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21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问题及展望

2022-05-13 18:24宋庆华刘衍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发展特点展望问题

宋庆华 刘衍玲

摘要: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国家层面在比较、借鉴、总结基础上探索发展,省市层面在统筹规划基础上注重差异发展和学校整合资源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系统性发展的特点,但是依然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不均衡、形式较单一、未形成校园危机干预长效机制、学科渗透困难等问题。未来,需要国家扶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均衡发展;学校构建、完善危机干预机制;心理教师主动引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利用高新科技,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特点;问题;展望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5-0009-04

学校作为青少年的主要教育场所,肩负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职责。1999年,教育部发布首个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随后,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逐渐丰富。为推动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众多教育者和研究者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课程体系、途径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了积极探索。从199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CNKI收录的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相关文献达到4391篇,被引次数高、下载量靠前的文章多是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的分析和探讨。在2021年全国两会中,超过20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师资力量建设、档案设立、建立问题干预机制等多方面提出了构建和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制度的建议和议案,说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较大改进和发展空间,各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分析与预测仍需进行。

一、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点

(一)国家层面:在比较、借鉴、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发展

20世纪末,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比较、借鉴其他国家先进做法的基础上进行探索。

首先是比较研究。22年来,众多学者就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课程、途径、方法、评估等与国外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比差异来促进自身发展。例如,肖旻婵[1]通过对中美两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来揭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差的根源。

其次是借鉴学习。当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还在起步阶段的时候,国外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比较成熟,将国外优秀经验加以改造,融入我国的学校教育中是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另外,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优秀的经验成果,学校间积极开展联合活动,通过相互交流促进发展。

最后是总结经验,鼓励创新。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总结全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秀经验,并通过开展各层级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评比等方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发展。

(二)省市层面: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注重差异发展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坚持统筹规划和差异性发展并行。

首先是统筹规划。各省市根据国家的政策部署,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想形态、目标与内容、形式与途径做出统一要求和指导,帮助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有效推动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化建设。

其次是差异性发展。允许各地区、各类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差异性发展,是适应不同地区间群体差异性的现实要求。例如,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和选用上,只有北京、上海、广东等省份明确要求采用省(市)内统一审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而大多数省份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自行编写[2-3],这有利于各类学校特别是中职学校、民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另外,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探索阶段,允许差异性发展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探索有效的、创新的工作路径的需求。

(三)学校层面:整合资源,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模式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模式是指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原则、内容、方法、策略、途径,以多种方式进行,多个主体参与,多个环节渗透, 以促进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为中心,注重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合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4]。近年来,我国各学校有效整合资源,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系统性发展。在课程设计上,中小学各年级、各学段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规划相互关联、逐层递进,形成系统。在实施途径上,除了心理健康课程,心理咨询、团体辅导、主题活动等逐渐落到实处;各学校不断推进学科渗透,借助其他学科的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各界集结各类资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联合形成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二、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不均衡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虽已基本推广普及,但受到地区、经济、学校类型等因素影响,开展情况并不均衡。

首先,经济发达地区较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观念更先进,资源投入更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自然发展得更好。

其次,重点与非重点学校、城市与农村学校的办学实力及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同,在心理课程的时间保障、师资数量与质量、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最后,各年级、各学段间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不均衡,心理健康课程多集中在小学学段、中学低年级,初、高中毕业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待加强。

(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较单一

有些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节、心理剧会演等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逐渐丰富。但在大部分学校,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形式比较单一。有学者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绝不仅仅是上课和咨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不能完全等同于对心理教师的要求[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和家长,以多种形式和途径开展,如此方能取得实效。

(三)未形成校园危机干预长效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既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预防问题产生,同时还要重视问题出现后的干预和解决,避免问题恶化。现阶段,各中小学校侧重学生心理发展教育,缺乏危机干预意识,很多学校未形成校园危机干预的长效工作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大致包括危机前的预警机制、危机发生时的反应机制及危机发生后的恢复机制[6]。在危机预警方面,我国部分中小学校缺乏心理监控机制,不能主动、及时预警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求助的方式形式化、单一,效果滞后。在危机发生后的干预及恢复方面,多数学校缺乏专业、有效的反应和工作机制,整体工作处于被动、疲软状态。

