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周邦彦怀乡词的情感内涵

2022-05-13 05:39朱悦李春霞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羁旅思乡游子

朱悦 李春霞

摘要:受农耕文明的影响,怀乡之情是中国人重要的思想情感之一。怀乡词传递出的情感不只有思念家乡,还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状态、社会形态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许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流落异地,周邦彦正是如此,他羁旅他乡,在政治上不得志。本文从他仕途坎坷的无奈、春天逝去的感伤、羁旅异乡的孤独出发,品味其怀乡词中浓厚的情感。

关键词:周邦彦 怀乡 词

家乡,是每一个人的根基,是每一个人的精神所在,更是每一个人的情感寄托。世界各地的人对故乡都有着浓厚的感情,而长期受农耕生活生产方式影响的中国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更加深厚。另外,古代社会实行宗法制,统治者通过行政手段,制定了许多伦理道理规范去维系家庭关系,这更加深了中国人对故土的依赖,这种依赖生生世世传承下去,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血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怀乡,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主题,怀乡情感之所以能打动人,能使人产生情感共鸣,就是因为它始终传承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真情实感。思乡情愫,就如同一壶陈年老酒,味道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愈发浓烈。

华夏文化成功地记录了先人们对故乡的热爱,不同的作家对故乡有着不同的情感内涵,周邦彦本是钱塘人,在二十四岁那年入京,在六十五岁时于异乡去世。在这长达四十年的宦游历程中,他三入三m京师,远离家乡,历经坎坷,革新派同保守派之间多次复杂的斗争,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仕途。一个词人的人生经历必定会折射在其作品中,周邦彦词中的怀乡情结丰富,怀乡内涵极为深刻,这来自于他对仕途坎坷的无奈、对羁旅生活的倦怠和对春天逝去的感伤。

一、仕途坎坷的无奈

本以太学生入都的周邦彦,凭借一首《汴都赋》得到宋神宗的欣赏,遂被宋神宗嘉奖为太学正而踏入仕途,但他最终却无所作为,不免产生思乡之情。一次,在他欣赏荷花的过程中,眼前一片片的荷花让他想起了家乡的荷花,荷花便成了他传达感情的媒介,借此传递自己对家乡浓浓的思念: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苏幕遮·燎沉香》)①

眼前这片荷塘,唤起了周邦彦对家乡的思念,勾起了他浓浓的乡愁,漂游在外的他早已淡泊功名利禄,却不知道何时才能返回自己的家乡。即便如此,他却不从自己人手,而是反问朋友是否思念自己,将思乡情感渲染地更浓郁了。但是,最后一个“梦”字表明这些只不过是词人思念至深而形成的梦境,这是一个甜美的梦,但又是一个悲伤的梦,因为梦醒后,他从梦境回到了现实。周邦彦极有层次地表述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明自己渴望归乡却不能归去的复杂心情。

周邦彦一生宦途之路艰难坎坷,在宋神宗去世后,旧党执政,周邦彦到溧水县做地方官。在此期间,他心情苦闷,情绪低沉。他想回归故里,在离溧水县不远的中山县避暑时写道:

纶巾羽扇,困卧北窗清晓。

屏里吴山梦自到。惊觉,依然身在江表。(《隔浦莲近拍·新篁摇动翠葆》)②

虽在避暑,但心情沉重,因屏风上画的杭州山水而想到自己的家乡,于是在梦中回到了故乡,以寻求短暂的慰藉。但梦终究是梦,梦醒时,他不得不面对不能归家这一冰冷现实。中山县美丽的环境并没有让周邦彦产生留恋之感,反而更加想念自己的家乡。

二、春天逝去的感伤

除抒发仕途坎坷外,对春天逝去的焦虑也是怀乡古诗词中极为常见的情感,诗人触景生情,情由心生,而自古伤春者不乏其人,因春天的逝去而思念家乡的诗词更是历历可数。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③(《凉州词》),“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听雨》),“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金陵杯古》)④等。

暮春时节,周邦彦登高望远,在惜春伤怀之时,他想到了自己的家乡,于是他写道: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⑤

周邦彦站在高楼上眺望四周,风景极美,楼前那美丽的芳草向远方无限延伸。古人常用芳草表示离别,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别赋》),而从“芳草接天涯”,就可看出周邦彦的乡思已随着这芳草飘向远方,飘向远在天涯的家乡。词人告诫自己千万不要登上最高梯,因为古人的怀乡之情往往会随着“登高”而愈发浓烈,如“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登高楼,望明月,明月秋来几网缺”(《送岳季方还京》)。周邦彦内心思念自己的家乡,但是却不敢触动自己的乡情,内心十分矛盾。在词的下片,周邦彦写到春光已逝,这本已足够忧伤,而杜鹃鸟却又苦苦地呜叫着。杜鹃凄苦的声音更加深了他的思乡之情,表明他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他迫切想回到家乡的美好愿望。

