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及循环血量人群对机采血小板后献血反应风险的影响分析

2022-05-13 02:26梁伟英陈存意梁丽华赖建分盘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质

梁伟英 陈存意 梁丽华 赖建分 盘琳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体质、献血次数及循环血量人群对机采血小板后献血反应风险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本站进行机采血小板献血的1200名献血者纳入研究,通过对所有研究对象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不同体重(45~50.kg,51~60.kg,61~70.kg,>70.kg)、不同献血次数(首次献血、多次献血)及不同循环血量(<2500.mL,2500~3500.mL,>3500.mL)条件下机采血小板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差异。结果:45~50.kg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6.93%,明显高于51~60.kg组(11.97%)、61~70.kg组(10.30%)以及>7.kg 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60.kg组、61~70.kg组及>70.kg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献血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47%,明显高于多次献血组的6.69%(P<0.05)。>3500.mL 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88%,明显高于2500~3500.mL 组(15.42%)、<2500.mL 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献血者、体重45~50.kg献血者以及循环血量>3500.mL 献血者献血后不良反应事件发生风险较高,血站针对此类献血者制定合理干预措施可提高献血效率与安全性,保证献血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风险反应;献血次数;体质;循环血量

【中图分类号】R3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5-0186-03

机采血小板是获取血液成分的重要方式,其具有纯度高、输血不良反应少等特点[1],但部分研究认为,机采血小板仪器操作时间较长,采集过程中体外循环血量较多,因此献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较高[2]。另有研究指出,献血者体重增加的同时,其机体血容量也会相应提升,而献血者体重较轻时血容量较少,此时进行献血操作可能因较高的体外循环血量导致献血风险事件发生[3]。另外,献血次数也可能导致献血对象献血反应风险增加[4]。献血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率加快、晕眩胸闷、心悸以及后续发生的昏厥、意识障碍、抽搐等,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对献血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还可能威胁生命安全。故本研究主要就不同体质、献血次数与循环血量人群对机采血小板后献血反应风险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探明献血后不良反应出现的主要原因,并采取合理干预措施降低献血者风险,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均为血站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集的无偿献血者,共1200例。本组研究对象中,男性637 例,女性563例;年龄19~52(34.25±4.02)岁。纳入标准:(1)所有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要求检查》[5];(2)年龄18~60岁;(3)意识清晰,沟通顺畅,对研究知情同意;(4)体重≥45 kg;(5)與上一次机采血小板献血时间间隔超过2周;(6)献血前血常规检查结果中,外周血小板计数≥150×109/L。排除标准:(1)存在血液性疾病;(2)存在感染性疾病;(3)存在血压异常或其他心血管疾病;(4)献血前1周内使用过任何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5)资料缺失,无法进行后续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仪器设备与采集方法

采血仪器选用全自动MCS+血细胞分离机、Trima血细胞分离机以及配套的一次性使用管路;抗凝剂选用 ACD-A 抗凝剂(规格500 mL/袋,配方:枸橼酸、枸橼酸钠与葡萄糖、注射用水,上海输血技术有限公司)。采集前对献血者血小板计数、性别、体重等基础相关数据录入血细胞分离机,对相关程序进行设定,另取葡萄糖酸钙20 mL进行口服处理,采集速度根据性别不同进行合理调控:男性采集速度为90~100 mL/min,女性采集速度为80~90 mL/min,相关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与血站内相关标准规范进行。

1.2.2条件分组方法

详细统计所有研究对象体重、献血次数与循环血量资料,根据献血者体重的差异分为45~50 kg组(241例)、51~60 kg组(376例)、61~70 kg组(330例)、>70 kg 组(253例);根据献血者献血次数分为首次献血组(722例)与多次献血组(478例);根据献血者循环血量的差异分为<2500 mL组(207例)、2500~3500 mL组(681例)、>3500 mL组(312例),对所有不同分组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后献血反应风险进行对比分析。

