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党的领导优势

2022-05-13 04:06吴辉赵艺璇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吴辉 赵艺璇

[摘要]党的领导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制度自信,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思想引领优势、政治稳定优势、战略规划优势、决策执行优势、统筹协调优势、选贤任能优势、联系群众优势、自我革命优势。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现代化;领导优势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22)02-0065-0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鲜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P46、47,党百年奋斗的首要历史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1]P94。这些重大政治论断表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新征程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把党对国家治理的领导优势坚持好、发挥好。一、思想引领优势正确的行动离不开科学思想的引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依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来指引前进方向、组织各方力量,形成良好治理生态。

中国共产党是有着科学理论指导的党。党自成立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鲜明地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2]正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能够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而正确引领中国前进的方向。

党重视理论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党自诞生以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行动指南,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进步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充分彰显了党的指导思想,具有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党的思想引领是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正确方向、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政治前提。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化,是在社会主义框架下的現代化,其根本价值导向必须是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权益、回应人民对国家治理的新期待。为了不偏离这一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和发挥党的思想引领作用。同时,“没有共同的思想,就不会有共同的行动”[3]P524,要发挥党的科学理论在现代化治理格局中的引领作用,确保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有效推进和治理目标的实现。

西方政党或者没有鲜明坚定的思想理论基础,或奉行自由主义。为了赢得选举,政党的理论指导和价值选择不是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主要从现实的集团利益和阶级利益出发,受资本约束过强,政治正确性大打折扣,不可能强有力地统一思想和统一行动,通过“举国体制”来推进国家治理。二、政治稳定优势政治稳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政治稳定,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也就无所谓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具有维持政治稳定的重大优势。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其中第一位的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4]P3。

像中国这样一个急剧现代化的发展中大国,其政治稳定是如何做到的呢?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政治持续稳定并充满活力的关键。按照亨廷顿的观点,“一个现代化中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5]P396。强大的政党有利于政治稳定。邓小平也指出:“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觉悟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真正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那就只会四分五裂,一事无成。”[6]P341-342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给国家带来政治稳定,主要由于以下因素。首先,党的领导有利于调节各方面重大关系。例如,在政党关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保证了广泛的政治参与、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和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又保证了政治生活的团结和谐和各方面力量的有效汇聚,避免了多党制下政党倾轧的弊端。在民族关系上,创建并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党和军队关系上,坚持党指挥枪,有力保障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所有这些,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政治稳定。其次,党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中国共产党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的战略选择,以根本法的形式为坚持党的领导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厉行法治,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些有力举措,共同把国家的政治运行纳入有序的状态。最后,党以自身稳定保证国家政治稳定。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团结统一,净化党的队伍,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从而为国家政治稳定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疫情交织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我们要进一步坚定政党制度自信,把党的领导在维护政治稳定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三、战略规划优势战略规划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领导方法,是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也是党领导国家治理的重要方式和显著优势。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战略规划。习近平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7]P10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从战略高度谋划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谋划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战略思维孕育于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深刻阐明了战略的内涵。他指出,第一,战略即全局。“战略问题是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的东西。”[8]P175第二,战略即主要矛盾。“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8]P322第三,战略即预见。“预见就是预先看到前途趋向。”[9]P394毛泽东的这些观点,对于党制定战略规划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建国后,党主要从两个层面着手制定战略规划。一是现代化层面。上世纪60年代,党提出了在20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两步走”设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党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90年代中期,制定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新世纪,党提出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提出新的现代化“两步走”战略安排。这些中长期战略安排,都是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体现了党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执政品格。二是五年规划层面。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发展、实现发展的成功经验。自1953年至今,党领导制定了14个五年规划,且从未中断。这些规划的实施,有力推进了国家跨越式发展,不断把现代化的蓝图变为现实。

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是党领导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它有利于保持国家大政方针的稳定性、连续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有利于政策效应的最大化。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之所以走得快、走得稳,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同中国共产党人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是分不开的。

西方政党,由于缺乏使命感,眼光通常囿于当下和眼前利益。各党派轮流执政,各种制度设计只能顾及当下,难以出台中长期战略规划。对比之下,中国共产党一党长期執政,能够放眼长远,把阶段性目标与国家中长期远景目标结合起来,避免“短视政治”。可见,战略规划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密码。四、决策执行优势决策执行是指对决策方案的贯彻、落实、推行、实施的过程,通常也叫抓落实。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的优势之一,就是一下定决心,一做出决议,就能及时、坚决、有力地贯彻执行。党的这一领导优势,主要建立在建组织、严纪律、强法治的基础上。[10]

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党的力量来自组织。严密的组织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的酝酿和发起,就是以“成立一个强固的精密的组织”为目标的。经过长期发展,党建立起由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构成的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依托这种广泛的、严密的、坚强的组织体系,党中央可以灵活高效地进行指挥,使党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及时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基层。

