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年语言福利体系的构建

2022-05-13 17:52滕延江
语言战略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老年群体

提 要 当下,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如何在语言领域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与健康指数,语言福利研究便是其中的热点之一。语言福利是国家或组织机构为特定群体提供语言产品与服务,并由政府、社会组织机构买单或给予优惠的机制,老年语言福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语言福利体系包含语言学习、语言救助、语言康疗和语言抚慰4个方面,福利形式丰富多样。发展老年群体的语言福利事业,开发相关老年语言福利产业,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助于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以及语言福利获得感。构建老年语言福利体系,需要从建设主体、立法保证、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5个方面开展工作,确保老年语言福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关键词 老年群体;语言福利;语言服务;语言福利产业

中图分类号 H0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014(2022)03-0078-10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220306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anguage Welfare System for the Elderly

Teng Yanjiang

Abstract Nowadays, the senior age populati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client group using personal social services worldwide. China has witnessed an accelerating aging process among its population, and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how to improve the happiness and health of the elderly from linguistic perspective. Language welfare, as an emerging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social care for the elderly, is a mechanism in which the state or 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 provides language products and services for specific groups, or pays for such services, in full or partial amount. The language welfare for the elderl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uch mechanism. The language welfare system for the elderly can be approached in rather multiple forms, ranging from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assistance, language therapy, to language care.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welfare initiatives for the elderly has both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d it help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Based on an investigation of literature on how age affects old adults’ language us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o build a language welfare system for the elderly,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work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namely, multiple stakeholders’ involvement, legislative guarantee, capital investment, technical support,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o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forms of language welfare for the elderly, so as to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ealthy China” project.

Keywords the elderly; language welfare; language service; language service industry

一、引 言

隨着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口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口步入老龄阶段,老龄化已成为中国人口结构面临的新挑战。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 402万,占18.70%,相比10年前增高5.44个百分点,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 064万,占13.50%。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预测,到2050年,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7.9%。毋庸置疑,老龄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中国今后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大规模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和治理都将提出严峻挑战;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亿万百姓福祉。

语言是一种公共资源。我们出生后逐步习得语言、获得语言资源,并借助语言资源接受教育,参与人际互动,获得相应的社会资本。同时,我们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语言义务,推广各种语言资源、语言产品,为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贡献。作为社会中的一员,绝大多数人一生都离不开身边的语言资源,享受语言公共产品带来的语言福利。例如,中小学生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未来储备语言资本(李宇明2019)。近年来,语言福利问题引发了学者的研究兴趣(李艳2018;李宇明2016,2019):主张做好语言福利研究,了解个体所享有的语言福利,清楚自己需要承担的语言义务。然而,语言福利的内涵是什么?语言福利与语言服务有何关系?不同群体享受的语言福利有何差异?语言福利有哪些形式?这些问题都还缺乏系统性的讨论,而有关老年群体的语言福利问题更是鲜有论及。鉴于此,本文聚焦老年群体的语言福利问题,界定语言福利的内涵,构建老年语言福利体系,列举老年语言福利的形式,并就老年语言福利的保障机制提出建议。探明老年群体的语言福利现状,对于开发新的语言福利项目,打造高质量的老龄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丰富老年群体的语言生活体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福利、语言福利与老年语言福利

(一)福利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解释,福利指的是“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从经济学视角看,福利是一种社会保障体系,是为了增进公众的获得感与满足感而提供的各种生活补贴、文娱设施、住房、慰问金等间接报酬。社会福利是一种公共资源配置服务体系,特指国家(含社会)为其成员提供福利待遇,供给福利项目与服务,做出的“以增进收入安全为目的的社会保障”(陆影2021:129)。社会福利制度是一项保障国民的生存状态与福祉的政策,其公平与否关乎国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Gilbert 2002;陈银娥2004;郑功成2011)。福利制度的建立与一定的社会基础密不可分。一般认为,现代社会福利是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Chow 1987;Zastrow 2016)。1601年,英国颁布了《伊丽莎白济贫法》,规定政府需要对无能力就业的低收入群体进行救助,该法规被视为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起源(郑秉文2005)。此后,英国陆续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义务教育、老年赡养、残疾人照顾、工伤赔偿等具体事宜做出了社会救助及保障,这些法律法规为早期社会福利制度的探索提供了参考经验。至20世纪20年代,欧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建立起了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社会福利的覆盖范围也由最初的失业就业帮助,逐渐扩大到了生育、教育、住房、食物、医疗、养老的多个领域(Dixon & Kim 1985;Zastrow 2016)。