1.3观察指标

参考献血者机采血小板献血后不良反应类型及具体症状进行严重程度划分:轻度,存在明显的口周麻木现象,心率加快,另出现晕眩与连续呵欠等表现;中度,存在上述轻度不良反应的同时还表现出胸闷、心悸及不同程度胃肠道反应,血压检查结果异常,表现出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降低;重度,出现意识模糊、意识障碍、抽搐及休克等表现。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Fisher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同分组献血者基础资料分析

45~50 kg组、51~60 kg组、61~70 kg组及>70 kg 组性别、血小板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献血组与多次献血组性别、血小板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00 mL 组、2500~3500 mL 组及>3500 mL组性别、血小板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体重献血者不良反应风险分析

45~50 kg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6.93%,明显高于51~60 kg组(11.97%)、61~70 kg组(10.30%)以及>70kg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1~60 kg组、61~70 kg组及>70 kg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同献血次数献血者不良反应风险分析

首次献血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47%,明显高于多次献血组的6.69%(P<0.05),见表3。

2.4不同循环血量献血者不良反应风险分析>3500 mL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7.88%,明显高于2500~3500 mL组(15.42%)、<2500 mL 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献血者数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多项研究也显示我国献血者献血后不良反应风险明显升高[6-7]。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1)急性不良反应,尤其在献血过程当中以及献血以后,部分献血者会表现出心慌、头晕、面部多汗、短暂性晕厥的症状,这与过度紧张或者神经调节失调有关系,在献血过程中最容易出现。(2)献血以后,部分献血者可能会出现短暂性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这与献血以后人体的调节功能还没有完全适应有关。(3)另有部分献血者献血后会出现短暂性免疫力下降的情况,极易诱发呼吸道感染及其他类型感染性疾病。有研究指出,不同体质献血者在献血后不良反应风险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献血次数对其献血后风险程度也具有重要影响[8]。因此明确影响献血者献血安全的主要因素,并制定合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对不同体重及不同献血次数献血者机采血小板后不良反应风险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结果显示:45~50 kg组献血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体重的人群(P<0.05),该项结果肯定了献血人群体重水平对其献血后不良反应风险的重要影响。究其原因在于,部分體重较轻的献血者通常存在一定的贫血症状,加之机采血小板献血方式整个过程较长,体外血液循环总量不断增加,由此诱发不良反应发生[9-1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首次献血者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远高于多次献血者(P<0.05),说明献血次数与献血者不良反应风险有密切联系。有研究认为,不同人群对献血的适应性存在较大差异,首次献血者较多次献血者更易出现心慌、头晕等异常反应,故献血后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11]。此外,本研究中>3500 mL循环血量的献血者献血后不良反应风险高于2500~3500 mL、<2500 mL循环血量献血者(P<0.05),该项结果肯定了机采血小板过程中体外循环血量对献血后不良反应风险的重要影响。就本研究结果而言,献血者出现献血后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包括:(1)精神因素。献血过程通常较长,献血者对该行为产生过度的紧张、恐惧心理,进而致使迷走神经兴奋程度增加,血压明显降低,该状态下不良反应风险增加。(2)体质因素。献血者空腹状态下出现饥饿感觉,该状态下应激反应能力提高,导致感觉神经异常,进而导致献血反应发生[12]。(3)个体基本情况的差异。相较而言,体重较轻的献血者血容量相对较低,但需要处理的血液较多,故诸多抗凝剂进入体内引发枸橼酸中毒现象,最终导致献血异常反应发生[13];首次献血者对献血程序及环境还未熟悉,心理情绪及身体状态均未能及时调整,故可能献血异常反应发生。

