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左”右倾错误斗争的任弼时

2022-05-13 22:50叶介甫
湘潮 2022年3期
关键词:康生任弼时同志

叶介甫

任弼时一生始终坚定地维护党的团结,从不偏听偏信,倾力抵制各种“左”右倾错误,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与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作坚决的斗争

1925年1月,任弼时当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团中央组织部主任。7月,任弼时担任团中央总书记。

任弼时领导团中央同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了多次斗争。1927年4月至5月,任弼时先后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严肃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大革命失败后,共青团组织内部曾出现过“取消主义”和“先锋主义”两种错误思想。任弼时对这两种错误思想进行了严肃的批判,他指出,“取消主义”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有些同志在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下,看到共青团的组织转入地下,工作遇到困难,因而在思想上发生了动摇。他说,这些同志打着帮助党发展的幌子,提出什么“团在中国没有特殊工作”,一切由党来做就行了,或者说,只要注意“做些儿童运动和文化工作就可以了”的主张,实际上是典型的机会主义,是要使我们的党孤立起来、取消党在青年群众运动中的影响,或者改变团的性质,使团变成一个文化组织。因此,团的组织必须坚决申斥这种“取消主义”的错误倾向。至于“先锋主义”的产生,则是由于一部分领导同志看到团组织在反对陈独秀右倾思想的斗争中有了功绩,就错误地认为共青团也应成为与共产党一样的政党,并把这标榜为“先锋主义”或组织所谓“第二党”。他要求这些同志不要忘记: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人民革命的领导者,应该只有一个,这就是共产党,而共产主义青年团应该受党的领导,做党的助手;要认识到“先锋主义倾向的结果”,有造成“第二党的危险”,这对于党的发展是非常妨碍的,它比“取消主义”更为危险。这些批判不仅提高了团组织的政治觉悟,使错误倾向很快得到纠正,而且团结教育了犯错误的同志,坚持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正确方向。

纠正以这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叛变革命后,1927年8月,党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新方针。任弼时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

党的八七会议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但由于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反对右倾时“左”倾情绪潜滋暗长。如湖南秋收暴动后,毛泽东毅然率部转向湘赣边界农村。9月22日,任弼时受中央委派,赶到长沙督促湖南省委继续组织城市暴动。但他详细调查了解和研究敌我情况后,认为当时由于“马日事变”、敌人屠杀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农民还没有发动起来,因此暴动的条件还不成熟。任弼时毅然取消了这次暴动计划,提出当时中共湖南省委的主要任务:扩大农民斗争,瓦解敌人军队,组织自己的武装,宣传苏维埃政权,整顿和加强工会工作,与各重要区域建立交通联络站,捕杀反动头目,发动各地农民运动,等等。为此他向中共中央写了报告。由于任弼时注意纠正错误倾向苗头,因而为革命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牺牲和损失。

关于任弼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工作,及时纠正某些冒险做法,刘晓有一段生动的回忆:“一九二九年弼时同志担任党的江苏省委工作时候……有一次我们在浦东农民武装斗争失败以后,为着反对敌人镇压,准备再进行一次武装斗争而来到上海,向省委请示时的情形:……但有一天他忽然来到了我所住的旅馆。……当时我认为他来了一定会给我们一个很肯定的决定,但出乎我的意外,他却提了一连串的问题要我答复。我说浦东的农民群众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情绪极高,要求武装反抗,弼时同志就问到底高到什么程度?有什么具体事实?要我以一个地区的具体情况来典型说明。他又问了不少当时的具体情况,反复地提出了许多假定的问题来和我研究;最后他说:决定行动,还要与当地群众商量。因此他又要我邀约了与我同来的当地农民同志亲自与他谈话,了解當地、当时的事物、人情、敌我力量、干部与组织情况等等,谈完了,他一声不响地走了,只是说要我们很快地回去。就在当天深夜,他又到我的旅馆来了。这时他和白天谈话的态度完全不同,他用肯定而带说服性的语调对我说,再来一次武装斗争的条件是不够成熟的,所以我们要取消武装斗争的计划。接着就非常具体地分析当时的情况,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决定的理由。”

倾力抵制“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1933年1月,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迁到中央苏区后,进一步推行其“左”倾错误政策。任弼时当时虽然也执行了这些极左政策,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他仍坚持自己的看法,强调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而不推波助澜。例如,当时在敌后万(安)泰(和)边境地区负责青年工作的张爱萍,被诬陷为“AB团”总部负责人。有位领导同志决意要逮捕张爱萍,并把材料送给了任弼时。任弼时认为张爱萍在上海做过秘密工作,曾几次被捕,坚贞不屈,之后又到红军部队工作,负过伤,后来又负责青年工作等,这不是一个“AB团”分子能做到的。因此,他要顾作霖去万泰地区进行调查。经过详细的调查了解,结果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为了防止肃反扩大化,他在湘赣省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以后肃反,不能重口供,要重调查”,尤其“不得随意抓人,乱杀人,要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

任弼时在中共湘赣省委,同执行“左”倾错误政策的一些领导人作斗争,将党的许多好同志,从肃反扩大化的迫害下及时解救出来。此前,中共湘赣省委在代理书记陈洪时(后叛变)、副书记刘士杰(长征中叛变)的把持下,打击和迫害了许多重要领导干部。任弼时坚决反对他们的错误做法。在任弼时主持的省委工作会议上,他强调指出:在肃反中不能随便抓人,更不能乱杀人,抓人要有确凿的证据,杀人必须经过省委的批准。根据他的意见,省委作出了相应的决定,并成立了裁判部。他还坚决抵制了陈洪时、刘士杰两人提出要在军队中肃反的意见。许多被任弼时解救出来的同志在回忆这段经历时,都怀着十分感激的心情说:“我们都是幸存者,是任弼时同志救了我们!”

