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复兴与农村社会保障中的文化养老

2022-05-13 05:37高娟
文化产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养老老年人

高娟

问题的提出

进入新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加突出,如何更好、有效地应对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于提升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维护其尊严和权利以及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谐构建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针对广大农村留守老人,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够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近些年,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效果显著,农村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得到很好发展,农村居民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需求也逐渐向多样化转变,开始由物质保障向服务保障再向精神文化保障过渡,农村老年人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而国家在社会保障供给方面,精神文化保障制度与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存在明显滞后,农村精神文化建设陷入困境。如何更好地将乡村文化与农村社会保障养老服务融合起来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文化养老的内涵及相关研究

“文化养老”是指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为前提,以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和交流思想感情为基本内容,以陶冶个人情操、享受晚年生活为目的的积极健康的养老方式。文化养老既体现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老人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新时期老年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更高层次的追求。

“文化养老”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学术界的肯定和普遍关注,学术界针对文化养老内涵、文化养老的意义以及文化养老在农村养老体系中的构建路径提出相应的观点。目前,学术界对文化养老的内涵已基本达成一致,认为文化养老是实现农村养老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在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物质前提下对其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能够系统、全面地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稳定发展和协调运行。针对农村文化养老的路径构建,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部分学者强调文化养老构建路径中的主体,认为应加强政府、社会、市场等文化主体的联动性,发挥其对农村文化养老的促进作用;有的学者提出重点建设养老文化、代际文化以及中国传统宗族文化,从而丰富农村社会的精神文化,构建新时代农村社会保障的文化养老体系;还有部分学者从实证角度出发,提出文化养老的服务模式,如“文化礼堂+为老服务”。

农村文化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主要取决于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毫无疑问,当前学者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多层次探讨有利于农村社会养老体系的构建,学者们一致认可文化养老的功能性,但目前这些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多角度且呈碎片化趋势,部分还停留在理论阐释阶段,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养老需求与供给的矛盾,通过文化养老来满足物质与精神的双向需求,需要结合当下乡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来准确把握农村地区文化养老的现状以及文化养老面临的新挑战,从乡村文化中重新挖掘乡村文化价值,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融合创新,进而通过乡村文化复兴来丰富文化养老内涵,构建较全面的文化养老路径。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的理念和措施使农村社会从产业结构到社会关系构型均发生了巨大转变,农村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但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当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农村老年人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需求,这使得地区加大了对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力度,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仍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了文化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的推进。因此,想要更好地实现文化养老社会保障,就必须准确把握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城乡老年人文化建设不均衡

精神生活水平受限于物质生活,相较于城市,我国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明显滞后,城乡差异明显。由于过去物质匮乏,农村老年人关注的焦点在于物质需求,导致其文化生活贫乏、单调,即使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和极大提升,也更多体现在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社会保障制度和服务两个层面,而文化层面建设远远落后于物质和服务层面。除了城乡老年人文化建设不均衡外,农村区域内部文化建设也存在不均衡现象,其首先体现在地区间。在经济建设方面,东部、中部与西部发展速度和质量截然不同,由此,在文化建设层面,东部地区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又优于西部地区,东部发达農村地区的文化建设已逐步向城市水平迈进,而西部地区的文化建设相对不足,需要国家和社会在乡村振兴中加大扶持力度。

农村老年人对文化养老缺乏认识,文化建设氛围不浓厚

农村社会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及服务是政府与社会一直以来重点关注的问题,但受制于对文化养老认识的不足,农村文化建设的氛围尚不浓厚。传统的农村社会以小农经济为物质基础,农村居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及其内部事件都是围绕家庭、宗族和社区来展开的,社交范围狭小,农民可以从地缘关系中建立亲密情感和合作习惯,获取各种必要的权威性资源和配置性社会资源,在“乡土互助圈”中,与亲缘共同构成相对封闭的“内合作体系”。因此,农村老年人可从血缘和地缘范围内获取精神满足。但城市化的推进、市场经济的冲击改变了农村社会的内外部环境,在弱化村社互助功能的同时也使互助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转变,这无疑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新的要求。即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要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要看到农村老年人对其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长期无法得到关注和重视,导致他们的文化生活较为贫乏。随着农村地区的发展,我们应探索多样化的农村养老模式,了解文化养老内涵,多主体共同努力去营造文化养老的氛围,实现养老文化资源的均衡配置,丰富文化养老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激发农村老年人自身对文化养老的积极性。