社会福利是社会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建设公平社会的现实需求(Chow 1987;Wilensky & Lebeaux 1965)。社会福利有助于调节资源分配,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增强社会凝聚力,体现社会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姚进忠2018)。具体到中国,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子系统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重视社会福利工作,在教育、失业救助、就业培训、医疗保险、养老等方面健全国家福利制度,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中国的社会福利主要由政府主导,为国民提供社会服务以及劳务津贴,满足全体国民的福利需求(蒋子乐2021;马凤芝2007)。中国的社会福利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政府主导:社会福利体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国家将社会福利制度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统筹社会福利的资源调度;第二,多元主体参与:除了政府主导之外,引导慈善机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投资,丰富资金来源渠道,壮大社会福利事业;第三,多方协同监管机制:社会福利的监管及落实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依靠跨部门协同工作,共同提高社会福利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简言之,社会福利体制离不开多元参与主体,多渠道融资渠道,多部门协调保障机制体系。

(二)语言福利

语言福利,顾名思义,是将语言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提供给国民的做法,指的是国家或组织机构为特定群体提供语言产品与服务,由政府、社会组织机构买单或给予优惠的机制。个体享受语言福利带来的便捷,助力信息沟通与人际交往,提升个体的身心健康与幸福指数。语言福利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李艳2018;李宇明2016,2019),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获取:例如,个体接受免费义务教育,获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构成了学生的语言福利;社会个体借助各类社会资源,通过个人努力习得外语能力,构成了个体的语言福利。个体所享受的语言福利与国家的全面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密不可分,具有时代性、区域性、群体性、动态性的特征。具体来说,(1)语言福利具有时代性特征,与国家的经济实力紧密相关,不同时代赋予不同的内涵(如国家逐渐实行的义务教育政策);(2)语言福利具有区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及人口等差异,其语言福利会呈现不同特点(特定区域的人群可以习得方言、民族语言等);(3)语言福利具有群体性特征,不同年齡段的群体、特定人群所享受的语言福利有所不同(如儿童、残疾人士);(4)语言福利具有动态性特征,人类社会越发展,居民所享受的语言福利也会越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语言福利获得感。例如,20世纪50年代举办的扫盲班,是一种公共语言福利,其目的是迅速提升国民的文化素质,建设美好家园;几十年来,几代语言学人一直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进国民的沟通效能;改革开放初期的外语热,为的是拥抱世界,沟通世界,与世界共振;近年来开展的语言扶贫工作(李宇明2018;王春辉2019),其本质也是为了让公众获得语言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老年语言福利

老年语言福利是语言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针对老年群体开发设计的特需语言产品及服务,既包括完全由政府买单的无偿服务,也包括以低价形式向老年人提供的公益性语言服务或产品。具体来说,政府(含机构)主体为老年群体提供语言福利:国家报销语言康疗、语言护理、紧急语言救助等各类语言消费项目费用,老年大学及街道社区为老年群体免费开设语言课程(如外语等),社会机构提供公益语言讲座等项目;企事业单位研发相关语言产品,发展老年语言福利产业,为老年群体创造更多的语言福利等。老年语言福利的目的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克服语言交际障碍,增强人际交流效能,提升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