周邦彦宦游南方,在某次旅途中忽遇下雨,次日的客舍烟雾弥漫,安静且冷清。客舍四周无人,湿冷的空气将屋子穿透,凄凉的环境中只有他一人,他闭眼小憩,却因心中过于烦闷而连连惊醒,此时的他孤苦伶仃,思乡之情也就极为强烈:

行人归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车毂。怎奈向、兰成憔悴,卫瑜清赢,等闲时、易伤心目。

未怪平阳客,双泪落,笛中哀曲。况萧索,青芜国。红糝铺地,门外荆桃如菽。夜游共谁秉烛。(《大酺·春雨》)⑥

周邦彦归家心切,但他回家的路上却满是障碍,昨夜的暴雨使得路上积满了雨水,阻断了他归乡的路,他不得不羁留他乡,这大大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于是周邦彦借用庾信、卫玢和马融的故事来表明白己的无可奈何:庾信被滞留异地时无比思念家乡,卫玠思乡而无比瘦弱,马融因在异乡听到悲怨的笛声而泪如雨下。接着,周邦彦将“平阳客”比作在外漂泊的游子,发出一个思考,即离乡在外的游子在潇潇的春雨中流下思乡的泪水,那么在万物萧瑟、满地荒芜的深秋时归乡呢,那又会是怎么样的呢?但是词人看了看被暴雨摧残的庭院,一片狼藉,又看了看门外的樱桃,已有豆粒般大小了,他不得不相信春天已逝的既定事实,于是发出了“夜游共谁秉烛”的感叹,将自己的羁旅苦与归乡愁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三、羁旅异乡的孤独

柯灵在《乡土情结》中曾说过,当一个人远离故乡时,他就像一朵失去根茎的兰花,像随波逐流的浮萍,像随意飞动的秋蓬,抑或像随处飘落的蒲公英。身处异乡,身边缺少亲人与知音的陪伴,面对着陌生的环境和文化,古人们往往会产生孤凄之感。游子们背井离乡,在陌生的异乡却又从未停止对故乡的思念,怀乡人内心的孤独与焦急来自于明知自己生命渐短,却又不能马上回到自己的家乡。因此,便出现了很多意象以表达思乡之情,大雁就是古人们寄托乡思之情的重要载体之一。如“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送数声惊雁,乍离烟水,嘹唳度寒云”(《南浦》),“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风流子·秋怨》)。

周邦彦也曾借用大雁传达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他漂泊异乡,内心无比凄凉,无数次想起自己的家乡,惆怅和苦闷无人能懂,正如他在《关河令·秋阴时作渐向暝》中写的那样: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⑦

从词的开篇,周邦彦就渲染了一个凄凉的氛围,漂泊不定的他站在这清冷的庭院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外在的寒冷,更多的是他内心思乡思亲的孤寂,在这凄凉的环境中,他听到了大雁的哀嚎。不过大雁的声音仅仅是周邦彦出现的幻觉,而这幻觉,正是来自他心里的声音。周邦彦所描绘出的景象,正是他心境的外化表现,大雁那一声声的哀嚎,使得他对羁旅生活的无奈和对家乡的思念变得更为深刻。

“思乡”是每个在外游子的共同情感,但年轻游子和年老游子的思乡情感是不同的。年轻游子的“思乡”情感可能不会太过于浓厚,但是对于老年游子来讲,家鄉便是他们的生命之源。年轻时的周邦彦对政治抱有一定的热情,但现实的黑暗使他失望,流浪漂泊的生活打破了他的理想,周邦彦的“心情由少年的风流倜傥变为中年的低徊沉郁”⑧。因此,晚年的他在元宵佳节时写道: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萧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唯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解语花·风销绛蜡》)⑨

元夜灯火热闹通宵,眼前灯节的繁荣景象使得词人思绪万千,以“因念”领起,表明词人对故乡的追忆。但是词人此刻饱经沧桑,昔日快乐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遂用“从舞休歌罢”结尾,表达自己的孤独抑郁。

处于晚年的周邦彦,回忆起往事有万千的感慨,因此,他晚年的词作里不乏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如词人在迟暮之年恰逢寒食节,在庭院里看着冷密的雨点,词人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想起过去的自己,于是写道: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

