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消融术结合辛蒲汤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2022-05-14 14:57杨文华姚辉刘强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纤毛消融术等离子

杨文华,姚辉,刘强*

(天津市北辰医院耳鼻喉科1,中医科2,天津 300400)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发生机制是以IgE为介导的介质在特应性个体与变应原接触后释放,参与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而鼻腔中的神经传导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为副交感神经,其兴奋时会增加鼻腔中的腺体分泌,引发黏膜水肿[1]。食物变应原、遗传因素等均会诱发过敏性鼻炎,鼻痒、鼻塞、喷嚏、嗅觉减退、头痛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2]。近年来,其发病率日益提升,会诱发其他很多疾病,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使患者丧失劳动力[3]。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其中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为其主要术式,能够获取一定的效果,但是远期疗效不佳。近年来,临床尝试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基于此,本研究统计分析了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过敏性鼻炎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了过敏性鼻炎治疗中辛蒲汤结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的有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均有鼻痒、鼻塞、鼻涕、喷嚏等症状;②均经鼻内镜检查确诊;③均符合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4]。排除标准:①有鼻息肉;②有血管运动性鼻炎;③有急性鼻炎。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辛蒲汤结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组(结合治疗组)、单独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组(单独治疗组)两组。结合治疗组女性21例,男性29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3.25±7.65)岁;病程:1~10年30例,11~20年20例;鼻中隔偏曲情况:伴随21例,不伴随29例;病情严重程度:中度37例,重度13例。单独治疗组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3.58±7.46)岁;病程:1~10年31例,11~20年19例;鼻中隔偏曲情况:伴随22例,不伴随28例;病情严重程度:中度37例,重度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单独治疗组给予单独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让患者取仰卧位,鼻内镜下用1%地卡因棉片(加少许肾上腺素)表面麻醉鼻腔黏膜2次,然后用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双侧下鼻甲、鼻丘黏膜。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系统(美国Arthrocare)的刀头(Reflex45),设置功率为5挡,分别打孔、消融鼻甲上、中、下3个部位,向下鼻甲前端黏膜下插入刀头,直到后端,在消融的过程中退出,将每个部位的消融时间控制在15 s以内,消融鼻丘部位黏膜下2点5 s。术后用纳吸绵将进针点覆盖起来,术后3 d用生理盐水对患者鼻腔进行冲洗。

结合治疗组在单独治疗组基础上联合辛蒲汤治疗:具体药方为生黄芪20 g、白芍15 g、石菖蒲10 g、辛夷花10 g、防风10 g、五味子10 g、当归10 g、白术10 g、甘草6 g、蝉蜕6 g、细辛3 g。如果患者鼻流黄脓涕,则加败酱草20 g、黄芩10 g;如果患者头痛,则加白芷10 g;如果患者恶风怕冷、自汗重,则加黄芪至30 g。用水煎服,每天1剂,每天2次,早晚各1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症状评分(包括鼻痒、鼻塞、鼻涕、喷嚏4项,每项0~3分,表示无~严重[5])、症状缓解时间、鼻腔黏膜纤毛功能[采用糖精实验对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TT)进行测定]、炎性细胞因子[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人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测定]、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量表(RQLQ),内容包括鼻症状、眼症状、非鼻/眼症状、行为、睡眠、情感、日常生活7个维度28个项目,每个维度0~6分,总分0~42分,表示高~低[6]]。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患者完全无症状,鼻内镜检查发现鼻黏膜具有良好的修复,鼻道中不存在水样分泌物;好转:治疗后患者具有较轻的症状,鼻内镜检查发现鼻黏膜具有较好的修复,鼻道中存在少量水样分泌物;未愈: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变不明显,鼻道中有大量水样分泌物[7]。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鼻痒、鼻塞、鼻涕、喷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结合治疗组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症状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鼻痒 鼻塞 鼻涕 喷嚏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结合治疗组 50 2.62±0.33 0.71±0.16 2.46±0.42 1.00±0.23 2.67±0.36 0.62±0.10 2.44±0.42 0.77±0.16单独治疗组 50 2.61±0.30 1.62±0.23 2.45±0.44 1.72±0.23 2.66±0.31 1.64±0.25 2.45±0.41 1.65±0.22 t值 0.159 22.966 0.116 15.652 0.149 26.787 0.121 22.875 P值 0.874 0.000 0.908 0.000 0.882 0.000 0.904 0.000

2.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结合治疗组鼻痒、鼻塞、鼻涕、喷嚏缓解时间均短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症状缓解时间比较[(±s),d]

组别 例数 鼻痒 鼻塞 鼻涕 喷嚏结合治疗组 50 6.11±1.28 7.43±1.45 3.05±1.01 3.05±1.01单独治疗组 50 13.02±2.87 15.02±2.16 10.86±1.23 7.04±1.62 t值 15.549 20.630 34.699 14.779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结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两组鼻腔黏膜纤毛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后MTR均高于治疗前,MTT均短于治疗前,且结合治疗组MTR高于单独治疗组,MTT短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鼻腔黏膜纤毛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鼻腔黏膜纤毛功能比较(±s)

组别 例数 MTR(mm/min) MTT(mi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结合治疗组 50 7.68±1.02 8.62±0.91 21.13±3.80 13.18±2.78单独治疗组 50 7.70±1.04 8.14±1.02 21.24±3.67 18.03±3.10 t值 0.097 2.483 0.147 8.236 P值 0.923 0.015 0.883 0.000

