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输入性羊群传播布鲁氏菌病的定性风险评估

2022-05-14 02:10虞一聪赵永祥潘异哲彭彩娥刘爱军倪柏锋章杭建黄晓兵周彩琴赵灵燕
中国兽医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羊场布病湖州市

虞一聪 , 赵永祥 , 潘异哲 , 彭彩娥 , 刘爱军 , 倪柏锋 , 周 炜 , 章杭建 , 黄晓兵 , 周彩琴 , 徐 辉 , 赵灵燕

(1.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浙江 杭州 311199 ; 2.湖州市生态林业保护研究中心 , 浙江 湖州 313000 ;3.湖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 浙江 湖州 313099)

近年来,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疫情有反弹迹象,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分析,今年一类地区牛、羊布病群体阳性率超过20%,个体阳性率在5%左右。浙江省作为布病防控二类地区,感染布病人数已超去年同期数量,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湖州市作为浙江省羊主养殖区,通过强化监测力度、推进净化场创建等防控手段,连续多年将羊布病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是由于本地羊肉消费量增加,需从外地调入大量活羊和羊肉产品。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布病个案数据分析,与2005—2014年相比,2015—2016年全国90.0%的布病新发县区(378个)分布在南方;北方病例多来自本县区(52.3%),南方病例多为输入性(59.6%)[1]。因北方地区牛羊布病疫情形势十分复杂,频繁的活羊交易导致羊布病输入性风险不断增加,为湖州市防控监管羊布病增加了难度,也对人感染布病埋下了隐患。本评估工作根据湖州市引羊流程和生产管理规范建立风险评估模型,参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陆生动物卫生法典》中风险评估的标准流程,根据部分规模羊场生产管理情况调查结果确定风险因素和风险等级描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和建议,为推进布病净化和建设布病无疫小区提供依据。

1 病例定义

羊布鲁氏菌包含3个生物型,即马耳他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和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由这3个菌种引起母羊发生流产、乳房炎,公羊患睾丸炎、关节炎等典型临床症状的人兽共患传染性疾病为羊布鲁氏菌病。

2 危害识别

2.1 病原学 布氏菌属细菌由6个种19个生物型组成。布鲁氏菌抗原结构非常复杂,其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和高度特异的外膜蛋白。布鲁氏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阳光照射20 min,湿热60 ℃ 30 min、70 ℃ 10 min,3%漂白粉澄清液数分钟就可将其杀死。布鲁氏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5 d,在粪便中夏季可存活1~3 d,冰冻状态下可存活数月,鲜乳中可存活10 d,食品中可存活2个月,水中可存活5 d~4个月。布鲁氏菌属细菌大多数种型对人畜是有致病性的,布鲁氏菌对人的致病性顺序是羊种>牛种>猪种>犬种[2]。

2.2 流行病学 布鲁氏菌不仅分布地区广,而且寄生的宿主也相当广泛。布病的易感动物范围广,在家畜中,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且可由羊、牛、猪传染给人类或其他家畜。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和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及其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病菌大量分布在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带菌动物可呈隐性感染状态,带菌时间可达1.5~2年,这往往成为其他易感动物和人类潜在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包括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以及苍蝇携带和吸血昆虫叮咬等[3]。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2016年“年度布鲁氏菌监测报告”分析,羊种布鲁氏菌占74%,说明引起我国布病疫情的优势菌株是羊种布鲁氏菌[4]。目前我国人畜间布病波及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5]。每个省市区的人和畜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和流行[2]。

2.3 临床症状 患病母羊的典型症状多为流产,常发生在妊娠后第3或第4个月,以产死胎或弱胎为主,多数母羊常伴发胎衣滞留不下,引发子宫内膜炎。有的经久不愈,屡配不孕。患病公羊常发生睾丸炎,呈一侧性或两侧性睾丸肿胀、硬固,有热痛,后期睾丸萎缩,失去配种能力。病畜可出现关节炎及水肿,有时表现为跛行,部分可见眼结膜炎、腱鞘炎、滑囊炎等[3]。

2.4 实验室诊断 布鲁氏菌病原学检测可以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PCR检测。国标(GB/T 18646—2018《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中推荐的血清学检测技术主要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试管凝集试验(SAT)、补体结合试验(CF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cELISA)等。

3 释放评估

释放评估分析了从省外地区引进羊只携带布鲁氏菌的发生概率,以及通过长途调运将细菌释放至本地的发展路径,并定性评估该路径发生的可能性[6-7]。

3.1 从外地感染布病的可能性 根据《2019年全国动物疫病监测分析报告》中各省布病监测数据和浙江省智慧畜牧业云平台中湖州市省外调入羊只数据来看,引进地均为布病防控二类地区(表1),安徽省群体阳性率虽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但是远高于中位数1.26%。因此,引进地存在布病的可能性为“中等”,不确定性为“低”。

表1 2019年湖州市省外调入羊只信息

3.2 引进的羊只感染布病的可能性 患病母羊最明显的症状是流产,偶尔出现子宫炎或脓肿;患病公羊常呈现睾丸肿胀、硬固等临床特征,有时表现为跛行等。在引进羊只时,如果羊只为隐性感染,即带菌而无临床症状,则尚难通过产地检疫断定是否感染。据此认为,引进的羊只感染布病的可能性为“低”,不确定性为“中”。

3.3 调运前布病检测为假阴性的可能性 羊场从外地购买羊只前通常需进行布病抗体检测,多使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该试验过程简单且易操作。虽然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往往难以达到100%,存在假阴性的可能,但是在前期初筛中能剔除大部分感染羊只。据此认为,调运前布病检测为假阴性的可能性为“非常低”,不确定性为“中”。

