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话本中的节日叙写及民俗价值

2022-05-13 05:37杨丽筠黄学军穆树红
文化产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宋元民俗生活

杨丽筠 黄学军 穆树红

宋元话本是一种在先秦小说、志怪志人小说以及唐传奇基础上的新变。在结束五代十国的长期混乱后,北宋时期到来,这时候中央集权有所强化,人口密集,手工业和商业也快速恢复,在这样安定的社会环境中,内容通俗活泼的说书艺术异常发达,各种瓦子中不同的说唱技艺相继出现。初期,说唱主要依靠艺人之间的口耳相传而发展,但是随着说唱艺术不断发展,艺人如果没有底本的支持就很难进行记忆,并且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话本逐渐形成纸质读物。与前代相比较,宋元话本中融入了丰富多彩的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等,都是宋元话本中重要的叙事视点。目前来看,这些节日习俗作为叙述背景、环境渲染、情感烘托和贯穿故事的重要线索,对于话本的民俗描写、谋篇布局、题材取向、情节发展、人物刻画等具有独特的价值。

宋元话本中节日叙写的文本表现

宋元话本中存在大量关于节日的叙写,如元宵节、清明节等,并且在这些节日叙事的支撑下产生了不同的叙事形态。从宋元话本中的节日叙写来看,文本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节日是话本小说中的叙事

在叙事中,任何叙事都是基于选择进行的,时间选择就是其中重要的选择之一。节日是众多小说话本中情节展开的时间。在小说话本中,作者对节日的选择既是其对民众浓厚节日兴味的回应,也表现出其对节日文化意蕴的重视和对相关节日潜文本的利用。节日是古典小说广泛运用的一种时间刻度,小说家们往往将节日视为人类与天地鬼神的对话,与神话传说、信仰娱乐相交织的时间纽结。在宋元话本中,对节日的选择不仅是创作者重视节日文化的体现,也暗含着创作者对节日所包含的潜文本的利用。比如在《陈可常端阳仙化》中,创作者就对主人公陈义的命运以及陈义和端午节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叙述,陈义生在端午节,又在端午节出家,最后又死在端午节。整个话本总字数不到五千,但是由于创作者将主人公陈义的命运和端午节相结合,就使这一看似简单的文本与端午节的各种传说习俗、民间信仰连接在了一起,让小说有了丰富的潜文本。再比如《任孝子烈性为神》是以元宵节为节点进行主要故事情节的叙述的,而《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则以清明节为主要叙事时间。当把节日与宗教信仰相联系,让民间传说作为注解,把习俗生活当作表象,这一时间点就是“叙事时间”,无论对于写作者而言还是对于阅读者而言,都是激发其想象、丰富文本内涵的重要潜在因素。

形成了大量的节日故事和情节模式

“节日故事”指的是以节日习俗和节日生活为主要内容所形成的小说故事。众所周知,不同的节日习俗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因此不同的节日故事也会展现出不同的民风民俗,如元宵时节赏花灯、猜灯谜,清明时节祭扫、踏青,端午时节划龙舟、挂艾草,七夕时节穿针、乞巧,中秋时节祭月、赏桂花,重阳时节登高、赏菊、插茱萸等。《张生彩鸾灯传》中所描绘的是青年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这一点与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以及当时人们在元宵节的生活紧密相关。再比如《燕山逢故人郑意娘传》中所表现出来的流落在外的人思念故人、故国的情感,也和元宵节紧密相关。在这些小说故事中,创作者通过元宵节让故事的产生和发展的时空关系进行了关联,通过元宵节的习俗或文化意蕴表现出了丰富的内容和不同的主题。比如在《燕山逢故人郑意娘传》中所表现的主题是对故土的思念伤感,而在《张生彩鸾灯传》中所表现的主题是爱情。在当时,人们的节日生活表现出模式化特征,即在节日生活中,人们的行为需要遵循某种规矩,同时其也暗含人们当时的心理状态,比如在中秋节期间人们的心理状态为欢喜等。因此形成了一些节日特有的情节模式,第一种模式为“游赏邂逅”情节模式,比如《武林旧事》《东京梦华录》中都记载了元宵节人们游玩、赏灯的习俗,因此基于元宵节的邂逅看起来就十分合理,如和故人邂逅的故事、和爱情邂逅的故事等。第二种模式为节日期间的“私通”情节模式,比如《错认尸》中周氏和佣工在春节节日期间私通的故事;《任孝子烈性为神》中周得和梁圣金在元宵节私通的故事等。节日原本是群众休闲娱乐的时间,但在休闲娱乐中,亲朋好友的往来也为“偷情者”创造了有利时机。第三种模式为“恶死”情节模式,这一模式以端午节为基础,这是因为端午节是恶月恶日,因此在端午节出生的人往往被视为“不详”,如果有人在端午节死去,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恶之甚”。

