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地球科学概论”课程 教学改革初探

2022-05-13 14:39刘桂珍郭艳琴袁珍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4期
关键词:概论知识点课堂教学

刘桂珍 郭艳琴 袁珍

摘    要:“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学相关专业本科生最早接触到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授课对象和教学环境改变,文章以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含金量为出发点,对当前课程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讨论,以期在新时代背景下,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4-0062-03

“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是地质学相关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整个地质学专业的纲领。学习这门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点,而且帮助学生建立了地学思维和地球科学发展观,以及提高了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爱好。对于大一新生来说,本课程是最早接触到的专业课,还需要教会学生怎么进行专业课学习。“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知识点掌握、理解和吸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后续专业课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地球科学知识应用能力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课程的教学至关重要。

当前,随着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到来,学生成为时代先锋,互联网给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课程教学必须要用新的方式来适应现代学生发展需要,传统课堂教学需要革新和补充,让其焕发新的活力,因此仍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一、“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基本特征及面临的挑战

“地球科学概论”是地质学相关专业基础课纲领,主要内容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地球形成演化规律及环境与地质灾害等。本课程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工作方法和步骤,使学生对常见地质现象会观察、描述及分析,能够应用本学科基本原理、方法对本专业领域问题进行科学判断、分析和研究,得出正确结论。本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地质思维能力的责任,为后续其他专业课学习和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该课程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学生,而大一新生未能完全适应大学授课方式,加上这门课程内容比较多,主要以叙述性为主,所以学生在学习方式、方法上存在一个摸索阶段[1]。“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的特点是综合性强、概念多、知识点多,涉及学科内容多且分布范围广。与经典学科相比,“地球科学概论”课程结构体系松散,重点不突出,推理不够严谨[2] ,因此学生死记硬背多,理解不够,概念不清,地质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欠缺。

随着时代快速发展,教学环境和授课对象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环境不再是简单的校园环境,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时代带来的冲击,校园环境变得复杂多样,课堂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学生获取知识途径快速多样,课堂不再是唯一获取途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学生学习需求。

现在学生都是00后,00后是互联网时代的主体,接受新生事物比较多,他们追求个性、强调自主、思维独立,不愿意接受别人强加的观点和想法。同时,部分00后对未来迷茫,精神不独立,缺少吃苦精神。再加上地质专业需要野外实习,相对其他专业比较辛苦,就业面窄、就业压力大,因此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地质专业。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沟通交流方式发生了改变,势必会影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改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高校需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出适合新时代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通过分析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对课程内容设计、教學方法、评价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

(一)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3],树立一切为学生发展思想[4]。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代学生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

念,改变教学模式。首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高效学习。

其次,注重引导式教学。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实时抓住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地去学习,主动跟着教师思维去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基本理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式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体会课堂内容,便于学生留下深刻影响,切实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最后,增加翻转课堂,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增加课堂上小组讨论、答疑解惑的时间。夯实基础理论的同

时,注重能力培养。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引领学生走进知识海洋。因此教师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思维进行教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科学合理增减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增减,做到重点突出,结构分明。一方面,将学科前沿科学问题及时带到课堂教学中,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拓展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保持教学内容鲜活度。作为地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地球科学概论”这门课还承担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任

务,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课堂问题和练习,围绕问题进行授课,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提高学生自信心。

另一方面,根据课程和学生自身特点,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和删除,将部分章节选取为自学,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三)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活跃课堂气氛

目前00后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主体,他们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思维敏捷,思想独立,喜欢互动。由于教学对象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和所谓“背多分”[5]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教师需要改革、改进课堂教学形式。

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课堂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此教师需要改变自己身份,从“讲授者”变成“引路人”,学生从“被动知识接收者”,变成“学习主角”[6]。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抓住学生注意力,增加讨论式教学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师要激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快乐课堂氛围中去学习。教师要积极创新,把新时代特色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不再单一、呆板。合理利用音频、视频、虚拟现实等效能,帮助学生吸收、理解、内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角,实现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地球科学概论”这门课作为地质学相关专业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承担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地学思维,增加其对地质学学习兴趣[7]。“地球科学概论”研究对象是地球,讲述内容来自于大自然,地质现象丰富,如山川、河流、海洋、湖泊、岩溶地貌、珊瑚礁等,这些现象代表自然界美景,如何让这门课更具有吸引力,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和积极性。CCTV-10“地理中国”电视栏目中介绍地质学新发现、新成果、新探索,展示地质地貌的“新、奇、特、美”。将这些重点视频带入课堂,让学生欣赏到大自然美景,增加对地质学的热爱。