老年语言服务是老年语言福利的一种实现形式,是将语言福利产品化、资源化和服务化。例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急语言服务顺势而为,以“语”抗疫,助力语言特需群体的沟通需求(李宇明,等2020),这其中也包括针对老年群体的语言服务(滕延江2020b)。政府(社会机构)免费为老年人提供语言沟通服务,老年群体享受这种语言服务,自然就获得了语言福利。具体而言,老年语言福利是一种制度设计,是“有没有”的问题;而老年语言服务是其实现形式,是“如何做”以至于“如何做得更好”的问题。本文聚焦老年语言福利问题,探讨老年语言福利的类型与服务方式,如何构建老年语言福利体系,以及如何从建设主体、立法保证、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保障老年人的语言福利,以确保老年语言福利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老年语言福利体系

中国是世界上的老年人口第一大国,拥有尊老、敬老、助老的悠久传统,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弱有所帮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在语言层面,全社会也积极为老年人创造条件,开发系列语言产品,提供多样化的语言福利,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多元需求。具体来说,老年群体的语言福利体系主要体现在语言学习、语言救助、语言康疗和语言抚慰等4个方面(见图1)。

(一)语言学习福利

2019年颁布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明确提及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学习体系。研究表明,老年人学习语言(外语)具有防止老年痴呆、开发大脑细胞、延缓记忆衰退、保持更长时间健康精神状态等诸多好处(Antoniou,Gunasekera & Wong 2013)。一项针对德国65~90岁老人学习外语的研究发现,外语学习对促进健康,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自主权、沟通技巧和个人存在感具有积极影响(Pfenninger & Polz 2018)。另有研究证明,学习语言时,左额叶后下部和左下顶叶的灰质体积增加,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和灵活性,促进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现实中,各地积极行动,为老年人提供语言(外语)学习福利,依托老年大学或者社区课堂开设语言(外语)课程,任课教师多为退休外语教师或者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学习的老年人无须支付学费。事实上,老年人学习外语的动机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是出于个人兴趣,方便今后的出国旅游;有的是为了结交朋友,保持年轻的心态;有的是为了能辅导孙辈的外语学习而储备能量;还有一些是因为子女已经移居海外,为了今后出国和子女团聚时生活上的便利而学习外语。

因为动机强,热情高,老年人通过语言学习为自己打开了认知世界的新视角。语言学习福利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加了他们的社交机会,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层次;有的课堂甚至还出现了祖孙三代齐上课的有趣情景,促进了家庭和睦。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南昌市老年大学正常的课堂学习暂时中断,学校面向全社会推出了公益性“云课堂”,老年人在家中便能学习到优质的免费网络课程。许多老年学员表示,正是由于学习了外语基础课程,享受了这份语言福利,使用智能手机、操作电脑也不再困难,也能慢慢融入智能社会了,做到了“老有所学”“学有所乐”。当前,中国针对老年人外语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还非常有限:老年人的外语学习有何特征,他们在词汇识记、语法习得方面与儿童及其他群体有何不同,老年人语言学习面临哪些挑战,语言学习福利带给老年群体怎样的人生体验,等等,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二)语言救助福利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在身体和心理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关爱老年人,实施语言救助十分必要。语言救助福利指的是借助语言技术、语言产品,为当事人实施的语言援助机制。当前,针对老年群体的语言救助福利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应急语言服务便是其中的代表项目,关于该类型服务已有较多讨论(李宇明,等2020;滕延江2020a,2020b),本文不再赘述。另外,语言救助福利还体现在语言救助产品的研发上,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现代科技进步带来的福利。例如,由科大讯飞研发建设的“银发”智能服务平台已落户天津,该平台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及语音交互技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其中也包含老年人血压数据异常预警提示、紧急安全、健康求助等语言救助项目,有效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所面临的独处安全问题、医疗救助等问题。再比如,旷视AI治理研究院针对视障人士(含老年人群体)研发的“图像辅助阅读”项目,采用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将图像内容以自然语言方式传递给使用者,方便他们获取信息;“老人防摔倒预警”语言产品有助于及时发现老年人生活中的危险,便于第一时间进行救助。这些语言救助产品大多通过智慧平台,实施一键呼叫的定位服务(Sumathy et al. 2021)及紧急救助服务(Pierleoni et al. 2015),做到了智能监测、云端守护。当前,研发类似语言救助产品、擴大老年群体的语言救助福利覆盖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言救助福利除了设备辅助之外,还体现在为老年人提供公益性讲座,让他们享受语言福利带来的便利。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些老年人遇到问题时通常不选择咨询专家,而是喜欢询问隔壁邻居或者老朋友;如果生病了,往往不去医院就诊,而是向江湖郎中求医问药,导致误诊;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事情屡见不鲜,各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不时发生。所以,多为老年人举办公益性讲座,包括个人保健课程,常见诈骗方式及其语言套路分析,与子女沟通技巧,以及如何规避风险,防止人身、财产损失的法律实务类课程,等等,也是语言救助福利的切实体现。由此可见,语言救助福利一方面靠硬件设备的研发,另一方面更离不开社会的公益爱心行动。