民俗角色人物的节日生活情景得到广泛叙写

民俗角色人物指的是在民俗生活中扮演模式化行为方式的人,这些人物在遵从民俗活动形式的基础上也会展现其本身的个性,因此民俗生活是模式化和个性化融合的一种形式。即在民俗生活中,人们不仅会遵从某种习俗的要求,也会因自身遭遇的不同,展现出“个性化”的生活。

在宋元话本中,关于节日情景的叙写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整体概括,具体指通过诗词等形式对节日进行概括,从而表现出一种“客观”的感觉。比如《燕山逢故人郑意娘传》中就用诗词的形式对东京和燕山元宵节之间的不同进行了展示。第二种形式是以故事中的民俗角色人物为基础对节日生活进行叙述,相比概括,这样的叙述是“个性化”的。在宋元话本中,民俗角色人物的行为都遵循着相应的习俗,但同时也有个性化的生活。以元宵节为例,在《张生彩鸾灯传》中,刘素香在元宵节赏灯途中遇到了张舜美,在和张舜美的交流中,刘素香的眼花了、心乱了;在《燕山逢故人郑意娘传》中,杨思温在元宵节赏灯的过程中,尽管眼前灯饰丰富多样,但是他兴味索然;在《花灯轿莲女成佛记》中,莲女元宵节到能仁寺赏灯,她没有和其他人一样只期游賞,而是独自一人追问和尚,并且她问的每个问题都蕴含了禅机。再比如清明节,在《西山一窟鬼》中,吴洪和朋友清明节期间外出游赏,但是他处处遇鬼,使得他游赏兴致全无;而在《裴秀娘夜游西湖记》中,刘澄却有艳遇。从这能够看出,宋元话本为读者展示了相同节日场景中人物个性化的生活场景。

宋元话本中节日叙写的民俗价值

宋元话本中的节日叙写展现了佛教的世俗化趋势

在宋代,随着佛教社会影响力的提升,佛教文化与世俗生活日趋融合。第一,在宋元话本的节日叙写中出现了大量佛教节日。宋元话本中包含的佛教节日主要有观音诞日、盂兰盆节、浴佛节等,其中浴佛节是宋代重要的僧俗两界的节日。在这一天,佛教僧侣会举行大规模的浴佛会吸引信徒,同时众多僧侣走出寺院,在世俗间宣传佛教教义,其中就会向当时的富贵人家提供一些服务,以获得布施供养。比如在《闲云庵阮三偿冤债》中,由于陈太尉家是官宦人家,又因受人所托,在拜访陈家时,尼姑便邀请陈夫人和陈小姐在浴佛节期间去瞻礼佛像,同时为了显示自身对陈家的重视,尼姑还特意说明自己为了陈家回绝了其他的施主。由此能够看出佛教节日和民众生活联系之紧密。再比如《梁武帝累修归极乐》中提到,盂兰盆节就是为无主恶鬼所设的节日。梁武帝在夜晚奉佛的过程中梦到神人邀请他到冥府中观游,在观游过程中,梁武帝看到了恶人在冥府所遭受的惩罚和孤魂野鬼在冥府遭受着饥饿的折磨,于是梁武帝便和众僧侣商议设立了盂兰盆大斋,以超度亡魂。这也反映出佛教的慈悲思想在民众中受到了普遍接纳。第二,宋元话本中的节日叙写体现了佛教对民间节日的渗透。在宋代,元宵节是当时民众的盛会,佛教为了提升影响力,就在元宵节中加入了燃灯活动。比如《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一文就对宋代东京的元宵节盛会进行了描写。在文中,张生赏灯的地点是相国寺和乾明寺;同时,该话本的正话中描绘了南宋时期临安的元宵节,而张舜美元宵节赏灯的地点是广福寺。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佛教十分重视元宵节,这也反映了佛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的深度融合。

