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融入教学体系之初探:以莎士比亚戏剧教学为案例

2022-05-16 23:25焦敏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罗密欧莎士比亚戏剧

摘要:聚焦将立德树人融入人文教学体系的实践可能性。以莎士比亚戏剧教学为案例,拓展以及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疆域,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与前沿性;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深化学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理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力量,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通过莎士比亚戏剧的教学实践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一重要论述是对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的:“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进一步深化与体系化。强调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是从实践与操作的角度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指引,而将立德树人学科化、体系化则是从理论的高度系统论述了立德树人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基石。

本论文以莎士比亚戏剧教学案例为载体,探析将立德树人溶入人文教学体系的实践可能性。本教学案例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融入莎士比亚戏剧的教学工作。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疆域的拓展以及深化,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与前沿性——既源于时代,又超越时代;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深化学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理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力量,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通过莎士比亚戏剧的教学实践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在茁壮成长,对西方文学文化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意识形态理论为例,从马克思提出意识形态理论,到英国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主导意识形态、新兴意识形态理论,再到阿尔都塞(Althusser)提出的前意识领域的意识形态理论,以及詹明信(Fredric Jameson)提出的政治无意识理论(Political Unconsciousness)对意识形态理论的拓展,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西方现代社会的影响深远。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国内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一直非常关注,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对该理论的深化与拓展关注仍有待加强。本课题梳理了西方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并以此为指导,深入解读了莎士比亚的两部重要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仲夏夜之梦》,并以此为切入点探讨自由的真正内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書记与党中央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实践学科专业性与思政性的深度融合;促进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理论自信。

案例主体

“以思政案例为载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是案例教学在高校课程思政领域的应用与延伸。思政案例属于形式较为丰富的课程思政教学载体,是以若干个启发思考题为经线,以课程知识点为核心,以思政热点为引领,铺就而成的具有真实情节的教学案例,可以融学科专业资源与思想政治资源于一体,用微小却鲜活的事例让课堂“活”起来,促使专业课程结构更合理、内容更充实、形式更活泼;可以为学生构建模拟性、全局性的知识情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心中扎根。”本教学实践以上述课程思政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剧为教学案例,以理解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及《仲夏夜之梦》为核心,以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解并运用于批判个人自由主义为思政引领。通过本教学实践不仅深化对上述两个剧的理解,并在熟练运用“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文学批评实践的同时,能在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下,从以下的角度反思“个人自由主义”的危害:1.为什么说没有绝对的个人自由?2.个人自由的陷井;3.鼓吹个人自由的目的与危害?4.自由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本案例教学的主要步骤:

1.核心理论介绍:

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前意识领域的概念,指个体对自身在特定社会结构所处位置的无意识的感觉,默认其在特定阶级或性别等秩序中所处的位置。这种无意识的感觉并非是个体意识到的,而是不假思索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普世的。这种意识形态往往被充满诱惑力地再现,特殊的、复杂的、属于某个特定历史和社会阶段的价值观被打扮为显而易见的普世价值,从而使个体安份自觉地延续特定的社会秩序,服务于特定阶级的利益。

2.重要戏剧场景反思:

除了关注经典场景外,特别关注以往在文本阅读中被忽略的细节:《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为何莎士比亚在让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之前安排让罗密欧陷入对罗瑟琳的单相思以致忧郁?《仲夏夜之梦》中的“戏中戏”——一群工匠在谋划为忒修斯的婚礼献上一部剧只是让戏剧产生诙谐效果吗?

3.文论阅读与课堂展示

学生阅读文论《浪漫爱情中的意识形态》(“The Ideology of Romantic Love”)以及《意识形态中的莎士比亚》(“Shakespeare in Ideology”)并进行课堂展示,然后教师讲解:

《仲夏夜之梦》中,工匠们在排练戏剧时不停担心会不会吓坏了贵族的夫人小姐们而冒犯了她们,闹了很多笑话——如让某个工匠扮演狮子上场时先说自己其实是某某工匠,不是真的狮子。看似诙谐的场景其实反映的是工匠们对自身所处社会的等级秩序毫不质疑、不假思索的接受,自觉安份地延续这一特定的等级秩序。

