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曲艺进校园和促进德育教育之我观

2022-05-16 17:14陈晓
曲艺 2022年5期
关键词:宝林杭州市曲艺

陈晓

德育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对人的良好思想和内在品质的养成活动,它包含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有利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身心健康发展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浓缩了五千年来中国人的意志和智慧,其中的曲艺更是喜闻乐见,传达了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德育价值,不失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可贵手段。2017年9月,笔者所在的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因长期以来在校园内积极开展杭州小热昏等非遗地方曲艺的普及、推广和传承,被杭州市9项非遗地方戏曲、曲艺项目的责任保护单位——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授予了首个“杭州市地方戏曲曲艺教学实践基地”称号。本文就杭州小热昏在校园内融入德育教育的尝试和探索工作作简要阐述。

一、杭州小热昏曲种简述

杭州小热昏是一种杭州地方曲艺品种,主要流传于杭州及周边一带,以纯正的杭州方言说唱,起源于清末街头的“说朝报”。“朝报”,是当时早上卖的一种地方小报,内容是当地和其他地方的新闻,由于受到当时印刷技术的限制,朝报都是石印,因而印刷质量比较差,卖报人为了招徕顾客,就一面“当当”地敲着小锣,一面用大家耳熟能详的方言念出报上刊登的主要新闻内容,故称“说朝报”②。稍后,艺人把说朝报改为“说新闻、唱朝报”,自编自演。由于形式滑稽诙谐,内容风趣,唱词又通俗易懂,唱腔又是百姓熟悉的民歌和小曲,很快深得百姓喜爱。

小热昏的第一代艺人为苏帮的赵阿福,稍后的陈长生在上海作场说唱卖糖时,有杭州人杜宝林从旁学艺,其时在1910年左右。随后,杜宝林回到杭州,在街头说唱,创立了“小热昏”的表演形式,把原先的说唱新闻和生活趣事发展成有简单故事情节、有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的节目。他自取艺名为“小热昏”,因为他的大多节目都体现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讽喻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故将这种形式取名为“小热昏”,言下之意是自己发昏说胡话,以避免遭到寻衅和迫害。他和弟子丁友生不断探索,形成了“锣先锋、卖口、唱曲、长篇送客书”的表演流程。

杭州小热昏的传统表演形式,艺人站在长凳上一打小锣,讲一些零星的笑话,内容都是大家熟悉又感兴趣的事,用以招揽观众,随后转入以小锣伴奏歌唱的短篇曲目“锣先锋”,如《水果招亲》《蔬菜打仗》等,以唱为主,内容是日常生活中的热闹事,揭露社会黑暗与时弊,比较吸引人,故又被称作“小锣书”。接着说笑话,行话称“卖口”,有些是民间传说、趣事,有些是古代典籍中摘取过来的古代笑话,艺人根据观众心绪的变化,可作即兴发挥。第三节是演员发挥各自擅长,打三巧板说唱,或者学唱当时盛行的各类戏曲唱段、时调小曲,其中杜宝林、赵文声、俞笑飞、赵美英等擅长滑稽京调,都非常出名。最后为说唱长篇送客书,艺人各有不同的书目,有《黄慧如陆根荣》《文武香球》《天宝图》《顾鼎臣》等,以表为主,演唱为辅,也作摹拟性人物表演,动作性不大。说到故事情节高潮紧张时暂停,称为“卖关子”,吸引观众来日再来。

1950年,杭州小热昏的演出团体组织杭州杂艺改进社成立,1958年由俞笑飞、罗笑峰创作,安忠文演出的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歌唱孙才尧》,赴京参加首届全国曲艺会演,并进入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同年,杭州市曲艺团成立,杂艺改进社撤销③。

1927年,杜宝林的私淑弟子江笑笑和他的搭档鲍乐乐进入上海,以后移植改编了《水果笑话》等传统小热昏节目为独脚戏演出,异军突起,和王无能、刘春山并称为“上海滑稽三大家”。

