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华小神农》校本课程建设与研究

2022-05-13 14:20屠磊磊
中学生物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百草园药用植物课程

屠磊磊

1  课程开发背景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我国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而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医药学更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中医药学也是世界优秀文化遗产,药用植物是中药资源及许多民族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中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保障中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中医药材当中绝大多数取自于植物,我国现有的药用植物就有10000多种,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们对生活中常见药用植物的认识还不够普及,无法科学地指导生活,应用于实践。

生物学正是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优良载体。为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度,笔者结合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在前期开设《常见校园植物鉴别课程》的基础上,尝试开设了《中华小神农》校本课程。该课程从初中学生特点和本地课程资源切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校园内和周边地域环境中丰富的植物资源,帮助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药用植物,识别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掌握中草药相关的基础知识,学习用科学知识指导生活,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2   课程目标

①识别身边的药用植物,能描述身边常见中草药的基本特征,说出植物分类的依据;概述身边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举例说明身边药用植物在中成药、保健品等药物中的作用;阐明我国中草药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析传统药用植物对现代医学的意义。

②调查身边的药用植物,观察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对比、归纳不同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尝试制作药用植物标本,运用显微镜观察植物微观结构,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搜集资料,提升信息素养,锻炼信息筛选、整合能力。

③关注药用植物利用技术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和应用;认同身边的药用植物有较高的直接价值,形成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理解中医里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持和发展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的兴趣,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④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欣赏自然、珍爱生命,并积极参与植物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

3  课程内容

本课程采用 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这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式教学模式,以现实世界的探究活动为切入点,以小组方式进行较长周期的开放性探究活动,完成一系列计划、问题解决、决策、作品创建、成果交流等活动,最终达到知识建构和能力提升的目的。基于PBL教学模式开展的这一校本课程共包含5个项目,项目之间层层递进,每个项目设置4个课时,共计20课时,每周开展1课时,共设置10个课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10个探究活动。

课程的5个项目分别为“走进神奇的药用植物”“寻找身边的药用植物”“校园药用植物大搜查”“科学  用药有学问”“建造班级百草园”。项目聚焦生活中有  关药用植物的使用、辨别等实际问题,能切实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每个项目设置2个探究任务,包括市  场调查、药用植物挂牌、绘制校园药用植物地图等多  项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  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  探究能力。课程具体内容见表1。

4  课程实施

结合生物学国家课程设置,该课程在我校初一年级开设,教师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均衡分组,学生每八人为一组。

教师将本课程每个项目的自主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指导以及探究任务等编制在预习案中,课前通过“微校+”平台发送给学生,学生在线上完成预习并提出问题。教师收集学生的提问,以便于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课上,各学习小组汇报展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讨论,同时开展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课后,教师借助问卷网或问卷星等开放平台,编写好在线反馈案练习,推送给学生,以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4.1 项目一:走进神奇的药用植物

学生开展思维风暴,叙述自己收集的有关药用植物的故事、诗词,在悠久的历史中感受药用植物的点点滴滴。有的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润喉糖、牙膏、保健品等中关于药用植物的信息。在讨论与交流中,学生认识到药用植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教师展示从药店中购买的常见药物,引导学生观察药物成分,引入药用植物的概念。教师介绍我国中医药学古籍文化瑰宝——《本草纲目》,讲解作者李时珍的故事,并逐步引入其所涉及的常见药用植物。  4.2 项目二:寻找身边的药用植物

学生发现藥用植物随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常见的绿豆、薏仁、西洋参等。各小组通过咨询家长、搜索网络和书籍,了解所调查到的药用植物的功效,加深对常见药用植物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识别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将植物分成不同的类群,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的樟树、棕榈、海桐、银杏、艾草、石斛、车前草、蒲公英、荨麻等都有药用价值。你可以在生活中区分出它们吗?教师展示“形色”“花伴侣”等软件的使用过程,提示学生运用智能技术鉴别生活中的植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讨论收集到的利用药用植物的案例。教师使学生知道药用植物还可以根据其药用效果进行分类。学生调查当地药用植物的资源,加深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凉茶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保健食品。人们能利用它来治病吗?你如何理解“中医食疗”?

