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谫论

2022-05-13 10:11周良发刘雨洁年晨曦
关键词:宣传思想工作

周良发 刘雨洁 年晨曦

摘要:显性宣传作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方式,在传播理论、武装头脑、教育民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和受众接受习惯的变化,显性宣传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挑战,隐性宣传的重要性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宣传思想工作中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具有内在逻辑性,主要体现在目标上的一致性、功能上的互补性、现实中的必要性等方面。新形势下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要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提升主体能力,力争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同向同行;建立健全机制,实现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有效联动;强化情境营造,发挥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协同效应;构建评价体系,推动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同频共振。

关键词:宣传思想工作;显性宣传;隐性宣传

中图分类号:D261.5;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22)02-0106-07

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机制将党、国家和社会公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确保百年大党永葆活力,而宣传思想工作有序推进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宣传方法的有力支撑。毛泽东曾将宣传方法的重要性喻为过河之桥或船,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1]。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方法” [2]。这启示我们:在宣传思想工作过程中,必须重视宣传方法和手段创新,运用新方法和新手段来提升宣传思想工作质量和水平。

基于中国知网期刊文献数据库,笔者通过对宣传思想工作研究成果进行细密梳理发现,近期理论界就如何将新媒体、全媒体、区块链、5G技术、智能算法等新兴技术嵌入宣传思想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系统分析了新技术、新方法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的深度变革,这无疑有助于新兴技术赋能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和质量提升,然而相关研究成果仅聚焦于显性宣传层面,鲜有论者对宣传思想工作之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的内在逻辑性及二者的辩证关系进行探究。鉴于此,本文尝试转换研究视角,以宣传思想工作中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两种基本宣传方式为例,在厘清二者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就新形势下如何推进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进行探讨,以便为新时代丰富和完善宣传思想工作方法手段提供些许思路。

一、当前宣传思想工作中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的现实境遇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宣传工作实践来看,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宣传方法和手段,扎实推进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其中,显性宣传作为我国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方式,在传播理论、武装头脑、教育民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状况和受众信息接收习惯的变化,显性宣传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挑战。在此时代背景下,隐性宣传应运而生、顺势而起,但其重要性尚未受到宣传思想部门和工作者的普遍重视。若要推进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就必须对二者的当下境遇作一系统检视。

(一)显性宣传面临的新挑战

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毛泽东曾经指出:“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辯证规律。”[3]隐性宣传方法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显性宣传在新形势下面临诸多挑战,业已不能完全满足宣传对象即广大民众的需求期待。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党的宣传工作必须呈现新面貌、拓展新载体、探索新方法。这是因为,宣传思想工作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其有序推进和高质量运行与时代特征、社会发展等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环境的变化使受众对象的认知和需求随之变化,进而对宣传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提出新要求、新期待。概而言之,显性宣传面临的新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社会思潮的错综复杂使宣传思想工作面临多元化冲击

宣传思想工作作为我们党传播科学理论、密切党群关系、教育武装民众的重要途径,以正面宣传、显性宣传为主,旨在帮助广大民众澄清是非、划清界限、强化认知,筑牢党执政兴国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可见,正面宣传、显性宣传是我们党百年来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教育武装民众和凝聚奋进力量的主要方式。然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自媒体平台的发展,域外资产阶级自由化、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近年来甚嚣尘上的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借助网络不断涌入国内,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争夺思想阵地。一时间,国际与国内、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体制内与体制外的界限日益模糊,构成了纷繁复杂的舆论集散地。[4]加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社会生态的急遽变化也为各种错误思潮的蔓延提供了温床,形成更为诡谲多变的社会生态环境,给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带来多元化冲击和潜在性风险,使以团结稳定鼓劲、壮大主流舆论为目标导向的显性宣传变得更加困难。

2.受众接受习惯的变化使传统显性宣传的有效性下降

长期以来,显性宣传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方式,在传播党的理论、普及社科知识、增进政治认同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然而在网络新媒体的助推下,广大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往往更乐于从网络媒介获取知识理论、通过社交平台解疑释惑,这严重消解了宣传思想工作者在知识传播和理论阐释上的权威性。网络世界知识内容的丰富性、话语表达的新颖性、信息更新的及时性与传统的显性宣传的抽象性、政策化的宣传模式形成了强烈反差,以至于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群体对传统显性宣传的关注度持续下降。在以碎片化学习方式和个性化价值追求为鲜明特征的时代,显性宣传虽然一直在改进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但传统的宣传思想工作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时代的信息传播格局,遂使宣传思想工作面临吸“粉”不够的现实窘境。鉴于此,宣传思想部门要在守正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宣传工作方法和手段,以契合新形势下受众信息接受习惯的变化。

