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文化:意蕴、价值与建构策略

2022-05-13 12:26陈寿根江庆华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意蕴建构价值

陈寿根 江庆华

摘 要 治理文化是决策团队在决策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追求、态度情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文化应当具有共同治理、依法依规、民主理性、责任专业和效率效益等特征。塑造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文化,是发挥文化治理功能、提升治理效能的诉求,是突破高质量发展困境、实现提质培优目标的要求。应当围绕价值观管理、领导力开发、和谐人际关系培育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高职院校;治理文化;意蕴;价值;建构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12-0036-05

党的十九大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写入党章,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刻阐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略等重要问题,十九届五中全会则把“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确立为“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和基础,是《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确立的战略任务。探索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意义非凡、时不可待。

治理是利益相关者参与重大事务决策的结构和过程[1],因而,探索治理现代化就是探索决策结构和过程的现代化。纵观当前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研究,人们倾向于治理主体的安排和治理规则的设计,似乎认为将利益主体纳入了决策体系、建立了合理的决策规则,治理现代化就能瓜熟蒂落了。其实,治理现代化囿于结构调整和规则优化是不够的,因为在价值、权力和利益诉求多元的治理主体面前,在崇尚学术自由、追求学术严谨和卓越的学者面前,如果没有文化支撑,治理过程中的博弈极易成为互不相让的争斗,治理现代化不能停留在工具理性层面的现代化,更要重视内在价值和精神的现代化[2]。

一、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文化的意蕴

高职院校治理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亚文化,它是学校决策团队在决策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追求、态度情感、思维方式和行为惯习。理解抽象的“治理文化”可以从把握其内涵特征和外延要素着手。

(一)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文化的内涵特征

有人认为,科学、民主和法治是大学治理文化现代化的根本标志[3]。有人认为,理念先进、主体多元、结构网格、制度契约、技术信息化,是职业院校治理文化现代化的应然表征[4];有人认为,理念民主、公平和效率,主体多元,机制市场自主控制,工具法治与契约、过程民主协商,是高职院校治理文化现代化的评判标准[5]。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治理文化是否具有“现代性”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考量。

其一,共同治理。学校是否将举办者、管理者、行业企业和校友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等内部利益相关者纳入了治理体系,倾听他们的声音,保证决策结论体现他们的价值、权力和利益诉求。

其二,依法依规。学校是否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设置决策机构,明确决策职权,理顺相互关系。是否形成科学的议事规则,实现内外治理有效衔接。决策人员是否自觉维护议事规则权威,遵守议事规则规定,决策活动依照议事规则有序展开。

其三,民主理性。学校决策团队是否人格平等、相互尊重,大局为重、兼容并包。团队负责人是否擅长启发、广开言路,寻找决策成员最大“公约数”。团队成员是否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观点,辩证对待不同意见,决策成为正和博弈、统一思想的过程。

其四,责任专业。决策成员是否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将决策与树立团队形象、满足师生期待和促进学校发展联系起来,认真履行职责。决策人员是否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掌握决策的常识和技能,决策活动成为专家的内行叙事。

其五,效率效益。决策是否基于职能部门的优质方案、决策成员的充分准备和团队会议的真诚交流,过程严谨规范、事半功倍。决策结论是否体现国家政策、彰显学校理念、符合基本规律、具有操作性,满足学校发展要求、利益相关者心理需求。

(二)高职院校治理文化现代化的外延要素

治理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梳理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文化的外延要素应当包括共同价值观、领导力与和谐人际关系。

共同价值观是决策团队统一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是决策者判断决策对象意义价值、合理性、操作性和预期效益的基本标准,也是决策团队形成共识、汇聚力量,朝着共同目标奋斗最根本、最核心和最长久的要素。缺乏共同价值观的决策团队无以上下齐心、政令畅通,决策不可能规范有序、科学高效[6]。共同价值观通过调节决策者的需要、愿望和思维,调整其对决策对象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引导其选择心中的最佳答案,形成最终的结论。高职院校的决策者应当领会学校发展的愿景、使命、思路和战略战术,坚持学术发展至上、效率效益优先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信条,把握依法依规、民主理性和责任专业的工作定位,确保团队决策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之上。