4.3 项目三:校园药用植物大搜查

教师介绍常见的药用植物鉴别特征,如卷柏、红豆杉、洋桔梗、知母、大青叶、金银花、枸杞、益母草的特征。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可以对校园进行区域划分,调查校园里存在的药用植物,充分记录其名称、形态和分布特点。每一小组选定一种校园内的药用植物,以较为独立生长的木本为宜,制作植物挂牌,标识其学名、特征及药用价值,在学校平面简图的基础上尝试绘制校园内药用植物的分布示意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根据植物的特征进行正确的分类,明确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培养结构与功能观,并促进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如夹竹桃等有些常见的药用植物会有一定毒性,在生活中要注意。

4.4 项目四:科学用药有学问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生长环境、功效有了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一些解决感冒等生活中常用的重要配方,帮助学生认識中药的选用及用药的区别。学生通过制作菊花茶、凉茶或药膳等活动,锻炼实践动手的能力,提高劳动素养,并促进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学生在与家人分享制作成果的过程中,增强了与家人的情感交流。尤其有的学生还能根据家人的需求,制作合适的饮品或药膳,大大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求学生进一步探究:在生活中,人们有哪些错误的关于中药使用的看法?如何帮助人们去纠正这些错误的看法?

4.5 项目五:建造班级百草园

教师利用班级的一角打造“班级的百草园”。由 各小组提出设计方案,全班讨论后确定百草园的设计。百草园通过栽培的植物、图片、标本、中药饮片等多种形式层次分明地展示药用植物。学生根据药用植物的药效部位、植株的大小等制作滴胶标本、腊叶标本、叶脉贴画等,并种植部分药用植物,从各个角度展示药用植物,打造特色的班级百草园。在这个小小的百草园中,学生可以观察到植物的生长特点,可以欣赏特色的植物标本,感受中医药的文化,从而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加深对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解。

5  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同时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本课程建立电子档案袋,记录每个学生的课堂考勤、课程表现及线上答题反馈,结合学生的课堂参与、课外准备、实践操作和作品呈现等方面制作了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分为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价三个维度,较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情感态度,课程结束进行评价以充分客观反映学生的课程表现,详细准则见表2。

6  课程反思与展望

本课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中草药不仅在治疗疾病上发挥重要作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从而产生探索中草药的兴趣。教师联系本地资源,利用诗词、故事等文学作品使学生在中华悠久的文化中感受中草药的魅力,在帮助学生认识常见药用植物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部分常用药材的效用、药用植物在饮食等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观念。学生通过一系列制作活动的体验,了解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在班级建造的百草园中观察植物的特点和生长历程,探索和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深入理解中医药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关心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本课程的设计兼具开放性和可调整性,教师可根据校园周边地域实际情况补充实践活动,例如在附近的自然保护区可以开展识别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到当地的中医药制药厂参观学习等。教师可以围绕课程项目和课题要求,结合本校的地理条件和人文因素灵活调整探究任务,以激发学生对身边常见药用植物的好奇心、求知欲。

课程的授课地点较为灵活,不限于教室内,校园内、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公园、绿地、林地等均可。教师课前要充分准备课程音视频材料和实物材料,需在室外场所开展课程活动时还需认真规划路线保障学生的安全。其次,本课程设计活动较多,可以对学生做好合理分组以便进行实践活动和汇报展示。参考文献:

[1] 韦婉羚,秦洪波,王新桂,江新能,郭伦发.广西鹿寨县和融安县野生重点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分析[J].西南农业学报,2020,33(7):1389-139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5.

[4] 柯清超.超越与变革:翻转课堂与项目学习[M].北京:高 等教育出版社,2018:129.

猜你喜欢
百草园药用植物课程
药用植物保育研究团队
学校里的“百草园”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中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药用植物资源与育种团队
寻找家里的药用植物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