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逻辑和路径选择

2022-05-15 19:26杨宗光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双循环一带一路

杨宗光

摘 要:“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要是基于应对世界经济问题、实现国内国际市场联通和走出中国经济新出路等实践逻辑,尤其是“一带一路”经过过去几年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其具有可持续发展、互利共赢等优势,通过其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然能助力这一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惠及各国。基于此,提出如下实践路径:一是构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精准制度体系;二是优化“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外部环境;三是筑牢“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内经济根基。

关键词:“一带一路”;双循环;发展格局;路径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0-0145-03

改革开放40余年,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一项又一项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同时,疫情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经济乏力,国际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外部环境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重重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世界竞争格局,抓住机遇,化危为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党和国家作出了实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安排。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导,激发内部市场活力;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辅助,通过互相促进形成经济的良性循环,增强我国的世界竞争力,打破贸易壁垒,这也是我国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1]在这一前提下,“一带一路”作为协调我国与周围各个国家的贸易往来、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战略安排,无疑会对新发展格局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因此其影响机制和实践过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思考与探究。

一、“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逻辑

(一)应对世界经济问题的中国方案

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有以下两点:一是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深,导致经济危机的范围席卷全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正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全世界的人员流动、经济贸易的交往更加频繁,也就是说,其实全球化的程度加剧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更多挑战,牵一发而动全身,全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就可能影响到全世界的经济贸易。二是逆全球化策略也给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逆全球化浪潮的出现有多重原因,我们希望改变这种不公平的局面,寻求新的发展道路。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外资的直接投资和全球经贸交易额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重重障碍下如何寻找合适的策略,推动世界经济的尽快复苏,是当前全体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难题。在当下,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能够促进国家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示其策略中的设施联通,能够有效团结周边国家的利益,建设好基础设施,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现代国家以发展中国家占大多数,利用相关策略推动我国的双循环发展格局,也有助于挖掘发展中国家的最大潜力,开拓新的世界市场。同时也能将我国的国内市场与外部市场形成联通,从而在控制疫情的局面下尽可能地刺激消费,促进全球贸易往来。总而言之,我国实行的“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当前疫情危机下全球经济难题的中国方案,有着世界性的意义。

(二)实现国内国际市场联通的实践方案

虽然新冠疫情危机来势汹汹,但我国全国同心,在中共中央的有序调控下应对得当,经济受到的冲击总体好于其他国家。同时,复工复产的有序进行,也让我国逐渐探索出了一条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轨并行的新发展策略,有力地化危为机,甚至催生了经济新业态。在其中,我党发挥了巨大的优势,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也显著体现出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团体,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协同推进经济复苏和疫情防治,更进一步推动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此形势下,我国经济已经总体向好,人民生命安全也得到了保障。这与某些治理混乱,经济疲软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出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可以帮助我们稳固优势,实现转型发展,提升治理效能。要推动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形成,最重要的就是可持续发展,并将相关理念融入建设的全过程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发展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不平衡。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要始终从发展的视角看问题,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项目选择、实施、管理的方方面面。”[2]我国的制造业有着突出优势,发展时间长达70余年,改革开放后在体量和门类上都有显著的增长,目前仍然是国内经济贡献的中坚产业。要充分发挥制造业的优势,同时继续推进“五位一体”的战略格局,承担国际责任,利用好“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推进国内市场循环和国际市场循环协同互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既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也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积极同各国一道打造‘绿色丝绸之路’。”[3]国内成熟的制造业系统能够为国际贸易往来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也能为“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物资储备,打通世界市场和内部市场。