2006年5月,“小热昏”由杭州滑稽艺术剧院积极申报,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类名录,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为本项目的责任保护单位。2008年安忠文、周志华被评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徐筱安被评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二、杭州小热昏与学生良好品质养成

(一)锻炼胆量,训练口才

艺术教育是感觉、感情与认知的教育,更是特殊技能的教育,其目的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孩子们创新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艺术教育的根本意义不在艺术,而在培养优秀的人格和素养。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孩子们要想具备吐字清晰、表达准确、绘声绘色、对答如流、随机应变等说话水平,需要有强大的个人素質和灵活的大脑。杭州小热昏的表演教学和创作辅导,便具有这样的性能。

杭州小热昏的灵活性体现在卖口、锣先锋等表演形式中,演员不光能够现编现场,而且非常考验人的临场反应能力,这是其他曲种所不及的。同一个段子,说唱的演员不同,说唱的环境不同,说唱的对象不同,它的表演方式和说法、唱法、笑料都会产生不同,达到每次表演都不相同的口语艺术效果,也就是所说的“时演时新”“每演每新”。与此同时,说唱还要具备临场发挥的能力,什么样的观众群,唱什么样的内容,灵活地就观众而唱,这是小热昏演员特有的艺术技能,应对不同的条件,作出不同的反应,这也是衡量一名优质小热昏演员的水平、功底高低的重要指标。学生们在小热昏学习和表演的训练当中,锻炼胆量,加强自信,克服紧张,敢于发言,思路清晰,陈述有条理,具有说服力,并且打造快乐和谐的氛围。

(二)与时俱进,紧跟潮流

杭州小热昏的新闻性、叙事性强烈,由它说唱新闻的本质特性就口语看出。陈建一《文化杭州丛书:杭州小热昏》里说到了杭州小热昏鼻祖杜宝林的说唱新闻的情况:“朝报上每天的内容,就是杜宝林演出的内容。有不同的新闻就有晚上不同的演出,不看报,或者不识字的观众,就是从杜宝林的小热昏演出中获得当天新闻知识的。每天的朝报新闻,就是杜宝林创作曲目的源泉”。的确,小热昏演员及时注视着周遭发生的人与事,不仅是新闻报刊上发表的时事,而且还走到民间、深入群众,采集街头巷尾的家长里短、生活琐事,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当下,源自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所以才能非常迅速地反映出人民现实的情况,紧跟潮流,与时俱进,而且相当真实,更容易引发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互动效应。

(三)传递真善美,贬斥假恶丑

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健康向上、永远充满希望。”

杭州小热昏从清末民初到1949年以后,直至今天,产生了许许多多弘扬正能量、歌唱主旋律的优秀曲目,如《水果招亲》《清和桥》《劝赌》《八一三》《北伐》《便宜货》《菜场新貌》《赵老五养猪》《比媳妇》《“抹桌布”变“热水壶”》《垃圾分类》《敬老尽孝》《说好杭州话》《衣食住行看小康》《光辉历程百年华诞》等,表现了社会的真实、历史的真实,具备了抑恶扬善、激浊扬清、抨击丑恶的风骨和硬度,再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理想道德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传达了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知与感悟。

三、杭州小热昏作为德育教育有效载体的实践探索

(一)进校园演出

结合文化遗产日、传统节日或其他时间节点,定期、不定期地邀请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在校园内开展非遗地方戏曲曲艺进校园展演、“钱塘余韵”品牌——杭州地方戏曲曲艺非遗项目展示、展演专场和非遗曲艺“三进”[进校园、社区(企业)、农村文化礼堂]活动等。专业演员通过面对面进行节目的表演,向学生们展示和推广杭州小热昏。学生们在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的说唱中,感受地方非遗曲艺的文化魅力,增长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开拓视野,在校园内营造起积极参与保护非遗地方曲艺的良好氛围。这些活动吸引那些没看过小热昏、不认识小热昏、渴望认识小热昏的孩子们,从感观上迅速提高他们对小热昏的了解和认知,进而促进他们愿意接触小热昏、喜爱小热昏、学习小热昏,培养他们爱家乡、爱时代、爱人民的情感,达到共同参与到小热昏项目的传承当中来的目的。

