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茶”非遗: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2022-05-13 08:26许望珠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茶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

【摘要】政和是福建省茶叶主产区之一。政和在宋朝盛产名贵的白茶产品,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芽茶选作贡茶,喜动龙颜,徽宗皇帝乃将政和年号赐作县名,是因茶得名第一县,素有“中国白茶之乡”之美誉。全县茶园面积达11万亩,种茶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5%以上,农民一半以上收入来自茶叶,茶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支柱产业。政和县有涉及茶叶的省、市、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0项,“茶”非遗,成为政和县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金钥匙。2020年全县茶业产值16.22亿元,比增11.86%,政和县再次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茶产业;乡村振兴;政和县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4-114-03

【本文著录格式】许望珠.政和“茶”非遗:产业升级乡村振兴的“金钥匙”[J].中国民族博览,2022,02(04):114-116.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调研,首站抵达南平,叮嘱“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政和县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进一步挖掘茶文化内涵,巩固提升茶产业基础,创新推动茶科技发展,努力实现“文化赋魂、产业赋能、科技赋力”。

挖掘利用茶叶非遗文化瑰宝,采取多项抢救性的挖掘保护措施,傳承民族魂脉,守望精神家园,弘扬“茶”非遗文化,促进茶产业发展,助力茶农增收和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绩和宝贵经验。

一、“茶”非遗:产业文化瑰宝

福建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传统产区,早在商周时期就发现并开始利用茶叶。政和县则是福建茶叶的主产区之一。

考古资料显示,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和已产白茶。明永乐二年(1404年)编纂的《政和县志》记载:“政邑褊小,所产之土物与邻邑无殊,堪书者寥寥。关隶之地野枞遍布,其叶银毫隐状,其汤乳花殊白,山民目为珍物矣。”。

自从商周时期发现并利用茶叶开始,政和和茶叶相关的非遗并开始孕育,最早出现的就是政和白茶制作技艺。

政和白茶属于我国六大茶类中的白茶类,是我国特种茶之一。因其成茶外表满披白毫,色泽银白,故称“白茶”。2007年,政和白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8年,政和县被国家林业部门命名为“中国白茶之乡”。2010年,政和白茶国家标准正式实施。

自清朝到民国初,政和白茶生产红火,抗战时期战火纷飞,一度沉寂。解放后,在张天福、陈椽、骆少君等老一辈茶人的努力下,白茶传统工艺得以恢复。近年来,涌现了杨丰、余步贵等一批政和白茶制作大师,他们在传承和弘扬政和白茶制作技艺中发挥了领军人物的作用。

政和工夫茶为福建省三大(坦洋、白琳)工夫茶之一,亦为福建红茶中最具高山品种特色的条型茶。

政和工夫因产地环境优越,加上精湛的加工工艺,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根据有关史料,政和工夫全盛时期,每年福州茶市上,凡是标有“遂应场仙岩工夫”者,便优先开盘,售价倍高。遂应场今为政和锦屏乡,位于政和东部高山区,山多红岩,林木繁茂,溪流清彻,生态环境极佳。许多茶商在此设号办厂,多时达二十多家。

2016年12月,政和白茶制作技艺和政和工夫茶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政和民间家家户户都喜欢收藏政和白茶,一是白茶陈茶转化后味道更 醇厚,二是陈年白茶有药用价值,收藏白茶以备不时之需。 近年来,随着政和白茶的走俏,政和白茶藏茶渐成时尚,藏 茶由家庭收藏转变成企业储藏,藏茶技艺标准化进行,对仓储库房建设、包装器具(茶仓)、堆码、库检等按照藏茶技艺标准化严格执行。

与政和白茶有关的非遗项目还有“七汤点茶”。茶的意趣,在于一个“点”字。茶艺师先用瓶煎水,并将 研细茶末放入茶盏,陆续注入沸水,将茶末调成浓膏状,而后执壶往茶盏有节奏地点水,而且落水点要准,不能破坏茶面。与此同时,点茶人还要用另一只手执茶筅,旋转打击和拂动茶盏中的茶汤,使之泛起汤花,称之为“运筅(xiǎn)”或“击拂”。在宋赵佶的《大观茶论》第十一章和十五章中,介绍了点茶和点茶用具茶筅。近年来,随着政和白茶的发展,政和白茶“七汤点茶”在传承和弘扬的路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茶源中国,茉莉西来。从宋朝茉莉花茶问世,在数百年的历史传承中创造出了繁复细腻的政和茉莉花茶窨制技艺。忘情山与水,不争车马喧,民生自有乐,花香自陶然。茉莉花茶是诗一般的茶,它是用绿茶做茶坯,用茉莉花鲜花窨制而成。茶引花香,花增茶味,茶香与花香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2021年9月,政和白茶藏茶技艺、七汤点茶和政和茉莉花茶窨制技艺携手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此外,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还有:政和新娘茶习俗(2016年7月入选)、茶灯戏(2018年9月入选)。还有县级非遗代表性:政和绿茶制作技艺、稠岭当酒茶习俗、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银针姑娘、张氏种茶凤凰山、锦屏仙岩茶的传说、政和竹茶具制作技艺等。

