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特色文艺作品对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研究*

2022-05-13 14:01李斌娟杨丽坤河北传媒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河北传统

李斌娟 杨丽坤(河北传媒学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如烟海、丰富多彩,为文艺作品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河北省历史悠久、人文底蕴厚重,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源,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杂技、手工艺等。河北地区深厚的文化资源有利于特色文艺作品的创作。河北要打造特色文艺品牌,就要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近年来,河北创作了一批彰显河北特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力作。如话剧《塞罕长歌》、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大型交响组歌《充满希望的河北》、丝弦小戏《村官三把手》、融媒创意节目《万家灯火》等。这些作品内涵丰富、感人至深,捕捉了人性最光辉的善良与关爱,体现了燕赵的风骨和气魄。优秀的文艺作品要有思想内涵,追求正能量,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河北的文艺作品要立足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气息,反映时代风貌,同时,在文化传播中要创新艺术作品的表达形式,拓宽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要跟上时代发展。新媒体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加快了文化传播速度,增大了文化传播范围。传统文化要面向大众,走进校园、社区,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一、文艺作品保持生活本真,体现时代精神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创作的内容是核心。文艺作品创作始终坚持紧跟时代步伐,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祖国和社会的要求。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必须努力传承和弘扬。文艺作品要体现正能量,着力弘扬主旋律,唱响时代精神。河北文艺作品要体现燕赵儿女奋发向上、攻坚克难、拼搏进取的精神以及互助友爱、扶危济困的善举。近年来,河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有思想深度、有内涵的文艺作品,把高尚的思想境界、健康的人生追求传递给人民。作品贴近生活,用真人真事去感动观众。话剧《塞罕长歌》集中展现三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将荒漠变成绿洲的伟大壮举,将绿色发展的理念在舞台上做出了生动的艺术诠释。该剧是一部真实表现塞罕坝发展历程、弘扬塞罕坝精神的精品力作。通过戏剧舞台上展现的时代楷模和英雄人物,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塞罕坝建设者身上的初心不改、使命不渝的精神。河北梆子现代戏《李保国》,把传统戏曲形式与时代主题相结合,塑造出质朴、强大、真实可信的李保国形象。该剧在来源生活、尊重现实的基础上,以河北梆子的艺术形式展现李保国光辉灿烂的一生,体现了主人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整部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艺作品要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大众的艺术审美体验,进一步提升和巩固我们的文化自信。河北文艺作品的创作要重视挖掘和传播本省历史文化,推动燕赵文化的传播。大型交响组歌《充满希望的河北》是河北省第一部全景展现河北历史文化、自然风貌、时代风采的原创舞台艺术作品。该作品主题鲜明、内容饱满,舞台效果气势恢宏。音乐歌曲、诗化叙述、银幕影像紧密关联,巧妙地融入了河北地域元素,形象展现了河北的历史厚度、文化深度和精神高度。作品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震撼,抒发了燕赵儿女的豪情壮志,激发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丝弦小戏《村官三把手》运用地方剧种丝弦的声腔、戏曲程式化动作演绎了专管环保的牛大山,心怀百姓,为了保住村中的青山绿水尽职尽责、敢于担当的故事。石家庄丝弦是河北特有的古老剧种之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丝弦唱腔苍劲、古朴、慷慨奔放,刻画人物细腻传神。《村官三把手》以地域色彩浓郁的民间工艺、年画等元素为基础,通过对人物形象、音乐唱腔、舞台背景的合理设计,使表演风格达到和谐统一。在舞台呈现上,着力强化河北的山村特色,艺术化地再现河北当代农村的精神风貌,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极具燕赵情怀的时代佳作。

二、科技助力文化创意传播,创新表达形式

文艺创新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不竭源泉和深厚土壤,同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传统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形式的创新,做到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以新技术、新手段从视觉、声音、内容多角度呈现文化之美。传统文化要想保持活力,需充分利用技术条件,以更时尚、更有创意的方式呈现出来。为迎接北京冬奥会,河北省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打造的主题杂技秀《冬奥情缘》,融会河北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展示冰雪的世界,表现了丰富的燕赵文化。该剧采用各种杂技元素,紧扣奥运精神,渲染全民参与共享的现代奥运理念。整台剧目节目设置合理,舞美设计、音乐灯光具有时尚、现代感,体现了拼搏奋斗、团结友谊的精神,以独特的文化艺术表现力宣传冬奥精神、河北文化。

文艺作品的表达形式要不断创新,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场景设计、灯光设计、音乐编曲、动作编排等方面的突破,实现多角度、立体化、跨时空的表达形式,带给观众别具一格的视听体验。河北省第二届网络春晚中的融媒创意节目《灯火万家》取得很好的收视效果。该作品的创作理念源自河北省博物院收藏的汉代青铜器长信宫灯。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是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品中的精品之作。这件作品的艺术构思巧妙独特,制作工艺精美绝伦,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北京冬奥会火炬接力火种灯的创意也是来自西汉长信宫灯。《灯火万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长信宫灯创意演绎。长信宫灯的一束烛光慢慢幻化为一个神态安然的“汉宫少女”翩翩起舞,延绵古今的灯火通过少女飞舞的红色丝带点亮千家万户,最后幻化为点亮希望的冬奥圣火。画面唯美、意境深远,将古朴与时尚完美融合。该作品创新性地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彰显河北厚重人文底蕴,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传播。

