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作品《庐虹高原》的演唱诠释

2022-05-13 08:26吴小晕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4期
关键词:曲式分析演唱技巧

【摘要】《庐虹高原》是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板底流传的彝族民间歌曲,是彝族著名歌手李永才根据他的家乡板底的出嫁歌旋律改编曲,由邵智贤配伴奏。《庐虹高原》以彝族民歌的优美旋律抒发了彝族人民赞美家乡以及感谢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情怀,这首歌曲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在当地广为流传。本文以声乐作品《庐虹高原》为研究对象,从《庐虹高原》的文化背景、曲式分析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庐虹高原》;曲式分析;演唱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4-167-03

【本文著录格式】吴小晕 .声乐作品《庐虹高原》的演唱诠释[J].中国民族博览,2022,02(04):167-169.

一、《庐虹高原》的文化背景

彝族是中国传统的少数民族,彝族有本民族文字及民族语言。彝族文字为表意文字,也称为音节文字,彝族大约形成于十三世纪,彝文大约有一万多字,经常用到的有一千多个字。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共有六种方言,有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以及东南部,还包括五个次方言和二十五个土语。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确定彝族人口数量大概870万左右,其中四川220万、云南470万、贵州84万、广西100万左右。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区内,四川的大渡河以南和雅砻江支流以安宁河两岸的大凉山地区,云南的金沙江、元江、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地区及滇西的华坪、宁蒗、永胜等地区,贵州的安顺、毕节和六盘水等地区,广西的隆林、睦边两县。彝族分布在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都比较差,绝大部分是地形十分复杂的高山,有的属于高寒山区,平坝和河谷地带很少。

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族音乐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热情奔放、心情愉悦的感受,每当欢度节日盛典时,你就会听到热情豪迈、曲调优美的歌舞旋律,彝族人随着歌声踏着舞步用爽朗、奔放的性格和追求幸福、吉祥、美好的情怀迎接贵客的到来。

板底乡位于贵州省威宁县的东北部,与多个乡镇毗邻,东与赫章县的珠市乡相连,南与东风镇、炉山镇相连,北与赫章县的妈姑镇接壤。板底乡地貌为高原地区,最高海拔高达2510米,最低海拔为2006米,是贵州省海拔较高的乡镇,这也导致了《庐虹高原》歌曲的音域宽广、高亢嘹亮、粗狂豪放、节奏自由的音乐特点,优美的歌声表达了彝族人民对家乡美景、中国共产党及毛主席的赞扬。

二、《庐虹高原》的曲式分析

这部声乐作品为再现二段曲式,调式调性为A徵雅乐七声,具有典型的大调色彩。拍号为3/4、2/4、4/4三种拍号交替,速度为慢速、辽阔,体现庐虹高原的辽阔。全曲由两个方整型平行乐段构成,单一调性,结束在主和弦形成收拢性终止乐曲。采用稳定性陈述,具有高亢嘹亮的歌唱特点,其作品充分体现了彝族风情,是彝族少数民族语言演唱的原生态歌曲。从音乐结构上来看,A段由两个叠句构成,B段带有对比性的四个小节及A段的再现句,在音乐情绪上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从抒情优美转向明朗欢快,再现句深化了主题,圆满结束了全曲。下面分别分析各个结构的曲式。

(一)引子(第1-5小节):通过主和弦分解式与和声简短的伴奏,织体伴奏出现了反复音并且带有倚音,同时低声区的振动非常强劲有力,通过引子,奠定了A徵雅乐七声的音乐色彩,同时引出了全曲的伴奏织体,也营造出了《庐虹高原》歌曲的意境,促使观众听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

(二)第一乐句(第6-9小节):动机从第五小节后半部分的徵音级进到变宫音的前八后十六符点音符,再由变宫大跳到第六小节的商音,再点音级进到最高音变徵后连续级进下行到变宫音加上装饰音大跳到第七小节的商音构成动机,动机采用符符为主,形成紧凑的节奏和跳跃的音符,主题动机上的装饰音可以起到强调的作用,把彝族高亢嘹亮的音乐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主题旋律的不断重复,贯穿歌曲点明了这首歌曲的音乐旋律特点。后半部分采用相同的节奏型前八后十六符点音符从商音级进到变宫音,从变宫音跳到商音后又回到变宫音,向由变宫音向上级进到羽音快速级进下行回到徵音,再同音反复一次,结束在第九小节的主音上,采用波澜形状三十二分音符音乐走向体现了彝族民歌的音乐色彩。