二、“茶”技艺:助力农民增收

政和白茶史溯千年之远。政和茶园环于山,掩于林,处桃源之境,汲山水之灵,天赐丽质,地赋厚德。经千年造化,传袭至今,奉为国礼,以赠天下。

宋代是北苑茶高度发展时期,政和县自宋太祖时期起,就已创立“龙焙”,生产专为“贡御”的白毫茶。在政和县镇前镇下庄村,遗存宋代龙焙贡茶遗址“茶坑”,为宋代镇前茶人宋灼、宋炂倡制政和白茶场所。“茶坑”寓于洞宫山中,山势巍峨,云雾缭绕。山脚平坦处是良田连绵,极目四周,壮阔而平坦,村前村后野枞遍布。

今天,政和白茶仍然沿用传统工艺进行加工,产品仍然保留传统风味,大量出口香港和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百年来担承“文化味蕾使者”重任,传播中华物阜民丰新形象。

如果说,“茶”非遗是明亮的星星,那么非遗项目传承人则是周身披满星光的人。他们肩负着传承非遗技艺,造福一方百姓的重任,2018年2月被命名为政和白茶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的杨丰责无旁贷。

2018年,政和县在非遗传承和发展中,注重阵地建设,在有条件的国家、省级非遗项目中,建设了5家非遗技艺传习所。 其中三家为茶叶企业,瑞茗与隆合为政和白茶制作技艺传习所,闽辉为政和工夫茶制作传习所,还在隆合茶业建立“非遗工坊”,带动一方茶农致富。

杨丰领衔的隆合茶业“非遗工坊”,坐落在距离城关不到5公里的铁山镇东涧村。他坚持以传统工艺为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学习传统技艺,提高内生动力,促进就业增收,巩固脱贫成果。

杨丰通过““非遗工坊”+科研+基地+农业合作社+农户”等帮扶形式,每年直接和间接带动了2000多户茶农的茶叶生产经营,促进茶农增收达到600多万元以上。其中直接与108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签订茶叶收购合同,对贫困户所产茶叶优先收购,核定茶叶收购保护价并适当增加价格补贴等方式让贫困户受益,增加收入。据统计,这108户贫困户每年增收达30多万元。

茶产业是政和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全县茶园面积达11万亩,种茶农户占农户总数的75%以上,农民一半以上收入来自茶叶,茶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项支柱产业。

政和瑞茗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余步贵,三十余年来,专注政和白茶加工。2008年,瑞茗茶业与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白茶研究所联合成立了“政和白茶研究基地”,余步贵参与制定了“政和白茶”国家标准,“中国白茶”国家标准和“白茶”国际标准。2018年2月,和杨丰同批被被命名为“白茶制作技艺(政和)福建省级传承人”。

政和县东平宏达茶厂厂长范祖胜是东平镇政和白茶制作技艺领军人物。2020年5月,他带领东平茶叶企业参加“东平镇茶叶安全生产与品质提升誓师大会”,宣誓匠心做茶,保证品质。

许益灿是福建省重点龙头企业福建云根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益灿坚持白茶传统工艺,带动政和东部高山区群众以茶致富。2020年4月,在政和县第二届白茶开采节上,作为领誓人代表政和茶人宣誓。并参与DB35/T 1896-2020《白茶储存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和“白茶·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规范”起草。

1993年,李长溪组建铁山花茶厂,专门生产政和茉莉花茶,是北京张一元有限公司福建省最大的供应商。该厂生产的政和茉莉花茶占全县总产量的绝大部分,长期供应北京张一元有限公司。至2014年,全县生产茉莉花茶485吨,主要由铁山花茶厂生产,年均产量达300吨以上。

政和县目前有:政和白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4人,市级非遗传承人4人,县级非遗传承人103人;政和工夫茶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传承人6人,县级非遗传承人13人。还有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乌龙茶传统制作技艺、政和绿茶制作技艺等“茶”非遗技艺类传承人10人。

这些传承人在政和茶产业发展中,坚持传统,匠心做茶,并以身作则,“传帮带”授徒,成为政和茶叶发展顶梁柱。

三、“茶”故事:鲜活靓丽品牌

人的生命里不可一日无茶,从唐代煎茶,宋代点茶,明代泡茶到当下的茶生活,茶从来没有离开过人的生活。茶,正在深刻地影响当下人们的生活,生活正因为茶而变得越来越美。

如何美美的品味一泡茶,故事必须是娓娓道来。在政和乡村,人民传颂着“银针姑娘”历经辛苦摘取神树,救黎明百姓的故事。

古代政和地处偏僻、闭塞,虽西周时就有人跡,但很晚才与外界沟通联系。政和曾经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旱灾,一年没下过一滴雨,伴随着肆虐的瘟疫,哀鸿遍野,很多人死于瘟疫。“银针姑娘”和两个哥哥听说东方有座高山洞宫山,山上有一颗神奇的树,神树的汁液不但能治百病,而且能滋生源泉,润泽生灵。

