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克绍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症的医案

2022-05-13 16:47张月莹郭家娟通讯作者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医案失眠

张月莹 郭家娟 通讯作者

【摘要】失眠也称不寐,不寐的病位在于心,与脾、肝、肾联系紧密,其病因病机中当有宿食停滞化为痰热,扰动胃腑,以致寐寝难安,故通过辨析相关医案,学习本病饮食因素致病的经方治疗。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失眠;胃不和则卧不安;医案

不寐是指以经常不能够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病位主要在于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常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素体亏虚而致,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当辨虚实。本病在西医学中被称为失眠。《保婴撮要·不寐》曰:“若胃气一逆,则气血不得其宜,脏腑不得其所,不寐之证,由此生焉”。笔者主要通过分析医案阐述胃不和而致失眠的基本内涵。

1 医案回顾

患者李某,女,60岁,为某大学干部的家属。

1970年春,失眠证复发,经过多次治疗后疾病未痊愈,且越发严重,近日来烦躁不食,昼夜不眠,每日只得服用安眠药,才能勉强睡着片刻,李老应邀前往就诊。按妇人脉涩,舌苔黄厚黏腻,有中脘湿热的表现。所以询问李某是否胃脘满闷,妇人回答,非常满闷,而且大便已经日久未行,腹部无胀痛感。这里说的的“胃脘”,不是现代解剖的胃,而是中医學脏象之“胃”,是指整个胃肠系统及其机能集合。由此可知这是“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表现,若想要安眠,需要先和胃。

处方:以半夏泻心汤原方加上枳实。在傍晚时分服下,当晚即酣睡一整夜,满闷烦躁等症好转大半。又服用几剂后,食欲恢复,大便通畅下行,疾病痊愈。

2 医案分析

由上述医案可知,该患者曾经有过失眠的病史,本次复发的走势日渐严重,有“燥烦不食、胃脘满闷”的表现,尤其值得注意,“大便日久未行”,上部不食,下部也不通,把这些综合起来分析就很自然的与中焦的脾胃联想到了一起,再结合该患的舌脉情况,首先脉是涩的,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提到了对涩脉的认识“细迟短涩往来难,散止依稀应指间”,此脉主气滞、血瘀、精亏、血少;舌苔黄厚黏腻,苔黄主热,苔腻主湿、主痰、主食滞,所以整体的舌象表现为痰热、食积和湿热内蕴。

通过本医案我们知道了患者的病位在中焦的胃脘,表现为一个中焦湿热的证候,脾胃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宿食停滞于此处,则脾胃受损,若酿生痰热,则壅遏其中,使得浊气不能够下降,而痰热上扰胸膈,使胃气失和,心神不安,最终导致不得安然入睡。于是李克绍先生用半夏泻心汤以和胃降逆,散结消痞,清利中焦湿热;并配伍枳实用来破气消积,化痰除痞,成行气导滞以通便闭之功,使胃和、邪去、病除,继而睡眠状况显著改善,服药巩固后疾病得到最终治愈。本方的组成药物是半夏、甘草、人参、大枣、黄连、黄芩、干姜,共七味。取半夏为君药,其性味辛温,能燥湿化痰,和胃气而通阴阳,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配合辛温之干姜,温中散寒,消痞散结,开里阴之结,一物就具备了温通表里,接合阴阳的作用,可谓一箭双雕;黄连与黄芩苦寒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和胃;佐大枣、人参、甘草三味以培补脾胃之虚以恢复其升降的职能,甘草意在调和,人参主补五脏,补脾益肺扶正固本。枳实性味苦,微寒,可泻痞满而祛湿。本方为泻心汤,辛开苦降去除痞满,治疗寒热错杂证,全方共奏寒温并用,阴阳并调之功,使寒热去,脾胃得舒,气机调达通畅而痞气消除。方剂后的煎服法中明确标注“去滓再煎”,一般来说“去滓再煎”的意义有三,分别是调和药性,增强药效和浓缩药液,而本剂的主要目的是在于让寒药和热药药性相合,作用相互配合协调,相行不悖逆,有助于和解,起到了调和药性和增强药效的双重作用。

3 理论探究

不寐在《内经》中称为“不得卧”,《中医内科学》中也有其病机,当属“阳不入阴,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且饮食不节为导致不寐的病因之一,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中就提出过不寐之故,大约有五,其中就有“胃不和”。可见,抓住了“阳不入阴”的总病机对于失眠伴有脾胃症状的患者有重要意义。

本医案启示各医家,如果失眠患者伴随有胃肠病变或者相关症状时,要重视治疗一系列的胃肠疾病,如果可以顺利治愈此病,那么关于失眠的问题就可以得到相对不错的解决。恰《素问·逆调论》中记载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语,六腑以通为用,胃脘的升降运化功能与二便的通利与否,均可对人体的睡眠产生影响。在《灵枢·邪客》篇中就论述了卫气不能入于阴分而导致失眠的机理,邪气入侵,滞留在脏腑,形成了一道屏障,使得卫气进入脏腑的通路受到阻碍,迫使卫气独行于阳分而不得入于阴分,卫气不能入于阴分而导致阴虚,阴阳失去平衡,就会导致失眠。这就引出了在失眠伴随脾胃病中“阳不能入于阴”的总纲。

4 小结

营卫之气就像是主司寤寐的开关,而脾胃在这里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脾胃安和,营卫化生有源,循行有度,卫气才可顺利出入阴阳,则睡眠可期。所以在失眠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重视脾胃的作用,通过辨证论治,调理脾胃,使得营卫化生充足,阴阳和合则失眠可愈。从而恢复身体“阴平阳秘”的生命活动状态,并认识到脾胃不和的病机贯穿不寐此病的终始。

参考文献:

[1]林晨捷,张学君.探讨“胃病”导致不寐的致病机理[J].福建中医药,2021,52(10):27-28.DOI:10.13260/j.cnki.jfjtcm.012345.

[2]于晓艳.论胃不和则卧不安[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4(03):57-58.DOI:10.13261/j.cnki.jfutcm.002946.

[3]张佳琪,刘佳,周灵运,汪南玥.涩脉形态特点剖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06):2394-2396.

[4]余旭超,唐虎,张晓云.仲景“去滓再煎法”浅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03):121-122.

[5]江秀贞.第二十讲 阴阳气血调和顺 逆于调摄则为病——《素问·逆调论篇》[J].山东中医杂志,1985(02):55-57.

作者简介:张月莹,女,硕士研究生,中医内科学心病方向。

通讯作者:郭家娟,女,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内科学心病方向,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疗管理部主任、农安分院常务副院长.

猜你喜欢
半夏泻心汤医案失眠
以关节炎为首发症状的结节病1例
类风湿关节炎并寰枢关节脱位死亡1例并文献复习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效果观察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5例疗效观察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西药结合半夏泻心汤用于脾胃虚弱证胃溃疡治疗临床分析
谭波诊治脑中风恢复期验案2则
奇症医案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