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策略分析

2022-05-15 19:33翟俊伟佟海燕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思政工作互联网高校

翟俊伟 佟海燕

摘要:我国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高校应积极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为当代大学生营造良好教学环境、提供新型思政教育模式,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创新和完善思政教育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坚实保障。但基于互联网+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开展还存在思政教育观念陈旧、思政教师相信不如、师资力量有待加强等问题。文章通过互联网+下到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以此满足互联网+下高校师生教育工作多方面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政工作

引言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各个领域发展模式趋于多样化,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有利于改善思政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提升思政教学效果。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带来新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在互联网+下高校思政工作如何提升吸引力,有必要对高校思政工作开展创新进行探索与讨论。

一、基于互联网+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开展必要性

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实目的是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与应用,能够转变高校思政教育方式方法,为思政工作开展引入新的思想和理念,降低传统思政工作开展存在枯燥乏味的现象,提升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吸引力,由此实现高校思政工作向现代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二、基于互联网+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现状分析

(一)思政教育观念陈旧

高校思政教师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效果。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转变自身教学思路和教学思想,对学生展开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目前,校内部分思政教师教学年龄较长,且一般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模式是以大班授课形式,思政教师无法深入了解和分析每个学生的思想现状和个性特点,只能根据思政基础教材展开教学,其中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教学内容未进行合理删减,导致思政教师开展的思政教学效果不高。

(二)思政教育时效性不足

目前,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因思政内容具有一定时效性,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开展思政工作过程中,未转变自身教育思想和思路,利用现代化技术,为学生丰富和更新思政教学内容,不能采用传统思政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的讲解与传授,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思想也不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不利于思政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现在价值观念的形成。

(三)思政教育模式过于传统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现如今,部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未根据时代发展趋势,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创新,仍采用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展开教育教学,通过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提升,继而降低学生学习兴趣,阻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三、基于互联网+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开展实施策略

(一)更新思政教育观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根据新时代发展需求,为思政教师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转变思政教师自身思想,使教师意识到将现代化技术手段与思政教育工作相结合,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在大学阶段是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开展思政工作过程中,应积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和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保障思政工作高校开展的重要前提保障。

(二)提高思政教育时效性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利于转变高校思政工作建设形式,与传统思政教学模式相比,信息化思政教育具备不可比拟的优势,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开展效果,能改革和创新始终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与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效率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其中,高校开展思政工作过程中,需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思想现状,将思政教学模式的合理制定。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思政教学模式的变革,根据我国政治发展现状,将自身教学内容进行丰富,提高思政工作时效性。同时,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及特点,为思政教师提升教学内容吸引力,转变思政教师教学观念,使教师展开更加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对思政的理解,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思政教学理论基础,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利用互联网技术,将高校思政工作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摒弃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应用,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思政课堂教学活动中,而这是满足当代大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手段。为此,高校应定期参加学术交流会或能力提升培训,提高思政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掌握。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展开信息化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还能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巩固。最后,因互联网技术具有个性化强、信息更新快等特点,高校将传统思政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构建网络思政教学平台,在网络平台师生能实时展开沟通和交流,教师能通过网络平台中学生学习数据收集和分析,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和思想,为学生制定针对性思政教育模式,提升思政教学工作效率,还有利于提升思政课堂吸引力。不断完善高校思政建设的规范性发展,对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开展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开展思政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将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思政工作有机结合,创新思想教育教学模式,更新校内思政教师教学理念,不断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教学内容时效性,是实现高校思政教学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赵纪娜.“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路径研究[J].现代交际,2021(09):7-9.

[2]夏松.“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思政创新改革[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11):124-126.

[3]刘梦雯.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创新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新闻传播,2020(19):111-112.

作者简介:

翟俊伟(1990.12),男汉族山东茌平人硕士,讲师,从事高校思政研究。

佟海燕(1993.9),女回族辽宁铁岭人硕士,讲师,从事高校思政研究。

猜你喜欢
思政工作互联网高校
国企企业文化和思政工作实现融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探究
宣传工作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的探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