领导力是决策团队领导者把握团队属性、上级授权和内外环境,感召团队成员乃至同僚和上司追随自己,共同实现团队目标的个性品质,本质上是一种人际影响能力。领导者借助权力威望和人格威信,通过建立团队的规范和价值体系,通过日常工作的态度、知识和技能传递,感染团队成员的思想和情感,左右团队成员的能力发展和习惯养成,逐渐形成支持自己工作的环境和力量。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决策团队领导者的领导力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控制、决断、激励和应变能力。库泽斯和波斯纳的经典著作《领导力》认为,卓越领导者应当具有以身作则、共启愿景、挑战现状和激励人心的行为习惯,具备诚实、有胜任力、能激发人和有前瞻性的心理品质。

人际关系是人们基于彼此认知、情感和行为形成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吸引、排拒、合作、竞争、领导和服从等心理和行为状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有效治理的基本保证,决策团队如若人际关系和谐,成员之间坦诚沟通、求同存异,那么决策通常是一个推心置腹、集思广益的过程,易于形成高质量的结论;如若人际关系紧张,成员之间怀疑戒备、冷漠鄙视,决策过程中固执己见、专制独行,或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么决策往往事倍功半,决策活动的质量无从谈起。任何一个决策团队都应当把人际关系培育提上议事日程,营造人人平等、相互尊重,信任支持、团结互助,理性冷静、宽容失误的氛围。

二、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文化的价值

(一)“软治理”比“硬治理”更为重要

美国学者伯恩鲍姆(Birnbaum)在《共治的终结:回溯还是前瞻》中指出:大学治理分为“硬治理”与“软治理”两种形式。“硬治理”指组织内部带有约束力的治理结构和规制,它们确定了组织的權力关系,规定了组织的治理程序,引导组织成员遵守既定的政策和规程;“软治理”指组织中有助于发展、维护个人与群体行为的社会关系和互动系统。文化治理属于“软治理”,它以两种方式左右治理结构、过程和结果。首先,作为一种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隐性秩序”,文化决定着治理活动的价值选择,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治理结构安排和治理规则制定,因而文化潜藏在治理结构和规则中。其次,文化以“心理图式”的方式左右着决策者的价值追求、心理活动和行为选择,决策形成的结论中蕴含了文化的印记,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治理[7]。

世纪之交,卡普兰(Kaplan)、蒂尔尼(Tierney)、德尔(Del)等学者,以大学治理有效性为主题开展研究。大量的调查、访谈和座谈表明,治理结构和规则只是大学有效治理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治理效能与治理文化之间存在着更为紧密的关联,在不完善的治理结构和规则中,治理体系依然可以运行,但治理文化如果遭受破坏,治理体系有可能因缺乏方向、动力、共识、正直、包容、沟通和聆听而走向失败[8]。近年来,国内有识之士也提醒人们,在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当下,先行建立治理结构和规则是明智的,但不能忽视治理文化的培育,倘若决策团队缺乏共同的价值追求、领导力和彼此之间的信任,决策人员的理性自负、治理规则的固有局限和非正式制度的挤压,都有可能使决策活动处于瘫痪状态。

(二)突破实践困境亟需文化支撑

决策成员的阅历、视角、思维和个性差异客观存在,决策过程中的认识分歧和观点博弈在所难免,如果决策成员缺乏公共情怀、大局意识,甚至是故步自封、固执己见,轻者扰乱正常决策秩序,重者引发人际冲突、形成人际隔阂,持续对决策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人们戏称高职院校党政主要领导配备要遵循“老少配”“强弱配”“男女配”原则,并不完全是一种调侃,更多是对调和决策矛盾的思考。事实上,治理过程中的非正式协调、谈判、博弈,决策人员的个人影响力无处不在,结构和规则等正式制度安排只能结成治理之网,不能形成治理之幕,决策者追求卓越的愿望、超脱功利的心境和成人之美的胸怀,才能弥补制度缺陷,保证规则得到切实遵守,保证决策活动行稳致远。归根到底,决策者的公共情怀和理性精神,才是完成决策任务的关键所在。

一项面向S省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决策的好评率达到了89.8%和87.9%,而学术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决策的好评率仅为79.4%、75.0%[9]。进一步的个别访谈和集体座谈认为,该省早在2010年就印发了《高等学校贯彻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若干规定》,在强调完善党委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的同时,以健全调查研究、民主集中、复议、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机制,建立党务校务公开,开展纪检监察,定期向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通报情况等措施强化治理文化建设,实现了党委和院长治理能力的实质性提高。而面对人员众多、结构复杂、价值权力利益多元的学术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由于忽视了集体精神、担当意识和团队责任等的教育,规则执行严肃性、决策结果科学性相形见绌,受到师生更多诟病在所难免。