西方国家的决策和执行,受党政关系和政党体制因素的影响,其效率相对低下。在美国,政党和政府彼此独立,政党之间相互对立,政党内部高度分裂,这势必带来国家治理效率的低下。在其他多党联合执政的国家,政党之间经常要讨价还价,相互竞争和妥协,这无形中抬高了执政成本,影响执政效率。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具有明显的决策执行优势。五、统筹协调优势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习近平指出:“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11]P1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优势,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保证了各方面力量的统筹协调,是国家治理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国家治理离不开统筹协调。国家治理是一项涉及多主体、多领域、多层次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相关主体在党的领导下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协同推进,以确保国家治理坚持正确方向、形成治理合力。在治理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如果不加强党的领导,没有党的统筹协调,就没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形不成“最大公约数”的意见,必然导致莫衷一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混乱局面。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必须把党的统筹协调贯穿到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各类主体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协调行动,增强国家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中国共产党具有统筹协调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对人大、政府、政协等机构的领导和支持,有利于集中各种力量,统一意志步调,协调各种资源,把党和人民的意志和主张迅速转化为国家的意志和法律,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力量,集中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人士的智慧,同心协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西方国家的政党、国家与社会关系,与中国的有着明显区别。西方政党是独立于国家和社会之外的“第三领域”,居于国家和社会之间,是民众控制公共权力之手的延伸。作为一种选举工具,政党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相对松散,起不到像中国共产党这样的统筹协调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治理效能。当然,中国共产党统筹协调优势的发挥,也有赖于自身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不断提高。六、选贤任能优势国家治理包含三个核心要素:由谁治理、如何治理、治理得怎样,其中,由谁治理尤为重要。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在国家制度确定之后,通过什么样的选拔制度选什么样的人来治理国家显得尤为关键。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的一大优势,就是有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能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重视选贤任能。党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重视选拔使用对党忠诚,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善于创造性落实党的决策部署的干部,这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领导国家治理的重大优势。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作出了“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的著名论断。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反复强调选拔大批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的政治团队正是中华民族最优秀、最实干的群体。新加坡的李光耀通过亲身观察发现:正是十几亿中国人中最杰出的分子在掌舵。[12]

竞争性选拔体制效果明显。与西方竞争性选举的体制比较,中国的竞争性选拔体制更能有效地将有任职经验和能力的人选拔上来。从西方选举的实践来看,一方面真正有才干的人可能没有机会或不愿意参加竞选;另一方面,政府官员的任命受到“政党分赃制”的影响。政府官员中许多人没有太多从政经验,有的甚至将家人任命为政府高级顾问,富人当政的现象也广受批评。中国的竞争性选拔体制,追求选拔出尽可能卓越的领导人,能够促进国家的良政善治。七、联系群众优势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表明,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党联系群众的优势,提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执行力。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部分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习近平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和丢掉这个优势,否则党的一切工作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招致挫折和失败。”[13]无论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还是新时代,党之所以能成为领导核心,关键在于党坚持了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与密切联系群众分不开的。

中国共产党建党后就明确提出,党的任务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党政组织和党员干部带领农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为群众修桥、筑路、打井、办教育。抗战时期,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扶助农民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减轻负担。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使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党继续注重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坚持走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整治“四风”入手,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直面和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

坚持群众路线是密切党群关系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进程中,以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为指引,形成并不断完善了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之一,坚持群众路线使党密切了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得以依靠群众的力量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性质,反映了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是政策有效执行的保证。

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人民群众是国家治理的主体,是党领导国家治理的依靠力量,也是国家治理成败的最终决定者。因此,要在党领导国家治理的实践中密切联系群众,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这就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观,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党领导国家治理的根本使命;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意见和呼声变成正确的决策,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党领导国家治理的全部活动之中;要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生活,在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和增进人民福祉中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全方位构建党领导国家治理的民心基础。

西方国家的党群关系,主要体现为政党和选民的关系。受多种因素影响,二者的联系并不紧密。在美国,政党和民众的关联只是在选举期间才体现出来。在欧洲,由于政党的许多功能正被其他组织所取代,政党和民众之间出现疏离的趋势。再者,西方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观念,从根本上反对政党与民众结成密切关系,其担心政党与民众的密切关系会导致政党对民众的控制,从而导致公民自由的丧失。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政党和民众的合作,阻碍了国家治理。八、自我革命优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这是中国国家制度和國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其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历经百年沧桑更加充满活力,其奥秘就在于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党的成长史,就是一部通过自我革命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从古田会议提出“思想建党”,到全面抗战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再到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都是党自我革命的体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通过自我革命,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弘扬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坚持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正确方向,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强大。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对政党治理现代化和党员干部的国家治理能力提出了客观要求。深化党的自我革命,必须解决好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自我监督问题,执政党必须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建设世界上最强大的政党。领导改革者必须具有自我革命精神,既勇于突破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勇气,来自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因而能够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决革除自身存在的弊端,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西方国家的政党,尽管其选举时多以全体民众的代表自居,但其本质上始终是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代表。西方政党的自利性,决定了其不可能进行自我革命,也不可能引领推动社会革命。

以上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治理的八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优势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思想引领是基本前提,政治稳定是根本保障,战略规划是重要方式,决策执行是关键环节,统筹协调是重要条件,选贤任能是组织保证,联系群众是优良传统,自我革命是必然选择。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长期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和科学运用好这些优势,并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8(10).

[3]〔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董国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5]〔美〕塞缪尔·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6]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8]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毛泽东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0]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N].人民日报,2021-08-27.

[11]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2]鄢一龙.中国共产党何以独具强大生命力[N].北京日报,2019-07-18.

[13]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J].求是,2012(15).

Bringing the Partys Leadership Advantages into Play in State Governance

WU Hui1ZHAO Yi-xuan2

(1.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Party Building,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National Academy of Governance),Beijing 100091;2.Graduate School,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National Academy of Governance),Beijing 100091,China)

Abstract:The Partys leadership is the cor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in China.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we must strengthen our confidence in the institutions,and always stick to and bring into full play the Partys advantages in ideological guide,political stability,strategic planning,decisions implementing,coordinating,appointing the virtuous and capable,keeping close ties with the masses,and going on with self-revolution.

Key words:CPC;modernization of state governance;leadership advantages

[收稿日期]2022-02-20

[作者簡介]吴辉(1969—),男,湖北监利人,博士,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教研部党的学说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党理论、党的建设原理;赵艺璇(1999—),女,四川巴中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共产党
广东各地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