文艺作品要以文化内核为根基,结合时代传播特点,创新表达形式,才能更好地做到文化传承。河北的文艺作品要做到爆火出圈,就势必要推陈出新。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至关重要。2021 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成功“出圈”,引出无数河南文化相关话题,让传统节目赋予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舞蹈演员用优美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宫廷文化形象展现出来。该节目通过“5G+AR”技术的巧妙运用,虚拟与现实的重重转换,让观众身临其境。该作品在全网引起热议,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河北文艺作品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彰显河北的人文精神,体现河北文化的风骨和神韵。真正的好作品要讲求作品质量,并在表达形式上不断创新。河北文艺工作者要依托河北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创作,并着力把这些作品打造成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力作,不断创新表达方式、传播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拓宽传统文化传播渠道

传统文化通常依靠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介方式传播。传统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化的传播,但由于存在时间、空间和范围上的限制,导致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单一,受众面较窄。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要努力满足广大受众的文化需求,尤其是年轻人的接受习惯。新媒体可借助互联网和多种形式的终端设备,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传统文化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现如今,人们喜欢利用网络短视频APP 观看丰富的视频内容。短视频成为获取信息及娱乐的一种必要的方式,也是促进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此外,通过头条号和微信公众号合理地运营,大力推广河北的地域文化特色。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河北非遗过大年”活动,以线上形式展开,通过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号等新媒体为载体传播传统文化,展示了河北省丰富的非遗资源,如传统技艺、舞蹈、曲艺、民俗等非遗项目等。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推送河北非遗文化的相关资讯,视频内容兼具学术性与娱乐性,受到观众喜爱。人们拿起手机可以随时下载和观看信息,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学习。用户在观看时还可以对视频进行评论、收藏、转发,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发布者和受众的互动,建立起实时有效的沟通,扩大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发挥好新媒体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桥梁纽带作用,从而提高河北文艺作品对传统文化传播的效率。河北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通过公共文化云、网站、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等平台,推送更多优质的数字文化资源。通过微信公众号或抖音短视频,利用高科技为受众展现全新的博物馆文化场景,让受众拥有真实的逛馆体验。疫情防控期间,河北博物院通过微信公众号精心打造线上博物馆。通过“享·服务”“用·导览”“逛·河博”栏目,为大众提供文化服务项目。让观众足不出户可以聆听燕赵故事,感受战国雄风——古中山国,欣赏河北的名窑名瓷,观看满城汉墓等文物遗迹等,深入挖掘阐释文物蕴含的精神文化价值,让观众获得文化的熏陶。春节期间,河北各地开启“云端”模式,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线上文化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河北群众艺术馆通过“河北公共文化云”平台及时发布有关河北文化的相关信息,展现河北各地精彩纷呈的年俗活动。河北省文艺春节网络春晚采用线上展播的形式,通过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体现河北传统文化魅力。

四、营造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弘扬传统文化要面向基层、面向大众,走进校园、社区、乡村,营造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积极开展贴近群众生活的文艺活动,为文艺作品创作和文化传播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河北有优秀的传统美术、曲艺、杂技等,如武强年画、衡水内画、蔚县剪纸、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井陉拉花、吴桥杂技等,通过对这些具有鲜明河北区域特色的非遗项目推广传播,增强老百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民俗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挖掘当地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此外,充分发挥重大活动对传统文化的传播作用。冬奥会是宣传张家口文化的重要契机,对推动和发展张家口城市文化品牌具有重要作用。为迎接北京冬奥会,在张家口冬奥村举办了以河北非遗为展示主体的“文化中国”展示活动。把具有河北特色的非遗手工艺品、传统美术品、河北戏曲文化以及冬奥文化展示给观众,让观众领略河北的风土人情,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展演、展览、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河北的传统文化,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组织非遗传承人、传统工艺大师走进校园,为学生传授传统戏曲或手工艺的表演技巧。学生们通过现场聆听、体验制作,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感,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近年来,河北各地学校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传承弘扬文化的精粹,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如河北隆尧县开展“非遗传承进课堂”活动,把具有地方特色的隆尧招子鼓、皮影戏、剪纸等展示给学生。河北高邑县积极推进国家级非遗“南岩乱弹”的传承工作,组织演员走进当地学校进行表演和经验传授,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认知。霸州市胜芳镇组织开展“非遗进课堂”活动,通过非遗传承人的讲解,让学生们了解胜芳的非遗文化历史、胜芳花灯的制作工艺和与花灯有关的民俗活动。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各种民间手工艺品制作和河北戏曲艺术特色的同时,以活泼开放的形式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鼓励群文系统、文博机构、文艺院团和文艺志愿者走进社区、乡村开展公益演出活动,把优秀传统文化以专题讲座、展览展示、现场传授、文创展销、诗文诵读等形式开展,把传统工艺、民间美术、戏曲精品等带入社区,进行传统技艺展示和互动活动体验。如河北博物院利用“河博学堂”等十多个品牌项目多次举办线下社教活动,积极推进文创产品进社区,举办优质展览和教育活动。让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河北传统
文艺作品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大学生文艺作品成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载体
梁丛
孙婷婷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