(三)语言康疗福利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及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面临听觉损失、视觉下降、行动不便、记忆力衰退等各种问题。其中,语言功能受损导致不能正常沟通,是困扰老年群体的重要顽疾之一,老年群体的语言康疗也成为康复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何小俊,李薇薇2018)。语言康疗指的是对各种语言构音障碍和交际障碍进行诊断、治疗及康复的行为(Doogan et al. 2018)。语言构音障碍包括发音困难、嗓音异常障碍、气流中断或者言语韵律出现困难,即由于声带受损或者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等疾病所致的认知性、神经性构音障碍;交际性障碍则指的是由于身体器官功能退化而导致的交际困难(张园园2018)。现阶段的语言康疗主要集中在治疗有沟通障碍及吞咽障碍的患者,目的在于帮助老年患者减轻症状,促进记忆唤醒,缓解功能退化,找寻到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和声音。语言康疗是一门跨学科领域,涉及语言学、神经病学、护理学、心理学和语音矫正学等多学科的背景知识。

语言康疗福利指的是让老年人免费或低价(含医保)享受到语言康疗服务,改善个体生活质量。例如,针对老年人的沟通、吞咽、声带及话语流畅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诊断、评估和康疗,并为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康疗方案。通过语言康疗,协助老年人改善机能,恢复部分日常语言认知功能,减缓语言衰退现象,提升老年人的健康品质(Lanceley 1985)。例如,同济大学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的师生组成志愿者,发挥语言学科优势,走进社区,为老年人免费开展认知筛查与康复训练;编译制作认知障碍早期预防与筛查指南,举办认知症科普、体脑激活项目,帮助老年人改善认知能力,覆盖面近千人次,这些公益活动受到了老年居民与家属的一致欢迎。

(四)语言抚慰福利

语言抚慰指的是通过语言为患有精神、情感、认知或心理障碍的特定人群提供情感身心上的安抚慰问(Ireland & Wotton 1996)。如果子女不在身边,或者患病卧病需要照料,老年人面对疾病、衰老,身心遭受折磨而又对现实无能为力,时常会产生孤独、无助、抑郁、沮丧的心情,认为自己是社会累赘,甚至会动起自杀的念头。此时的老年人特别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语言、心理上的慰藉服务(Nussbaum 1991)。现代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老年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上的,还需要心理精神上的幸福感。例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普遍被视为新冠肺炎的高危人群,其孤独感和焦虑感倍增,食欲、睡眠方式和情绪都会发生变化。北京大学老年精神卫生专业团队发挥专业优势,紧扣疫情防控现实,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人心理支持与辅导》一书,深度剖析老年群体在疫情期间的心理挑战以及应对策略,提出要做好心理健康支持、语言抚慰工作,帮助老年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国家已经出台政策,将老年人的语言抚慰(含临终关怀)纳入医保范围。老年人在享受这份语言福利的同时,也会对社会发挥余热,回馈社会:语言抚慰能刺激老年人的思考能力和情感,帮助他们打开心扉,分享更多精彩的人生故事。例如,苏州某养老院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分享他们昔日战场上的亲身经历,这些第一手的口述故事是党史教育最好的现实教材,也是宝贵的红色资源。再比如,民间文学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護,这些故事有的没有文字记载,只在民间口头流传,能够讲述的人也多在60岁以上,如果我们不加整理,进行“活态传承”的话,一旦他们去世,恐怕就再也听不到了(郑土有2020)。从这个层面上讲,语言抚慰福利一方面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支柱,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另一方面,老年人也会帮助我们留住记忆,储存更多历史的痕迹。

