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规矩于准绳内 寄妙理于法度外

2022-05-13 05:06王陶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画家绘画建筑

王陶

中国绘画艺术渊源流长,从岩画算起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彩陶画也有七、八千年历史。绘画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原始艺术遗存十分丰富,她是文明的史记。笔者耕读传家,倍感传承中华文化乃吾辈之使命,今借假日之余,对中国文化之魂一一界画,作一浅析,水平有限,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斧正。

界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利用界尺划线来准确描绘楼阁屋宇和舟船桥梁等的建筑绘画,技法严谨工细,讲究法度,一点一笔皆要求中规中矩,合乎实物比例。明陶宗仪《辍耕录》载画家十三科,其中就将界画例为一科。

界画始于秦,成熟于隋,兴在唐、宋、元。史料记载最早的资料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秦灭六国时,“每破诸侯,写仿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去写仿六国宫殿的人,应该是具备了相当的建筑知识与绘画技能,而写仿图目的是为秦日后仿造六国宫殿,应重在专业建筑绘图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就是较为准确的建筑绘图。

文献中提到的汉代著名的宫殿苑囿建筑有: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上林苑等,可惜的是这些古代建筑绘画已丢失,后人无法探知画面的具体形象。但在汉画像石、画像砖中,还大量地保存着汉代地主豪强等生活中真实的宅院楼阁等建筑绘画。

界画背景还注重堪舆术(风水),在汉代甚为流行,占卜日辰吉凶是其主要内容,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述古之秘画珍图》中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相宅园地图》、《阴阳宅相图》和《区宇图》等,结合当时的社会则应是纯功能性的“堪舆学”直观图解和说明。因此,堪舆术也是秘传之一。

绘画艺术经过秦汉以来的发展,无论是政治礼制宣传,还是生活物品修饰或墓室装殓需要,基本上形成了人物为主的绘画格局,到了魏晋时期在社会发生了大动荡和大变幻之后,人的宇宙主体意识和个体自我审美的感受被空前凸现出来。畅神娱目的山水诗、山水画开始登上艺术的舞台,人生活环境中的琐细也开始以审美和再现的方式,进入艺术家创作的视野。所以,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在经过身体力行的绘画创作后,就将绘画中的人、山水与常见的狗马、楼阁相对比,得出“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其楼阁一定器耳,差易为也”。

界画里的屋木楼阁舟车在人的生活体系中必不可少,人的艺术世界中也是重要的组成和点缀,有时界画还能突破点缀和陪衬的局限,成为真正的建筑艺术欣赏佳品,并达到建筑、艺术与军事政治的目的。

历史久远,两晋画家作品流传甚少。南北朝画家继往开来,画家与创作蔚为壮观,画史上记述的画家大都参与了界画的绘制,虽然作品不传,但文献描述甚详。

汉以来留下了众多描绘当时都城气魄豪迈、景象万千的大赋,魏晋时画家便开始根据汉大赋中描绘的内容,通过界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曹魏时的杨修善画人物写真,他的画迹记载中存有《两京图》,汉代班固《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主要描述了东西两都长安和洛阳在城市、宫殿、街衢、商业等方面的壮丽景象,“建金城而万雉,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杨修的《两京图》主要表现的应是两都宏伟的都城建设。西晋画家卫协画迹中有《上林苑图》,秦代就有上林苑,阿房宫就修建在上林苑中。根据司马相如《上林赋》汉武帝时又广开上林苑,修建了36个宫殿区域、36个观,离宫别馆建筑壮丽,金碧辉煌,无疑卫协的《上林苑图》又是一规模宏大的建筑界画。同样史道硕画迹较多,其中也有描绘天府之国的繁盛的《蜀都赋图》等。

宏大的建筑界画,在历史上还常起到重要的政治与军事作用。北魏画家蒋少游有不仅工书善画,而且还有工程建筑设计与工艺雕刻的才能,常在“剞劂绳墨之间,园湖城殿之侧”太和十五年,魏孝文帝派蒋少游与李道固出使南齐(建康),蒋少游奉命密绘南齐宫殿形制之命,默查强记,背临画成,最后竟带图画而归(谍画由此而生)。

界画发展到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迅速普及和发展,宗教建筑无论规模还是数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文献记载当时南朝都城建康有佛寺500多所,北魏都城洛阳有1367所,《洛阳伽蓝记》中记载的永宁寺木塔达九层之高,气势宏伟壮观。所有这些新的建筑样式与风格,都成为当时画家热衷表现的界画题材。