(二)开设特色课程

培养兴趣是提高学习成效的良好手段,邀请非遗杭州小热昏代表性传承人和优秀演员进入学校开设固定的兴趣班或不固定的班课、讲座,试着让学生建立起对小热昏的兴趣,倡导积极自主地学习小热昏。笔者所在的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从2017年9月挂牌以来,开设了3年传统六艺课程实践,邀请青年演员金一戈两周一次莅临开讲小热昏课程,金老师从小热昏的起源、发展、艺术表演手法等各方面,手把手地教给孩子们表演《杭州好地方》《西湖十景》等曲目,课堂上互动不断,让孩子们在诙谐欢乐的教学氛围里,乐于接受非遗地方曲艺的魅力。2018年9月,由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院长董其峰亲自带队,特邀非遗小热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筱安老师到校开展“钱塘余韵(第二季):曲艺名家开讲了!非遗小热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筱安走进杭州市清河实验学校”的大课,200名学生近距离听杭城小热昏大咖诠释杭州小热昏、杭剧和杭州评词等最具家乡味道的地方戏曲、曲艺,让最根本、最地道、最杭州的非遗地方戏曲曲艺走进学校,让孩子们了解家乡文化、提升美育素养,同时把传承小热昏的兴趣发展到学业上来,稳定培养新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学习后的实践

在校园直观欣赏小热昏表演、掌握小热昏基础知识和表演技能之后,学生们认识了小锣、三巧板等专用伴奏乐器,基本具备了一定的演出能力,对登台表演小热昏产生了极为强烈的愿望。在学校设计的社团、艺术节、竞赛等各种学生活动中,学生们进行杭州小热昏才艺表演,展示开设特色课程的培育成果,检验一个学期以来所学的小热昏知识。同时,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类有益的省市级比赛和展演活动,获得从学习中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心绪,累积经验教训,把学到的优良品格带到今后的成长、成才道路之上。学校多个节目和师生在杭州市文学艺术家联合会、杭州市教育局主办,杭州市曲艺杂技家协会、杭州滑稽艺术剧院承办,浙江省曲藝家协会提供支持的“西湖六月中喜迎十九大”——“小锣杯”首届杭州市少儿曲艺展演、“我与祖国共成长”小锣杯第二届杭州市少年儿童曲艺展演中斩获荣誉。学生们学习小热昏,“学的不仅是一门艺术,更能领悟其中的艺德,学曲艺的孩子往往更懂规矩,更知礼仪,……将地方戏曲曲艺纳入小学生的日常六艺课程,是推动非遗项目创新发展、实现‘活态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④

综上所述,杭州小热昏是承载杭州地方历史与文明的曲艺瑰宝,充分认识到杭州小热昏在德育教育中能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将杭州小热昏融入多种德育课堂的教育环节,通过言传身教、寓教于乐,对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润物无声地传播民族思想道德,进而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获得对中国精神和文化的回归和认同感,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注释:

① 陈俊娇:《略论在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六个有利于”》。

② 顾希佳、马来法、刘笑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杭州小热昏》。

③ 胡靓:《杭州小热昏长篇送客书艺术浅述》,《杭州文化“五名”工程系列丛书: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品》,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④ 厉玮:《“钱塘余韵”曲艺名家开讲,地方戏曲后继有人》,《杭州日报》,2018年9月18日。

(责任编辑/邓科)

猜你喜欢
宝林杭州市曲艺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曲艺泉城》
杭州市支援武汉医疗队等6个集体获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
吴宝林
都是短信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