(二)隐性宣传的独特优势

重视隐性宣传旨在拓展宣传方法和手段,弥补显性宣传之不足,这要求隐性宣传必须着力彰显其优势以提升宣传效果,为其出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与显性宣传的正面宣讲和理论灌输不同,隐性宣传倾向于将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化整为零、化繁为简,全面融入宣传实践的具体场景中,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对广大民众进行濡染和浸润,使他们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深化对科学理论的了解和认知,不断巩固党治国理政的群众基础。整体观之,隐性宣传所具有的优势是多方面的,使宣传内容、宣传过程、宣传方式、宣传场域、宣传效果等出现新变化。这里从宣传场域和宣传方式两个方面略加呈现,以窥探隐性宣传何以能够带来宣传思想工作新变化、赋予宣传思想工作新动能。

1.宣传场域的开放性

宣传场域是宣传工作者宣讲理论、与受众进行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显性宣传大多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实践活动而展开,因此它对宣传场合有着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缺失宣传场域的支撑和协助,显性宣传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显性宣传的效果往往不甚理想。而隐性宣传则没有场域的限制,实质上它没有明显的主客二元模式,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受众对象也能扮演宣传工作者的角色。相比而言,隐性宣传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即宣传思想工作可以在任何适宜的场所进行。隐性宣传场域的开放性,使得宣传工作者能够深入到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中,通过生活场景、社会场景和虚拟场景的创设和营造,让民众可以“日用而不知”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从而达到教育和武装民众的宣传工作目标。隐性宣传场域的开放性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宣传的目的,有效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时空场域,助力宣传思想工作者更灵活、更便捷地开展宣传工作。总之,发挥隐性宣传全天候、全覆盖的优势,从而营建“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宣传工作态势,可以确保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飞入”千家万户。

2.宣传方式的潜隐性

与显性宣传通过直白的、公开的、灌输式的宣传方式来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不同,隐性宣传则借助非常规、潜隐的、渐进的宣传方式对宣传对象进行科学理论传播。在隐性宣传过程中,宣传工作者大多处于隐匿状态,宣传的目标、内容和议题往往融渗于生活场景而被有意识地遮蔽,而宣传对象大都处于无意识状态,他们对宣传目标、内容和议题所蕴含的义理一般通过潜在的自我悟觉来获得。在特定场景的视听感染和氛围暗示下,宣传对象会用自我的悟觉来深化知觉,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和方针政策的积极性肯认,终而上升到信仰、信念层面。隐性宣传往往不对广大民众提出过多的硬性要求,注重日复一日的积累、循序渐进的深入,民众通常不会产生戒备或抵触心理,因而能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效果。正如习近平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5]宣传思想工作也如此。

如《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我和我的父辈》等聚焦小人物、弘扬正能量、展示新风尚的优秀影片,能够给观众带来春风化雨般的场景体验,从而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感受性和共生性。

宣传思想工作是面向公众的文宣工作,也是凝心聚力的铸魂工程,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价值指向性,因此需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而守正创新。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探讨隐性宣传的优势和潜能并不是对显性宣传的否定和摒弃,而是强调对显性宣传的补充和延伸,从而使宣传思想工作方式更加丰富和完善。因此,宣传思想工作既要从宏观层面进行宣讲和灌输,也要基于微观视角加以濡染和浸润,实现宣传方法之“显”与“隐”的持续在场和互动并存。

二、宣传思想工作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的内在逻辑

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两种基本方式和手段,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在宣传工作实践中既各自独立又相得益彰,二者是具有内在逻辑的辩证统一关系。这种内在逻辑性主要体现在宣传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功能的互补性以及宣传工作的实践需要等层面。

(一)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

从方法论层面来看,顯性宣传与隐性宣传是相互独立且各具特色的,二者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出场方式、运行理路、情境营造有着显著差异,其实际效果往往也大不相同。显性宣传具有鲜明的系统性和抽象性特质,侧重于从理论层面对广大民众进行体系化的知识宣讲和理论灌输,使民众系统而全面地了解和把握宣传内容;隐性宣传则具有显著的弥散性和生活化特征,更倾向于从生活层面对广大民众进行碎片化、零散的浸润和濡染,使民众零碎而渐进地认知和领会宣传内容。但是,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作为一组相对应的范畴,它们之间的差异又是相对而非绝对的,更进一步言,二者实质上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显性宣传决定着隐性宣传的内容,而隐性宣传又强化着显性宣传的效果,二者相互渗透且互为支撑,协力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成效。在此意义上说,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两种基本形态,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内在地具有目标一致性,即二者都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方式和手段,都因致力于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筑牢广大民众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而存在。而要完成这一根本任务,就要视宣传内容、议题、情境及宣传对象的需求期待灵活选取相应的宣传方法。虽然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的侧重点与着力点有所不同,但二者在凝聚思想共识、增进政治认同的目标指向上却高度一致,这是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的逻辑前提。总之,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目标指向的一致性为二者在宣传思想工作中互为映衬、相得益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具有功能上的互补性

