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浅析林语堂作品对英语教师实践跨文化理解素养目标的作用

2022-05-15 19:33章菁菁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林语堂

摘要:自《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颁布后,跨文化理解成为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但因教育背景等原因,英语教师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掌握较为薄弱。本文分析林语堂代表作品在跨文化理解领域的影响与意义,以及其对于中职英语教师实践跨文化理解目标的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理解;中职英语教学;林语堂

在2021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跨文化理解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中外优秀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形成对外国文化的正确认识、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刻认知及对中外企业文化的客观了解,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理解多元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播。”由此可见,中华优秀文化在学科教学渗透、融入势在必行,中职英语教师在讲授英语语言文化的同时,也要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任务。

但目前中职学校英语教师,大多仅接受面向英语语言文化习得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华文化知识的积累;且在之前的国规教材中,“中国元素”并不多见,教师对于此类教学内容较不熟悉。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自己得是一条河,而且还是有源头的活水,因此,中华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英语教师必须首先了解、掌握中华文化,才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在九十年前,就已经有一位英语教师用英语写作《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等书,以此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他就是林语堂,被《中国时报》誉为“近100年来为国际推广中国文化做出最大贡献的学者和作家”。有多年英语教师经历,编纂有《开明英文文法》等英语学习教材的林语堂及其用英语写作的系列作品,对于英语教师增强中西方跨文化理解、加深中西方文化对比学习、提升传播中华文化的意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有助于实践跨文化理解素养目标的实现。

一、增强中西方跨文化理解

《纽约时报》曾这样评价林语堂:“世界上最大的语言群体之间交流的里程碑”、“向西方诠释中国人的习俗、抱负、恐惧及思想的传播者,林语堂在同时代无出其右者。”林语堂对汉语和英语的娴熟掌握使他超越了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障碍,他用英语写作的《吾国与吾民》一书,是审视中国人民的精神道德、理想以及社会、文学和生活艺术的书。在西方人看来,当时中国是一个神秘的国家,但他们从《吾国与吾民》一书中生动、坦率和幽默的描述里發现这是一片美好的古老土地。获得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赛珍珠在本书引言中评论道,“它的笔墨是那样的豪放瑰丽,巍巍乎,焕焕乎,幽默而优美,严肃而愉悦。对于古往今来,都有透彻的了解和体会。”该书在西方大受欢迎,这成为所有想了解中国的西方人的必需品。

随着这本书的流行,西方人急切地希望得到更多的中国经典,林语堂随之将《浮生六记》、《道德经》和《论语》等中国经典译成英文。他选择解释典籍的本质而不是整体翻译,用现代人能读懂的方式传播中华文化。这些书阐述了东方文化的瑰丽宏伟,让外国人见识到了它的魅力。这些作品的成功传播,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国的文化的优越性和包容性,可为不同文化的人群所接受,让我们更坚定文化自信,并以此为信念促进文化传播。

二、加深中西方文化对比学习

林语堂早期接受西式教育,西方文化对他影响很大。他知道约书亚的号角吹倒了杰里科的墙壁,但不知道孟姜女的民间故事,认为只有西化才能把中国复兴。后来,他发现其实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有着罗曼蒂克式钦佩。这使他重新审视了中国文化,并发现东方的艺术和哲学实际上远远优于西方。在大量阅读中华文化典籍后,基督教、儒家思想、道教和现代科学的混合影响下,他开始以西方文化为参考,从中西方文化从单向复制演变为双向比较。他是第一位直接用英语写作传播中华文化扬名海外的作家,他的作品《生活的艺术》居于1938年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榜首52周,在西方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认为,西方思维已经变得过于刻板,充斥着感官的空洞,一个完全理性的社会导致了规则的教条化。这本书表达了他在多年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后的个人感受,一种将中国道家与儒家相结合的哲学模式,不少西方人将之视为生活哲学的经典。虽然是从传统中国哲学中汲取的精神,但林语堂依然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提炼,在本书的前言中提到:“我也选择以现代人的身份发言,而不仅仅以中国人的身份,也不仅仅是充当古人的翻译者。”说明他是在充分了解、对比中西方文化后,用西方现代思维重新解读中国古代哲学,并将之用现代人接受的方式表达。所以本书对于英语教师加深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的西式表达,讲好中国故事具有深刻的实际意义。

三、提升传播中华文化意识

作为学贯中西,在双方文化中都颇有建树的学者,结合西方文化要素和中国文化本质的想法在林语堂心中早已出现,他意识到要将中华文化传播至更远,需要将双方的精华结合。他把东方的感性和西方的理性结合在一起的理想模板放在《京华烟云》一书。

在这本书的第一页,他写道,这本书是“献给勇敢的中国士兵,他们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成为自由的人而奋战”。此时中国正值抗日战争,他认为小说可以更容易通过它的艺术吸引力来直抵人心,于是满怀爱国热情写下了这部小说。书中,林语堂描绘了中国社会从义和团到抗战的雄伟景象,涵盖了深刻而丰富的背景信息,表达了自然而真实的人类情感。他历史、传统、习俗、艺术美和深刻性在小说中结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他把女主人公姚木兰描绘成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统一,赋予她木兰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所有重要特征:她想要过远离人群,简单而朴素的生活,但当战争来临的时候,她也勇敢地直面困境。这个角色的塑造投射了林语堂本人的文化意识:一方面,他钦佩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另一方面,他努力倡导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时代》杂志评价它为“近代中国背景的经典小说”。林语堂四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其中有三次是因《京华烟云》。毫无疑问,该书确立了林语堂在国际文学界的地位,并将中华文化的传播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英语老师,可以在本书中汲取提升传播中华文化意识的力量。

在当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出现了相当多的作家和学者,他们为促进西方人了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林语堂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引路人,他的作品极大地消除了中西方文化的隔阂,纠正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国片面甚至是扭曲的看法,使西方读者对中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成为时代的趋势,文化交流是理解和弥合文化之间差距的适当方式。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认真学习林语堂的作品,可以了解现代思维框架下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实践跨文化理解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Lin,Yutang. Moment in Pek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Lin,Yutang.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Lin,Yutang.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林语堂.吾国与吾民.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林太乙.林语堂传.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章菁菁(1982.6),女,汉族,浙江慈溪人,宁波行知中等职业学校,文学学士,讲师,从事英语教学,校本教材开发研究。

猜你喜欢
中职英语教学林语堂
林语堂的“半场演讲”
林语堂的演讲时间
林语堂更衣见老友
林语堂妙论“好丈夫”
Lin Yutang’s Aesthetic Orientation and his Translation Thematization
关于中职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析如何帮助中职学生解决英语学习中的几种误区
从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