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改造与创新

2022-05-13 21:22安小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改造创新

安小燕

摘要:心理游戏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手段。巧妙的心理游戏设计,能够创设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境,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引发学生感悟与思考。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心理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引领,适时改造已有心理游戏的活动道具、游戏规则,或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新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活动热情,提升心理课堂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心理游戏;改造;创新;目标引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5-0025-0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对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形式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性建议和意见,明确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其中就包括“游戏辅导”[1]。“游戏辅导”不是单纯地带领学生做游戏,而是以游戏为载体,以辅导为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心理游戏时,要注意游戏选择的合理性、适切性,以及与辅导目标的关联性和聚焦性。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心理游戏在课堂结构或团体辅导中的进程安排,将其分为热身活动、分组活动、主题活动和结束活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分类框架下的各个活动的功能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课程目标设置的不同而变化,这就要求学校心理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团辅活动时,要根据主题主动筛选活动搭配方案和活动形式,对心理游戏进行改造与创新。

一、改造心理游戏的活动道具

改造心理游戏的最浅层次是改造心理游戏的活动道具。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由于各地区之间、各学校之间存在客观条件差异,在心理课堂上,道具往往成为活动顺利进行的制约性因素,甚至成为明显的掣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心理教师多观察、勤思考,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通,才能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例如,在带领学生挑战“融化的冰盖”这个游戏时,逐渐消融的、面积不断减半的冰盖需要软质泡沫垫作为活动道具,但在活动实践中,如果没有泡沫垫,完全可以用硬纸板或者废报纸代替。和这个活动比较类似的游戏“摸石头过河”中,同样需要泡沫砖作为道具,我们依然可以用硬纸板替代。再如,对学生进行合作性训练的“建塔”游戏中,需要用相当数量的一次性纸杯或泡沫砖作为道具,在实践中,完全可以用饮料瓶或是易拉罐等更容易收集到的材料替代。在带领学生进行“无敌风火轮”游戏时,原本需要用很多报纸、胶带且要自己动手粘贴才能完成的风火轮,用废旧条幅代替,同样可以取得很好的辅导效果。综上,从已有的现实条件出发,灵活变通游戏道具,是对心理游戏的初步改造。

二、适当变动游戏规则

改造心理游戏的第二个层次,是根据课程设计适当变动游戏规则,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师生都熟悉的“大风吹”游戏,它的规则是“大风吹,吹……(具有某一特点的人)”。为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们可以在“大风吹”的基础上,增加“小风吹”,即“小风吹,吹……(不具备某一特点的人)”。

在有了第一次比较成功的尝试之后,我将自己经常用到的游戏都进行了或多或少的规则变动,调整后的活动效果令人惊喜。如游戏“抓与逃”,这个游戏的初始状态是相邻的小组成员将食指和手掌分别放置在旁边队友的手掌和食指上,在听到对应口令和关键词时抓住对方的食指,同时迅速抽掉自己的手掌。这个活动规则在低年级或是成人小组中进展顺利,但在青春期团体中,尤其是既有男生又有女生的情形下,活動很难推进,因为青春期的学生们比较介意甚至抵触彼此之间的肢体接触,而这个游戏恰恰需要与对方的手指与手掌有接触。这种情形怎么破解呢?我做了这样的调整:将初始动作要求,即食指与手掌相对,变成彼此之间手掌隔空相对,在听到口令时抽回自己的一只手,用另一只手去拍队友的手背。调整后的游戏规则减少了青春期少男少女比较介意的肢体接触,却没有减少游戏的趣味性,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游戏得以顺利进行。

再如,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经常玩的“成语接龙”游戏,也可以将其用在心理课堂中,只是需要改变游戏规则——随机设定某一关键字,只要学生提到的成语中含有这个字即可视为接龙成功。这样可以降低游戏难度,提高学生的参与意愿,活跃课堂气氛。

三、围绕课程目标设置优化游戏规则

改造心理游戏的第三个层次,是根据课程主题、围绕课程目标设置优化游戏规则,深化活动含义。

心理游戏“超级进化论”,当我们将其用于热身活动时,可以将活动的初始阶段全部设定为“鸡蛋”,然后通过“石头剪刀布”猜拳决定进化进程。在初始阶段,大家都是鸡蛋,动作形态一样,进化阶段一样,学生在“大家都一样”的活动背景下参与游戏,可以迅速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拉近彼此之间的人际距离,达到热身的目的。这个游戏同样可以运用于主题类课程辅导的活动设计中。例如,在将其运用于竞争、合作、参与等为主题的活动设计中时,就需要在游戏规则上花些心思。我们可以通过抽签的形式来决定小组或小组成员在游戏中所处的不同进化阶段,然后继续猜拳进化。在活动分享与讨论阶段,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何理解游戏一开始不同进化阶段的游戏设置、对此有什么想法等,由此凸显活动设计目标与初衷。