在延安整风期间和土地改革问题上与康生过招

1943年3月,党中央决定在延安开展整风运动。但是,当时直接负责这项工作的康生,却背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违背党的干部政策,主观地要各机关各单位都提出几个人作为突破点,并由此逮捕了很多人。这样一来,把审干变成了肃反,搞得人人自危,甚至连从国民党统治区来的党的七大代表也成了怀疑的对象。

任弼时了解这些情况后,坚决反对这样做。他说:“我们的革命队伍,哪能越革反革命越多呢?我不信,应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毛泽东。但康生仍继续搞扩大化,又提出了所谓“抢救失足者”,把很多同志以莫须有的罪名关押起来。

任弼时发现这些情况以后,又立即报告了毛泽东。他说:“即使真有其事,用这种形式也是错误的。”他特别不同意对党的七大代表的任意怀疑。为此,他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一起研究过很多次,认为应当坚决纠正在审干中出现的扩大化的错误。1943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提出了“首长负责,自己动手,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调查研究,分清是非轻重,争取失足者,培养干部,教育群众”的9条方针,从而使整风运动走上健康的轨道。

抗战胜利后,对于要不要进行土地改革,党内是有分歧的。冀鲁边区就有一个干部,写了一篇《万言书》,公开反对土地改革,认为一土改就会把根据地搞乱。当时康生就支持这个看法,批准下发这份《万言书》,认为搞减租减息就可以了,用不着再搞土改了。由于任弼时发现了康生这个错误批示,立即指示不要下发那篇《万言书》,才没有造成不良影响。

在任弼时主持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山西、河北、山东、华中各解放区的负责同志,都谈到这些地区的群众,结合反奸清算、减租减息的斗争,直接从地主手中取得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因而情绪非常高。凡是群众运动深入的地方,基本上解决了和正在解决着土地问题。因此,土地改革不是要不要搞的问题,而是如何深入引导的问题。任弼时听了大家反映的情况非常兴奋。他说,现在群众热情高涨,我们不能没有坚定的方针,不能不坚决支持广大群众这种直接实行土地改革的行动。他还总结了各地区斗争的经验,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題的具体方针、政策和办法。

1947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各地的土地改革运动,因此更加深入开展起来,形成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土地改革运动高潮。但在这土地改革高潮中,曾出现一种“左”的错误倾向。这种错误倾向最先是在康生搞的晋绥地区土改试点中出现的。康生原本反对土地改革,可是在土地改革运动兴起之后,他又从极右转到极左,如混淆敌我,错划成分,扩大打击面;搞平均主义,实行“打乱平分”,侵犯中农利益,破坏工商业;大搞唯成分论,提出“搬石头”,打击党的干部,甚至对参加土改工作队的干部,也要划定成分,对于出身非无产阶级的干部进行打击,有的连个人的一些生活用品都没收了;大搞自发运动,提出贫农“打江山”“坐江山”,削弱党的领导;等等。

针对有些地区在土地改革中发生的“左”的错误倾向,毛泽东委托任弼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土地改革的方针政策。这时,任弼时的高血压病很严重,仍带病到米脂县杨家沟周围三十几个村子作广泛调查。他还详细研究了各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经验教训,研究老解放区、半老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区别,并发电报给各解放区,了解他们是怎样划分阶级的。任弼时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在1947年12月党中央召开的会议上,就土地改革和整党问题作了重要发言,要求各地立即纠正错误倾向。他的发言得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支持和肯定。1948年1月,他又在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作了《土地改革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分析了发生“左”的错误的原因,提出了纠正的原则和方法。党中央将任弼时的报告作为土地改革运动的指导文件转发全党,对提高全党的政策水平,纠正“左”的错误倾向,保证土地改革的正确进行,起了很大作用。

1948年3月,党中央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向华北地区转移。任弼时在随毛泽东、周恩来等一道转移的路上,仍然继续深入群众,了解掌握情况,纠正各地在整党和土改问题上“左”的倾向。任弼时就整党问题,专门给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写了一封信,对当时改进晋绥地区的整党和土改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意见。4月8日,他在繁峙四区霸墙村专门调查了解土地改革政策的落实情况,找农会主席谈话,纠正了当地的错误。他还同周恩来研究,要设法尽快纠正这种“左”的错误倾向,要尽快落实党的政策,这是发动群众迎接全国解放战争高潮到来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统战部)

猜你喜欢
康生任弼时同志
与你携手长征
任弼时教练警卫班
FOR YOU, O DEMOCRACY
历史细节中的任弼时
向雷锋同志学习
历史细节中的任弼时
活法
康生临终前 为何打“直线电话”告密
一句赠言
“片名趣答”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