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吴亮平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之贡献

2022-05-13 23:45张亚男刘欢
西部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解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延安时期

张亚男 刘欢

摘要: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实现重大飞跃的时期。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吴亮平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解放》周刊上发表大量文章,积极撰文宣传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措施,向全国人民介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他驳斥非马克思主义,揭露反动派的阴谋,在论战中捍卫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他客观分析国际形势及革命前景,助力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吴亮平用数百万严谨坚实的文字,表现出当时党的理论、宣传工作的实绩,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大众化有所臂助。

关键词:延安时期;吴亮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放》周刊

中图分类号:D231;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07-0103-04

《解放》周刊是中央机关刊,1937年4月24日在延安创刊,由张闻天任主编、吴亮平为责任编辑,后因要集中力量办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解放》周刊于1941年8月30日停办,共出版134期。《解放》周刊发表了许多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反映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抗日游击队抗战情况,加强党的思想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文章。对于《解放》周刊每个时期的宣传要点,毛泽东都亲自过问,重要的社论、评论和文章都亲自审阅。作为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公开出版的政治理论刊物,《解放》周刊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宣传和普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起到了党和人民的喉舌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亮平(1908—1986年),浙江奉化人,著名的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翻译家,先后就读于厦门大学和上海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经济系,在五卅运动中参加了学生运动的工作。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吴亮平翻译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马列著作。回国后他担任《环球》周刊的主编,编写了《社会主义史》《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等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通俗读物。他是翻译《反杜林论》的第一人,在翻译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32年,吴亮平在江西瑞金先后担任红军学校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副部长等职,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保障革命战争的物资供应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34年,吴亮平参加长征,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地方工作部部长、第三军团宣传部部长。1935年到延安后,吳亮平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还负责编辑《解放》周刊,撰写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文章和著作,还在中央党校、马列学院、抗大、陕北公学授课。吴亮平以文字为媒介,通过《解放》周刊发表30余篇文章及译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问题,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并积极宣传阐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以唤起广大民众的意识,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宣传党的抗战路线与方针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党的正确路线与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人民群众对党的政策的认知与广泛认同。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国内和平雏形得以确定,中国共产党提出“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权利,准备对日抗战”的口号。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8月22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洛川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共中央清楚指明,在这一新阶段内的最中心的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吴亮平根据党中央的政策文件,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分析客观事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积极撰文论述中共的抗日主张,宣传党的抗战路线与方针。

面对全面抗战初期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坚持团结抗战以及如何解决统一战线内部表现出的民族失败主义成为当时重要的问题。自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虽然决定抗战,但是对抗战前途没有信心,吴亮平的《争取抗战伟大胜利,反对民族失败主义》正是针对国民党这一情况写的,他揭露了民族失败主义的表现形式及本质,并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在文章中指出:“我们还可以看到另外一种主张,这种主张没有胜利的信心,是民族失败主义的主张,是中华民族的危险的敌人”,只有克服一切困难,抛弃一切动摇,反对民族失败主义的毒氛,坚持争取抗战胜利的路线,那么一定能够在全国的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获取民族独立民族自由的新中国的实现[1]。

1937年9月22日,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但并不充分,要进行必要的改革,要改造国民党一党专政政府,实行完全正确的纲领,成为真正的人民抗日政府。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提议立刻召集临时国民大会,讨论解决抗战实际问题,吴亮平撰文《召开临时国民大会转变抗战的局势》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吴亮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所提议召集的临时国民大会,是解决抗战实际问题、拥有实际权力的机关,应由抗日救国的各界、各军、各党派选举。“只有经过国民大会选举的国防性质的政府,才能亲密地与民众结合起来,动员他们伟大的力量,来击破日军的进攻,转变现在的挫折为将来的胜利。”[2]

《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抗日的教育政策,即“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实施普及的义务的免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实行全国学生的武装训练。”吴亮平在《把抗战事业教育千千万万民众:关于抗战中的教育政策》一文中指出“教育救国论”无法适应全国性抗战的教育需要,当前的“新教育”无法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这样的教育无法挽救国家。他认为教育应当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的一部分,应当服从于抗战的利益,教育课程抗战化,教育材料具体化,教育方法群众化,是当前抗战教育的三大要求,我们所需要的教育是以新三民主义为内容的抗日救国的教育。因此,要实现这样的教育方针,一是要在学校教育方面,必须重新修订学程及科目,二是要发展抗日的平民社会教育运动,三是要大规模地兴办或扩充各地的军事政治学校,举办各种适合抗战需要的干部训练班,建设对于战争有直接关系的各种专门学校,四是要培养大批的新的教育人才[3]。