四、老年语言福利体系保障措施

老年语言福利作为一个新的领域,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其中之一是如何保障老年群体享有高质量的语言福利。我们建议,围绕老年语言福利体系,从建设主体、立法保障、资金投入、技术支持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广语言福利事业,做大做强语言福利产业,提供优质语言服务项目,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一)建设主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类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全社会尊老爱老氛围日趋浓烈。老年语言福利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社会及家庭各方的共同努力。第一,政府层面:(1)国家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做好相关语言福利产业规划,扶植有关企事业单位进行项目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2)做好调研,了解老年群体的语言诉求,及时出台有关政策,推出更多惠及老年群体的语言公益项目。(3)成立相关机构,组织、协调、监督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打击侵害老年语言福利的违法行为,实施语言(含法律)援助,保证老年群体的合法权益。第二,社会团体层面:(1)各级组织(含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企业及科研院所)要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做好老年语言福利项目的推广与实施,研发相关产品。(2)与国内外同行开展学术交流,学习借鉴不同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国家老年语言福利事业发展献计献策。例如,老年人交际有何特点?他们与子女谈话(含孙辈)谈话有何特点?子女如何与老年父母保持良好的语言沟通?老年人拨打热线电话、寻求帮助时在用词、句法及文体层面有何独特之处?这些问题对于完善老年语言福利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第三,家庭层面:(1)老年群体的晚年生活大都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护理,家庭成员的参与是确保老年语言福利落到实处的基本保障(潘屹2014)。(2)家庭成员协助反馈老年群体的现实需求,为老年人争取更多的语言福利。由此,国家、社会及家庭等主体齐心协力,共同保障老年语言福利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立法保障

国家高度重视老年人的权益与养老事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1996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及“国家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社会福利”。之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4)等法规文件相继出台。2016年,发展改革委、民政部、中国残联联合印发《“十三五”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实施方案》,临终关怀服务已被纳入医保护理报销范围。党的十九大报告也重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但这些文件法规并没有明确涉及老年语言福利问题。我们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早开展老年语言文字使用调查,从语言福利入手,出台有关规定,保障老年群体的信息文字获取能力,确保他们的信息交流渠道畅通。例如,电视节目配置大字号字幕;出台相关文件,规范老年语言课程,例如授课课件及辅导材料需要通过信息可及性(accessibility)检查(字号大小、颜色的选用)等;出台老年语言康疗、语言抚慰方面的从业规范,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等等。此外,全社会要形成关爱老年人、体谅老年人的风气,让老年人享受更多语言福利来到的便捷。令人欣喜的是,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要求在各类日常生活场景中,类似“健康码”、日常就医、网约车、线上支付等服务方式需要考虑老年群体的现实需求,必须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帮助老年人融入智能生活。

(三)资金投入

各项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人才培养,都离不开财力的支持。多年以来的实践证明,老年语言福利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实力密不可分。国力强大了,居民就会享受更多发展红利,语言福利就是其中之一。老年语言福利事业的发展除了国家的专项投入之外,我们建议采用“多个渠道引水”的策略,盘活社会资本,鼓励更多有识之士和国有、集体及民营企业参股入场,多方筹措资金,推动老年语言福利事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建议,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发展规划,布局一批语言福利事业的从业机构,研发相关语言产品,多方引入资金来源,提升事业发展速度与质量。由于老年语言事业的各种基础设施及设备标准高,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许多企业可能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财政部门需要发挥职能作用,协调金融机构为有关企业提供信用贷款,筹措资金,为语言福利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此外,政府可以采用兜底购买服务的方式(如某些公益語言讲座、语言课程、语言康疗服务等),保证相关企业的利润,确保老年语言福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技术支持

