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说》的教学价值

2022-05-15 13:54安琪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文学价值教学价值

安琪

摘要:《师说》不仅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证有力的政论文章,也是一篇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韩愈的教育思想一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蕴含的文学价值、思想价值、美学价值,已成为艺术瑰宝流传后世。《师说》格局严整,层次分明,立意高远,气势雄浑,语言练达,论辩有力,充分体现了散文美的艺术价值。同时韩愈的《师说》中倡导的教学目的观、教学方法观、教师观与师生观等对当今教育仍有相当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师说;文学价值;教学价值

一、文学价值

韩愈是历史上继司马迁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素有“百代文宗”的雅号,其散文恢宏大气,汪洋恣肆纵横开阔,挥洒自如,时而如高山流水洋洋洒洒,时而如涓涓细流,循循善诱。《师说》格局严整,层次分明,立意高远,气势雄浑,语言练达,论辩有力,充分体现了散文美的艺术价值。

(一)格局严整,层次分明

全文共分四段。第一段首句以“古之学者必有师”开篇,为师者下定义,确定从师的标准,明确教师的职责和作用。第二段针砭时弊,以一声长叹“嗟乎”起笔,指出当时社会不良的求学风气。接下来运用正反对比从三个方面论证师道之不传的严重社会危害,通过正反对比抨击不良的社会从师风气,揭示错误的从师态度。第三段循序渐进举圣人孔子为例,提出“圣人无常师”,进一步论证“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教育主张。由圣人谦虚从师的事迹,提出道在师在,以有道者为师的主张。第四段交代写作本文的缘由,因李蟠好古文,不拘于时能行古道,因此由感而发,故作《师说》以阐明自己“尊师重道”教学主张,总结全文主旨,点明主题。

(二)立意高远,气势雄浑

《师说》开篇立意高远,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站在历史角度追古抚今,高屋建瓴地概括出师者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明确指出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间的关系。韩愈认为这三项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三者既是紧密相联的,又体现出以传道为本、以授业、解惑为辅的顺序。紧扣“古今”“长幼”“贵践”“大小”等进行讽谕式对比,评击“今愚”者的耻师行径。一唱三叹,整饬庄重,感情色彩浓烈。反面论证之后,正面举出古之圣贤孔子从师典范,以孔子的身教言传,倡导平等的师生观,气势如虹,令人心悦诚服。最后一节由李蟠求学,引出为文目的“尊师重教,复兴儒道”。通篇情理融合,浩然正气贯穿始终,作品充满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价值

韩愈的《师说》中倡导的教学目的观、教学方法观、教师观与师生观等对当今教育仍有相当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一)教学目的观:传道授业解惑

《师说》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认为,教师的任务有三:一是传道,即向学生传授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二是授业,即讲授《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三是解惑,即解答学生在学习“道”与“业”的过程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三者的位置摆得很清楚,首先是传道,其次是授业,最后是解惑。教育目的主要指培养目标,即人才的规格,人才的培养实质上就是教育的过程。教师向学生讲授儒家的典籍、解答疑难都是为了传道,即为培养人才这个教育目的服务的。

(二)教学方法观:勤学深思、博学求精

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解惑”,与其说是对教师“教”的要求,不如说更多的是对学生“学”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要敢于且勤于置疑,不要对教师所授“听而不疑,信而不问”,把自己变成知识的接收器。韩愈反对被动的、盲目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主张在学习中要“有所思”。作为一代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韩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吸收了前人的观点,又有自己的创新。

(三)教师观:传递社会文明的使者

《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把“道”作为为师的标准,谁有“道”,谁就可为师。因此,不论年龄大小,也不论社会地位的贵贱,凡有“道”就可为师,有“道”与无“道”是衡量能否合乎师的重要条件。在此,不难看出其择师的价值取向远远超出了功利性的范围,反对以社会地位和资历作为择师的标准,而是以对学生负责为归依的。那些只教学生读书、断句,而不传授道理,难以帮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这样的教师是不具备“传道”的资格的。韩愈的教师观对当前教育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首先,他重视教师在教学当中的主导作用;其次,他注重教学中的学生反馈,通过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学”和教师“教”;再次,他重视教师对学习方法的传授,并否认“句读之师”为师;最后,他肯定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教师能“传道”,是传递社会文明的使者。

(四)师生观:三人行,必有我师

师生之间没有绝对的不可逾越的鸿沟,谁先懂得道、谁有学问,谁就是教师,也就是说,由于对“道”的造诣不同,对“业”的專攻不同,学生在某一方面不如教师,教师也不一定处处比学生高明。从长远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学生在某方面一定能超过老师。因此,做学生的不能自卑,学生要向教师学习,但不能迷信盲从教师,要立志发奋,敢于超过老师;这就是说,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即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为师。

第一,师生关系必须立足于现实,而不能超脱于现实之外。“只有走进现实的教学,教学论所担负的指导实践与完善自身体系的任务才有可能完成。同时,只有把教学看做是教师和学生的特殊交往生活,以教学生活视角看待教学问题,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教师的反思,教学论才能超越现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化。并且,以生活的视角看待教学,将为未来教学论走向开放性、融合性提供契机。”

第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不断发展着的主体性的人,本真意义的教学的发生依赖于人的不断发展着的主体性。“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教学的活动过程。”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存在着的,而是各种各样的要素在相互作用、追求教学之所“是”的过程中“成为”的。生成性的教学消解了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主客体实现了统一,学生在非对象化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感受、体验,让自己思想的变化自行显现并能够为自己感知。

参考文献:

[1]吴延生.教育乃继世之本教师为立世之基——韩愈《师说》的教育思想浅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6):143-144.

[2]胡颖.韩愈教育伦理思想探析[D].南华大学,2018.

[3]才智颖.从韩愈的《师说》分析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1):212-214.

[4]梁姗姗.韩愈《师说》教育思想解析及其对当代大学师道精神重塑[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13):134-135.

[5]吴晓洁.韩愈《师说》的传播与接受[D].福建师范大学,2016.

[6]张帅.《学记》《师说》教育思想解读[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04):93-95.

[7]曾宪祝.从《师说》透视传统教育思想[J].成才,2000(11):29-30.

猜你喜欢
文学价值教学价值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圣经》文学价值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善用story time板块,提高英语有效教学
喧闹深处有寂静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工体课教学价值对比研究
科研反哺教学在EDA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读《子夜》再论其主题倾向和文学价值
谈“女书”的文学价值
论秦观“女郎诗”的文学价值及创作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