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完善对策

2022-05-13 22:56陆萍
时代商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不良资产完善对策资产管理

陆萍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犹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成为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与国民经济水平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也会因为各类市场环境和因素出现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不仅会对国资布局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因此,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资产管理,并且针对不良资产做出及时而又正确的处置。只有如此,国有企业才可为基业长青奠定坚实基础,成为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的中流砥柱。本文阐述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主要形成原因,陈述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处置困境,强调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处置原则,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处置对策,旨在为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可以得到有效完善,促使国有企业更快实现和谐、稳定、长效发展,并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不良资产;资产管理;完善对策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即是指国有企业因为不断发展或者体制改革,导致部分资产已经失去应有经济效益,因而需要将此部分资产完全退出国有经济资金体系或者对其进行特殊处理。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囊括诸多类目资金,例如,应提未提出现的各种资产减值、闲置资产以及报废资产;往来账款中难以收回的大量“死账”;投资不利导致的潜亏挂账、财产损失。国有企业不良资产按照属性可以分为实物类、股权类、债权类的不良资产以及部分难以归类的其他不良资产。目前阶段,探讨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与处置及完善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主要形成原因

(一)社会因素

基于宏观视角分析,入行过多、布局过广是长期以来我国国有资本的普遍特点。因此,即便在社会发展之下,我国市场格局逐渐开阔,我国国有资产却是仍然呈现比较混乱的整体特征。根据相关数据表明,国有资产重复投资占比较高,不能得到合理而又充分的利用。另外,国有资产也会因为决策者开发项目或者盲目投资造成亏损,此后又会通过大量借债进行弥补。此外,纵观我国经济市场,国有企业由于缺乏实际调研,存在恶性竞争的不良现象,随意赊销、随意降价时有发生,这些或政策或体制的社会因素都会导致不良资产的大量形成[1]。

(二)内控因素

国有企业因为内控因素出现的不良资产也是不胜枚举。所谓内控因素,主要表现在财务安排和企业制度两个方面。其中财务安排,主要是指企业的决策层、领导层缺乏责任意识以及大局意识而去贸然参与风险投资,等出现巨大损失之后又将这些资产挂于账面长期未作处理。同时,部分企业的财务主管人员也会由于当期成本費用的原因对固定资产管理比较忽视,例如,对于折旧不提或者少提,这种行为也会致使报废之后的设备难以清理进而积聚成不良资产。

此外,企业制度方面,究其原因在于企业的决策层、领导层法制观念淡薄,未能协同各部负责人员共同建立健全企业内控机制,因此,国有企业便会因为缺乏审计与监督,对于不良资产不能做出及时揭示,甚至出现罔顾国法私自变卖或转移国有资产的恶劣行径,最终严重影响国有企业治理风气、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三)综合因素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成因除却社会因素和内控因素之外,还有部分相对不够鲜明的综合因素。例如,社会信用、银行管理、会计处理等。社会信用,即是企业未能信守承诺,缺乏商业信用意识,导致日常经营随意涣散,最终致使整个行业秩序失衡,因此,部分企业常常出现拖欠款项、无视合同的违规行为。银行管理主要是指,国有企业因为地方政府的干预或者参与已经出现资不负债,而其拨款银行还在持续注入资金。会计因素,则是国有企业会计账务因为会计制度的约束,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应对,导致大量虚账不能及时进行清算和处理,久而久之便会出现不良资产。

二、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处置困境

(一)缺乏执行力度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处置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便是缺乏执行力度。目前阶段,无约束性、无规律性的粗放型制度仍然在我国国有企业中沿用。这种现象势必导致部分财务管理工作任性随意,毫无严肃性、纪律性。因此,国有企业在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其执行力度比较差强人意,员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会基于制度缺失消磨殆尽。

(二)缺乏法律意识

国营企业是国有企业的前身。目前阶段,我国部分国有企业仍然尚未设置内部法律部门,这就导致国有企业一旦面临偶发性的纠纷只能临时聘请律师进行解决。因此,较多的国有企业,由于根本上缺乏稳定、长期的预防机制亦难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对于各项经济活动做出及时监管。甚至部分国有企业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在对外投资或企业改制过程中常常出现明显的违规操作,这些均会影响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成效[2]。