隋代历史虽然短暂,只有短短的30年,但在绘画史上,将汉魏以来产生兴起的各种绘画样式和绘画技法,发展传承到唐宋艺术,真正起到了能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舟车建筑源于生活,界画创作以生活为师。舟车和宫观建筑以往都是作为人物或山水画的道具或点缀而存在,发展到隋唐,随着社会生活的统一稳定,经济的逐渐强盛,文化生活与东西方交流的进一步扩展,人们的生活视野越来越开阔,人物画和新崛起的山水画占据画坛主导地位的局面被打破,绘画题材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并逐渐形成独立的专业画种,如花鸟、鞍马、牛、兽禽、龙、水、火等,在这种情况下,以舟车和台阁等建筑为主体的界画也逐渐摆对山水人物的依附关系,开始独立成专业的画种,因此,张彦远称“杨、展精意宫观,渐变所附”。正因为界画独立为新的画种,界画受到了关注和重视,专业与非专业画家的绘画水平迅速提升,达到了“绝伦”、“绝尘”和“旷绝古今”的程度。

负责设计制造皇家所用的辇珞车舆、部队的军械及修城开河器具等,他绘制的建筑与舟车等图样,笔画精细,合乎制度规范,并有所改進,但没有作品流传下来。

唐朝是文学艺术全面繁荣的黄金时代,绘画艺术在隋以来题材的多样化与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开始向更专更精的艺术高度迈进。与此同时,绘画历史的整理撰述与画家画法的理论探讨蔚然成风,对界画艺术本质的再认识与创作技法的讨论也孕育其中。

吴道子不用界尺作画也能中规中矩,并能画出气韵来。视为界画秘传亦需苦练功夫。《历代名画记》中评价到“吴生何以不用界笔直尺,而能弯弧挺刃、植株构梁?”、“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用界笔直尺岂得入其间矣”。沈括《梦溪笔谈》中引“名画录:‘吴道子尝画佛,留其圆光,当大会中,对万众举手一挥,圆中运规,观者莫不惊呼。画家为之自有法,但以肩倚壁,尽臂挥之,自然中规。其笔画之粗细,则以一指拒壁以为准,自然均匀,此无足奇,道子妙处不在于此,徒惊俗眼耳”。

融建筑知识与数学乘除计算法于界画艺术,此为界画秘术之一。自魏晋始就陆续出现了集专业器物建筑设计制作知识与绘画艺术于一身的界画家,为界画技术于艺术的提升和发展奠定了坚实深厚的基础,发展到唐代又出现了将数学计算方法应用于界画绘制中的尹继昭,他们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五代两宋界画的发展,到郭忠恕时达到了“栋梁楹桷望之中虚,若可蹑足,阑楣牖户,则若可扪历而开阖之也,以毫计寸,以分计尺,以尺计大,增而傍之,以作大宇,皆中规度,曾无小差”的界画艺术高峰。

唐代界画代表尹继昭,僖宗朝人,居长安,善画人物,尤长界画。尹继昭有丰富的建筑知识,能运用数学乘除法于其间,他的界画《宣和画谱》说“千栋万柱,曲折广狭,前后远近,皆有次第,又隐算学加乘除法于其间”,有“冠绝当世”之誉,《宣和画谱》中著录的作品有《汉宫》、《阿房宫》、《姑苏台》、《移新丰》等。五代的卫贤、朱悰皆师承尹继昭画法。

唐至五代界画第一人卫贤,五代南唐画家,长安人,仕后主时为内供奉,善界画,能折算无差,以楼观、殿宇、人物及山村、盤车、水磨盛誉当时。初师法尹继昭,后宗吴道子,被称为唐以来界画第一高手,《宣和画谱》说自唐至五代,以画宫室得名者仅得卫贤一人,著录作品二十五件,传世作品有现藏故宫博物院的《高士图》。有关界画的评论从宋开始,稍不留神便陷入匠人的范畴,而卫贤就无庸俗匠人气。他的《高士图》虽主题为人物画,却集山水、人物、建筑画为一体。房屋和木栏栅篱用界笔描绘,结构严谨清楚,笔画匀顺准确,建筑能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感和透视关系。传为卫贤的《闸口盘车图》以界画形式再现了河旁闸口一个官营磨面作坊生产运输的繁忙景象。人物线描质实畅劲,动态描写生动;屋宇亭阁和水磨机械的描绘,精确工谨。

魏晋以来界画同传统绘画一样,往往画在纸张和绢帛上,五代时期界画运用范围变广,不仅绘制在墙壁上,而且还绘制在生活日用品上,如团簇上、团扇。僧楚安,蜀州人,俗姓句氏,攻画人物楼台,有《明皇幸华清宫避暑图》和《吴王宴姑苏台图》,这两幅画就先后画在墙壁上、团簇上、团扇上,但画家并没有因为画幅的大小、形状、质地等的悬殊不同,而影响到界画的风格和表现,当时的公侯将相纷纷赞叹,都称画家妙手。