二、“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路径

(一)构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精准制度体系

顶层设计是保障项目顺利进行的根本基础,推动“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国家应当做好制度保障,出台相关细则,完善顶层设计,也要做好政策的解读和解释工作,减少施行的难度和阻力。如尽快建设完整系统的宣传机制,传播我们新发展格局的目的和意义,这一策略带有包容性和互利性,是基于沿线各国的共同利益基础上而设置的。有效推进沿线各国市场的联通和贸易往来,从而提升交易额,刺激消费,带来巨大的经济机遇,才能引导沿线各个国家自发地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一是我国作为主导和倡议国家,应当展现大国风范,承担更多的责任,主动引领更多的国家参与进来,密切监控政策的落实和推进。二是我们应当积极作为,尽快成立国际协调推进机构,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个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尽量化解纠纷,减少矛盾,处理贸易摩擦。三是要尽快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和政策体系,出台书面性文件,明确沿线各国在这一战略中的责任,厘清责任与义务,形成各国合力。四是明确新发展格局的各个微观领域和细分市场的法规和制度。新发展格局不仅包含国家间的国际贸易,也包括各个产业和各个细分市场的微观领域,在发展速度和体量上并不同步,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不同微观领域的制度设计,深化改革,实现纵深推动。具体包括沿线各国的上下游产业链如何连通架构,在尽可能提升貿易额的同时,如何公平地维护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经济利益,在构建的同时尽可能地体现出各个国家的产业特点和民族文化,以及一些贫困地区的救助和帮助等问题,应当纳入考量。这不仅能够尽快构建以“一带一路”为引领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繁荣,也能够增加沿线各国对于该战略的认可度和支持度。五是加快健全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及细化规定,健全法律法规体制。只有合法合规的法律依据,才能限定权利的范围,避免混乱,让各国贸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六是建立长效性的沟通机制和协调机制。要尽可能地调动各国各界的力量,需要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有效地避免信息不及时、沟通不充分所产生的误解甚至资源浪费。同时要注重沟通机制的主体应当不仅涉及官方层面,更应当涉及各个民间机构和社会组织,形成自上而下、层层递进的全方位沟通协调体系,为新发展格局的全面建设提供长效支持。七是对标新发展格局的建设要求,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并据此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标准体系。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中,也要注意遵循合作共赢的相关原则,保证沿线各国的主权和合理利益,通过高标准建设来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体质升级。八是应拓宽资金获取渠道,建立长效化的多方融资体系,从而为新发展格局架构提供稳定的资金保证。不仅要争取国际支持,利用好亚洲发展银行、相关基金会合适项目设置专项资金,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还应引导沿线各国发挥主体作用,支持国有银行出台相关的基金,必要时可以寻求各国银行的融资。九是根据“一带一路”的路线发展,尽快在沿线交通枢纽上建设国际贸易平台,并定期举办国际贸易会、展销会。一方面,可以整合区域性的国家和地方组织,建立范围性的国际经贸市场,定期进行商贸活动,从而调动区域的贸易资源和资金,促进金融一体化进程。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先发展的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资金,周边国家建立世界性的经贸市场,吸引各国投资,参与到市场体系之中,尽可能地激发市场活力。不仅要建立贸易平台,也要建立科研平台,通过各国加深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建立各个产业园区和科研基地,从而推动沿线各国产业链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和制造业升级。通过以上举措构建“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精准制度体系。

(二)优化“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外部环境

“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处于全球贸易竞争之中,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必定会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些逆全球化政策的掣肘。为保证新发展格局的长远健康发展,必须为企业营造优良的外部环境,因此应当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不利局面:一是沿线各国应进一步加深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共享的格局。在開放中实现共进,取得成果,形成国际团体提升竞争地位。二是沿线各国应当团结协作。首先,要建设国际市场,通过联通国内市场建设一体化的“一带一路”沿线国际市场,以此应对贸易壁垒。因为一些贸易保护措施,大多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都大幅滑落,因此更应当尽快打开新的市场,扩大内需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提高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当加强创新研发,共同构建协同攻坚的高新科技研发体制。通过联合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将一些科研成果与各国共享,来提升科技研发力度,攻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三是从根本上保证“一带一路”周边各国的利益状况,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建立应对安全问题、防范各类风险的组织机制。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安全环境。四是应当尽快建立公平有序、融资便利、贸易畅通的市场环境,让沿线各国在市场环境中和平发展。五是建立常态化的各国首脑会晤机制。市场一体化循环是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的阶段性目标,通过定期开展会议,集中商讨制约其发展的不利因素以及破解方法,为新发展格局的建设保驾护航。六是以沿线各国为统一组织,建立长效化的与西方经贸团体的谈判会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建立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机制,尽量减少双方之间的经贸冲突。通过上述举措,优化“一带一路”建设的外部环境,引领“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三)筑牢“一带一路”引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内经济根基

第一,要积极培育国内消费市场主体。可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人口,如加快产业发展,供给能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产品和优秀产品,积极发展绿色健康消费工程,在国内形成了较大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流通体系提供重要支撑。第二,加快“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互联互通。一是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的互联互通,构建国内市场流通体系,整合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并在此基础上,走“一带一路”沿线并倾力向国外进行延展。二是加快国内市场环境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为所有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三是加快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构建全国一体化的信用体系,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引领及模范作用。同时,要培育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等新兴市场主体的发展,让市场更智能、更高效。第三,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以“一带一路”为引领、以人类整体利益为核心的全球化新模式、新格局。中国旨在通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导的发展新格局,开辟互联互通的共同路径。需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主体为连接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流通体系畅通无阻提供重要动力。因此,构建这种新的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以“一带一路”为主导、立足人类整体利益的新型全球化模式。上述举措将为“一带一路”引领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奠定牢固的国内经济根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8-25(002).

[2]  习近平.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9-04-27(003).

[3]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N].人民日报,2020-09-24(001).

[责任编辑 文 远]

猜你喜欢
双循环一带一路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依托工会优势,践行“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电类专业“双循环”实训模式研究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