(四)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加强育人培养

当代学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思想开放,追求自由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学生代表着时代命脉,课程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价值观塑造,以及人生导向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球科学概论”这门课程研究对象是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保护好我们生存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人类生活在地质环境中,有赖于地质环境,因而必须保护和改造地质环境。地球上高山、冰川、河流、湖泊、海洋,以及大气等,都是我们需要保护的自然环境。我国地域辽阔,地球各个时期地质信息和物质记录丰富,因此具有地质学地域优势。将爱国情怀融入到课程中,可以激发学生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关于这门课程初步凝练出几个思政元素:(1)生态保护意识;(2)爱国情怀;(3)不忘初心,锐意进取;(4)大局意识,知行合一;(5)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到相应知识点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正确认识地质规律和自然现象,真正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五)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教学手段上基本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尤其增加模型、小视频、动画及影片播放等。根据章节内容差异,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如在讲断层、褶皱时,采用模型、动画来展示断层和褶皱形成动态过程。在讲解地质现象时,如风化作用、地下水溶蚀作用、海洋剥蚀作用等,将一些抽象地质现象以动画形式展示,加深学生理解和记忆。在讲到岩层产状时,带罗盘进教室,直接让学生测量产状,让学生直观了解岩层产状要素和空间分布,对于构造方面增加空间想象力。

另外一个重要教学手段是网络资源共享,中国大学MOOC(慕课)是国内优质专业课学习平台,这个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专业课,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挑选优质课程某些章节,利用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授课方式,使学生对网络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际操练提高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素养提高和正确价值观形成。

“地球科学概论”这门课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野外地质构造、矿物岩石特征观察和分析是研究必要手段,将书上原理、概念应用于野外地质实践中,去合理分析解释地质现象是地质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因此要增加实践环节,一方面举办相关地质技能竞赛,如三大类型岩石认识和描述、地质构造分析和判断、地质事件形成相对顺序的判断等。另一方面把学生带到野外,在实践中教学,从用罗盘对岩层产状测量、地质构造相互关系分析判断到山川河流形成、演化等,培养学生地质思维能力。

另外增加实训平台,吸引学生在开放实验室进行技能训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类项目中,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类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好的训练平台。

(七)考核方式多样,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考核方式上,采用多元化考核手段。主要表现在:(1)考试内容上增加主观题分量,以考核学生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为主,淡化对知识点死记硬背,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思维方法。将平时学习知识点串联起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避免学生出现轻视甚至忽视平时学习和积累,考前突击复习,死记硬背现象。(2)增加平时成绩分量,在传统以期末笔试为主的考核机制中,增加课堂讨论、作业评价、笔记评比、演讲展示等。在新时代下,丰富平时成绩展现形式,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3)增加每章一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同时增加综合思考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4)增加课后笔记考核。新时代背景下,教学手段多样化,学生在课堂上没法完全记笔记,而课后笔记弥补了课堂上讲得快而未能归纳总结和记忆的缺点。这样学生及时掌握当天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5)把学科竞赛纳入到考核中,增加地球科学知识点竞赛,给学生提供较大自主学习空间,易于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快速发展中,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地球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应随时代而改变。通过在原有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革新和发展,增加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增减教学内容,创新课堂组织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思政元素融入课堂,丰富教学手段,在此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多样考核手段,最大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目的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让课堂教学永远保持活力,与时俱进,让学生在较为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地质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实际地质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对地质学的喜爱程度。

参考文献:

[1]  孙巍,张天君.独立学院《地球科学概论》教学问题的思考[J].内江科技,2017,38(3):119.

[2]  陈蓉,杨可珍.哲学在“普通地质学”教学中应用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22(1):97.

[3]  赵炬明,高筱卉.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7(8):36.

[4]  吴胜和,岳大力,李庆.“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混合式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8,27(4):79.

[5]  罗红玲,曹代勇,方家虎,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下地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浅析[J].中国地质教育,2017,26(2):35.

[6]  吴晓,吴军,童思友,等.学生为中心的本科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初探——以“环境地质概论”课程为例[J].中国地质教育,2019,28(4):41.

[7]  王瑞瑞.在“普通地质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 趣[J/OL].教育现代化,2016,3(40):217[2021-04-01]. https://kns.cnki.net/kns8/defaultresult/index..

■ 編辑∕李梦迪

猜你喜欢
概论知识点课堂教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青铜器辨伪概论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关于给水排水工程设计的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