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肠息肉怎么办?

2022-05-13 19:12余双景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镜检查赵先生腺瘤

余双景

2020年10月12日,赵先生发现大便中黏液明显增加,里急后重,排便次数增加。因既往有慢性肠炎,赵先生先入为主地认为可能是肠炎复发,便像往常一样自行买药进行治疗。但经过几天时间的自行服药治疗后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赵先生前往医院就诊。经过初步的问诊和检查后,医生判断赵先生可能存在肠息肉,并对赵先生进行肠镜检查。肠镜下在赵先生结肠部见多个肿块,可诊断为多发性结肠息肉。

肠息肉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与年龄、遗传、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由于肠息肉存在恶变的可能,因此在发现有疑似肠息肉的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通过检查由医生判断是否有息肉及息肉的危险程度进行,如确实有肠息肉发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1肠息肉是什么?

肠息肉泛指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从病理上看有良性肿瘤和炎症增生两种可能,但用肉眼观察无法察觉其中区别,因此用“息肉”笼统的称呼大肠黏膜上生长的向肠腔内凸起的赘生物。临床上,息肉可单个出现,也可多个出现,息肉数量超过100枚时称为肠息肉病。

2肠息肉的常见信号

临床上,大肠息肉十分常见,小肠息肉较少。肠息肉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发病部位多见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大肠息肉通常起病隐匿,标志性信号通常有:

①大便带血。对饮食起居不规律、大便秘结的人群来说,大便带血是常有的现象,通常可以通过自行服药调节。倘若服药一周后治疗效果不佳,症状没有消失,或症状常有反复,则需要前往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

②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如果出现大便变细、有凹槽、有黏液,大便频率明显升高或降低,与原来的习惯有较大差别,表示可能有肠息肉,需要引起重视。

③便秘和腹泻。长期便秘或腹泻的患者,若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难以改善便秘或腹泻的症状,则需要考虑有肠息肉的可能,需要前往医院通过检查排除。

④腹痛。长期腹部隐痛的患者可前往医院进行肠镜检查,确认是否有大肠息肉的症状。

3肠息肉如何检查

肠息肉不难发现,也不难鉴别,只要前往医院进行肠镜检查,有经验的医生便能从息肉的形状大致判断出良恶性。通常有蒂且直径少于2cm,表面光滑,场景推动时有较好的活动度的是良性息肉,如炎症导致的增生、腺瘤性息肉等情况。但如果息肉形状扁平,直径大于2cm,表面污秽,有出血溃疡,用肠镜推动时活动度较差的,属于恶性的可能性较大。

肠息肉有一定的恶变倾向,但不能说一定会恶变。研究表明,息肉的直径大小与是否发生恶变之间存在相关性,有较为可靠的规律:如果息肉的直径<1cm,息肉发生恶变的概率约1%;如果息肉直径在1-2cm之间,恶变的概率上升到10%;倘若息肉的直径>2cm,则有46%的概率发生癌变。其中,家族性多发腺瘤的恶变概率更高。

由于肠道中有较多褶皱,较小或非常扁平的息肉相对难以发现,如医生的经验不足可能会忽略这样的息肉存在。经验丰富的医生能发现可疑之处,并通过色素内镜与放大内镜等技术进行进一步观察。肠镜检查仅作为初步的判断,在确定存在肠息肉后,仍需要将息肉完整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

4肠息肉的发病原因?

肠息肉的致病因素较多,无论是先天遗传的易感因素,还是后天的情绪、饮食、炎症、感染、免疫能力下降等因素,都有可能诱发肠息肉的形成。感染炎症性肠息肉通常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而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大肠息肉的发病率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发病率会年纪增长而升高。从生活习惯方面考虑,低纤维饮食与大肠息肉存在一定联系,吸烟是腺瘤性息肉的诱因之一。同时,某些息肉与遗传有直接关系,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而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5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临床上在选择肠息肉的治疗方法时需要根据息肉的类型来制定方案。单发腺瘤性息肉首选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绝大多数肠息肉均可以使用内镜切除术治疗。对于息肉体积较大且病理证明已有癌变的息肉无法使用内镜切除,则选择手术切除。对于多发性腺瘤性的肿瘤性息肉,则选择切除相应肠段。而非肿瘤性息肉的治疗可根据息肉大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内镜下电切治疗或手术治疗。对于肠道炎症性疾病引起的息肉,在常规内镜治疗外还需要治疗其原发性疾病。

部分不严重的炎症性息肉可在炎症刺激解除之后自行缓解,但大部分肠息肉无法单纯通过药物治疗消除息肉,需要进行内镜下电切治疗或手术切除局部肠管。症状明显的非增生性息肉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可根据息肉的数量选择治疗方式。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内镜治疗是肠息肉患者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当前内镜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对单发性肠息肉的治疗效果显著。而多发性息肉难以实施内径下切除,因此选择手术治疗。

肠息肉即使经过治疗,再检出率依然非常高。为了确保息肉清除,降低发生癌变的概率,患者需要在治疗后保持随访,定期进行复诊,一旦再检出息肉立即进行处理。随访的频率由医生制定,通常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对于息肉直径<1cm的无蒂无异型增生的息肉应保持5年内进行一次随访的频率,暗示复诊进行肠镜检查。无蒂锯齿状息肉或直径>1cm的息肉需要3年内进行复診。而恶性程度较高的锯齿状息肉病综合症应在1年内进行复诊检查。当患者在治疗后再次出现大便带血、大便形状和习惯改变等肠息肉变现时,应及时复诊,警惕肠息肉复发或发生癌变的可能。

6肠息肉的预防

为了降低肠息肉复发的概率,患者在治疗后同样需要进行肠息肉的预防。日常生活中肠息肉的预防措施十分简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避免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避免过度饮酒;注意营养平衡,重视食物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

总之,肠息肉并不是危重症疾病,临床上已经有成熟的治疗技术与治疗方案,患者无需背负过大精神负担,早发现早治疗即可恢复。由于肠息肉存在一定的恶变可能,因此不能忽视肠息肉的治疗,一旦发现可能为肠息肉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如息肉反复生长,则要考虑存在遗传疾病的可能。肠息肉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可利用预防措施减少肠息肉复发的可能。

猜你喜欢
镜检查赵先生腺瘤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无痛肠镜检查的护理方法及心得探析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频繁出现这些症状,你该做个肠镜检查了
胃肠镜检查
乳腺纤维腺瘤的那些事
赵先生
男人的宝贝手机
赵先生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