《罗密欧与朱丽叶》再现了欲望的意识形态的交锋——以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爱情故事为代表的清教意识形态、新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与以罗密欧对罗瑟琳的单相思为代表的宫廷式爱情(courtly love)的封建意识形态的交锋。在宫廷式爱情模式中男性通过想象一个爱欲对象并饱受相思折磨从而获得智识,提升自我并成长。宫廷式爱情模式中女性只是欲望的对象,是男性自我升华的工具,而非主体;而在浪漫爱情故事模式中虽然有以爱情掩盖家庭中的权力不平等之嫌,但女性在爱情中的主体性被逐步确认,非常有利于以核心家庭为生产单位的新兴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确立。因此,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爱情故事的广泛传播巩固了更适应于新兴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关于家庭与婚姻的意识形态。

思政融入

1.解构普适与自然

学习了阿尔都塞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后,对某些概念声称是“普适的(universal)”“自然而然的(natural)”你如何看待?过去,我们主要将意识形态与阶级斗爭联系,而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从历史的角度思考爱情意识形态的改变让我们意识到,不仅是是在公共领域,在传统上认为是私人领域的诸如欲望、爱情等也是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我们对欲望对象的想像,对爱情模式的想象等等哪怕是最隐秘的私人领域,都会受到社会文化等意识形态的影响。以此推之,我们的思考,我们对未来的想象,都不能脱离所处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我们的爱欲,如我们对爱欲对象的想像,爱情模式的想像是纯自然的、生理的还是不可否认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引导学生意识到,对于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流派而言,普适、自然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是有意制造的幻觉,遮掩的是这一概念背后的意识形态纷争。

2.自由的真正内涵

用意识形态理论深刻思索个体自由,使学生意识到没有绝对的自由。当个体认为某事是理所当然的、普世的其实就是陷入某一特定意识形态中而不自知,自觉延续服务于某一特定阶级利益的秩序。对自由的想象也是如此,不能仅有空洞的想象或幻觉,还要理解自由的具体内涵。自由并不是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为首先,你的想象与思考就不是自由的,是受你所意识不到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认为自己拥有自由,可以不受任何操纵地选择,本身就是一种特定意识形态,是特定意识形态有意制造的幻觉以延续其特定社会秩序。

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我们需要意识到,没有绝对的自由,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思考而获得更大的自由——那就是思考你拥有的选项背后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因素。更大程度的自由来自于你的批判性思维,来自于你对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深层次思考,结合个人、集体、国家、人类命运做出选择,而不是在空洞的自由的旗号下,意识不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不经过深层次的思考,追求你想象中的其实是虚幻的自由——那种往往是被看不见的手操纵的“自由”。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方法论,实践论,认识论,帮助我们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认识这个世界。掌握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能提高我们的判断性思维,更深入地认识自我,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更好地改造我们的世界。

重要意义

1.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与党中央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特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本课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莎士比亚戏剧进行深入解读,拓展了文本的深度,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我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

2.马克思主义与莎士比亚研究、文学研究的深度结合与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本课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莎士比亚戏剧进行深入解读,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疆域的拓展以及深化,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与前沿性,既源于时代,又超越时代。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深化学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理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力量,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

3.促进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流与合作,增强理论自信,共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直在茁壮成长,对西方文学文化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意识形态理论为例,从马克思提出意识形态理论,到英国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雷蒙·威廉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主导意识形态、新兴意识形态理论,再到阿尔都塞提出的前意识领域的意识形态理论,以及詹明信提出的政治无意识理论(Political Unconsciousness)对意识形态理论的拓展,这些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西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比较深远的,向学生介绍上述理论渊源有助于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的理解,促进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交流与深化,增强理论自信,共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N].人民教育,2021-03-06.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3]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1).

[4]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5-19(1).

[5]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5-5(1).

[6]冯梅等:以思政案例为载体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20:37-39

[7]Kavanagh, James H.“Shakespeare in Ideology” Alternative Shakespeare. London:Routledge,2001[C]147-169.

[8]Callaghan,DympnaC.“The Ideology of Romantic Love” in The Weird Sisters. London: Blackwell,1994[C]59-1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文学阐释的维度与视域融合”(项目号:20FWWB001),“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项目编号:GD18XWW08)”学科共建项目“经济—文学批评理论视域下的莎士比亚戏剧研究”。

作者简介:焦敏(1974.11.5-)女,汉族,广东省广州市人,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双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英美文化系主任,阐释学院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莎士比亚戏剧研究、文学文化阐释学研究。

猜你喜欢
罗密欧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素描)
传统戏剧——木偶戏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一只狗的遗愿清单
一只狗的遗愿清单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遗愿清单
“像莎士比亚一样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