(二)第二乐句(第10-13小节):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的旋律节奏相同,在歌词内容上形成对比。

(三)第三乐句(第14-17小节):与呈示段对比关系。第三句第14小节的旋律从商音向上级进到变徵向下跳到变宫又向上级进到商音,上下起伏的旋律增加了音乐的色彩,节奏型变换前十六后八节奏型,与呈示段在节奏方面形成对比。第15小节是从小字一组的变宫音之间加入装饰音徵音,前十六后六十四的节奏型,旋律快速向上又回到徵音,级进、跳级、级进与跳级上下起伏的旋律走向巧妙地突出了彝族音乐的结构特点。第三句的旋律整体第在高音区,是这首歌曲的高潮部分,旋律收放自如,押韵且优美,装饰音的加入及节奏型的变换丰富了音乐情感。

(四)第四乐句(第18-21小节):再现乐段,节拍从4\4拍变为4\3拍,达到节拍的统一,和呈示段是模仿关系,旋律的连接与第三乐句形成对比,节拍的改变、旋律的改变与第一乐句有联系,而旋律的回归使得乐曲达到统一。

(五)音乐织体结构:贵州彝族的民歌织体结构主要是单一的织体结构,这首歌主要采用和弦式和分解式的织体伴奏,深化主题音乐旋律。

三、《庐虹高原》的演唱技巧

《庐虹高原》这首歌曲的演唱技巧主要从真声的演唱状态、装饰音的运用以及衬腔虚词的运用这三个方面来体现的。彝族音乐保持著原始的演唱状态,歌曲大多采用真声演唱,也有一些歌曲具有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特点,在唱歌之前歌唱者可以不练声就达到最佳的演唱状态。贵州彝族民歌最大特点就是装饰音及拖腔的运用,这也是彝族音乐的独特之处。

(一)真声演唱技巧

贵州彝族歌曲大多都是采用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式,而《庐虹高原》这首歌曲采用真声演唱技巧,追求最原始自然的发声状态,声音的状态没有做过多的调整,呈现出自然的演唱风格,但是如何自然流畅地演唱作品,同时也需要我们做到,声音的统一,气息的控制。《庐虹高原》歌词的开头是小字一组的徵音,带有装饰的徵音是贵州彝族民歌的普遍特点,在演唱徵音时,歌唱者需要做到喉咙打开,软腭、硬腭保持着打哈欠的状态,稳定喉头,推开气息演唱歌曲。真声状态下演唱作品,强调的是基音发声状态多一点,加上头腔共鸣、声区的统一和气息的饱满,并从音色与力度上把握,演唱歌曲时达到最佳的状态。

(二)装饰音演唱技巧

装饰音的使用使彝族民歌更具有特色,在演唱过程中如何把装饰音唱出彝族民歌的特点及风格,演唱装饰音需要我们很好地把握气息的控制、声音的连贯性和演唱、的流动性。发声时尽量把软腭、硬腭都打开,放下喉头,充分打开肋骨,促使身体的各个腔体出现共鸣,并利用共鸣发声。横隔肌和肋骨的状态保持在运动中, 吸气与呼气时要保证充分、均匀。主要从以下两点出发:①“声情并茂”,《庐虹高原》这首歌曲中装饰音共出现九次,每一次装饰音的出现都表达了歌曲丰富的情感。歌词表达的情感是庐虹高原上,往日好荒凉,如今变了样,彝家心欢畅,感谢共产党带来好春光。装饰音分别出现在高原上、如今变了、彝家心欢畅、共产党,高原上如今变了样,是因为共产党带来的好春光,表达了彝族人民对共产党的赞扬,用情感的变化带动气、声的变化。声情并茂的演唱手法,强调的不仅仅是在声音上做到完美,更强调歌唱者需要带入情绪在作品中完美地表现出来,赋予歌曲演唱的灵魂。《庐虹高原》之所以能在当地广为流传,是因为它的旋律優美动听,朗朗上口,才会吸引更多的听众,让更多的人犹如身临其境地感受彝族的原生态歌曲。②换气处理,在乐句上做好气口上的处理,这不仅仅是音乐语言的发展要求,同时也是调整歌唱者演唱时气息流动性的控制。彝族歌曲很大的特点就是拖腔的运用,而拖腔的运用使得彝族歌曲更加具有流畅性,当我们在演唱很长的乐句时偷换气是非常重要的,偷换气息既不会破坏歌曲的流畅性,也不会影响歌曲的整体结构。每句歌词都是建立在呼吸的基础上,歌唱者应控制好气息的流动性,使得歌曲既有连贯性又富有弹性。

