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平:從澳門走向世界的中藥專家

2022-05-13 14:30謝瑜
澳门月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質量李教授產業

謝瑜

四月的澳門,草長鶯飛,一派生機勃勃。本期人物,記者榮幸邀請到中藥領域的著名科學家、澳門大學李紹平教授進行專訪,請他分享自己的科研工作,以及對澳門發展中醫藥產業的看法等。

學習是必需, 中醫藥是興趣

李教授爽朗健談、溫文爾雅、平易近人,談起自己的求學生涯,他不無感嘆道:“學習是生活中的必需,一天沒有讀書就會有自責和失落感。從藥學到中藥學是興趣,醫院臨床第一線的工作經歷讓我更專注於藥物质量控制”。

李教授說,他藥劑學專業畢業后被分配至現安徽省六安市人民醫院藥劑科工作。1985年,結合工作實際,他在《藥學通報》(現《中國藥學雜誌》)上發表了職業生涯中第一篇專業文章,有關醫院制劑的《質量檢查小議》,由此他感嘆自己的人生似乎註定與藥品質量有關。李教授熱愛學習,工作期間利用一切方式學習新知識,還通過函授修讀了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李教授風趣地說道:“當時是出於興趣學習計算機,但學了就想用。”為此,李教授開展了“醫院藥品管理中應用Pareto分類法的BASIC程式設計”(1987年)和“醫療設備微機管理系統的研製”(1994年),成果在醫院系統得到應用和推廣。

李教授在醫院工作時,常陷於中醫藥臨床的有效性和無奈于其有效成分與作用機制說不清的矛盾中。出於濃濃的好奇心和強烈的責任感,在工作12年後,他下定決心考研,想親自探索其中的奧秘。雖然從決心考研至入學考試只有短短3個月時間,但獲益于多年持續的學習積累,他還是以優異成績考取了中國藥科大學藥理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繼續攻讀中國藥科大學生藥學博士學位(諾貝爾獲獎者屠呦呦教授的相同專業),師從中藥顯微鑒定學創始人徐國鈞院士弟子李萍教授,誓言要做中醫藥原創研究與開發。博士學習期間,李教授表現優異,受香港裘槎基金會等資助,先后兩次到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開展訪問研究。

2000年,博士畢業的李教授懷著醫藥結合的信念和貢獻家鄉的理想,婉言謝絕了導師的留校邀請和企業的高新聘任,毅然回到家鄉,成為安徽省衛生系統第一位藥學博士,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劑科創建了臨床藥學實驗室,領導團隊開展醫院藥學科學研究,研製的莪術油軟膠囊成功獲得國家藥監局新藥臨床批件,開創安徽省醫院新藥研制先河。他還先后獲2000年"第五屆全國青年藥學科技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學術交流會“優秀論文三等獎和2002年中國藥學會”中國藥師周大會組委會頒授“傑出新秀獎”,并於《中國醫藥報》報道。

此外,李教授還是南京中醫藥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博士後,英國劍橋大學訪問教授,美國藥典委員會訪問科學家,國醫大師王琦院士高徒。良好的系統現代藥學訓練與豐富的中醫藥傳統知識立體沁潤,為李教授開展中醫藥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默默耕耘,中醫藥研究從澳門啟航

2002年,正在香港科技大學做訪問研究的李教授,机缘巧合,成為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成立後的第一位學術老師,在老澳門大學學生宿舍改建的實驗室裡,開始他艱苦的中藥質量研究歷程,成為澳門大學中醫藥教育與研究的開荒者之一。

李教授需要教育與科研雙肩挑,在被問及對研究生教育心得時,李教授說,信念責任,嚴謹求實是教學內核。他直言:“優秀的中醫藥研究生首先要對中醫藥有自信,相信中醫藥,現在用‘科學’還暫時說不清楚的東西,不代表不正確,需要持續研究推進發展;二是要堅持學科特色,不跟風,這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特別對於年輕人來說,由於外界壓力大和誘惑多,常常沉不住氣,但要真正做好學科,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很重要,一定要堅持;三是要不畏困難,敢於挑戰中醫藥科學之路的難點與痛點,如中藥多糖研究非常複雜,大家一般都不想觸及這項研究,因為短時間內很難出成果,但我們認為這是中醫藥特色和質量控制的核心點,要敢於挑戰勇於創新,多年堅持,我們多糖質量研究可以說在國際上亦是領先的。”用這樣理念培養出來的學生,自然是各大高校,各省市藥品檢驗院,各大企業的搶手人力資源。

