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价值摭谈

2022-05-13 05:06张韬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金文铭文线条

张韬

中国传统文化史,由汉字萌芽、发轫、演变构成层累结构,两条脉络清晰可见:1.直线结构,以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发展先后秩序为特征的直线线性结构,逻辑规律清晰可见。2.螺旋结构,以五种书体不同字构形态互相渗透、作用、同步发展为特征的圆形曲线线性结构,逻辑秩序呈复合状。比如篆书书体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小篆与石鼓文同步发展特征。两种结构特征演变轨迹相向而生。金文发展、演变,承商文字而兴盛,构成殷商至春秋战国传统文化史极为丰厚的结构层。与散氏盘、大盂鼎、虢季子白盘并称为金文中“四大国宝”的毛公鼎,在传统文化史结构层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史学地位,它在文字、史学、文化、艺术学层面的价值,历代学者给予高度评价。

文字学与史学价值

毛公鼎,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岐山县。从出土至1948年运抵台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百余年间,命途乖舛,辗转流传,众家收藏,多易其主。1852年北京古董商苏亿年用千余两白银购得;后归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所有,花白银五千余两。1910年归直隶总督端方。20世纪初,毛公鼎被著名学者叶恭绰重金购得,其侄叶公超为保护毛公鼎在上海被日寇拘捕关押月余,严刑拷打,受尽折磨,叶公超却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用生命、智慧保护了国宝,捍卫了民族尊严。著名学者、金石、考古、文字学专家、书法家陈介祺、曾熙、李瑞清、吴昌硕、王禔等都为毛公鼎拓本作跋;张光远、万家保、张光裕、刘阶平、陈继揆、宋伯良、徐伯璞、方一戈等对毛公鼎出土、收藏、流传、拓本、考释都有专门的研究文章。

两周金文,以西周为鼎盛。西周自武王灭殷至平王东迁雊邑(今洛阳附近),历十三王(含共和行政)经250余年。西周金文上承商金文、下启春秋金文,构成中国传统文化史汉字演变发展的关键结构层。近代学者研究金文,多采用《商周青铜器铭文选》的分期法:武、成、康、明王为前期,穆、恭、懿、孝王为中期,夷、历、共和、宣、幽为晚期。毛公鼎属晚周宣王时期成熟的金文书法代表作品,铭文镌刻于鼎腹内,32行,497字,是迄今为止所见最长的青铜器铭文。如此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的铭文,在古文字学、考古学和西周社会史学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毛公鼎的史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铭文为研究西周晚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依据。历代学者对毛公鼎铭文进行考释、释读、著录、流传、问题考证等方面研究成果,即是对其史学价值的肯定。吴大澂《愙斋集古录》,容庚《商周彝器通考》、《秦汉金文录》、《金文编》,王国维《观堂古金文考释五种》,罗振玉编辑出版的《三代吉金文字》20卷,四川大学历史研究所编辑出版的《殷周金文集录》,马承源主编的《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以及《商周青铜器铭文选》,《商周金文选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金文总集《殷商金文集成》等,都有关于毛公鼎的著录、考释方面的研究成果。关于毛公鼎专题研究,主要文章有:陈介祺《毛公鼎释文》、《毛公鼎考释》,徐同柏《从古堂款识学》,吴式芬《攈古录金文》,孙诒让《古籀拾遗》,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王国维《毛公鼎跋》、《毛公鼎考释序》,商承祚《毛公铭释》,容庚《毛公鼎集释》,高亨《毛公鼎柬注》,郭沫若《毛公鼎之年代》、《两周金文大系》,孙稚雏《毛公鼎今译》,陆和九《中国金石学讲义》,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陈梦家《“王若曰”考》,董作宾《“王若曰”古义》,邓石《簠斋古金录》,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吴其昌《金文历朔疏证》等。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藏国家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及《文物》、《文物天地》等刊发。

从文字学立场看,毛公鼎所代表的西周金文成熟,传释了西周金文由繁杂、粗率、严谨肃整到圆熟精到的文字衍变、發展历史轨迹。金文点画、线条、字构、行气章法衍变、发展具有明显的表象特征。

1.尖、方、圆笔触笔意轨迹变化。初期西周金文,笔触、笔意多呈尖、方形态,带有浓郁的殷商甲骨文、金文传承笔意。即便是圆笔笔触、笔意,也以尖圆、方圆形态呈现。比如麦方鼎、大盂鼎、利簋等铭文。中晚期西周金文,笔触、笔意由尖、方向圆转化,毛公鼎即是圆笔圆意走向成熟的代表。

笔触、笔意尖、方、圆范字轨迹示意图例

2.笔画块面形状轨迹变化。初期西周金文,线条表现形态多样,常有块面状,合并线条,捺笔重划等,这些特征,在毛公鼎、散氏盘等西周中晚期金文中逐渐消失。

笔画块面形状范字示意图例

3.线条诘诎向平直通畅轨迹变化。汉字“象形”造字法则在西周初期金文中也多有表现。许慎《说文解字》所称“随体诘诎”即指汉字初成随其体势,字结构外形诘诎婉转描摹的笔画。在毛公鼎等中晚期金文中,线条圆转、平直、流畅,奠定了汉字线条形状、方向、结构、质量的基本构成法则。