现代科技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保障,老年语言福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我们需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不断推出更能适应老年群体需求的语言产品。当前,学界已经开始研究老年群体的语言生活问题,并创立了老年语言学,关注老年人的语言蚀失、语言学习规律及机制等问题(Burke & Shafto 2004;Kemper & Anagnopoulos 1989;顾曰国2019;黄立鹤,张弛2020)。语言福利研究与老年语言学研究有诸多重叠之处。我们建议,开展学术对话,借鉴老年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丰富老年人语言福利项目和内涵提供营养;借助现代科技,开展老年人就医时的医患互动会话、老年人言语理解的神经机制、老年人言语交际的语料库建设、老年人自身语言产品的开发(如个人传记写作、遗嘱研究)等课题的研究,研发更多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助听设备、人工智能语言产品。此外,还应该打造老年语言福利的智能平台,整合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例如,针对老年语言福利,哪些机构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哪些学校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国际上哪个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推广?建议采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通过技术投入与平台集成,打造人才、技术、资源于一体的数据共享平台,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语言福利获得感。

(五)人才培养

人才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指出,国家鼓励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提高老年病的预防、治疗、科研水平。老年群体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落实老年人的语言福利,离不开特殊语言人才(含语言康疗、语言抚慰等专门人才),也包括一般的语言护理人才培养。

语言护理人才的培养要结合现有的工作实践,根据老年群体的语言使用特点、老年群体的语言护理特殊要求等问题,提升语言护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基本素养。以老年人临终关怀(hospice care)语言护理人才为例,临终关怀(又叫安宁疗护)指的是为疾病临终老年人提供身体、心理、精神方面的全方位护理,控制症状、安慰心理、减少痛苦,帮助老年人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护理行为(Pollens 2004)。语言护理是临终关怀中的重要组成环节。例如,一位老人临终前希望听听家乡话,语言护理人员需要用老人的家乡话陪其聊天,为其读报讲故事,包括播放带有家乡话的影视作品或者地方戏曲节目,帮助老人找寻到年轻时的记忆。目前,临终关怀语言护理人才极度匮乏,相关院校也没有类似专业。我们建议有关院校增设语言护理专业,培养高级语言护理人才,特别是加大语言护理人才的人文情怀培养力度,帮助老年人在弥留之际,走好最后的人生旅程。

五、结 语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并将从轻度老龄化国家步入中度老龄化国家。中国老龄事业已经取得长足发展,全社会逐渐形成了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我们相信,随着社会发展,老年人所享受的语言福利数量会越来越多,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质量也会越来越高;老年语言福利体系将逐步完善。2008年,英国的新经济基金会(The New Economics Foundation)提出了人类保持身心健康的5条法则:终身学习、保持社交、积极主动、回馈社会以及得到关注(Aked et al. 2010)。这5条法则同样也适用于老年群体的语言福利事业:我们开发语言课程,为老年人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与他人进行社交,保持健康的心态;我们关注老年人,鼓励他们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挖掘他们身上的正能量故事,帮助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由此,我们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关注老年人语言生活现实需求,从政策法律、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保障老年语言福利落到实处,发展老年语言福利事业,满足老龄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事业。

參考文献

陈银娥 2004 《社会福利》,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顾曰国 2019 《老年语言学发端》,《语言战略研究》第5期。

何小俊,李薇薇 2018 《我国老年康复护理现状与展望》,《中国护理管理》第6期。

黄立鹤,张 弛 2020 《构建中国特色适老语言服务与产品供给体系》,《中国社会科学报》4月9日第04版。

蒋子乐 2021 《论社会福利制度中政府的责任定位——以我国养老服务为例》,《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第2期。