三、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处置原则

(一)专业化原则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种类非常繁复,而且部分资产规模庞大、附带人员。实际的管理和处置过程中,必然将会应用到法律知识、财务知识、投资知识、心理知识以及更多的专业化知识。因此,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处置过程中必须遵循专业化原则,邀请专业机构以及专业人才进行管理与处置。

(二)社会化原则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的过程中将会牵涉诸多社会利益主体,不仅需要既定不良资产的实际经营企业附注行动,还需依靠相关社会利益主体共同参与配合。可以说,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化的分工已经成为主旨趋势,因此,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相关企业应该积极与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机构以及投资银行和投资公司形成互动关系,发挥各项能力与资源的互补优势,共同完成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

(三)市场化原则

粗放型经济的体制内核是导致国有企业出现不良资产的关键因素。因此,通过对传统计划经济的深刻反思,对于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必须遵循市场化原则,做足市场调研、掌握市场规律,坚决避免采用指令性、简单化的办法和手段,而应重视市场,采取市场化的办法和手段完成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深度消化[3]。212EC8D5-9D81-4019-B1A6-BCA6F5BCA0BE

(四)科学化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遍布各省的国有企业几乎都存在着需要处置和调整的不良资产。同时,这些不良资产牵涉诸多人员,因而处置起来还需以稳妥、谨慎为宜,坚持科学化原则,注重科学发展观,进而化繁为简,确保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的协调性。具体而言,处置不良资产虽然可以调整和优化资产布局,但是也会由此产生社会负担和就业压力。因此,坚持科学化原则,就是以人为本,就是注重社会与经济的协调性、全面性、持续性发展。

(五)统筹化原则

关于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最为根本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有企业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此项工作属于金额较大、周期性长、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处置过程中应该有机结合不同的处理时间和地点,遵循统筹化原则。另外,所谓统筹化原则,更是指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企业发展战略并且以此为依托做出合理、切实的规划与安排。常言道,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关于此项工作必须坚决杜绝蛮干冲动,否则将会产生本末倒置的负面效果。

四、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处置对策

(一)充分重视资产管理,专项设置资产管理中心

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处置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完善,首先需要充分重视资产管理,专项设置资产管理中心。具体而言,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管理处置过程中,作为此项资产的直接持有者——相关国有企业,势必容易固守主体姿态,着眼于自身利益,嵌入于自身视角,附注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和行为。这种基于国有企业单独处置不良资产的操作,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流失。甚至,部分国有企业还会为了维护对外形象,获得更多的国资支持而去掩盖事实、徇私舞弊。

因此,可以说专项设置资产管理中心是最为可取、最为有效的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计划性、针对性地集中历史债务,并将相关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和良性资产进行分离,促使企业可以实事求是的分别处置不良资产。同时,企业在做处置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不良资产的继续膨胀和扩张,运用此种模式也可截断即将发生的业务与已经产生的债务之间的联系。另外,专项设置资产管理中心,也可有效提高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相关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企业资产可以基于不良资产处置的契机实现真实状况的客观反映,以此帮助国有企业更加彻底的清除资产管理“病灶”[4]。

(二)重新梳理组织架构,完善国有企业治理体系

完善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和人员更需冷静审慎,抓住根本性与基础性的工作内容,即重新梳理组织架构,完善国有企业治理体系。首先,应该认识到国有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重要性,认识到领导的价值。因此,国有企业在选拔任用法人代表之时,必须选贤举能,进行民主的选举和正确的任命。具体而言,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相对一般企业而言,需要肩负更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必须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领先的管理水平,可以真正做到思想过硬、本领高强。另外,国有企业还需不断优化组织架构,使其简明精要,对监事会、董事会以及经营管理成员和股东大会成员的权责,进行更加合理的明晰和界定。

只有如此,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才能逐渐形成一个权力互相制衡、责任清晰明确的体制,而其内部成员也能真正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尽心尽力。常言道,治标治本。国有企业出现不良资产的原因更多在于缺乏日常工作的评判,因此,要想促使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处置办法达到鞭辟入里的效果,就需从根本上杜绝不良资产的发生和聚集。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考核体系,以此将提升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的宏大目标分解到一个又一个的具体岗位中去执行。因此,国有企业在做财务指标的设定过程中,应该增加投资回报率以及不良资产率等重要考核指标,并且可以根据不同指标的具体内涵制定权数,以此作为岁末年初进行工作总结时评价相关负责人员的重要标准和依据。