再如,对“一分钟鼓掌”游戏的改造。教师在将其用于热身活动时,引导学生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鼓掌任务即可。在实践中,我通常将其运用于新学期开始或大型讲座开始时,既能带动活动气氛,又可通过巧妙的语言表述顺势将掌声送给参与活动的听众;既能帮助自己轻松化解开场前的紧张心情,又能赢得活动参与者的关注。“一分钟鼓掌”同样可以运用于不同主题的活动设计中。当运用于目标管理或励志等活动主题时,可以加入体验设想环节,与操作实践环节相比较,鼓掌次数的差异能带给学生很多冲击,引发其思考。运用于时间管理或意志锤炼等主题时,教师则需要重点引导学生体验在一分钟鼓掌过程中身体感受与心理感受的变化,在分析这些变化时,总结、聚焦活动主题。

总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游戏规则的制定与活动形式的筛选,都需要围绕活动主题做出必要的调整和灵活的变动。游戏规则调整和活动形式变动应与后续分享、讨论阶段的问题设计相呼应、相联系,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多角度看问题,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大胆讲、放心说,把被动接受教育转化成为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自我成长与自我完善。

四、游戏嵌套与合并

改造心理游戏是指在单个游戏中针对某一环节做出相应调整,这些调整能够增强心理健康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趣味性和目的性。然而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教育目的、活动目标仅凭单个游戏、单个活动并不能完全达成,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方案时,考虑活动之间的系统性、针对性,以及活动推进时内部子目标与总目标之间的层次性与逻辑性。在实际操作时,我们可以根据活动方案中主题目标设计的具体需要,将游戏之间互相“嵌套”,使不同目的不同阶段不同作用的多个游戏有机整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实效。

例如,在规模较大的班级进行团辅活动时,可以尝试将热身游戏与热身游戏相嵌套。前面提到的“成语接龙”和“大风吹”等热身游戏,可以与另外一个热身游戏“可怜的小猫”结合起来。具体操作流程:若有人前一个热身游戏“成语接龙”不能顺利完成或“大风吹”出错时,则要接受“可怜的小猫”游戏作为惩罚,即站在同学中间学猫叫,其他学生要控制自己的表情,不能被“小猫”逗笑,最先被逗笑的学生接受惩罚学猫叫,完成之后由其重新开始接龙。如此,热身游戏互相嵌套,对于活跃课堂气氛非常有帮助。

也可以将热身活动与分组活动合并。如游戏“找零钱”,在热身环节,按照男生女生的不同“价钱”进行两轮组合,即前两轮设计成“男生一块,女生五毛”和“男生五毛,女生一块”(具体数字依据活动人数调整)进行随机数字的搭配,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最短時间内尽可能多、尽可能快地互动,打乱原有的自发性小组结构,促使学生小组组合裂变更多可能性。在第三轮游戏时,则按照男生女生“价钱”一样进行组合,这样便将分组活动与热身活动顺利整合在一起,学生不易察觉教师在活动设计时的分组意图,活动参与度高,课堂效率与气氛都得到了良好保障。

在进行主题活动设计时,为了深化活动主题,可以将同一游戏在组内和组间进行,增加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从而使学生对主题体验更加深刻、丰富和全面。例如前面提到的“一分钟鼓掌”游戏,将这个游戏运用于竞争类主题时,可以增加组间比较环节,突出竞争与合作主题。活动时,每个小组内部成员都参与,完成后计算平均数,然后进行小组之间的鼓掌计数比较,经过这样一番调整后,小组之间有竞争,小组内部有合作,在问题讨论时,关于主题内容的分享便顺理成章了。

活动“嵌套”是对心理游戏某一操作环节的“改造式创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心理教师开动脑筋、善于观察,根据课程的实际需要自己设计心理游戏。

例如,在我的心理课堂中有一个关于自我介绍的原创游戏,几乎每一届学生都会被“惊艳”到,我把这个游戏取名为“腹有诗书气自华”,通常用在高一年级刚开学或人数较多的结构性团辅的开始阶段,即学生之间还不太熟悉时。游戏规则是将自己的姓名用字隐藏在自己读过的诗句中,然后请大家猜猜自己的名字叫什么。介绍完游戏规则,教师先给学生作示范,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猜谜”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在具体操作时,如果学生进行得不够顺利,可以随时调整游戏难度,如学生介绍自己姓名用字时想不起对应的诗句,可以用同音字代替,也可以用一个关于自己姓名的小故事代替等,总之,达到促进学生之间人际联结的目的即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改造也好、创新也罢,一定是建立在大量实践操作基础上的。创新不一定是设计了原来没有的新游戏,更多是对原有游戏规则、游戏环节、问题设置等方面的改造——对已有活动的改进与优化,对生活实践的观察与迁移,对活动感悟的引导与深化。设计心理活动方案时,教师应始终牢记“以心理游戏为载体,以课堂活动设计目标为导向,以当前的实际条件为基础,以课堂效率提升为目标”[2]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如此才不致迷失方向,为游戏而游戏,才能避免课堂中出现“热热闹闹,头脑空空”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Z]. 2012-12-17.

[2]杨敏毅,鞠瑞利. 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M].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改造创新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