吴亮平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基础上,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阐明了抗战中争取最后胜利的各方面问题,提出要巩固与扩大以国共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在《解放》周刊发表的文章有助于广大民众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路线与方针,他客观分析了当时形势和革命前景,向国统区人民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号召呼吁全国人民加入抗战。他提出只有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方针,实施正确的抗战纲领和切实的抗战办法,才能使我们克服一切可能的困难与挫折,并实现最终的胜利。

二、在论战中捍卫马克思主义

吴亮平认为,应把“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系统地普及于一般的群众,使之成为一种有力量的群众化的革命理论”[4]。也就是只有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普及到大众之中,并使之指导中国革命,才能变成真正的武器。在民族危亡的形势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与假马克思主义,他们偷窃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词句,弃去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内容,以便为资产阶级尽力来破坏革命斗争。当时,还出现了阻碍共产党团结人民一致抗日,不利于统一战线的建立的言论,如“统一救国”“以统一取消抗日”“统一未完成前没有民主”“不要民主只要统一”等,一定程度上造成民众思想上的混乱,不利于抗战大局。

抗日战争时期,叶青等人在《文化建设》杂志发表了许多文章,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词句,用断章取义和曲解事实的方法,来污蔑诋毁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背叛阶级”,企图降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信,破坏中国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吴亮平撰写的《斥叶青张涤非任一黎学稼诸托洛斯基派》一文揭发了叶青、张涤非、任一黎等人先统一后抗日的观点,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是中国各阶级在亡国危机下联合抗敌,阶级矛盾是中国次要矛盾,应服从于民族矛盾。他有力地驳斥张涤非、叶青等人的观点,揭穿托洛斯基派(以下简称“托派”)取消抗日运动,重新挑拨内战,破坏民主斗争,反对共产党等妥协投日的阴谋活动,并在文章中强调“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只有在无产阶级的积极参加与政治领导下,才有彻底胜利的可能。”[5]

在抗日战争初期,在全国人民要求民主的运动日益高涨的时候,出现了一些曲解民主、反对民主的言论,目的是缓和、阻碍民主运动的开展,吴亮平撰文《答复若干反对民主运动者的驳难》,批驳了这种错误的论调,暴露批评了假民主。他批评陶希圣以支持统一为名来曲解与反对民主,驳斥杨立奎“没有知识就不能有民主”的错误观点。吴亮平运用唯物史观,提出民主政治的实现不是由人民的识字程度决定,而是由广大群众的民主革命的运动决定的。在政治与民主上,吴亮平认为民主地开放党禁,实现各党派特别是国共两党之合作,不仅是团聚国力抗敌救亡的必须条件,而且是重振国民党的必要条件。他揭露了托派的论词实质上是反对国共合作,主张各党派自相残杀,钻入各种救国团体破坏捣乱,瓦解抗日民主的群众运动。他在文章中指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我们目前需要真正的民主政府,以实行全国人民广大的动员,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6]。

抗战期间国共合作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1939年叶青等人创办专门研究三民主义的理论周刊,并鼓动一场影响全国的“三民主义文化运动”,否定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吴亮平随即撰文《叶青的假三民主义就是取消三民主义》[7]介绍了真正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他驳斥了叶青的假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叶青反对民族团结,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国共合作;反对人民,认为人民群众根本没有自动参加抗战的意识;反对一切进步,歌颂黑暗;反对健全的反帝国主义,主张天皇主义的统一。吴亮平认为叶青的这些谬论,彻底取消了真正的民族主义。关于民权主义,叶青认为现在的中国已经实现了民主政治,用“为了军事,暂时不谈民主‘代替’现在已经实现了民主政治”的谬论,民族自卫战争与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无别论,民众无用论,以此来否认民权主义的必要。关于民生主义,叶青认为中国没有土地问题,反对改善民生,反对工农合理的斗争,认为民生主义是国家资本主义,应实行国营实业。吴亮平指出叶青的“三民主义”正是“三民主义”真正的恶敌,我们必须“坚决的清除隐藏的叶青之类的民族敌人,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民族更坚持抗战、团结与进步”。

吴亮平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论战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开展的同国民党的思想斗争,他在思想路线上对国民党不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为进行了批判和斗争,不仅广泛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极大地鞏固和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对于争取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分析国际形势及革命前景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被压迫民族的无产阶级必须勇往直前地站在民族解放斗争的前线,向外来的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争,直至进行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以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并在斗争过程中,经过必要的阶段,逐步取得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马克思主义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普遍的原理,吴亮平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国内外具体情况,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终将取得胜利。

