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识·趣探·趣扮

2022-05-16 13:24柯冬琳施佩佩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戏曲艺术音乐教学

柯冬琳 施佩佩

[摘   要]越剧作为浙江省的重要戏剧剧种之一,获评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艺术内涵。依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与原则,从越剧进课堂的现存问题出发,开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建构“趣识”“趣扮”“趣创”的系统性实施方案,积极推进实施越剧进课堂,对提升学生艺术审美素养,弘扬民族音乐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学;越剧;戏曲艺术;儿童主体

越剧作为我国戏曲第二大剧种、中国戏曲改革的典范,一直以其清悠婉丽的声腔、真切动人的表演以及江南地方特色而为人喜爱。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出台的《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对推动戏曲进校园提出了明确要求。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实验小学作为温州越剧演艺中心的“越剧基地学校”,充分发挥现有师资和专家的指导力量,积极推进越剧进课堂与越剧社团建设,探索民族戏曲艺术融入音乐课堂的常态化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戏曲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同时继承发展戏曲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越剧进课堂存在的问题

1.儿童学习兴趣不高

快餐文化的不断涌现,使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流行文化的极大冲击,人们对传统戏剧的关注度和喜爱度逐渐降低,尤其是少年儿童,往往更热衷于流行音乐,而对戏曲类艺术形式不甚了解,并因此而兴趣淡薄。此外,戏曲类音乐在教材中占比较小,教师缺乏戏曲理论专业知识甚至本身兴趣淡薄等,也都是学生对戏曲兴趣不高的重要原因。

2.主体性体现不明显

所谓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处理外部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传统越剧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沿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示范,学生也一字一句、一招一式地模仿。教师在教学中大多只关注学生模仿得像不像,而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学生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模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主体性的缺失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弱化,创造力不足。

3.教学目标有失偏颇

当前的越剧教学更多关注的是认知和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事实上,通过让学生感受越剧艺术的优秀文化,可以使学生明白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有责任、有义务进一步继承和弘扬越剧精神,从而树立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

二、越剧进课堂的实施策略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指出:“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传统音乐资源应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将本地区民族戏曲音乐——越剧作为学校地方课程资源引入课堂,不仅符合课标提出的理念,同时也可以填补地方音乐课程资源的空白,更是传承和发展地方戏曲的重要举措。

1.趣识:“越剧表象”与“儿童主体”互融互通

(1)揭开面纱“识”越剧

受网络和快餐文化的影响,本地学生虽身处越剧艺术之乡,但对越剧却知之甚少。因此,从多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越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科综合性,引导学生将历史、地理、艺术等人文知识与越剧相关联,从多角度帮助学生了解越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

(2)因势利导“知”越剧

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阶段性特征,需要教师因势利导,不断强化。在初识越剧的教学后,学生们对越剧产生了初步的兴趣,在观看越剧视频时还情不自禁地低声跟唱或模仿动作。这时教师可以引入经典的越剧唱段,通过聆听体验,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越剧的语言、唱腔等艺术特色。例如,教师与学生共同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传说故事,聆听经典唱段《十八相送》,并在欣赏后鼓励學生围绕表演内容与唱腔特点进行自由发言。通过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尽管越剧的语言基础是嵊州话,偏向吴方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其优美动听且极具江南灵秀之气的演唱仍然可以使学生大致了解剧情的来龙去脉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2.趣探:“越剧表现”与“儿童体验”情境相融

(1)聆听:唱腔婉转动人

越剧艺术形象主要通过剧目、唱、念、做等综合因素进行塑造,其中唱腔具有很强的独特性,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儿童感受越剧,学习越剧,在未来的生活中传播越剧文化,最简单且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聆听和演唱。

在教学《红楼梦》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时,为让学生了解到越剧不同角色和流派的唱腔特点,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并与同伴分享。“贾宝玉角色是徐派小生,代表人物是徐玉兰,演唱高昂奔放,热情激越,大气豪放。”“扮演林黛玉的代表人物是王文娟,唱腔朴实流畅,韵味浓郁,雅而不失娇嗔。”学生边议边听边加以模仿,感受着越剧唱腔的婉转悠扬。

为使学生品味原汁原味的越剧唱腔,学校还聘请戏曲协会的专业演员长期进课堂助教,用精彩的示范表演,让学生更加深刻、全面地感受到越剧声情并茂、内敛含蓄之美,获得了精神愉悦与艺术享受。