界画发展到宋元时期,真正进入了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艺术创作也达到了空前绝后顶峰阶段。宋代帝王不仅亲自参与界画的绘制,重视和奖励界画人才,并将界画定位画院考试和学习的必须科目,使得宋元界画在创作队伍上、创作的水平和数量上,都产生了质与量的飞跃。在艺术创作上,自秦汉至隋唐五代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断丰富和完善,融入不同的表现手法和绘画技巧,使界画“从最简单的建筑设计图稿发展到具有独特美感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并最终摆脱了作为人物画背景和山水画点缀的从属地位,发展成以楼阁为主,山水为背景、人物舟车为点缀的一门独立画科”。

元代基本取消了科举制度,汉族文人入仕的途径主要靠在朝的大臣举荐,如果哪个想做官的文人身怀界画绝技,无疑是多了进身之阶的机会。这使得元人画建筑、舟船的热情远远高于前朝,达到历史高峰。王振鹏曾为仁宗画过《大都池馆图样》,提供临水建筑的样式,后来被赐予漕运千户的五品官,他成了后辈追仿的榜样。

从大背景说到小背景。在界画中,将建筑与船舶巧妙地结合起来的龙舟竞渡题材,是最能讨得皇家的欢心。

王振鹏画成了《金明池龙舟夺标图》卷,呈献给大长公主。大长公主非常满意,在画幅的左上角钤下了她的收藏大印“皇姊图书”。王振鹏精心摹制的这幅画就一直存放在元朝内府。

古代学者认为,界画的真正独立应归功于更早的隋代画家。隋亡后,界画在唐朝几乎成了绘画界的一种时尚。众多画家以工谨、绚丽的笔墨和色彩孜孜不倦地描绘宫苑的华丽和帝王的奢侈生活,其中最优秀的被认为是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早在宋徽宗时代,界画就已被作为皇家美术文献的《宣和画谱》排在了各中国画种中的第3位。宋徽宗赵佶画过一幅《瑞鹤图》,在京城汴梁的朗朗青天下,彩云缭绕的宣德门上方翱翔着20只姿态各异的白鹤,这位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画皇帝在这幅画中不仅把鹤画得栩栩如生,也运用界画技巧将庄严巍峨的宣德门描绘得细致入微,几乎可以使人看清殿脊上整齐排列的块块灰瓦、飞檐上只只瑞兽的造型和檐下木质斗拱的紧凑结构。

有研究表明,至少元朝中期以前,界画一直都十分兴盛。比如,宋代文献记载只维持了54年的五代时期共有知名画家91人,其中界画家与山水画家各11人。而在前后延续了300年的宋朝,则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和推动,大多数画家都会画界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就是其中之一。

在元代,李容瑾也是一位界画高手,藏于日本大阪国立美术馆的《明皇避暑宫图》(托名北宋郭忠恕),一幅是藏于台北故宫的《汉苑图》,另还有一幅《汉苑图》,三幅画作品宫苑的绘制技法和树石的风格极为相似,《汉苑图》描绘的是想像中的汉代宫苑,建筑群气势雄伟,规模庞大,楼台、殿阁、水榭、回廊依山而建,犹如仙境。元代的王振鹏、李容瑾、夏永、孙君泽也是界画高手,他们的作品中也有很多堪称经典。

明代画家仇英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亦称“天门四杰”。仇英早年当过漆匠,并为人彩绘栋宇,后为文征明所称誉而知名于时。后来仇英以卖画为生,周臣赏识其才华,便教他画画,仇英临摹宋朝人的画作,几乎可以乱真,例如《清明上河图》。仇英作品题材广泛,擅写人物、山水、车船、楼阁等,尤为擅长仕女、界画。

清代的袁江雍正时,召入宫廷为祗侯。袁江是我国绘画史上有影响画家,宫廷画家,转工山水楼阁界画。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楼阁工整山水当以袁江最有名。当时还有他的侄子袁耀同齐名。他们两人曾受扬州的山西盐商的聘请,到山西作画,作品在北方流传较多。他擅画山水、楼台、师法宋人。山水画主要学宋 代闫次平,画石多鬼皴,楼阁主要学郭忠恕,工整严密。他的绘画素材多为古代宫苑,尤长于界画。

贵族画家、宫廷画师、文人士大夫画家和民间画工的共同努力,使唐代的界画艺术,充满了形象美、结构美、色彩美和意境美。集中于江南和巴蜀地区的画家,在继承唐代绘画特点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艺术风格,并力求更为准确生动地把握建筑形象。