三、高职院校现代化治理文化的建构

(一)价值观管理

价值观管理是有计划、有步骤、富有实效地梳理、教育和内化学校办学思想的过程。通过价值观管理,帮助决策者领会学校的办学精神和发展理念,强化将精神、理念渗透在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中的意识,推动精神、理念在制度执行和工作开展中滋润师生心田,使抽象的精神、理念化为学校上下统一的行动纲领。

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大,大学精神之于大学,犹如人之灵魂之于身体,人不可一日无魂,大学不可一时无精神[10],缺乏大学精神的高职院校不能算是大学。理念是大学办学的哲学前提,如果大学发展理念能够形成于内部认识的高度一致,对外交流的充分开放,内外发展的有效协调,争创一流大学就有了良好的起点[11]。高质量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办学必须具有清晰的发展理念,党委委员、院长、学术委员会委员、教代会代表等决策者,无疑应当成为办学精神和发展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决策场所理应成为精神和理念传扬、宣贯和落实的场域。

高职院校的办学精神集中体现在学校的校训、教风、学风和行政作风中(“一训三风”),发展理念主要蕴涵在学校的《章程》里。由于精神、理念的抽象性和复杂性,精神塑造、理念教育成效的隐秘性和滞后性,“一训三风”和《章程》的提炼诠释、教育内化没有引起高职院校的应有重视,文化治理强大的功能没有得到开发,这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高职教育增强“适应性”必须解决的问题。

应当组建专门的工作班子,梳理学校的文化脉络,寻找学校的文化基因,把握高职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完善“一训三风”的内涵;整理编辑《章程》确立的办学使命、发展目标、行动纲领和战略举措,以及人才培养、科技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制度建设、文化建构、队伍发展、财产管理和校企合作等重要工作的战术设计,连同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一同编入《决策手册》。在此基础上,通过辅导报告、专题研讨、体会交流和总结反思等多种方式,不断深化决策人员对《决策手册》的理解,使学校的办学精神和发展理念内化于决策者之心、固化为决策者之性、外化为决策者之行。

(二)领导力开发

领导力开发是借助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提升决策团队领导能力的过程。研究表明,领导力是能够观察到的行为模式,是可以习得的技能技术[12],因此,领导力开发意义重大且具有可行性。领导力开发方式多种多样,经典的“三部曲”模式历久弥新、简洁高效。首先,建立领导力标准(模型),厘清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要素及其表征,明确领导力开发的目标和内容;其次,识别差距,通过多元测评发现领导力实然情况与应然状态之间的差别,明确领导力开发的方向和重点;再次,定制发展,制定和实施综合性发展项目,勾画和实现领导力发展的蓝图。

如果没有明确的领导力标准,领导力开发工作很容易在后续开展中迷失方向[13]。其实,领导力标准的价值已经为人们认识,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提升职业院校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能力。建立党委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教代会主席团主席的专业标准,至少与教师和校长标准一样重要,因为这是提升高职院校“党委领导、院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治理结构效能不可或缺的手段,以标准引领和督促党委书记、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教代会主席团主席提升领导力,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质量是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应当组织决策团队领导者对照标准自评领导力,组织决策团队成员、中层干部、学术委员会成员和教代会代表评议领导力,掌握决策团队领导者领导力的现状和水平,在此基础上量身定制领导力开发方案,明确领导力发展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有的放矢开发领导力。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职院校党委,要依据领导力标准选拔任用干部,确保决策机构领导者的能力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和交流会,强化领导者入职和岗位培训;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个性化领导力评估,发现问题、指导改进,推动卓越领导风格的形成。党委书记、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教代会主席团主席要增强责任感,加强自我修炼,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研究、锻炼和反思,不断提高政策水平、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个性品质,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三)和谐人际关系培育

高职院校决策团队特别是学术委员会和教代会,成员结构复杂、阅历迥异,工作对象不同、性质不一,团队成员的价值、权力和利益诉求差异性很大,这给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带来困难,应当把握坚守议事规则、营造合作氛围、强化沟通交流三个关键因素。

决策团队的议事规则基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基于教育和管理规律,是利益相关者心理诉求的体现,是决策活动的行动纲领,它不仅是决策成员思想和行为的准则,也是团队人际关系的基石。议事规则如果得不到尊崇、敬畏和维护,团队成员的价值信念难免发生分裂,价值追求难免出现混乱,决策活动中的负面情绪、意见分歧、干扰行为和人际冲突会时常发生,久而久之,团队人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必将撕裂。议事规则必须得到遵守和执行。