擁有這樣的理念,李教授在做好研究生教學工作的同時,自然也科研目標明確,全心贯注於中藥質量研究,促進中藥现代化与國際化拓展。李教授針對中藥作用特點及其化學成分的多樣性和作用機制的複雜性,充分發揮現代分析檢測技術優勢:一是解決中藥檢測樣品前處理方法標準化難題,加壓溶劑提取技術論文曾位于世界前列,減少了中藥分析中60%的誤差產生;二是解決中藥揮發性對照品的難以常期保存的問題,創建中藥數位化標準品打破困境;三是利用混合中藥對照品方法,解決中藥標準物質短缺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四是解決中藥藥效的小分子物質基礎快速發現難點,構建了基於色譜質譜分離線上活性檢測、生物靶標特異萃取和比較化學與比較藥理學整體作用的中藥效應成分色譜辨識體系,形成了天然抗氧化劑,糖尿病治療成分,痛風治療成分,免疫調節劑成分,抗血小板聚集成分等中藥效應物質的高效、簡便發現方法;五是針對中藥湯劑中水溶性多糖類成分研究,創建了系列組合式、成長式的專利技術“糖譜”法。

2008年,李教授出版世界首部《基於藥理活性的中藥質量控制》英文專著,首次提出中藥質量控制指標應與安全性和有效性密切相關,不僅要檢測活性成分,還要關注活性相關成分;同一中藥的質量控制指標,應根據臨床治療目的不同而異,如制訂《美國藥典》USP三七標準時,針對三七“生打熟補”傳統功效和現代應用,提出增加三七素為質量指標。該著作,被全球至少274家圖書館收錄。數年的堅守,李教授帶領自己的團隊和學生,奠定了澳門在國際中藥質量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也成為中醫藥領域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創立者之一。

執著堅守,讓中藥質量研究為世界所認可

李教授一直堅守在中藥質量研究領域,是世界藥物分析領域知名學者,也得到了國內外藥品質量標準制定機構的認可。李教授先後擔任中國藥典委員,《美國藥典》草藥專家委員會委員,《美國草藥典》顧問,FHH專家代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蜂蜜工作組專家和2021年蜂產品標準中國代表團團長,全國中藥標準化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中成藥品質評價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等。

藥品是特殊商品,藥品質量各國均以藥典為法典,必須參照藥典要求進行管控。《美國藥典》在世界藥品及健康產品的質量控制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是國際最權威的標準之一,被全球140個國家和地區所認可。2012年,李教授推動建立了美國藥典委員會-澳門大學中藥標準研究合作實驗室,是美國藥典委員會全球首間高等院校內的聯合研究機構,並帶領專業研究團隊,針對中藥國際質量標準開發與建立過程中的研究難點與重點深入鑽研,提出了一套既符合實際、又滿足國際化質量標準要求的中藥質量控制新策略,開發高效、實用的質量標準評價方法,建立的六個中藥標準分別收載於《美國藥典-草藥集》和《美國藥典-膳食補充集》。標準研究工作得到美國藥典會高度認可,並於2014年獲頒獎狀,“中醫特色的三七國際標準建立”也獲2018年澳門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二等獎。2020年,李教授獲美國藥典委員會邀請,擔任《美國藥典》草藥專家委員會委員,充分反映了澳門在中藥國際標準制訂中的地位獲得高度認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李教授團隊針對中藥湯劑特點,創立的“糖譜法”檢測技術先後獲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曾被美國藥典會邀請,應用於美國市場靈芝膳食補充劑的質量評價,結果發現70%靈芝產品中的多糖與產品標簽不符,引起美國業界高度關注,呼籲要盡快提升多糖類成分膳食補充劑質量控制技術。“糖譜法”有效解決了長期嚴重困擾糖類藥物產品開發與生產的瓶頸問題,相關研究曾獲“島津杯”全國優秀論文一等獎和中國藥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該技術也將在體現澳門特色的中藥經典名方制劑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

此外,談及兩度入選全球最具影響力分析科學家這一話題時,他不禁笑言:“其實這裡面還有個小插曲”,然後娓娓道來:“因為現代社會資訊魚龍混雜,所以第一次收到電子郵件,通知我入選‘2020年世界最具影響力60位分析科學家’時,我並沒有理會,結果不到一星期,又發來了第二封電郵通知,這樣才引起了我的重視。上網查詢才發現,榜單由世界著名期刊已發布多年,很多分析化學領域世界著名專家都曾入選。而我入選的理由是在中藥糖分析以及中藥質量控制方面的貢獻,這樣我才欣然接受了。”接著他又謙虛地說到:“是否獲得榮譽是其次,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讓中醫藥為世界所認識和認可,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經濟多元,澳門中醫藥產業應有自己特色

李教授認為,新冠疫情讓澳門深刻體會到經濟單一的弊端,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快產業多元化步伐。“面積小”和“產業單一”是澳門發展的最大瓶頸,以中醫藥產業作為新興產業之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已經成為澳門社會各界共識。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澳門政府的強力推動措施下,近年來澳門中醫藥產業發展逐步走上有序的良性發展階段。