《解放》周刊发刊的时候,正是民族危机深入的时刻,日本推出对华新政策,企图用“经济提携”来控制中国,使中国沦为附属国。吴亮平在《解放》周刊创刊号发表文章《备战政策下的佐藤外交》[8],客观分析国内外的主要矛盾,揭穿了日本帝国主义军阀准备大举侵华的阴谋。吴亮平揭发佐藤所倡的“平等谈判”“和平解决”中日问题实质上是企图用更恶毒的办法,来执行灭亡中国的政策,并没有改变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日本政府现在的政策,可以说是备战政策。日本侵略者故意造出“平等谈判”“和平解决”减弱中国的抗战准备,来破坏中国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与民主运动。吴亮平在文章中强调:“我们中华民族应当在巩固国内和平,发展民主运动的基础上,动员全国人民武装力量,来加速的用力的最紧张运动的准备对日抗战。”

日本侵略者于1937年11月、12月占领上海、南京之后,在积极准备新进攻的同时,对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加紧诱降,国内失败主义情绪抬头,妥协气氛严重。吴亮平在《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的一周年》[9]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初期抗战某些失利的主要原因,以及我们目前在各个方面的进步及日本目前的不利条件,他指出我们是在向前进步,而敌人在向后退步,我们是在增加自己的力量,而敌人则是在遇到更多的困难。但是还没有到战略反攻的时候,我们的抗战是持久战,要在持久战中增强自己的力量,在持久战中获得更大进步,最终取得胜利,所以不能让一城一池的丧失影响最后胜利的信心。

吴亮平分析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指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处在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形势中。他在《国际形势与我国抗战》[10]中分析了国际新形势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引起了全世界的民族自卫战争,这些民族革命战争是全世界反对侵略争取和平运动的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侵略主义的法西斯凶焰的嚣张,另一方面是英法当局的退让妥协,导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意大利侵占阿比西尼亚之后干涉西班牙,德国法西斯在中欧欺凌并吞并一些弱小的国家,但是这决不表示法西斯力量又如何强大。德日意法西斯的根本企图与英法美等国的切身利益是直接冲突的,使得英法与德日意之间不可能有长期的完全的妥协,国际和平力量会有新的强大的团结。因此,要正确分析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趋势,应“本独立自主的精神,联合世界上同情于我之国家及民族,为世界之和平与正义共同奋斗”。

吴亮平不仅时刻关注我国的革命运动情况,还关注西班牙内战的情况。他认为虽然西班牙远在西欧,我们处在远东,但是我们的敌人是共通的,这共同敌人就是法斯蒂的侵略阵线[11],因此西班牙革命对于我们抗日的中华民族有重大的意义。吴亮平的《西班牙革命斗争与中国抗日运动》[12]一文发表于1937年7月12日,总结了一年以来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中能为中国抗日战争可用的经验和教训,强调一是必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要实行民主自由,三是要武装人民,四是要千方百计改善人民的生活,五是要肃清托洛斯基派,六是我们必须与所有同情抵抗的国家团结起来,七是要允许中国共产党参加抗日斗争。吴亮平最后在文章中指出西班牙民主的胜利是整个世界民主的胜利,也是整个反法西斯国家的革命的胜利!

四、结语

吴亮平以《解放》周刊为主要阵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努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他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宣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及方针,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驳斥了非马克思主义与假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民主运动的种种诬蔑,分析了国内外反法西斯斗争的经验教训,宣传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对加快抗日战争取得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黎平.争取抗战伟大胜利反对民族失败主义[J].解放,1937(15).

[2]黎平.召开临时国民大会转变抗战的局势[J].解放,1937(22).

[3]黎平.把抗战事业教育千千万万民众:关于抗战中的教育政策[J].解放,1937(19).

[4]梁平.中国社会科学运动的意义[J].世界文化,1930(1).

[5]亮平.斥葉青张涤非任一黎学稼诸托洛斯基派[J].解放,1937(3).

[6]黎平.答复若干反对民主运动者的驳难[J].解放,1937(9).

[7]黎平.叶青的假三民主义就是取消三民主义[J].解放,1939(85).

[8]亮萍.备战政策下的佐藤外交[J].解放,1937(1).

[9]黎平.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的一周年[J].解放,1938(43/44).

[10]黎平.国际形势与我国抗战[J].解放,1939(60/61).

[11]朱德.论西班牙战争[J].解放,1937(2).

[12]黎平.西班牙革命斗争与中国抗日运动[J].解放,1937(10).

作者简介:张亚男(1994—),女,汉族,陕西延川人,单位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近现代史。

刘欢(1997—),女,汉族,陕西延安人,单位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解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延安时期
浅析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渗透
农村文化事业建设要抓住哪几个关键点
“互联网+”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早期大众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成果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体育思想
延安时期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研究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