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国学经典 培养高尚品格

2022-05-13 08:26闫希虎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价值观核心素养

【摘要】虽然随着我国教育手段与方式的不断创新诞生了无数的新型教育模式与理念,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是学校和教师最重视的核心。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时间里孕育了无数国学经典,这不仅是我们华夏文明的的积淀,更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国学经典带给学生的不单单是书本中的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与行为习惯,建立远大的理想信念。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引导学生走进国学经典成为了学校和教师的重点工作,如何让国学经典诵读发挥教育作用,助力培养学生高尚品格,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国学经典;高尚品格;核心素养;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4-137-03

【本文著录格式】闫希虎.国学经典诵读助力培养高尚品格[J].中国民族博览,2022,02(04):137-139.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发展越来越完善,与此同时教育理念与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与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社会,要大力推广全民阅读活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教育的潮流如何变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永远是我们的必修课,教师要担当起重任,引导学生走进并深入学习国学经典,帮助他们培养高尚的品格并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我国目前大力提倡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国学经典,但是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还相对缺乏国学经典相关的知识素养。一方面这些中小学生还欠缺对国学经典诵读的积极性,对其中的道理与知识还不能完全掌握;另一方面他们还没有通过国学经典形成高尚的品格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分析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以及思考如何让国学经典诵读发挥助力作用都是教师值得深思的东西。

一、国学经典诵读的价值与意义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语文课堂不再像传统模式下那样单一了,学生不仅要牢牢掌握课本中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国学经典素养与知识,从国学经典诵读中涵养自己并培养高尚的品格。国学经典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古诗词、文言文、哲学、史学以及四书五经等。这些都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涵养自身、提升核心素养,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加他们的文学积累。虽然国学经典诵读具有非常高的教育价值,但还是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去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信息化教育时代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也难免会让学生浮躁,新教育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生正处于整个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他们会慢慢培养自己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也会不断积累知识并培养高尚品格。国学经典本身就是我国历史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它能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培养高尚的品格以及陶冶情操。例如,学生在学习和诵读四书五经中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名言名句丰富自己的知识量,起到涵养自身的作用,而且还能从这些国学经典中逐渐培养自身的品格与行为习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都是学生平时耳熟能详的经典名句,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到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且他们还可以在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领悟人生道理,从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高尚品格。如儒学经典里的诗、书、礼、易、春秋,学生在诵读这些国学经典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古人身上的高尚品格,在诵读中发掘更多的人生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到,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学习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将国学经典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培养全面型的高素养人才。学生不仅要有优秀的文化课成绩,同时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高尚的道德品格。信息化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呈现出了浮躁的学习状态,他们不愿意去深入了解国学经典,这也就会造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失,而且学生也无法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东西,由此可见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重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尤其重视引导学生参与国学经典诵读,实施有效的实践策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素养。

(二)顺应素质教育需求,陶冶学生情操与品德

素质教育时代下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学科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既要有过硬的文化知识与基础,同时还必须具备高尚的品格与情操。初中语文的知识积累绝非靠死记硬背,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的名言名句都需要学生消化理解。只有学生主观上愿意去积累语文知识时,才能起到有效的教育意义。新教育背景下的语文学科不再是简单的一门学科了,学生要想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以及培养高尚的品格都离不开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教师实践好国学经典诵读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熟悉课本中的核心知识,扎实学科基础;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深入了解并掌握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帮助他们培养高尚品格。只有实践好国学经典诵读才能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与品德的作用。

国学经典包含的知识与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学生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不但可以学到各种文化知识与人生道理,而且还能逐渐培养高尚的品格与情操。国学经典绝非是简单的书籍和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丰富他们、涵养他们的重要法宝。全民素质教育的趋势下国学经典势必成为培养学生高尚品格与情操的重要推动力,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特征并做好国学经典诵读的实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国非常多的学校和教师都在大力提倡国学经典诵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但是实际状况与形势却不容乐观。根据对我校学生的调查统计可以发现:第一,学生对国学经典的了解程度非常低,甚至有的学生完全没有相关素养与知识的积累。这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国学经典在学生群体的推广度完全不够,如果不紧抓宣传工作,那么很有可能形成学生对国学经典一无所知的情况。第二,国学经典诵读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一方面与学生个人主观积极性较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要想真正实践好国学经典诵读就必须解决这些难题,否则很难真正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并掌握国学经典。第三,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取得的实质教育意义不大,往往只是口头上的朗读,没有正真理解其中的核心知识。例如,学生诵读一句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果仅仅只是把这句话读个上百遍,那么学生真正学到的也只是表面的东西,而其中包涵的深层知识却没有掌握。

