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2-05-13 13:12王月珲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2年3期
关键词:句式习题文言文

王月珲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给学生晦涩难懂之感,许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并不高。怎样才能降低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发展语言与思维,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呢?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借助习题,把握词句理解的方法

文言文的语法逻辑与表达习惯和当下学生的语言有很大差别,理解文言文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难点。在文言文教学中,理解语言存在着两种误区,一种是逐字逐句分析,一种是放任自流。这两种教学倾向都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已经为学生渗透了相应的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借助习题帮助学生习得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教材中,许多课后习题中都提出了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在一些词句理解上,教材已经为学生指出了明确的学习方法与路径。如四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一课的课后习题中,先出示“胤恭勤不倦”中“倦”的意思是疲倦,然后让学生照样子写一写“家贫不常得油”中的“贫”和“未成,弃去”中“弃”的意思。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例句发现,解释词语的方法主要有扩词、组词,于是很快对“贫”“弃”有了一定的理解。又如在六年级上册的《文言文二则》中,在理解“善”“之”“绝”这些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结合注释大致理解课文内容和句子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字词的意思。除了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方法之外,教师可以依据不同字词的特点指导学生采取相应的理解词句的方法,深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蓝本,结合课后习题中对学生理解词语的要求进行教学,既避免逐字逐词讲解的枯燥乏味,又避免不敢越雷池一步等现象的产生,从而合情合理引导学生理解字词,遵循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有助于学生文言文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关注表达,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不仅适用于普通课文的教学,还适用于文言文的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发掘文言文中有价值的语言资源,为学生搭建出积极运用语言的实践平台,为学生的语言积累与运用奠定基础。

如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中有“群儿戏于庭”这样一句话,这是一个倒装句,一年级上册《江南》这首诗中也有“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中也有“……戏……”这种句式的出现。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着文本中的句式,以“群儿戏于……,一儿……”的句式进行写话,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这种句式的理解,学生在运用中也能感受到文言文语言凝练的特点。又如,在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中,“尝与诸小儿游”“唯戎不动”“此必苦李”等句子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这样的语用支架:

“,尝与诸小儿游。看,诸儿竞走取之,唯。人问之,答曰:‘。’取之,信然。”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师发掘出文言文中蕴含的丰富的言语价值,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训练,可以改变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的状态,让学生的学更加兴趣盎然。

在文言文教学中,对于文章中那些很特别的句式,教师鼓励学生仿照着文本中的样子去表达,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此时学生的创作兴趣大增,纷纷仿照文中的句式表达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句子,促进了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

三、找准时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关注他们的语言表达,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聚焦文本语言,引导学生想象、质疑、发现,深入辨析与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中的《书戴嵩画牛》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再让学生想象一下杜处士、旁观者以及戴嵩听到牧童的话之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以发展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想象与表达能力的提升。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有学生以戴嵩的口吻说道:“想不到我活了这么大年纪,让这个牧童给我上了一课,真是学到老,活到老啊!”有学生以杜处士的口吻说道:“我酷爱书画,却不如一个牧童观察得仔细,真是惭愧啊!”又如六年级下册《文言文二则》中《两小儿辩日》一文,文中两个小孩的观点明显不同。在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描写两个小孩不同观点的语句,引导学生对比、辨析、思考:“他们各自是怎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的?他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你的观点呢?你认为他们两个谁说得对。”经过阅读思考学生梳理出这样的结果:

两小儿辩日

一儿 近(大) 远(小)

一儿 远(凉) 近(热)

在对比辨析中,学生认为“孔子不能决也”的原因是因为两小儿说得都有道理,对自己观点的论据都准备得非常充分。在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中,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事物的特征会不同,以及两小儿实事求是追求科学精神的严谨态度。这种科学精神对学生产生了教育与影响,促进了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

在文言文教学中,对于语言的理解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于机械理解与记忆的层面上,而要依据文言文本身的特点,挖掘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积极的层面进行想象思考、辨析表达、探究体悟等,这样教学,可以把阅读与思维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四、积极拓展,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统编本教材选编的文言文数量较其他版本的教材明显增多,体现了选文经典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浸润,向学生适当补充与拓展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课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文本内容,还要关注文言文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其他智慧儿童的故事,以帮助学生获得智慧儿童故事的整体阅读资源,形成教学合力。另外,由于学生在四年级下册还学了《囊萤夜读》《铁杵成针》等关于勤学的故事,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拓展一些这方面的学习内容。在对有关智慧儿童故事、勤学故事的文言文拓展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把文言文阅读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故事讲述、角色表演、制作智慧儿童或勤学人物的标签等活动,在不同维度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真正获得对文言文阅读的感性认知体验,让学生的阅读由感性走向理性,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有许多都与勤学、智慧、音乐等有关,教师依托文言文借机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凸显出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文本教学价值的整体把握,要注重语言理解、语言表达、思维发展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教学,这样才真正契合编者意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发挥出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外国语学校)

责任编辑 刘 妍

猜你喜欢
句式习题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特殊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