从宣传工作实践来看,显性宣传是我们党推动思想传播、密切党群关系、教育武装头脑的主要途径,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且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繁荣昌盛,这更坚定了党的宣传思想工作者的理论自信,从而使之理直气壮地向广大民众进行思想宣传。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6]因此,要科学认识显性宣传在宣传思想工作中主导性的体现,在宣传思想工作方法创新中牢牢把握显性宣传的关键作用,通过旗帜鲜明、理直气壮的理论宣讲着力彰显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继而筑牢全国人民为美好生活而接续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但是显性宣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价值指向性,过于依赖灌输式理论宣讲可能会弱化受众在宣传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使部分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产生拒斥或逆反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成效。而隐性宣传凭借其宣传议题的生活化、宣传场域的开放性、宣传方式的隐匿性和宣传效果的渐显性,通过宣传情境的创设和受众情感的引领,能够有效弥补显性宣传的不足。同时隐性宣传没有明显的主客对立关系,能够更好地体现宣传对象的主体性,有助于激发受众参与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如果说显性宣传具有“惊涛拍岸”的声势,那么隐性宣传则有“润物无声”的效果。可见,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各有特色,二者刚柔并济、优势互补、融合共生方能使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功能上的互补性,为二者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辩证统一提供了理论上的确证。

(三)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具有现实中的必要性

宣传思想工作实践中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的失衡,倒逼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思考和推动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问题。从发生学视角来看,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失衡显然是多种因素的合力造成的,我们以宣传思想工作本身和隐性宣传资源为切入点略作探讨。一方面,宣传思想工作本身的问题不可轻视。比如,有些宣传思想部门和个人缺乏自觉意识,仅把宣传思想工作视为中央精神的机械传达,而没有考虑到宣传思想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又如,有些宣传思想部门和个人仅将思想宣传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而没有顾及宣传对象的主体性地位和个性化需求。诸如此类的问题致使当前绝大多数宣传思想部门仍采取单一的显性宣传方式来宣讲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而对隐性宣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隐性宣传长期以来隐而不彰或处于从属地位,致使宣传思想工作中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产生失衡现象。另一方面,隐性宣传资源的收集和整合困难。尽管现实中隐性宣传的资源相当丰富,如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为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提供了鲜活素材[7],但资源的收集、筛选和整合却是一个漫长而繁琐的过程,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時间和精力,而且还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分析和处理。即便有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已认识到隐性宣传的不可或缺性,也不愿花时间和精力探索和尝试极具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隐性宣传,而是沿用单一的显性宣传。现实中隐性宣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却难以实质性推进,使宣传思想工作方法得不到根本改观。

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的逻辑统一性要求宣传思想部门和工作者必须辩证看待二者的优势和专长,在具体的宣传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两种宣传方法,以适切的方式方法宣讲政策主张、引导社会情绪、动员人民群众,以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从而使广大民众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理性看待外部世界。[8]

三、宣传思想工作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的优化策略

新时代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既要严格遵循宣传工作规律,也要积极正视社会发展情势,还要深度关切宣传对象的需求期待。因此要在厘清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内在逻辑的基础上,观照二者统一于宣传工作实践的可操作性,着力从宣传主体、宣传机制、宣传情境及成效评价等方面入手,切实保障宣传思想工作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的深度黏合与辩证统一,进而激发整体效应、彰显集成价值。