有效预防机采血小板后献血者不良反应风险对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及献血者身体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14],根据本研究中献血者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笔者制定了以下干预措施,包括:(1)对献血对象进行严格筛查后进行相关的献血知识普及,使献血者明确机采血小板的工作程序,采血过程中与献血对象进行沟通交流,转移其注意力,进而降低其异常心理情绪及应急反应的发生,最终降低不良事件风险。(2)采取操作中对抗凝剂的流速进行严格控制处理,若献血对象在采取过程中出现明显的血压降低现象则可增加葡萄糖酸钙量至30 mL进行口服处理,在稳定血压的同时避免抗凝剂流速过快导致枸橼酸中毒情况发生。(3)定期对血站采取人员的专业技术进行培训;操作人员需在血液采集前按照相关标准对献血者双臂血管状况进行检查,并选择清晰的血管进行穿刺,降低其疼痛程度,避免穿刺部位异常损伤及刺激情况发生,初次之外还必须熟练掌握穿刺技巧,避免多次穿刺导致献血者血管壁损伤或其他不良事件发生。(4)嘱咐献血对象献血前适当进食,避免空腹献血情况发生,必要时可在血站提供食品与饮品;另外保证采集时环境整洁、光线充足,室内可播放轻柔音乐,愉悦献血者心情;血液采集过程中针对存在晕针与晕血的献血者可利用交谈的方式分散其注意力,尽量避免献血者看见穿刺过程中与血液流动情况。

综上所述,首次献血者、体重45~50 kg及循环血量>3500 mL献血者献血后存在较高的风险事件发生率,针对献血风险因素制定合理干预可降低各类不良反应发生,保证献血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许虹,张剑英,张柳明,等.无偿献血者参与机采血小板捐献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9):1534-1537.

[2]  陈锦艳,林绮文,欧阳剑,等.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水平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21(4):375-379.

[3]  张玲玲,周珊,党璇,等.义务献血者固定捐献单采血小板对外周血血细胞检测部分参数的影响[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20,35(2):135-138.

[4] 翟高远,王彦. 论MSM献血禁令的制度修改——兼评《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第 5.2.2 条、6.1.19 条之规定 [J]. 中国卫生法制,2018,26(4):38-41.

[5] 董志伟,温艳,王翠珩,等 . 多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不同捐献周期血小板生成素的影响 [J].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1):130.

[6] 宋娜丽,阮潜瑛,刘奇,等 . 55 ~ 60 周岁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 [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0,42(3):278-281.

[7] Newman BH,ShawnP,DenaP,et al. Adverse effects in blood donors after whole-blood donation:a study of 1000 blood donors interviewed 3 weeks after whole-blood donation[J]. Transfusion,2019,43(5):598-603.

[8] 曹华琳,胡灼军,刘静 . 機采血小板献血者单采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分析 [J]. 血栓与止血学,2019,25(1):53-55.

[9] 王波,蒋玲,姚勇 . 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期缩短对长期献血者外周血象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4):2016-2018,2022.

[10] Yalnda S,Güre SB,Carello G,et al. A stochastic risk-averse framework for blood donation appointment scheduling under uncertain donor arrivals[J]. Health Care Management Science,2020,23(4):535-555.

[11] 王静,李艳青,杨莹 . 献血频率和次数对男性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铁贮备状况的影响 [J]. 中国输血杂志,2020,33(9):953-956.

[12] 刘泽民,陈少彬,陈庆恺,等 .2 种检测模式及不同献血次数对献血者血液 HIV 项目检测后残余风险的影响 [J]. 中国输血杂志,2019,32(6):585-587.

[13] 欠晓春 . 积极护理干预模式对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影响研究 [J]. 贵州医药,2021,45(3):503-504.

[14] 陈婷婷,张兴梅,景慎芹,等 . 不同献血人群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J]. 中国输血杂志,2020,33(6):626-628.

(收稿日期:2021-08-15)

猜你喜欢
体质
家庭医生签约体检的中医体质辨识及指导
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体质及血压控制的影响
顺口溜里的养生经——人强人欺病,人弱病欺人
评《黄帝内经中的女性养颜养生经》
兼加体质
大腹便便者不妨常喝冬瓜汤
测一测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平和体质吴 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