(四)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较困难

目前,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动力不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困难。一方面,学科教师虽逐渐认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但将其融入自身学科教学的实践能力还十分薄弱;另一方面,中学主科教师的升学任务沉重,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力不足,个别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以知识传递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还需加强力度,寻求突破。

三、未来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国家扶持帮助,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均衡发展

国家要继续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着重在扩大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上推进各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均衡发展。

首先,端正、强化各教育阶层人员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想态度,落实并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设置心理课程考评制度来消除心理课程形式化、随意化问题。同时,重视初、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下产生的学习困难、自卑、紧张、抑郁等问题。

其次,通过人才引进、资源供给等政策,完善经济落后地区、农村学校的心理教师和心理设施的配置。

(二)完善校园危机干预机制,提升危机干预的实效性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心理测评系统和心理档案、增加学生求助通道的方式完善危机干预机制,提升危机干预工作的实效性。

1.科学研发心理测评系统,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心理测评系统和心理档案在各高校的应用较为广泛和成熟,中小学校可以借助高校或企业的力量帮助建立心理测评和心理档案系统。学校应在学生入学、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时组织心理测试,跟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进行分类。对症状较轻的学生开展以调节疏导为目的的个别辅导、团体辅导、艺术治疗;对症状严重的学生要及时转介,严防恶化。

2.线上线下并行,增加危机求助通道

学生在面对危机事件时,如果能够及时获取安全、有效的求助通道,不仅可以提升问题解决效率,还能提升求助意愿。有学者认为,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利用即时交流工具如QQ、微信和微博,能使学生袒露内心的真实想法,避免面对面交流时彼此的客套、试探和戒备[7]。为此,学校可以在QQ、微信上开通线上咨询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求助选择。

(三)心理教师主动引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现阶段,多数心理教师在学校中处于边缘状态,在实际工作中受到多方面限制,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心理教师更关注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缺少带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发展的使命感。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首先,需要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从课时保障、平台建设、师资配置、活动开展等方面充分支持心理教师的工作,并给予心理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提升他们的专业胜任力和工作效能感;其次,心理教师要拓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范围、工作形式的理解,从关注心理学科的教育教学转向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协同发展,积极发挥自身专业能力,帮助各学科教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带领他们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利用高新科技,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企业、机构及学校研发出针对学生心理测评、危机干预、生涯规划、放松减压的心理软件或硬件设施,例如,专业测评软件、心理自助服务系统、体感音乐减压舱、数字化生物反馈系统、脑波生物反馈系统等,可以帮助学校建设心理辅导室。同时,云课程、虚拟仿真(VR)等更多具有实效性和创新性的技术也有助于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受经费、学校的主观重视程度、缺乏专业人才等因素影响,这些技术成果在学校的推广应用相当缓慢。另外,因信息化发展政策和体系不健全、信息化教师队伍薄弱等因素[8-9],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后,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因此,各级教育部门须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费支持,鼓励高新科技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督促学校建设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配备信息化软件及硬件,同时,引进信息化人才,或通过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模式,对本校教师进行长期培训,以切实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肖旻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2]谭鑫,彭玮婧.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省际政策比较——基于31省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的文本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21,20(1):115-122.

[3]王鉴. 教学理论与实践关系研究20年:从定位到联盟. 教育理论与实践[J]. 2001,21(4):43-49.

[4]張冲,孟万金.国内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述评[J]. 中国特殊教育,2006(3):34-37.

[5]宋玉莲.中小学心理教师工作现状及改善建议[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2):60-62.

[6]庞红卫. 从校园危机干预透视学校文化——基于对中小学校园危机干预现状的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2009(3):34-37.

[7]陆文颖,冯学强. 国内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2015(S1):260-261.

[8]罗利群,高婉玉. 乡村资源视角下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路径研究[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98-102.

[9]王志军,余新宇,齐梦梦.“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发展着力点分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21(10):91-97.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发展特点展望问题
我国特需医疗服务发展历史梳理
台湾幼儿教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