宋元话本中的节日叙写展现出节日娱乐化趋势

在宋元话本中,节日叙写展现出了节日娱乐化发展趋势。其一,节日游赏娱乐化。当时元宵节的主要活动是观灯和燃灯。这样的习俗自隋唐时期发展而来,在北宋时期更加兴盛。宋代由于商业发展速度快,城市更加繁荣,城市居民的生活也更加丰富多样。同时,当时的统治阶层鼓励民众参与到元宵节中,因而元宵节的活动非常丰富,城市居民参与其中的热情也不断上升。《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一文中描写了宋代东京地区元宵节灯市的繁华景象,同时指出故事中观灯的地点主要是相国寺和乾明寺,观灯时大量市民会去往寺庙游览,这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元宵节的繁华景象,也体现了当时节日的娱乐化发展趋势。另外,从宋元话本关于清明节的故事中也能看出节日游赏娱乐化趋势。在宋代,民众会在清明节期间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如拔河、放风筝等,这些活动体现了当时节日游赏的娱乐化趋势。其二,节日宴饮娱乐化。在当时,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会在节日期间饮酒庆祝。比如《独孤生归途闹梦》中就描绘了清明节期间贵族子弟在龙华寺宴饮的情况,节日期间不仅有各种美食和美酒,还有歌乐;《况太守断死孩儿》一文则描绘了端午节宴请的情形,而其宴席上不仅有各种粽子,还有雄黄酒等;《葛令公生遣弄珠儿》中则描绘了葛令公在清明节期间设宴的情景,其时所有妻妾都陪同葛令公赏玩;《卢太学诗酒傲王侯》中描绘了汪知县中秋节应邀前往卢楠府内赏月的情景,其中写到,汪知县中秋节前五天就开始应酬,直到中秋节前一天才回到家中和家人设家宴赏月。从这些故事能够看出当时节日餐饮的娱乐化趋势。

宋元话本中的节日叙写反映了民众信仰

宋元话本中不仅有对人物在各种节日中的经历的描写,也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思想和行为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民众信仰。一方面,宋元话本的节日叙写反映了民众的信仰。当时的民众相信万物都有灵魂,而死亡只是人从肉体状态转变为灵魂状态。同时,当时人们相信自己祖先的灵魂会保护自己,因此在当时的民眾生活中,祭祖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比如在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冬至等节日中,人们都会举行祭祖活动。比如清明节祭祀扫墓就是一项重要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展现出民众对祖先的孝心,也能展现出家族的血脉延续。比如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生药铺主管许宣清明节扫墓烧香时遇到了雨天搭船的白娘子和丫鬟青青,故事由此拉开序幕。另一方面,宋元话本的节日叙写反映了民众的观音信仰。观音信仰在我国极为普及,非常广泛,正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对我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宋元话本中,很多故事都能反映出观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其主要有送子、救苦救难等功能。在当时,人们会向观音祈祷,以求获得子嗣;或者当自己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会求助观音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

钟敬文曾说过,古代文学创作中所反映的民俗现象,它不仅丰富了作品形象,其本身也是珍贵的民俗学资料。宋元话本中的节日叙写不仅对话本故事类型的确定、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升华起到了积极的建构作用,也对明清以来的世情通俗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梅东伟.论宋元小说话本中节日叙写及其变迁[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1):59-66.

[2]叶楚炎.论宋元话本小说中的“体制性”韵文和“非体制性”韵文[J].国学学刊,2019(04):71-82+142.

[3]梅东伟.论宋元小说话本中的叙事空间[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06):109-114.

[4]刘凤芹.唐传奇和宋元话本的叙事结构比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01):22-25.

[5]李术文.宋元话本对市民价值观的艺术引领与塑造[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9(03):84-88.

[6]李懿.宋元话本节令书写的民俗价值与叙事策略[J].中华文化论坛,2018(03):138-144.

[7]李健秋.女祸观念影响下的市民叙事——论宋元话本中的烟粉灵怪故事[J].学术交流,2005(07):167-171.

[8]杨忠.浅谈宋元话本及其价值与影响[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2(05):13-15.

[9]钟敬文.民俗学与古典文学[J].文史知识,1985(10):30-40.

猜你喜欢
宋元民俗生活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浅议《宣和遗事》体裁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神龟的智慧聪明的盲点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