诵读国学经典的根本意义不是让学生背下这些名言名句,而是让学生通过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去学习其中更深层的东西,从而起到帮助他们培养高尚品格的作用。教师首先要解决好国学经典在学生群体中推广力度欠缺的问题,要引导更多的学生主动了解并诵读国学经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真正实践好国学经典诵读就必须从学生自身抓起。其次,教师也要考虑好国学经典诵读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展示给学生,绝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教育,要保证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有实质性的收获,这样才能发挥国学经典的真正价值。

三、实践好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与措施

(一)结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与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学生通过诵读可以强化对书本知识的印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核心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并培养高尚的品格。俗话说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初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关键阶段,更应该多多阅读国学经典,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语文素养的积累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国学经典诵读能力,并及时对他们进行相关指导。例如,很多学生在诵读完一篇经典文章后只是对文章的内容更加熟悉了,却没有学到更深层次的东西,对文章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内涵等完全不了解。这样的诵读不能发挥有效的教育价值,也很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起到培养学生高尚品格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诵读的国学经典提前做好整理与总结,将其中的核心文化知识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既要让学生熟练诵读文章内容,同时也要让学生学到其中精髓,从书本中的知识上升到个人修养与涵养。例如,学生在诵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一句论语时,教师应该整合出其中的核心重点并将其传达给学生,从而让他们明白:1.要学会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 2.与人交往要诚心诚意,不能言而无信 3.教师传授的知识要时刻温习,学以致用。学生从这些国学经典中可以学到很多的人生至理,他们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也会强化对知识的印象,从而深刻地影响着他们日后的学习与生活。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尝试改变以往单一的国学经典诵读模式,分配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与朗诵,让学生可以更充分地在课堂上理解、消化国学经典中的核心知识。在阅读国学经典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始终明确“五大原则”,这五大原则分别指的是:听、说、读、想、写。“听”即指学生听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和现代文学的美;“说”要求学生能表达出诵读的国学经典中的精髓与核心,能合理且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读”就是指学生能熟练诵读国学经典中语言文字,能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文章之中;“想”需要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与总结,做到在国学经典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将学到知识升华从而起到培养高尚品格的作用;“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知识转化能力与应用能力,无论诵读多少国学经典,其根本都落实在“表达”上。“想”和“写”是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可以适当调整课堂计划,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和表达训练。要想实践好国学经典诵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要始终保持耐心与自信心,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与国学经典。

(二)组织国學经典诵读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虽然目前很多学校都在大力宣传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但是取得的实际效果却往往不如人意。初中生的国学经典推广宣传力度明显不足,少有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国学诵读活动中,这也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针对这一现象和特征,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引起重视,可以组织国学经典诵读相关的活动(学生沙龙、培训会、讲座、课题研究,等等)。教师组织更多的诵读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深入了解国学经典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让他们在活动中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品格。例如,教师可以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活动以及学生沙龙等形式让学生走进国学经典。在组织学生进行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他们学会思考与总结,不单要让他们了解相关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挖掘更深的东西。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诵读《礼》中的内容,然后对其中的核心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也能慢慢学到更多的礼仪和礼节,进而培养高尚的品格与情操。

组织更多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始终是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学生自身对国学经典无法保持热爱,那么其他做得再好也是于事无补。初中生要想培养高尚的品格与情操,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国学经典对学生的帮助是非常大的。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国学经典诵读结合起来,将国学经典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其更具趣味性与生活色彩。这样可以让更多学生主动参与到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学经典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帮助他们培养高尚品格。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国学经典诵读的教育意义与价值,往往将更多的时间安排在了学生的题目练习或者写作练习,这其实并非最好的教育方式,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目的不仅是会识字读书、会写作,还需要不断积累知识,陶冶自身情操、涵养自我,从而培养高尚的品格。教师要担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与高尚品格的重任,可以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进而逐渐引导学生培养相关的兴趣与素养。

总而言之,素质化教育新背景下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有优秀的文化课成绩,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高尚品格。当下国学经典诵读已经成为了初中生的热门教育活动,教师更要重视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进而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培养他们高尚的品格与情操。

参考文献:

[1]花德兰.注重国学经典诵读,培养学生高尚品格[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4):89.

[2]曲方正. 国学经典诵读助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3]金亚琴.诵读经典在培养孩子们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分析[J].考试周刊,2021(56):3-4.

[4]潘娟琴.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及应用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5):13-14.

[5]綦飞.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18):78.

[6]蒋彬.试析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问题及应对方法[J].农家参谋. 2017(13):23-24.

[7]尚万意.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上).2019(12):34-36.

[8]孟祥军.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8(12):12-14.

作者简介:闫希虎(1975-),男,甘肃永昌,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化。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价值观核心素养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