线条诘诎、平直通畅范字轨迹示意图例

4.字结构、行间、章法变化。西周初期金文,单字结构大小不一,合文、左右偏旁不分,行间章法不规则特征,在毛公鼎等西周中晚期金文中得到了整合,字结构纵向取势,规整均匀,合文、左右偏旁不分状况基本消除,竖成排、横成列汉字行间、章法排列规范基本建立完成。

字结构、行间、章法变化轨迹示意图

上述四个方面,基本概括了西周金文用笔、点画、线条、字结、行气、章法衍变、发展的基本表象特征,透过表象特征看到:笔触、笔意由尖、方走向圆意,表明汉字书写方法的熟练;笔画块面形状走向线条纯化,使汉字图画观念淡化,符号功能增强;线条由“随体诘诎”走向圆转平直通畅,奠定了汉字线条结构的基本法则;字结构由不规整走向规整,“象形”描摹意识弱化,抽象、表意意识增强,这一切都证明——汉字的用笔规范,行间、章法的规矩建立以及汉字符号功能、抽象、表意意识都在西周金文衍变、发展、变化中得以完成。

文化学与艺术学价值

作为西周青铜重器,毛公鼎所具有的文化学价值在于:1.铭文内容记述了西周晚期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2.作为庙堂之作,毛公鼎寄托了周宣王朝“礼乐文化”安邦治国的文化理想。3.铭文艺术审美风格,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4.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毛公鼎内容为周王为中兴王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毛公为谢周王恩德,铸鼎以享。历代学者将铭文分为五段,每段以“王若曰”或“王曰”开头,每段文字内容围绕一个主题,内容翔实丰富:1.此时局不宁。2.宣王命毛公治理邦家内外。3.给毛公予宣示王命之权。4.告诫勉励之词。5.赏赐与对扬。整篇册命,全面反映了西周晚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概况,是一部反映西周晚期社会政治经济史,更是一部文化学史。清李瑞清跋云:“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周宗法朝纲文化的承传与播扬是以青铜器为载体。青铜器物作为礼器、祭器铸造是神圣不可轻易冒犯之事,鼎之大小、轻重是王室贵族身份、地位和权威的象征。代表青铜文明铸造的科学技术,擢升了周王朝的青铜文化理想—“礼乐文化”安邦治国的政权文化策略。由“器”问“礼”朝纲文化策略由此确立。于是,周王朝朝纲文化主流意识形态以“礼乐”昭示天下,尚“器”尚“礼”,朝野恭谋。毛公鼎深层的文化学价值在于铭文井然有序的法度,温文尔雅的审美倾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礼之用,和为贵”,谦谦君子,文质彬彬的中庸思想,“井井兮其理也”,谦恭和谐的中和之美,真率自由,道法自然种种传统文化哲学思想都可从中得到诠释。

从艺术学立场认知,毛公鼎铭文在古典金文系列作品中,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风格,其艺术学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1.技法成熟、完备。毛公鼎铭文的笔法,中锋圆润,隽永精严,内敛含蓄,提按回藏、起止转折恰到好处;线条结构,粗细相向,平和温润,婉转通畅,舒展优雅,刚柔相济,古朴沉雄;字构空间,疏密自然,以纵势为主;行间形式依鼎布势,纵横有序。2.艺术风格古雅中见朴拙之象。古雅指其静谧安详,清朗空旷的帖学意蕴,朴拙言其庄重威严,雄阔肃穆的庙堂之美。3.艺术风格的独立与共鸣。康丁斯基说:“共鸣是形式的灵魂,只有通过共鸣,形式才能得以生存。”毛公鼎铭文笔法、结构、字空间、行间形式技术语言与古雅、朴拙相向的审美风格,相向统一,形神兼备,构成了它独特的“有意味的形式”美,与大盂鼎的粗犷荒率,散氏盘的雄浑豪放、虢季子白盘的秀美典雅,相得益彰,各领风骚,独立而共鸣,迥异而和谐,提携了西周晚期金文艺术风格不同的审美梯度。4.书法艺术价值。毛公鼎铭文,从技术、风格到文字内容,为今人学习书法艺术提供了优秀的金文范本。无论是作为技法临摹还是作为审美风格为依据的金文书法创作,毛公鼎是金文书法学习的范本之一。

毛公鼎出土至今,围绕其拓本、题跋、考释、著录及其收藏、流传故事,涌现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清末至民国对毛公鼎的研究几成显学。众多学者将其与《尚书》比肩,足见毛公鼎之重要价值。随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的播扬,毛公鼎在文字学、历史学、文化学、艺术学诸方面的价值将会更为凸显。

参考文献:

1.徐蜀,《国家图书馆藏金文研究资料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2 .马承源,《商周青銅器铭文选》,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

3.詹鄞鑫,《汉字说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作者为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书法系教授)

猜你喜欢
金文铭文线条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精致线条
线条国趣事
语法填空专练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Analysing the cultural osmosis in English film appreciation class—Troy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烧脑的线条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夔膚簠铭文读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