首先,李教授稱讚,藥品監管系統的構建是澳門中醫藥產業有序發展的里程碑。《中藥藥事活動及中成藥註冊法》的實施標誌著澳門中藥發展,終於有法可依;其次,澳門藥物監督管理局的成立,標誌澳門有了獨立的藥品行政管理機構;最後由澳門大學承建的澳門中藥檢測中心標誌著澳門藥品將由澳門檢測。一部法規,一個獨立藥監局,一個專業藥品檢測機構,形成了“藥監金三角”,為澳門中醫藥產業的良性發展,保駕護航。李教授坦言,當年溫家寶總理來澳門大學訪問時,我有幸和溫總理就中藥研究交流,承諾澳門要做百姓能吃得起的蟲草,我一直在想著兌現這個承諾;自己讀博士時已開始冬蟲夏草研究,研究也得到過澳門科技發展基金和澳門大學研究基金的大力支持,現在澳門有了“藥監金三角”,使我們研發的藥品有了上市的可能。

李教授還表示,澳門大健康產業發展道路,應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形成特色。他認為中藥資源匱乏是澳門中藥產業化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資源依賴型產業難于可持續發展,因此,他帶領的團隊在實踐中積極探索解決澳門中醫藥產業的資源瓶頸。他指出:“很多名貴中藥如冬蟲夏草、靈芝、茯苓等都是蕈菌,未來澳門中藥產業發展,要想擺脫資源限制的瓶頸,發展蕈菌產業,走白色資源之路應該是重要方向。”有鑑於此,李教授團隊歷時15年調查收集澳門蕈菌資源資訊,建立澳門蕈菌菌種資源庫,以促進澳門中藥產業化發展。2019年11月李教授等編著的《澳門蕈菌》一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填補了澳門大型真菌資源調查空白,有利於中國生態資源調查研究的完整性,也為澳門發展中醫藥產業,利用現代生物技術解決天然藥用資源匱乏的問題,提供了有益思考。李教授表示,澳門雖然無土地開展中藥材種植,但獨特的氣候環境,適宜蕈菌生長,可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生產藥用菌,形成閉環發展的健康產業。

他還強調,質量是品牌得以生存的前提和核心。打造澳門中藥品牌,最重要在於中藥質量標準。李教授認為,澳門中醫藥產業發展要充分發揮澳門中藥質量研究的優勢,樹立以質量為核心、標準為龍頭、檢測為手段的理念,澳門在中藥國際標準制訂中的地位也要從借船出海(參與制訂)向造船出海(引領發展)轉變,推動和引領中藥國際標準建立,發展澳門檢測,實現澳門認證,賦能澳門中藥產業發展和中醫藥國際化,發展澳門中藥檢測認證產業。現今,李教授受命籌建澳門中藥檢測中心,儘管困難重重,他堅信“發展澳門檢測,既是澳門中藥注冊的技術支撐,又是實施澳門認證,賦能澳門中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路徑。”

20年的澳門大學科研經歷,李教授見證了澳門中醫藥研究從無到有到優的發展歷程,他也是澳門中醫藥研究發展的積極踐行者和推動者,曾獲澳門六大中醫藥團體聯合頒授“中醫藥杰出貢獻獎”。2021年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澳門特區政府頒授專業功績勳章,以表揚實驗室在專業上對澳門特區作出的傑出貢獻,作為實驗室創立和建設的主要成員之一,李教授感到自豪,這亦是他人生中為之動容的事。對於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他有些激動地說:“感恩每一位幫助過自己的人,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

採訪中記者常常被李教授孜孜不倦地學習和忘我科研的精神所感動,他在實驗室常常忙到深夜才回家,對中醫藥的研究一直在深入思考,心繫中醫藥和澳門中醫藥產業發展,充分體現了澳門科研工作者的情懷和社會責任感,相信有這些默默為澳門奉獻的人,澳門的明天會更好。

李紹平博士,澳門大學特聘教授,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澳門大學)副主任,中藥糖工程與檢測技術(國家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主任,中國藥典委員,《美國藥典》草藥專家委員會委員,《美國草藥典》顧問,FHH專家代表,全國中藥標準化委員會副秘書長,國家科技獎評審專家,未來探索獎推薦專家,澳門人才發展委員會成員,英國劍橋大學克雷爾學堂終身會員。還擔任中國藥學會藥物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分析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自然學會藥用植物資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藥協會中藥質量安全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和藥用菌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主要從事中藥質量控制與活性成分研究,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原973/863)首席科學家,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重點研發計畫和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畫“嶺南中醫藥現代化”重點專項負責人,研究成果多次榮獲澳門科技獎;獲美國和中國授權專利近20項。入選全球頂尖前10萬科學家。2020年60位和2021年100位世界最具影響力分析科學家,歷年榜單唯一入選中醫藥專家。

猜你喜欢
質量李教授產業
质量发展
育槐
時寒冰 第五次產業大轉移將為中國未來30年帶來巨變
例举确定物质化学式的方法*
厨子救人
一张合影背后的故事
樊綱 要用創新的精神來看待健康產業
文創與產業孰輕孰重?
澳門文化產業資助:“輸血”VS“造血”
别人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