着人们旅游审美层次的提升,两个传统村落的吸引力减弱,主要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业态较单一,虽然在过去几年投资改造相对应的配套设施,但改造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鼓鸣寨的部分设施已经停工;二是对空间的改造还需提升,需要结合民情、民意,在空间形态布局上,进一步提升旅游价值的层次。

三、乡村振兴中的传统村落空间发展路径探析

(一)传统村落空间核心的确定

要确定传统村落空间的核心,首先要把村落空间分为几个层次,一是从宏观角度,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为建立村落、建筑和场景的格局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二是从中观村落的角度确定村落空间核心,比如鼓楼、祠堂、入口、山坡、河流、大树等都是生活相关场所。三是从微观的角度确定建筑空间的核心,比如堂屋、火塘、院子等,更细微的角度还有人的心理认知和行为联系产生的非固定场所。针对这些不同层次的村落空间核心进行位置、数量及相互间的构成关系的调查、梳理,根据现代的需求进行核心空间的更新、再建。

对于扬美古镇,良好的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环境为其确定了村落的基本宏观空间格局;从中观与微观的角度上,要确认好魁星楼、古码头、金马街、梁家巷、古庙、古树、烽火台、七柱屋、举人屋、黄氏大院(黄氏庄园)、五叠堂、清代青石板街和古镇碑等空间节点,梳理它们的具体位置、数量以及彼此之间的构成关系,为进一步的分析和更新奠定基础。

对于鼓鸣寨,有利的环境在相对缺乏公共空间的客观条件下,注重中、微观核心空间的塑造,利用有限的空间形态组成具有较丰富的历史文化空间,创作叙事情景,而在微观上,要确定好深入挖掘合院的空间魅力,为分析改造提供参考及延续。

(二)传统元素的恢复

传统元素是传统村落的灵魂,首先要挖掘扬美古镇和鼓鸣寨历史元素,包括传统街巷、码头、构筑物、传统空间意向、故事情境等,在尊重原址、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修复改造。从点状空间出发,以传统街巷为线络,将文脉、村落空间、建筑功能等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大小序列的历史文化空间,在原有街巷的基础上恢复传统街巷格局,比如扬美古镇恢复唐时期的军事指挥部,重新打造历史事件场景;内街要打造明清时期的商业繁盛情境,重现历史场景。鼓鸣寨则需要保护和挖掘村内庭院、亭台和景观小品,呈现的历史场景应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情境,重现鼓鸣寨自给自足、世外桃源般的传统乡村风韵。

(三)叙事情景的再现

如何让传统村落空间体现历史的生命力,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可以用叙事的方式重现历史,通过叙事的手法将物质形态和故事信息在空间上得以耦合,实现历史场景的重现。扬美古镇和鼓鸣寨虽然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有着不一样的传统文化,但它们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以村落发展为脉络,叙述故事,打造不同的历史文化单元。其中,扬美古镇可以打造居民迁徙文化、明清時期商业文化、读书文化和乡村生活体验文化等,将村落空间、建筑空间和街道空间进行空间耦合,把这叙事元素融入景观空间,感受历史进程、文化的变迁,诠释传统乡村文化内涵。而鼓鸣寨要侧重于传统村落形成过程单元和乡村生活的体验单元,将单元具体内容丰富和多样化,体现过去历史中的乡村生活的情景,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四)乡土环境特色是传统村落空间发展的精神内核

传统特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单一的村庄面貌,需要提升气质和文化,因此,特色化的乡村是当前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是传统村落空间发展的精神内核。传统村落发展要走与城市有差异的道路,传承与发扬乡村特色文化、乡村建筑艺术,塑造符合民风民俗和生活方式的乡村村落空间形态。因此,要吸收传统村落的营造手法,保持乡土环境特色,摸清农业生产与村落空间生活的关联性,在保持乡村原生态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居民生活,这是乡村振兴的目标。

四、结语

传统村落洋溢着浓浓的乡情。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村落、传统建筑、民俗民风等都有所变化,乡村振兴的提出,要求对村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落实好国家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寻找适合乡村可持续、生态发展的路径,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是后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潘洌.广西传统村落及建筑空间传承与更新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8.

[2]范勇.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空间的重塑与再生路径探析——以磁县徐家沟乡村规划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8(3):96-101.

[3]黄龙颜,肖艳阳.基于传统人居文化的鼓鸣寨村落空间美学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97-100.

[4]甘麒燕,李生,郭海棠.乡村振兴视域下广西民族古村落书院文化传承调研报告——以南宁市三江坡古村落文化书院的建设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5):118-122.

[作者简介]黄文进,广西开放大学文理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开放教育、传统建筑文化。

[责任编辑 方 仁]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古建筑、古村落资料采集与汇编——以南宁地区民居为例”(编号:2019KY1669);2018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技术与文化相融合的开放教育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以《中国建筑史》为例”(编号:2018JGA352)

[收稿日期]2021-11-30

猜你喜欢
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分析及保护策略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现状与发展模式的探究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从“传统村落”项目申报看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国内传统村落研究综述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旅游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