(一)提升主体能力,力争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同向同行

宣传思想工作者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素质高、能力强的理论工作者,就难以保障宣传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循此理路,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能否辩证统一的关键在宣传思想工作者,因此要把工作者的能力提升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在这个新兴技术迭代发展的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者既要积极转变观念又要注重提升能力。首先,要破除认识上的误区。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推进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同向同行,必须充分认识到二者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在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法和手段过程中,绝不能陷入非此即彼的对立状态,而要认识到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各有特色且各具优势,进而将二者辩证统一于宣传思想工作全过程,从而共同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任务。因此,宣传思想工作者要确保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同向同行,必须先破除认识上的误区,树立科学而全面的宣传思想观。其次,要提升资源整合的能力。长期以来,隐性宣传之所以时常处于可有可无的从属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源于隐性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面临技术短板和宣传思想工作者精力有限。即有些宣传思想工作者不会或无法熟练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来整合和处理隐性宣传资源。但是宣传工作机理和结构的现代化直接奠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如果宣传思想工作者不能“玩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那么在数智化时代挖掘和整合各类宣传资源的效率无疑会大打折扣。再者,要有灵活运用的技能。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是统一于宣传工作活动的一体两面,其统一必须落到实践层面才具有现实意义。在宣传思想工作过程中,既没有绝对的显性教育也没有绝对的隐性宣传,二者时常融为一体,共同发力。这要求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有灵活运用的能力,基于特定的宣传内容和宣传对象采取更适切的宣传方式,力争使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同向同行,确保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有序推进和高质量运行。

(二)建立健全机制,实现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有效联动

宣传思想工作中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关系,也不是各行其道的平行关系,而是深度互嵌的联动关系,其理想状态是相得益彰、互为支撑。然而,当前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的运用总体上较为零散,呈现“各自为政”的弥散状态。若不能实现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有效联动,就无法生成持久强劲的宣传合力。但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作为两种宣传形态,往往难以自然而然地进行联动实现合而为一。如果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联动效果不佳,那么二者的统一将处于浅层次、碎片化状态,其联动效应将无法充分彰显出来。面对如此环环相扣的宣传机理,显然需要发挥体制机制的约束和导向功能,促使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有效联动以实现宣传工作成效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融入机制,实现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有效衔接。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的统一不是简单叠加,而是二者的精准对接和深度融入,从而达到“显”“隐”结合、刚柔并济的理想状态。这要求宣传思想部门必须健全融入机制,找准接榫点、摸清契合度,确保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在更深层次融合的基础上产生联动效应,在共同发力的过程中实现辩证统一。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行稳致远。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的基础在于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确保二者在宣传思想工作实践中的联动效应常态化和长效化,为此,各宣传思想单位要打破“各自为政”的固定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专长,对各种宣传思想资源进行日常化管控,在源源不断的资源供给中确保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生发联动效应。总之,宣传思想单位和个人要发挥宣传机制的管控和引领作用,通过相应的方法措施实现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的有效联动,形成持续强劲的宣传思想工作合力,着力开创我国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三)强化情境营造,发挥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协同效应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不仅决定了人的存在,还形塑了人的主体性,更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宣传思想工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与宣传思想工作所处的环境(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密不可分。这要求宣传思想部门必须善做巧为、营造氛围,通过强化情境营造激发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协同效应,让广大民众在特定情境中了解和认知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一方面,创设激励情境,增强显性宣传的共生性。显性宣传既要以深刻的理论讲解来说服广大民众,用党的创新理论来引领广大民众,又要通过创设激励情境增强显性宣传的共生性。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越是彰显个体才华和价值的活动情境,就越能激发宣传对象的好奇心和主动性,进而使其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宣传工作实践活动。[9]因此,在显性宣传过程中,要开发更多展现魅力、体现能力、激发活力的创生性宣传议题,让广大民众在弘扬主旋律、聚焦正能量、荡涤负能量的激励型宣传情境中生发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的认知认同。另一方面,创设体验场景,增强隐性宣传的感受性。隐性宣传重生活气息而轻理论阐释,其之所以大都设置特定场景,是因为特定场景能够使广大民众的情绪被瞬间激发,让情感加速升华为理想信念,正所谓“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10]。鉴于体验场景对隐性宣传的重要性,宣传思想工作者要搭建有文化感的宣传场景、创设有仪式感的宣传情节、择取有审美度的宣传载体,让广大民众在感同身受的氛围情境中领悟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真理性。如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基于快闪方式引导师生齐唱《我和我的祖国》,通过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的互嵌互融来深化高校师生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感,这无疑能激发广大师生奋进新时代的强劲动力。总之,通过特定情境的营造,力争使显性宣传的共生性与隐性宣传的感受性产生协同效应,使宣传思想工作形成现实力量。