文化建设基础设施薄弱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农村老年人文化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和资源的供给。在传统农村社会的精神需求供给方面,农村老年人的集体娱乐活动多停留在依靠血缘、地缘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网中,家庭、亲朋和社区是社会保障的非正式供给主体,由此使得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基础薄弱,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事业,同时也阻碍了农村文化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基础薄弱一方面体现在农村老年人自身。受制于学历和传统思维,当前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多为消遣性娱乐活动,学习提高型和自我发展型的文化娱乐活动较少。农村老年人的文化养老内容、养老形式都较为单一,且大部分老年人不具有文化养老意识,对文化养老的积极性不足,大多处于非制度化、非规模化状态。另一方面体现为农村文化养老平台的缺乏。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必须依托一定的载体和平台,通过建设文化养老平台才能增强文化养老的辐射力,发挥文化养老的功能。当前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平台载体主要是农村社区,但农村社区大多缺少专业组织和专业引导,忽视了老年人文化建设,未能充分动员和整合社区文化资源,对社区老年人文化活动设施投入少,导致老年人文化建设供给源不足,间接影响着农村老年人参与自身文化建设的意愿。

文化养老服务机制缺失,系统性和协调性不足

当前国家不断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对于文化养老服务机制的建设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帮助,但受地方经济、供给资源及服务产品的影响,多数地区并未建立文化养老服务机制或只是流于表面,难以取得实际成效。而部分农村地区老年人文化建设的开展缺少统一性规划,未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协作机制,这就导致老年人文化建设缺乏扎实的基础,使其只存在于一瞬间,而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协调,而目前多数地区对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关注仍停留在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层次,尚未过渡到精神文化保障层面,也尚未认识到文化养老发展的新方向,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因此,地方政府、社区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及成员等多种主体也应共同参与、协调,提升资源的利用和整合效率,进而在整体上加快其发展速度,形成规模化和持续性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全面推动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和文化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步伐。

乡村文化复兴中构建文化养老路径

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中存在发展不均衡、认识观念缺失、基础设施薄弱以及文化养老服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文化养老面临的一系列难题,需要从农村自身着手,重新发现乡村文化价值,恢复乡村文化,培养乡村精神,发挥乡村文化资源的功能,进而健全文化养老体系,推动文化养老建设进程,满足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的多样化需求。

加快乡村文化与现代文化对接,促进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

在农村社会转型发展中,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产生了明显差距,造成城与乡、农村区域间文化建设的不平衡。而乡村文化的复兴可以有效激活农村内在活力,在农村区域重塑“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元素与乡村文化进行融合创新,使植根于乡村本身的文化能够显现出来,在与城市优秀文化元素的互动中与现代文化相对接,增强农村老年人文化养老意识,并依托农村社区平台,积极引导农村老年人参与文化养老。

以乡村文化复兴为着力点,完善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

乡村文化是由农民创造、又为农民所用的文化,它的社会功能就是让全社会,特别是农民能享受更多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成果。作为乡村文化的主体,农村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来源于以村庄为本体所形成的文化价值体系,因此,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农村老年人文化建设应与农村社会生活方式、娱乐方式以及乡村文化相融合,以乡村文化为载体,建立适合农村老年人的基础设施场所和娱乐活动方式,在文化建设中把握农民的文化需求以及其对文化的创造能力,即通过乡村文化的复兴(孝文化、伦理文化等)培养农村老年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其对农村文化养老社会保障制度的认同。

通过乡村文化复兴,营造良好的文化养老社会氛围

当前,阻碍文化养老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农村老人对文化养老缺少认知,而要想提高农村文化养老意识,就需要通过复兴乡村文化,从内源方面将农村老人吸引到文化养老氛围之中。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在建设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时向农村老年人宣传文化养老理念及意义,转化老年人自身思维,逐渐改善城乡之间的不均衡现状,从而在文化复兴中实现均衡、有序、协调发展,使农村老年人的老年文化生活得以丰富,进而推动我国养老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新华社.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N].人民日报,2015-06-19(01).

[3]李慧聪,郭如良,刘小春.新时代社会保障中的文化养老路径[J].人才资源开发,2021(05):54-56.

[4]刘忱.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复兴[J].中国领导科学,2018(02):91-95.

[5]李晓星.以老年教育助推文化养老[N].中国人口报,2018-06-04(003).

[6]穆光宗.“文化养老”之我见[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9(06):132-138.

[7]虞臣杰,徐凡弟.新時代农村文化养老服务工作模式创新——以瑞安市为例[J].山西农经,2019(15):126+147.

[8]刘会强.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现状的调查及思考——以河南虞城县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6):124-126.

[9]唐晓英.传统文化视阈下我国社区文化养老方式探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02):44-48.

[10]冯杰,朱小红.城市空巢老人社区居家“绿色养老”服务建设意义及策略[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4):85-94.

【课题项目】2018年度三亚学院“一师一项目”校级课题“海南省城乡社会保障服务供给机制研究”(项目编号:USY18YSK039)。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养老老年人
养老生活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养老更无忧了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
四种社会保障体系生命周期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