民主和理性是大学“善治”的根本要求,是决策团队和谐人际关系的基本保证。“民主”强调决策团队以平等、自由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則管理决策过程,唤醒主体意识,弘扬主体精神,发挥主体能力,保障决策者的言论自由和人格尊严。“理性”要求决策者以尊重事实、公平正义、谨慎耐心和有理有节的心境参与决策,对待决策活动中的不同意见。决策团队一方面要加强教育,使每一个成员充分认识到民主和理性的内涵与价值;另一方面要把民主和理性的思想渗透在议事规则的字里行间,通过规则执行使之成为决策团队的集体人格。

沟通是人际关系的桥梁,有效的沟通激发主体间的好感和尊重,增进主体间的理解和帮助。正因为如此,有学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才是大学有效治理的核心构成[14]。决策过程中的沟通主要是决策者与决策方案(规章制度、活动方案)起草人的沟通,决策者相互之间的沟通。提高沟通有效性应当强调决策团队秘书的统筹协调,要提前将制度和方案传送到决策者手中,以便决策者深入研究、发现疑问,与起草人进行必要的会前交流。强调决策成员之间的人格平等,杜绝决策活动中任何人的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出言伤人;强调发言人的精准表达,信息传递简洁生动、准确无误,易于他人理解;强调倾听者的注意集中,全过程思考分析,在适当时间以适当方式提出疑问,掌握发言人的真实意图;强调领导者的总揽全局、审时度势,把握决策活动的节奏,避免可能的人际冲突。

四、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先后颁布了《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普通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高职院校普遍以法律法规规章为指导,抓住章程建设的契机,完善“党委领导、院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治理结构,健全党委、院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教代会和理事会等决策机构和辅助决策机构的议事规则,学校重大事务的决策、辅助决策逐渐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但是,也许是对治理现代化内涵的理解偏差,或者是对文化治理价值的认识不足,大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对治理文化建设给予应有重视,导致治理效能大打折扣,实现治理现代化仍然任重道远。推动高职院校治理现代化,治理文化建设非抓不可、刻不容缓。

参 考 文 献

[1]李维安,王世权.大学治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9.

[2]刘亚敏.大学治理文化:阐释与建构[J].高教探索,2015(10):5-9+24.

[3]张继延,陆先亮.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理念、路径及内容[J].江苏高教,2017(11):41-43.

[4]赵帮华.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特征、问题审视及优化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7(7):5-12.

[5]贾旻,肖凤翔.现代职业教育治理遥“现代性”意蕴[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4):16-21.

[6]王秀彥,张景波,钟名扬.基于公共理性的大学治理能力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21(6):45-47.

[7]眭依凡.关于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创新研究的构架性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12):21-32.

[8]顾建民,刘爱生.超越大学治理结构——关于大学实现有效治理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1(9):21-29.

[9]陈寿根.公立高职院校章程实施调查报告——基于江苏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J].职教论坛,2018(7):133-137.

[10]李培根.论大学精神与文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3-7.

[11]寿韬.大学校园文化的设计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80.

[12]詹姆斯·M.库泽斯,巴里·Z.波斯纳.领导力:如何在组织中成就卓越[M].徐中,沈小滨,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9:265.

[13]郑兴旺.领导力2.0:变革时代的领导力转型与创新[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148.

[14]向东春,张应强.大学共治的内源动力与价值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17(10):16-22.

Research on Modern Governance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mplications, Values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Chen Shougen, Jiang Qinghua

Abstract  Governance culture is the value pursuit, attitude and emotion, way of thinking and behavior formed by the decision-making team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modern governance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governance, compliance with laws and regulations, democratic rationality, responsibility and efficiency. Shaping the modern governance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appeal to exert the function of cultural governance and improve governance efficiency, and is a requirement to break through the predicamen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improving quality and cultivating excellence. It should be deeply explored and practiced around value management, leadership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armon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overnance culture; implication; value; construction

Author  Chen Shougen, researcher of Jiangsu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College (Changzhou 213000); Jiang Qinghua, associate researcher of Wuxi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Arts & Technology

作者簡介

陈寿根(1963-),男,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治理,高职教育质量保障(常州,213000);江庆华(1966-),男,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治理,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江苏省社会教育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资源赋能社区‘教育+治理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SS-B-2021003),主持人:许明

猜你喜欢
意蕴建构价值
干将莫邪传说演变路径及文化意蕴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发掘动漫创编的德育意蕴——兼以“疫情防控”主题动漫德育剧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融合本土文化意蕴的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