(三)拖腔的运用

彝族民歌拖腔运用的巧妙之处是一字多腔,这与其他民歌拖腔有一定的区别,贵州彝族民歌拖腔的演唱一般是在开头或者结尾。《庐虹高原》这首歌曲的拖腔也是运用在开头和结尾,开头的拖腔一般是以衬词、衬字的形式作为歌曲的引子。结尾的拖腔是以一字多腔的特点并且以二度以内不断的变化,形成上下起伏的旋律走向。

《庐虹高原》描写的是解放前庐虹高原贫穷落后的面貌,A段的音乐色彩低沉、伤感、压抑,偏向于暗淡的音乐风格,所以A 段的拖腔都是低沉、伤感、压抑的。而B段的歌词写到“如今变了样,彝家心欢畅”,音乐色彩也跟着情绪的发展而变化,呈现出明亮、欢快的音乐风格,而拖腔也跟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拖腔的变化由低沉、压抑变化为明亮、欢快。拖腔在情绪、音色、力度等的变化,丰富了彝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四、结语

《庐虹高原》不管是从旋律、调式调性、节奏、装饰音与拖腔等方面都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彝族民歌的音乐风格。歌曲的旋律围绕动机进行展开,歌曲频繁加入装饰音,材料的运用及旋律的使用都体现出彝族民歌的音乐色彩,调式调性为A徵雅乐表现出了大调的色彩,也体现出了彝族民歌的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旋律动听的情感,也描写了彝族庐虹高原的风土人情与自然的好风光,以及彝族人民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之情,五声调式的运用惟妙惟俏地体现出了中国调式的独特的曲风和旋律特点。

参考文献:

[1]中国艺术研究院所编.民族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2]田联韬.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3]黄茜.我国民族声乐“演唱多样性”实践与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8.

[4]李婷.多场景下彝族婚嫁歌的演绎分析[D].贵州民族大学,2021.

[5]王新星.云南楚雄彝族与红河彝族民歌特点的对比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4.

[6]韩静.彝族民歌的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7]文群.浅谈贵州彝族民歌《采韭菜》的艺术风格[J].北方音乐,2014(14).

[8]梁美玲.彝族民歌衬词衬字功能与运用初探[J].红河学院学报,2020(05).

[9]张贵华.试析贵州彝族民歌旋律的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1996(04).

[10]刘粉仙.声乐技巧在声乐演唱中的价值分析[J].戏剧之家,2021(28).

[11]潘高明,赵欣.声乐作品《曙色》的音乐分析与演唱方法[J].黄河之声,2021(09).

[12]周莉.黄自独唱歌集《春思曲》的“诗”、“歌”、“情”[D].河北师范大学,2008.

[13]郑领娣.浅析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创新[D].陕西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吴小晕(1997-),女,水族,贵州都匀人,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2020级艺术(音乐)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声乐表演。

猜你喜欢
曲式分析演唱技巧
拉赫玛尼诺夫两首前奏曲分析
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之《四月——松雪草》曲式分析
土家族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曲式分析
陆在易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的演唱分析
民族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基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演唱技巧鉴赏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论情感控制在流行声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
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之《十二月·圣诞节》曲式分析
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