(四)构建评价体系,推动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同频共振

转变观念、提升能力和健全机制有助于将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辩证统一落到宣传工作的实践层面。然而,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畢竟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宣传方法和手段,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如何才能实现二者同频共振的现实问题。如果宣传思想工作中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步调不一致,或处于失衡失序状态,那么势必会制约两种宣传方法的效能发挥。这是因为宣传思想工作之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只有同频共振才能呈现1+1>2的宣传效应,所以要求宣传思想部门必须构建评价体系,对二者运行状态、实际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向而行、协同发力。首先,构建全程性监控体系。宣传思想工作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其间各种要素和资源深度融合、相互交织,共同推进宣传工作。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的辩证统一能否常态化和长效化,需要对二者相统一的过程进行监控才能明晰。要构建全程性监控体系,对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过程进行监管和考核,为宣传工作成效评估提供“全样本”数据信息,使监控数据信息更加丰富和完善。其次,构建动态化评估体系。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的同向同行可否持续和稳固,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估才能精准识别。鉴于宣传思想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评估体系的构建务必以动态化评估为主体。要构建动态化评估体系,对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成效加以评价和鉴定,精准研判二者能否有效联动、协力合作以发挥作用。再次,构建前瞻性预判体系。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的辩证统一不会一劳永逸,二者协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声调不统一、频率不同步的情况,这无疑会削弱二者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协同运作效能。要构建前瞻性预判体系,对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趋势予以预测,并据此及时改进和优化措施、机制和路径,以保障宣传思想工作中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同频共振。总之,构建宣传思想工作评价体系,能够打造出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比翼双飞”的宣传工作格局,实现宣传思想工作价值增值,提升宣传思想工作质量和水平,从而及时、全面、精准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基层,并以此武装民众。

四、结语

作为凝聚思想共识、构建政治生态的重要力量,

宣传思想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是治国理政的大事,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在“改革中加强”才能更好地发挥效用,而探求方法创新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成效和水平的应有之义。立足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者在改革创新中要有整体意识、辩证思维,从学理层面厘清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的内在逻辑,从实践层面优化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的策略路径。鉴于此,新形势下推进宣传思想工作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在精准把握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各自特质和优势的基础上,回应宣传思想工作改革创新的现实诉求,始终坚持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辩证统一,以高质量的宣传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11],切实筑牢党治国理政的思想根基。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推进宣传思想工作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相统一是一项全新的课题,目前尚处于初步的理论探究和体系构建阶段,其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可以预见或无法预估的新问题、新挑战。限于个人能力,笔者仅就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在宣传思想工作中辩证统一的逻辑合理性和现实可能性略作探讨,其在宣传工作实践中的运用还有一些基础性和根源性问题需要解决。今后要以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为科学指引,

加大宣传思想工作力度、强化思想引领作用,希望更多宣传思想单位和个人关注和研究这一课题,从理念上、机制上和实践中更好地彰显隐性宣传的工作效能,将显性宣传与隐性宣传统一于宣传思想工作全过程、各阶段,不断提升宣传思想工作质量和成效,进而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繁荣昌盛夯实共同思想根柢。

参考文献:

[1] 毛澤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9.

[2] 习近平.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5.

[3]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M]//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16.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2021:325.

[5] 人民日报评论员.沿用好办法 改进老办法 探索新办法——三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1(1).

[6]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22.

[7]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EB/OL].(2019-09-18)[2021-09-05].http://cpc.people.com.cn/n1/2019/0918/c64094-31360888.html.

[8] 习近平.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M]//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4.

[9] 冯培.基于思想舆论网络传播问题导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设计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8):113-117.

[10] 刘向.说苑校注[M].向宗鲁,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87:147.

[11] 周良发,陈元晴,尚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教育有效性探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3):32-38.

责任编辑:赵 玲

On the Integration of Overt and Covert Publicity in the Publicity and Ideological Work in the New Era

ZHOU Liangfa, LIU Yujie, NIAN Chenxi

(Marxism School,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inan 232001, Anhui,  China)

Abstract:As the mainstream of the Party s publicity and ideological work, overt public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cating theories, arming minds and educating the public. However, with the change of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overt publicity is also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enhancing its appeal and effectiveness while covert publicity as a complement has not been given enough attention to. As a matter of fact, the integration of both in the publicity and ideological work has its own internal logic,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goal consistency, the function complementarity and the actual necessity. To integrate overt and covert publicity in the publicity and ideological work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we should embark on the four aspects: to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overt publicity by aligning the overt with the covert publicity, to optimize the mechanism to set them in motion, to strengthen the context for their synergy in promoting publicity, and to build an assessment portfolio for their "simultaneous resonance".

Key words: the publicity and ideological work; overt publicity; covert publicity

猜你喜欢
宣传思想工作
高校教师思想理论学习的思考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创新宣传思想工作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互联网+”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探析
新常态下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有效性的思考
关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若干思考
意识形态工作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
新常态下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宣传思想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