关于五代画家的造型能力,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蜀后主命画院画家赵忠义画一幅《关将军起玉泉寺图》(《益州名画录》)。由此可见,五代画家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和卓绝的绘画技巧,使界画艺术达到了自然完美的境界。

我国古代绘画在宋代达到了鼎盛。界画在这一时期也登上了发展的高峰。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画家人数众多,2.绘画水平提高,3.风格多样,4.统治阶级给予更多的支持,有的并参加了创作。

明代另一位界画创作较活跃的是安正文,画史无传。他有《黄鹤楼图》和《岳阳楼图》等存世。二件作品都颇具功力,抒写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理解和感情。

明代的界画可以这样说:一是非议者多,二是善画者少,三是技法上没有多大提高。界画就是带着这样的病态,步入另一个时代。

清朝的界畫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在各种不同的绘画思想、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的激烈竞争中,在江苏扬州地区得到发展,并形成了历史上的另一个高峰。

界画在扬州得到发展并不是偶然的。扬州是当时全国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物产富庶、交通便利,商业经济极为发达,而且“海内文士,丰集维扬”,(《书画所见录》)仅画家就有龚贤、石涛、华喦以及扬州八怪等人,在这里留下了活动的足迹。各路文人、画家的汇集,使这里成了东南地区各种文艺思想、风格流派的交流中心。界画也以新的面貌,向社会宣告它的存在。

界画在扬州的复兴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有一批富于才华的画家,活跃在这青山绿水之间。袁江、袁耀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在清官如意馆也聚集了一批界画家,创作的题材,大都以清廷园林建筑和某些虚构的景物为主。民间创作的年画、壁画中,有不少界画楼阁,但主要是用于人物的衬景。一些画师还根据长期的创作实践,总结了不少的“画诀”,对研究继承这一画种的表现方法,有一定的意义。至清朝的中、晚期,善界画者越见稀少。

近现代擅长界画者更少,上世纪80年代已故江西画家黄秋园先生才被人们发现,对此潘兹先生曾评价道:"秋园先生潜研六法,山水之外,兼及它科,界画尤为精绝,并世莫俦"。他的界画远宗唐宋,雍容典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自黄秋园先生之后,界画领域几乎再无建树之人,令人唏嘘。

魏晋到明清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受到部分文人画家的轻视和排斥,但仍在唐宋元时期达到了艺术创作的顶峰阶段,明清渐衰落,近代从事界画创作的画家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除了界画绘制需要直尺界笔的辅助,一笔一划皆须合乎规矩准绳,限制了部分文人画家个人情感的自由抒发和宣泄外,文人画家常借口把界画与工匠、匠气和庸俗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不愿用太多的时间投入到界画创作中,不愿意受规矩约束,界画虽遭文人冷遇,但古代绘画理论中许多评论家一直努力地强调和提升界画的地位和价值,《芥子园画传》中就说“画中之有楼阁,字中之有九成宫、麻姑坛之精楷也。夫界画犹禅门之戒律也,界画洵画家之玉律,学者之入门”。时至今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鼓舞下,学术界已开始多角度对古代界画展开研究,尤其是宋元明清界画研究颇丰,但唐宋元之前只是简单的线索梳理。

再者,中国古代建筑多为木结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多因天灾人祸等原因,许多文献中记载和描述的辉煌宫殿已荡然无存,诞生于西周时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描绘了当时建筑的宏伟和壮观,“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巨大的建筑像大鸟一样张开翅膀,跃跃欲飞,让人不禁产生无限的遐想。可是想象总是有缺憾的,存留在古代画卷中的界画,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建筑踪影。

界画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民间工匠、画工和文人士大夫等各方面的艺术家,共同雕琢而成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上不多见的专门以建筑艺术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种。它以准确生动的造型,工丽妙巧的笔触,雍容典雅的风格,再现了我国民族特色的亭台楼阁等建筑艺术,它集中国传统艺术大成,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百科全书。给人以美的享受。

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界画的兴衰是由社会的发展变化决定的。当一个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兴盛时它就发展,它清晰地折射出时代的国运兴衰变化。

由于历史的局限,画家在创作时,把目光主要停留在封建帝王、地主文人、神仙,而反映楼阁的建造者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的作品、十分少见,反映的面比较狭窄。另一方面,古代画家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塑造形象,表现手法等方面,力求有所创新,画出了不少富于时代精神,又有自己风格的作品。但是,纵观古代界画的繁衍,可以发现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历代相承,缺少更多的变化。

界画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画种,又是一个有着顽强生命力的画种,它几度兴衰,是历史国运的晴雨表。而今天,它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相信,它必将重新开放艳丽的花朵,从事这种绘画创作的人才也肯定会涌若明泉。

猜你喜欢
画家绘画建筑
酷炫小画家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