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锁窗寒·寒食》)⑩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寒食》)。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天禁火、食冷食以寄哀思,因寒食节在冬至日后的105天,故又称“一百五”,如“昨日一百五,老樨俱寒食”(《新火》),“一百五日风雨急,斜飘细湿春郊”(《依韵和李舍人旅中寒食感事》)。但是,寒食节禁烟不禁酒,因此,词人旗亭唤酒,而当他到了酒楼后,却无心买酒,只是将喝酒取乐之事交给了高阳酒徒们,以此来表现自己对玩乐、喝酒不感兴趣,反衬出自己的惆怅。接下来的几句,周邦彦表明了自己愁绪满满的原因,此时的东园正是一幅春光明媚、桃李争春的景象,而曾经那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美丽女子是否还安在呢?由此,词人所受到的羁旅之苦以及他对家乡的想念便由抽象转为具体。但是,周邦彦描述的越具体,就越表明其思念之深和他归家心切,但是他却运用了“客”字,表明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整首词将回忆与想象相结合,表达了周邦彦思乡又不能归乡的矛盾心理,百感交集,将词人的思乡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周邦彦在六十五岁那年,也是他走到生命终点的那一年重游故地,他站在平坦的沙岸上,看着那熟悉的地方,追忆四十年前青春年少的自己,倦游思乡的心情油然而生:

道连三楚,天低四野,乔木依前,临路攲斜。重慕想、东陵晦迹,彭泽归来,左右琴书自乐,松菊相依,何况风流鬓未华。多谢故人,亲驰郑驿,时倒融尊,劝此淹留,共过芳时,翻令倦客思家。(《西平乐·稚柳苏晴》)(11)

词人伫立而沉思,内心极不平静,他借用陶渊明的典故“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归去来兮辞》),抒发自己归隐不仕的愿望以及对自己出仕的懊悔。词人由衷地感谢曾经给予他帮助、真心待他的好友,感情炽热且真诚。但“翻令倦客思家”一句,情绪忽然抽空,故人对词人的挽留,让羁旅异乡的词人更急于归乡。结尾这一句更是周邦彦的绝笔,他卒于他乡,终未返回令他魂牵梦绕的故里,

除此之外,怀乡之情还在周邦彦其他作品中充分体现,“周邦彦自青年以至晚年,其思乡之情随着宦途的延伸而发展,真挚而强烈,至死而后已”。如《早梅芳(牵情·二之二)》中“异乡淹岁月,醉眼迷登眺。路迢迢,恨满千里草”(12)。又如《渔家傲·几日轻阴寒测测》中的“醉踏阳春怀故国。归不得”。又如《南浦·浅带一帆风》中“恨无凤翼身,只待而今,飞将归去”⑩。又如《蓦山溪·湖平春水》,词人本是在享受游湖之乐,却因游湖而引发对人生归宿的感悟,于是他写出“独爱莼羹美”,借张翰的典故表明自己不再迷恋功名,渴望回到家乡的心愿。又如他晚年在溧水创作《越台曲》时,借“日日思归泪如雨”的越王骄女之口,沉重地发出“人生脚踏乡土难”的感慨。

四、结语

怀乡词不仅能抒发词人对家乡深刻的思念之情,更能反映出词人的内心情感。通过以上三方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周邦彦的怀乡情愫是随着他仕途的发展而不断延伸的,周邦彦一生宦游官场,内心早已疲惫不堪,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他敏感的内心相融合,使得他的思乡情感更为深沉。故乡是词人可以远离官场纷扰的理想栖息地,是词人可以依靠的温暖港湾,无论是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还是晚年时期,周邦彦对故乡的思念都是热烈且真挚的。词人用深刻的语言记录下他对家乡的深刻情谊,表达他对家乡的深刻情感,将他对家乡的怀念展现得淋漓尽致。

①②⑤⑥⑦⑨⑩⑧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8页,第103页,第101页,第125页,第141页,第122页,第89页,第95页。

③豪行:《雪山关蔡锷豪气抒胸臆》,《晚霞》2018年第17期,第30页。

④李亮:《刘禹锡诗歌两宋接受史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⑧谭婷婷:《宋代恋都词及其文化意蕴》,杭州师范大学2010硕士学位论文。

(12)蓝黎,张晓红:《论清真词对江西诗法的灵活运用》,《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第105-109页。

(13)曹章庆:《论周邦彦恋情词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表达》,《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78-82页。

参考文献:

[1]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2]上疆邨民(编),蔡义江(解).宋词三百首全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赵治中,马成生.羁旅离愁,思乡伤老——周邦彦宦游生涯的折射[J].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1).

猜你喜欢
羁旅思乡游子
清明雨
静夜思乡情意浓
思乡
潮细胞
张春波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清明
陈明德(二首)
游子的行囊
枫桥夜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