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执念,一如当初

2022-05-16 19:08唯见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5期
关键词:发表文章报刊亭杂志

唯见

刚结缘时我怎会想到,在后来的后来,我和她之间擦出了很美的火花。

我的父亲是一名乡镇干部,办公室里有很多杂志,星期五放学后,我就跑去他单位,一边看杂志一边等他。周末我们一家三口会去爷爷家,我便把新到的杂志整理好一起带过去。

晚饭后,爷爷左手抱着我,右手举着杂志读故事。那叠常看的杂志里,《婚姻与家庭》一直霸占着第一位。就这样,杂志里的故事,成了我记忆中“爷爷的故事”。虽然我常常听着听着就睡着了,但爷爷会一直讲,等我醒来还在他怀里,就会撒娇要求他重讲一遍,而爷爷永远笑呵呵,绝不言烦。

当时才读小学的我,喜欢边整理边念叨杂志的名字,“婚姻与家庭……”那时我觉得,这本杂志的名字字数比别的杂志多一点,故事也更好看一点,但那时根本不会想到,在后来的后来,我和她之间,产生了很美的火花。

我的妈妈也很爱看《婚姻与家庭》,报纸杂志从爸爸单位到爷爷家,最后一站是她手里。每次她都要从那一叠里首先翻出印有人物封面的《婚姻与家庭》看,早上站阳台上迎着阳光看,中午做完饭在竹椅上喝着茶看,晚上坐在书桌前映着台灯看。什么新鲜资讯、持家之道、婚姻智慧,都成了她和老姐妹们散步时的谈资。她总是推荐给周围的人:“你们也去看看这本杂志嘛,婚姻与家庭,妇女同胞绕不开的话题嘛!”

有老姐妹开玩笑:“你女儿挺有文采的,让她也写写好不好,我们什么时候能在上面看到熟人的文章呀?”妈妈把这话告诉我,我腼腆地笑了,心里有点儿为难:唉,谈何容易呀!

大学毕业后,我成了一名记者,也认识了生命里的贵人—我的师父魏老师,一位有文学情怀的新闻人,《婚姻与家庭》的老作者。我经常能从他的办公室看到一叠叠文章发表后寄来的样刊。每次我都会借来阅读,先把他的文章看完,然后对比自己写的,再看别的文章。我很羡慕魏老师,他能在这本杂志上发表文章,虽然我小时候就“认识”了《婚姻与家庭》,但我却与她一直不够亲近。

后来,我换了工作,换了城市。我工作的城市里报刊亭很少,即使有,里面也都是小孩子的图画书和当地的报纸。报刊亭阿姨见我常常“不死心”地留恋摊前,便問我在找什么杂志。听我一番说道,阿姨大腿一拍:“包在我身上,我帮你问问去。”从那之后,《婚姻与家庭》杂志便成了我家一位稀客,虽不常来,但每次相见,我必与她相谈甚欢。

渐渐地,我已经不再满足跟她只是“你说我听”的朋友,我想参与得更多。在魏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纪实类文章写作,变身为杂志的“新作者”。我幸运地遇到了好的引路人和耐心而热情的编辑,在《婚姻与家庭》上发表文章,成了一件细水长流的事。一晃,我也成了一名“有点老”的作者,但每次文章发表拿到样刊,我发现自己还是跟第一次一样兴奋而激动……

而今,我的师父魏老师已因病去世两年余了,只要我在《婚姻与家庭》上发表文章,我都会发微信给他,虽然他的微信已经永远无法回复我,可这份执念,就像我对这本杂志一样,一如当初。

感谢《婚姻与家庭》,让我能用这种最美好的纪念方式勤奋写作,纪念恩师。未来,我还将与每一个爱我的、我爱的人携手走过漫长岁月。

猜你喜欢
发表文章报刊亭杂志
城市中的另一种风景:报刊亭
城市报刊亭是一块文化试金石
国内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现状
德媒:伪科学期刊已泛滥成灾
城市需要更加美好的报刊亭
杂志收纳碗
车站的报刊亭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浙江省各地级市在本刊刊登文章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