(三)强化内部监督控制,持续做好纪检审计工作

要想有效提高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水平,就需强化内部监督控制,持续做好纪检审计工作。其一,国有企业应该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审计效能,通过相关配置的优化,提高审计的质量,以此促使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可以基于审计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具体而言,国有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是指监管企业相关生产活动的经营成果和主要环节并且在此过程中发现伴随活动推进产生的资产问题。可以说,审计可为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以及完整性保驾护航。

其二,作为规模较大、产业较多的国有企业,更应在企业治理过程中有效调动监事会的力量。对于通過批准、允许核销的清产核资后的资产,都应立即停止使用,这些不良资产的划转和停止使用与否,监事会都应对其做出及时检查和重要监督。因此,关于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处置,首先,应该在其不良资产发生之前加强审计,最大程度避免出现不良资产;其次,部分资产如若已然划转为不良资产,就需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在其检查和监督之下立即停止使用不良资产,使其得到及时而又科学的处置[5]。

其三,国有企业加强内部治理的过程中,更需坚持依法治理,有效提高执法力度。例如,国有企业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经济案件以及债务债权纠纷等,相关单位和专案组人员应该马上立案处理,案件判决之后对于拒不执行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应该采取强制措施。此外,应该针对不良资产处置单独建立配套系统,此系统中应该包括识别、评估、定义以及分类和处置等模块。只有如此,国有企业强化内部监督控制才可真正落到实处,有效提升运转活力。

(四)梳理企业不良资产,选择合理的处置方法

企业不良资产的形成较多,每年为这些不良资产计提的坏账损失,致使报表上利润亏损较大,这将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而且这些抵债回来的资产,每年还产生较大的折旧、税费等。如何盘活这些资产,选择合理的处置方法,是企业目前要思考的问题。212EC8D5-9D81-4019-B1A6-BCA6F5BCA0BE

其一,公开拍卖。针对目前企业不良资产中存在的闲置商铺、抵债土地等,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举行公开拍卖。公开拍卖是一种由特殊中介机构介入的公开竞价购买形式,属于市场营销的一种。对于企业来说,公开拍卖有利于企业找准不良资产的卖点,提升资产价值。

其二,打包处理。管理半径过大,处置成本过高,严重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例如,部分资产还处于诉讼中,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诉讼费用支出等。因此,企业要从缩减成本的角度,对较为分散、管理成本较高的资产,进行打包处理。一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划分资产类型;另一方面,按照特定的标准,例如地域、行业等,进行资产分组。分类及分组后的不良资产,再采用置换、拍卖、转让等方式处理,能够提升处理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其三,资产置换。目前,受电商影响,企业收回的一些商铺出租不出去,只能闲置;抵债土地受房地产开发不景气影响,也只能暂时搁置。闲置的资产,其价值并未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企业可通过资产评估、签订置换协议,与其他企业合作,将闲置资产置换为企业需求的无形或有形资产,或者置换为实物资产或股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主要形成原因在于:社会因素、内控因素、综合因素。目前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处置困境主要在于:缺乏执行力度、缺乏法律意识。因此,国有企业应该遵循专业化原则、社会化原则、市场化原则、科学化原则、统筹化原则并且以专项设置资产管理中心、完善国有企业治理体系以及持续做好纪检审计工作为主要对策,完善国有企业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本文上述内容,因时间和范围等不可控因素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以期在后续深入探讨中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邓丽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学,2021,4 (02):5-6.

[2]黄建宏,龚萍,李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多元化战略调整优化研究——以中國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0 (08):5.

[3]朱炜,单谭谭,王晓迪.企业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体系:现实问题与完善对策[J].财务与会计,2020 (11):3.

[4]李宗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风险法律规制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0.

[5]陈丽明.浅谈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当代会计,2020 (01):3.212EC8D5-9D81-4019-B1A6-BCA6F5BCA0BE

猜你喜欢
不良资产完善对策资产管理
债转股的法理分析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探析
烂尾楼资产证券化及定价方法的探讨
完善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对策初探
浅析大学生创业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个人所得税问题研究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