2.5 两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FN-γ、IL-4、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结合治疗组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表5 两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TNF-α(μg/L) IFN-γ(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结合治疗组 50 186.01±9.18 113.12±9.47 187.24±9.35 127.33±9.26单独治疗组 50 189.53±9.36 139.24±9.15 187.32±9.67 146.11±9.88 t值 1.899 14.026 0.042 9.807 P值 0.061 0.000 0.967 0.000组别 例数 IL-4(ng/L) IL-6(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结合治疗组 50 92.11±9.18 49.22±9.47 3.71±1.08 1.92±0.57单独治疗组 50 91.73±9.16 65.54±9.45 3.73±1.06 2.44±0.55 t值 0.207 8.626 0.094 4.642 P值 0.836 0.000 0.926 0.000

2.6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后鼻症状、眼症状、非鼻/眼症状、行为、睡眠、情感、日常生活评分及RQLQ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结合治疗组低于单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表7。

表6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6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鼻症状 眼症状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结合治疗组 50 5.77±1.36 2.57±0.43 2.68±0.45 1.01±0.30单独治疗组 50 5.58±1.30 3.90±1.14 2.70±0.27 1.74±0.12 t值 0.714 7.719 0.270 15.976 P值 0.477 0.000 0.788 0.000组别 例数 非鼻/眼症状 行为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结合治疗组 50 3.74±1.12 0.41±0.11 4.74±1.55 1.88±0.30单独治疗组 50 3.75±1.13 1.00±0.32 4.76±1.32 2.84±0.41 t值 0.044 12.329 0.070 13.362 P值 0.965 0.000 0.945 0.000组别 例数 睡眠 情感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结合治疗组 50 2.44±0.44 0.51±0.11 3.48±1.17 0.51±0.12单独治疗组 50 2.46±0.41 1.14±0.32 3.50±1.15 1.36±0.24 t值 0.235 13.165 0.086 22.400 P值 0.815 0.000 0.932 0.000组别 例数 日常生活评分 RQLQ总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结合治疗组 50 1.26±0.21 0.20±0.06 25.17±4.22 7.74±1.20单独治疗组 50 1.27±0.27 0.90±0.14 25.08±4.08 12.87±2.25 t值 0.207 32.497 0.108 14.225 P值 0.837 0.000 0.914 0.000

3 讨论

3.1 联合治疗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评分的影响

中医认为[8],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鼽”范畴,治疗原则为调理机体阴阳平衡状态、固根本等,而辛蒲汤中医辨证论治能够调理机体阴阳平衡状态,调整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固根本,预防复发,从而持久改善患者机体功能状态。有研究表明[9],辛蒲汤结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过敏性鼻炎发作,同时在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鼻腔生理功能,从而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病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治疗组鼻痒、鼻塞、鼻涕、喷嚏评分均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9],原因为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具有微创性,其在低温下打断靶组织结合键,并分解为氧化物、碳水化合物,进而消融病灶组织,从而减缓鼻黏膜肿胀现象,最终改善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结合辛蒲汤能够进一步增强效果。

3.2 联合治疗对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鼻腔黏膜纤毛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治疗组鼻痒、鼻塞、鼻涕、喷嚏缓解时间均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原因为术后应用的辛蒲汤的主要功效为大补元阳、复邪正气,方中黄芪、白术、防风的主要功效为益气固表、补气升阳;白芍、当归的主要功效为养血活血通络,诸药结合能够快速有效减轻患者鼻痒、鼻塞、鼻涕、喷嚏等症状,从而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此外,结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独治疗组(P<0.05),说明结合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过敏性鼻炎患者在上皮细胞水肿的情况下,鼻黏膜纤毛摆动减弱,进而减慢黏液毯运动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黏液纤毛系统。在机体鼻腔黏膜纤毛功能的评价中,MTR、MTT是重要指标,能够有效反映患者鼻黏膜组织状态。本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治疗组MTR高于单独治疗组,MTT短于单独治疗组(P<0.05),原因为结合治疗能够更有效地保护纤毛系统,进而有效预防患者鼻黏膜组织损坏的现象,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鼻腔黏膜功能,最终有效改善患者鼻腔黏膜纤毛功能。

3.3 联合治疗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生活质量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10],机体TNF-α、IFN-γ、IL-4、IL-8等多种炎性因子异常表达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关系密切,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性因子水平失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治疗组血清TNF-α、IFN-γ、IL-4、IL-6水平均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原因为辛蒲汤结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能够优势互补,破坏鼻丘部位前神经附属的副交感神经纤维、下鼻甲中副交感神经的微神经节,进而减少神经反射,从而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同时,结合治疗组鼻症状、眼症状、非鼻/眼症状、行为、睡眠、情感、日常生活评分及RQLQ总分均低于单独治疗组(P<0.05),说明结合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原因为术后应用的辛蒲汤方中蝉蜕、石菖蒲、辛夷花、细辛的主要功效为祛风止痒、抗过敏;甘草的主要功效为调和营卫,结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能够进一步缓解患者病情,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过敏性鼻炎治疗中辛蒲汤结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独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症状缓解时间,提升患者鼻腔黏膜纤毛功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纤毛消融术等离子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神秘的 “物质第四态”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以小鼠肾小管IMCD3细胞株探讨纤毛生成和上皮细胞极化的关系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心率的变化特征分析
人在旋转时为什么会眩晕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疗效分析
身体里的“小尾巴”
研究发现细胞纤毛的构成
等离子面板出货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