3.4 调运前产地检疫漏检的可能性 产地检疫时,官方兽医师通常仅采取常规的临床检查,如果临床检查不仔细或实践经验少,存在漏检的可能性。此外,布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为半个月,长的可达半年、1年甚至数年,也可终生带毒、但不发病。综上可见,引进羊只感染布病的可能性为“低”,不确定性为“中”。

3.5 引进羊只通过屠宰感染布病的可能性 布病的传染源为带菌动物,调入羊只若直接用于屠宰,而屠宰工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会导致污染面扩大,甚至引起职业人群感染。综上分析,羊只屠宰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而感染布病的可能性为“中等”,不确定性为“中”。

3.6 隔离期间引进羊只感染健康羊群的可能性 根据《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调入羊只应隔离饲养30 d。通过对湖州市部分规模羊场调查发现,仅58.33%(35/60)的羊场在引羊混群前进行了有效隔离。根据《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强化湖羊疫病监测及调运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从省外调入的活羊,调出地未附布病检测报告的,由调入地逐批次进行布病抽检。综合分析,引进羊只入场前未进行有效隔离和检测而感染布病的可能性为“中等”,不确定性为“低”。

3.7 综合评估结果 综合释放评估过程中各个风险路径,从外省引进羊只导致湖州市羊群感染布鲁氏菌的可能性为“中等”,不确定性为“中”。

4 暴露评估

暴露评估描述的是湖州本地健康羊群和羊只及羊肉产品相关产业链职业人群通过暴露接触布鲁氏菌的生物途径,并估算这些接触发生的可能性[6-7]。通过对湖州市部分规模羊场生产管理情况调查分析,该市通过暴露接触感染布病的风险因素和可能性见表2。经过调查分析,认为由省外引进羊只感染布病的可能性为“中等”,不确定性为“中”。

表2 湖州市部分规模羊场布病暴露评估风险因素定性评估

5 后果评估

后果评估描述了布鲁氏菌在特定暴露条件下引起的损失和后果。羊感染布病所导致的后果主要包括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畜牧业健康发展2个方面[8]。首先是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容易引发像2019年“兰州布病事件”等群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畜产品消费需求;人感染羊布病主要来自患病动物及其产品,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和皮、毛、肉加工等过程中均易感染,羊种布鲁氏菌致病力最强,是人类潜在的传染源。其次是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不利于本地优秀种质资源保护,严重制约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19年全省存栏羊21.8万只,其中湖州市占43.32%(9.4万只)。湖州市作为全省羊主养殖区,且湖羊为地方优秀种质保护资源。湖州市对种羊场所有种羊每年至少开展1次布病检测,其他养殖场、散养户每年至少开展1次抽样检测。对监测发现阳性羊只的场群,逐只检测,并间隔2个月复检1次,直至连续2次以上监测结果均为阴性;阳性羊只按《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处置。综上分析,湖州市羊群通过外地引进羊只感染布鲁氏菌的可能性为“中”,不确定性为“低”。

6 防控措施和建议

6.1 加强调运监管 建立健全羊布鲁氏菌病检疫、隔离和养殖来源追溯管理制度。强化调运备案,凭调出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和布病检测阴性报告调入,调入后立即报告县兽医主管部门,由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调入羊群进行检测,调入后隔离观察1个月后方可混群饲养。用于屠宰的肉羊需凭14 d内有效的布病检测阴性报告方可申报检疫。

6.2 强化监测净化 浙江省对布病采取“监测、扑杀、隔离、消毒”等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结合湖州市湖羊布病监测要求,每年对所有规模场实现布病监测全覆盖,发现阳性个体立即扑杀。及时对布病阳性羊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进行无害化处理,患病羊只及其可能污染物、正常流产胎儿、胎衣、排泄物等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力推进牛羊布病净化场和无疫小区建设、监管和技术指导。

6.3 加强饲养管理 建立健全养殖档案,详细记录生产记录,包括繁殖、生产发育、种羊育成、淘汰等信息。积极推广自繁自养制度,合理分区,推广全进全出、高床饲养等先进饲养模式。

6.4 强化消毒灭源 加强对养殖场所的消毒频率,禁止外来车辆进入生产区。严格执行日常消杀工作,尤其是对阳性羊可能污染的场地、设施、运输工具、物资等进行消毒。

6.5 加强人员防护 饲养管理人员进出羊舍必须做好个人防护,特别是接生和羔羊护理人员,严格做好个人防护,须穿戴口罩、手套、防护服、胶靴等防护设备。羊场工作人员每年定期开展职业病健康体检。羊贩子、闲散人员不得进入养殖区。加强布病宣传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7 小结

本评估工作采用湖州市部分规模羊场的调查数据来估算该地区羊群布病暴露因素分析,且调查问卷为电子问卷,具有一定的信息偏倚。建议通过全市分层抽样策略来调查不同规模场户的布病监测情况,以掌握湖州市整体布病感染情况。综合分析,2019年湖州市输入性羊群传播布鲁氏菌的可能性为“中”。但是一旦有羊群感染,后果较严重,对后期羊场乃至整个地区的布病净化带来较大的难度。湖州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从调运监管、规范检疫、监测净化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对布病防控措施多管齐下,所以本评估工作分析结果的不确定性为“低”。

猜你喜欢
羊场布病湖州市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还小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牛羊引种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种羊场生存发展之路
浅谈规模化羊场夏季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试析羊场寄生虫病的危害及其防控技术
团结的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