李 艳 2018 《从“产业观”到“大产业观”:对语言产业研究演进的梳理与理论思考》,《语言产业研究》第1期。

李宇明 2016 《语言服务与语言产业》,《东方翻译》第4期。

李宇明 2018 《“推普脱贫攻坚”学者谈》,《语言科学》第4期。

李宇明 2019 《语言产业研究的若干问题》,《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李宇明,赵世举,赫 琳 2020 《“战疫语言服务团”的实践与思考》,《语言战略研究》第3期。

陆 影 2021 《社会福利制度的空间分化——以城乡社会变迁为分析中心》,《江海学刊》第2期。

马凤芝 2007 《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中国社会报》2月12日第03版。

潘 屹 2014 《社会福利思想和福利制度辨析》,《社会福利(理论版)》第7期。

滕延江 2020a 《应急语言服务:研究课题与研究范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第1期。

滕延江 2020b 《论应急语言服务规划》,《语言战略研究》第6期。

王春辉 2019 《语言与贫困的理论和实践》,《语言战略研究》第1期。

姚进忠 2018 《福利研究新视角:可行能力的理论起点、内涵与演进》,《国外社会科学》第2期。

张园园 2018 《脑卒中语言功能障碍康复护理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护理》第9期。

郑秉文 2005 《社会权利:现代福利国家模式的起源与诠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期。

郑功成 2011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

郑土有 2020 《民间文学的遗产化保护》,《光明日报》4月13日第13版。

Aked, J., N. Marks, C. Cordon, et al. 2010. Five Ways to Wellbeing. London: The New Economics Foundation.

Antoniou, M., M. Gunasekera & P. C. Wong. 2013. Foreign language training as cognitive therapy for age-related cognitive decline: A hypothesis for future research.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10, 2689–2698.

Burke, D. M. & M. A. Shafto. 2004. Aging and language production.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 21–24.

Chow, N. W. 1987. Western and Chinese ideas of social welfare.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 30(1), 31–41.

Dixon, J. & H. S. Kim. 1985. Social Welfare in Asia. London: Croom Helm.

Doogan, C., J. Dignam, D. Copland, et al. 2018. Aphasia recovery: When, how and who to treat? Current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Reports 18(12), 1–7.

Gilbert, N. 2002. Transformation of the Welfare State: The Silent Surrender of Public Responsibili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reland, C. & G. Wotton. 1996. Time to talk: Counselling for people with dysphasia. Disability and Rehabilitation 18(11), 585–591.

Kemper, S. & C. Anagnopoulos. 1989. Language and aging.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0, 37–50.

Lanceley, A. 1985. Use of controlling language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the elderly.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0(2), 125–135.

Nussbaum, J. F. 1991. Communication, language and the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Ageing & Society 11(2), 149–165.

Pfenninger, S. E. & S. Polz. 2018.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the third age: A pilot feasibility study on cognitive, socio-affective and linguistic drivers and benefits in relation to previous bilingualism of the learner.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econd Language Association 1, 1–13.

Pierleoni, P., A. Belli, L. Palma, et al. 2015. A high reliability wearable device for elderly fall detection. IEEE Sensors Journal 15(8), 4544–4553.

Pollens, R. 2004. Role of the 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 in palliative hospice care. Journal of Palliative Medicine 5, 694–702.

Sumathy, B., S. Kavimullai, S. Shushmithaa, et al. 2021. Wearable non-invasive health monitoring device for elderly using IOT. In IOP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ol. 1012 (1), 012011. Philadelphia, PA: IOP Publishing.

Wilensky, H. L. & C. N. Lebeaux. 1965. Industrial Society and Social Welfare. New York: Free Press.

Zastrow, C. 2016. 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and Social Welfare: Empowering People. Boston, MA: Cengage Learning.

責任编辑:王 飙

猜你喜欢
老年群体
老年危重症患者心衰发病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社会学视阈下的城市老年群体钢琴学习探析
老年群体信息技术教育分析与研究
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提高预防及控制慢性心血管疾病能力的意义
心理护理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观察
农村老年群体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海南社区老年群体需求调查研究
吉林省城镇老年群体心理障碍分析
老年群体的产品便利化设计探究
认识老龄事业 做好老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