(2)观演:动作允洽夸张

越剧表演除了唱词与唱腔,还包括走板、身段、眼神、表情等多种表演技巧。动作是越剧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它源于生活同时又极具概括、夸张、凝练的特征,是人物内心活动的写照,能够将戏剧冲突以外显的形式传达给观众,具有重要的意会作用。

例如,在越剧的动作内涵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注意梁山伯在唱“小九妹是否是祝英台”一句唱词时的手势,帮助学生感受梁山伯内心的疑虑。同时,介绍这一手势的涵义与动作要领,并鼓励学生尝试做一做,从而激发学生探究与实践的欲望,深入了解越剧的艺术表现方式。

此外,学校还定期带领学生走进戏曲协会,通过亲自观看专业演员的排练和演出,模仿演唱、表演动作等实践,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越剧的魅力,积累感性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奠定基础。

(3)領悟:舞台想象留白

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在舞台布景上有很大区别。西方戏剧舞台布景以写实为主,在表演过程中的背景转换或者时间变化,都需要进行场景的真实切换。而越剧舞台布景简洁、明快,需要表演者通过动作、眼神、表情等将情境和感情等信息生动地展现出来。例如,人物一个翻身意味十万八千里,手指一点眼前便是良辰美景。抽象且传神地反映了戏曲艺术对意境美的无限遐想,也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3.趣扮:“越剧传承”与“儿童成长”相得益彰

(1)层层递进,大胆表演,彰显个体性

由越剧欣赏到扮相表演,学生需要从既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出发,在充分体验和实践的基础上,由简入繁地掌握一定的表演方式,同时解放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表演天赋。例如,在教学《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段《我家有个小九妹》时,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先随音乐走位和表演动作,然后再加上唱腔,最后基于学生对唱段隐喻内容的理解,再进行充沛的带有情感的情景演绎。

为迎合小学生偏爱活泼欢快曲调的欣赏喜好,在选择唱段时要尽量选取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唱词浅显的片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加深学生对越剧艺术特征和内涵的认识理解,还可以将民族地方音乐《采茶舞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等相关题材的音乐作品和越剧进行比较鉴赏,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表达。

(2)强调实践,大胆想象,发挥创造力

越剧教学是艺术实践的过程,在唱、念、做、打的模仿、体验与表演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不同流派、不同演员的表演,引导学生从中揣摩表演者独特、丰富的动作表情,并领会其中隐含的心理变化。

例如,在教学《穆桂英挂帅》唱段《辕门外三声炮》时,教师先播放吕派名旦、表演艺术家吕瑞英的演唱视频,使学生感受到“吕老师声音浑厚,颇有将帅的风范”,并对洒脱奔放的山膀、顺风旗、云手、台步等表演动作进行模仿。这时教师又呈现了另一位表演艺术家吴素英的表演,学生们又从中感受到了别样的精彩。经过理解与想象,学生进行了创造性的表演,并通过评价、讨论、切磋,使表演更优化。

(3)搭建舞台,多元评价,传承戏曲精品

舞台是演员梦想起飞的地方,对于学生们来说,越剧舞台也是他们放飞自我、追求美好的起点。在越剧进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了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及多元化评价,使学生们可以有更多、更广阔的空间施展自己的才华。

例如,在日常音乐课堂越剧教学中,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自我展示与评价;在学期末,由小组推荐代表进行越剧选段表演,胜出的小组可以代表班级在全校的“六一汇演”和“迎新年汇演”上亮相。此外,学校还举办“越剧节”,根据每个班或小组的表现,进行多元化评价,产生小百花奖、最佳剧目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舞美奖等多个奖项。同时还组织年级段评选出的优秀分子整合排练,在学校星梦舞台、十岁成长礼、越剧进校园等重大活动中进行表演。

随着越剧进课堂教学的深入,学校的越剧表演还走出了洞头区,走向温州市。不断丰富的演出经历使学生们倍感自豪,学习越剧、钻研越剧的氛围越来越热烈,对于民族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也更加自觉、自信。

三、结语

综上所述,越剧教学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强调艺术实践,鼓励艺术创造,为学生开启了愉悦身心、健康成长的美育路途。越剧这一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精品,正在在儿童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烂花朵,实践着传承中华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使命。

(责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

猜你喜欢
戏曲艺术音乐教学
浅析琼剧艺术的发展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戏曲艺术生存之我见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舞台灯光在戏曲艺术中的意义
浅谈广西地方戏曲如何继承和发展
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黑土评剧迎来希望的春天
论戏曲舞台时空的特殊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