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管理在早产儿输注高危药物流程中的效果研究

2022-05-14 14:57王素君朱宏瑞崔岢丰谭利娜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早产儿输液发生率

王素君,朱宏瑞,崔岢丰,谭利娜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河南 郑州 450018)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28~37周者,多由于母体应激、宫腔过度扩张等因素导致,由于孕周不足,在出生后患儿身体器官功能未发育完善,一般伴有一些基础性的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炎、呼吸衰竭等[1-3]。临床常需要给予一些药物治疗,但许多药物对于患儿来说耐受性较小,因此属于高危用药,存在一定的用药风险。因此,为了规避高危药物带来的不良影响,临床需要给予一定的用药管理,保证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集束化护理管理是遵从一定的询证依据开展的护理模式,在临床多个学科应用广泛且被证实有效[4-7]。本研究主要探讨集束化管理在早产儿输注高危药物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住院的需要输注高危药物治疗的早产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评估需要采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10%浓氯化钠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等高危药物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染色体病等;②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③伴有严重全身感染。将入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患儿家属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参与。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n(%)]

组别 性别 胎龄 年龄 体重男女研究组(40例) 23(57.50) 17(42.52) 34.15±0.54 34.51±2.75 1600.10±200.20对照组(40例) 25(62.50) 15(37.50) 34.36±0.45 34.69±2.65 1650.20±200.30 t/χ2值 0.208 1.889 0.298 1.119 P值 0.648 0.063 0.766 0.267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规范输液,认真核对药物信息,包括剂量、用法、输注部位等,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注意观察患儿用药反应。

研究组给予集束化管理:(1)成立集束化管理小组:在我科选取3名经验丰富的静脉输注人员,对其进行早产儿高危药物知识培训,包括常见高危药物种类、适应证、用法用量等,强化静脉输注操作规范。(2)高危药物输注具体管理措施:①给药前严格核对患儿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病历资料、医嘱内容等;②对于需要连续输注高危药物的患儿需建立两条静脉通道,2~4 h为周期更替输注通道;③静脉留置穿刺时选择粗大、走向直的近心端血管,严格遵守静脉穿刺留置操作规范;④输注时严密观察周围皮肤反应,若有渗出、异常回血等情况立即停止输液;⑤对不同种类的高危药物进行区别处理,对于强酸性药物可对输注处局部湿敷;强碱性药物采用冷敷、局部封闭并抬高肢体;⑥输液前对家属进行疾病认知指导,告知其患儿输注高危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耐心沟通,寻求理解。

1.3 观察指标

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发热、皮肤反应、超敏反应、神经毒性的情况。②风险事件:包括输注部位错误、输注速度错误、用药剂量错误、医嘱处理错误的情况。③临床指标:记录患儿ICU住院时间、病情好转时间、出院时间。④满意度:采用本科自拟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在患儿出院时嘱家属评估,包括专业素质、管理态度等,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风险事件比较

研究组药物管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管理风险事件比较[n(%)]

2.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ICU住院时间、病情好转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ICU住院时间 病情好转时间 出院时间研究组 40 3.45±0.36 6.58±1.25 12.05±2.56对照组 40 5.18±0.57 9.57±1.69 15.41±2.78 t值 16.230 8.996 5.623 P值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早产儿因宫内生长的时间不足,导致身体器官发育不够成熟,易合并器质性疾病,如感染、脏器发育不全、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等新生儿疾病,且出生后发生各种继发性疾病的概率也较大,临床治疗难度大[8-10]。静脉输注药物是临床早产儿治疗的常用途径,能够解决长期治疗和营养补充的难题,满足患儿对生长发育的需求。但静脉输注给药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是长时间、高浓度、高刺激性的药物会对患儿血管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发生药液外渗、皮肤反应等不良事件,给患儿造成了额外的痛苦;二是患儿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小,大多数治疗用药都属于高危药物,其对输注的剂量、用法等均有精确的要求,这也极度考验临床与管理工作的专业程度。集束化管理能够结合疾病的医学循证依据,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管理,从而改善临床效果,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11,12]。

3.1 集束化管理对早产儿高危药物输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药物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集束化管理能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风险的发生。静脉给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烧、过敏、皮肤青紫、静脉滴注部位疼痛、滴注的药物渗透到血管外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穿刺的部位出现皮肤感染等,对于早产儿来说,以上情况更容易出现,并且在用药方面,高危药物也会引起其他的药物不良反应[13,14]。集束化管理通过提高管理人员输液、用药两方面的专业性、操作规范性,来从医源性角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掌握了输液与用药的专业认知基础上,在具体输液前,严格遵守医嘱、认真核对患儿信息及药物信息,能够避免用药错误,保证输液时选择合适的输液途径,避免管理思维的局限性,结合早产儿的病情特点给予管理。对于不同类型的高危药物给予不同的干预对策,能够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提高临床的针对性,保护患儿皮肤状态,降低患儿痛苦,也为持续治疗提供了先决条件[15-17]。

3.2 集束化管理对高危药物输注早产儿住院时间的影响

研究组ICU住院时间、病情好转时间、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集束化管理能够促进患儿病情好转,并且有助于医患关系的稳定发展。除保证输液的规范性、专业性外,在输液前对于特殊高危药物输注相关知识同患儿家属做好宣教工作,提高其对早产儿用药的认知水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通过沟通促进双方的理解,有助于临床工作的开展,间接保证患儿得到更有效的管理。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注重区别高危药物的种类、用法等信息,严格遵守用药原则,输液时全程观察患儿反应,及时发现并阻止异常情况发生,保证患儿安全。

3.3 集束化管理对高危药物输注早产儿风险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本研究中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集束化管理能够控制风险,提高管理质量与安全性。集束化管理通过提高人员输液、用药两方面的专业性、操作规范性,是提高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既往研究中也证实[18-20],集束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质量,降低管理干预风险,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安全性,优化管理结局。研究结果也显示,集束化管理下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更高,提示集束化管理通过优化患儿康复进程,降低管理差错风险可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评价。

综上所述,在早产儿输注高危药物时应用集束化管理能够降低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儿病情控制,维持医患关系稳定发展,值得临床采纳应用。

猜你喜欢
早产儿输液发生率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急诊护理干预对妇科急腹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输液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