兄妹三人历经千辛万苦寻找到神树,挽救了患病百姓的生命。后来百姓在山上遍种神树,树汁变成了流水,战胜了旱灾和瘟疫。“银针姑娘”把神树的嫩芽和嫩叶子采摘下来,晾干。晾干的嫩芽十分好看,芽针满身披着白雪,闪亮的毫毛,清逸芳香。人民将晒干的嫩芽叫“白毫银针”。

北宋时期,政和进贡给宋徽宗皇帝品茗的,就是“白毫银针”茶叶。徽宗皇帝品饮后龙颜大悦,并命众大臣共饮。高兴之余还把含有“政通人和”之意的年号“政和”二字赐予关隶县作为县名。

从此,关隶县改名为政和县,政和县也成为因茶得名的中国第一县。

2015年,政和县文化部门根据这个故事,编排了新编四平戏《御赐县名》,当年11月28日献演第六届福建艺术节,获得各界好评,国家级非遗与茶故事完美融合,相得益彰。

在政和,无论在你是来茶游学,还是来采购政和白茶,抑或是过客迷恋白茶一杯香,总能听到一个个感人的茶故事。张氏种茶凤凰山的故事;锦屏仙岩茶的传说故事;堪舆者发现政和大白茶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让生长在政和的南方嘉木,宛若沐浴晨曦中,鲜亮而又亲切,委婉而又迷人。鲜活政和茶叶靓丽品牌。2020年政和白茶品牌价值上升到50.34亿,品牌强度836,在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前100榜单上位居第74位。政和工夫亦获评品牌价值35.19亿元,品牌强度826的成绩。

四、“茶”民俗:浓郁乡愁记忆

“山中谷雨新茶熟,千枝万叶如云齐”,这是政和清代诗人宋滋兰对春茶开采景象的生动描写,春茶开采乐千家,政和白茶香更浓。

江南春雨催新芽,又到白茶飘香时。2019年3月31日,政和白茶开采仪式在东平镇凤头村中国第一楠木林景区茶山举行,数百名茶界人士以茶为媒、以茶会友,齐聚凤头村茶山,祈求风调雨顺、茶叶丰收。

政和茶人代表集体立誓《不忘初心·坚守品质》:诚信做人,用心做茶;绿色发展,质量至上;共建共享,做强品牌;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传承传统,匠心制茶;产业扶贫,助农增收;庄重的承诺响彻东平镇万亩连绵茶山,回音不绝。

开采节上,还举行隆重的祭祀茶神仪式:伏祈茶神,春回凤山。风调雨顺,佑我安康。再祈茶神,回首华栏。无分贫贱,茶道永传。三祈茶神,万家蔎香。揽云撷露,佳茗盈筐。时值三月,绿满三山。妇着红绮,男披紫裳。琥珀香茗,敬请新尝,再奉以进,伏惟尚飨。

开茶仪式不仅沉淀着政和茶人对茶文化的孜孜以求,更沉淀着他们对政和白茶虔诚的信仰,使茶企、茶农能够享受到,白茶这片叶子带来的无限发展。

2020年春,在澄源最美茶山磨子岭茶山上举办;2021年春,在星溪乡政和第一茶村富美村举办。

在政和,茶叶民俗文化活跃繁荣。政和新娘茶习俗,是流行在政和高山区杨源一代的独特风俗,已被誉为高山茶道。

“端午到,新娘闹”,说的就是“新娘茶”,又称“端午茶”,即在每年庙会的前一天(农历五月初四),凡村里在此前一年内娶媳妇的人家,都要备办各种茶点蔬果摆“茶席”,招待乡亲,谓之请新娘茶。政和新娘茶习俗在杨源等几个乡镇流行。据考证,这习俗起自唐中叶,先在富人家流行,宋时得到发展,成为民间普遍的习俗,经明清完善,延至今日,是民众喜爱的传统礼仪。

当酒茶习俗则是流行与政和高山区的一种茶配习俗。“当酒茶”是先将茶叶放入陶壶或铜壶中,置于炉灶炭火边取温,约30分钟水沸,然后添到茶碗中。“当酒茶”作为村民招待亲朋好友的一种礼仪是很有讲究的,每逢嘉宾光临,热情的主人便忙碌开了,炉灶上煮开水,锅中炒豆子、南瓜籽,再摆上丰盛的各种菜干、酸菜、咸菜等,待水烧开后冲泡云雾茶、清明茶,并配以鸡蛋花的大碗茶端给客人喝,边喝边谈,其乐融融。

稠岭当酒茶习俗和新娘茶习俗,都是政和高山区流行的茶道文化之一,只是新娘茶习俗约定在端午新人家中举办,而当酒茶习俗则流行与日常。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代诗人杜耒诗中描写的,是稠岭当酒茶么?

五、结语

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大浪淘沙,穿越千百年历史风尘,今天,依然散发着古朴的风韵和迷人的魅力,并且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特别是“茶”非遗,成为政和县推动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金钥匙。2020年全县茶业产值16.22亿元,比增11.86%,政和县再次荣获“中国茶业百强县”称号。

参考文献:

[1]民国李熙编纂.政和县志[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2]《建宁府志》(康熙三十二年版)[M].福州:福建地图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许望珠(1979-),女,福建政和,本科,群文館员,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茶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