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写字教学与书写能力要求的百年嬗变

2022-05-16 22:33杨建国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嬗变

【摘要】从清朝末年现代教育思想的萌芽到《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小学习字教学始终受到学校的重视。从 1927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22年间,课程标准经历了多个版本的变化,但写字始终列为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至今,写字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书法教育的提出,强调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语文教学要想从根本上重视写字与书写能力,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写字与书法,能力要求,嬗变

一、清末至民国时期小学阶段有关写字的规定

从清朝末年现代教育思想萌芽到《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教育改革开始转向新的现代课程理念,小学习字教学仍然被学校教育视为重要的基本功训练。

1.清朝末年的相关文件对习字的规定(1902~1915)

1902年,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订《钦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又称“壬寅学制”。在《钦定小学堂章程》中,习字方面的要求有:第一、二年习字(今体楷书),第三年习字(同上学年,兼习行书)。[1]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中,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在写字方面的要求有:第一、二年习楷书,第三、四年习行书。[2]

清朝末年,我国尚处于传统文化教育盛行期,尽管开始了新学制的改革,但在习字教育方面的要求还是非常严格的。那时的孩子,七岁进入初等小学堂练习楷书,十二岁开始接触行书,十五岁进入行书的练习。尽管相关文件写得简单,实际上学生花费的时间非今日可比。在以“读、写、作”为一体的母语教学中,相关文件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一直是獨立存在的,学生的书写能力自然很强。

2.民国初期小学关于写字的要求(1916~1928)

1916年1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了《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文件中关于写字方面的规定有:教授文字的“读法、书法、作法”“书法所用字体,为楷书及行书”。[3]

1923年6月,吴研因起草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颁布,“程序”部分规定:第一、二学年是写字的设计练习[4],第三学年是楷书的临摹[5];第四学年同第三学年,加行楷书和简便行书的练习[6];第五学年同第四学年,加行书的练习,可临帖[7];第六学年同第五学年,注重行书的练习,加通行草书的认识[8]。

从这一时期颁布的《国民学校令施行细则》和《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可以了解到,写字教学仍然独立存在。第一、二学年以设计练习基础的写字教育为主,第三学年开始楷书的临摹。第四学年除楷书外,增加行楷和简便行书的练习,这与清末时期的相关文件要求基本一致。第五学年增加了临帖。第六学年注重行书的练习,增加了对通行草书的认识。

3.国民党统治时期颁布的课程标准关于写字教学的要求(1929~1949)

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1949年,其间共颁布了五个课程标准。1929年颁布了《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1941年颁布了《小学国语科课程标准》,有关写字部分的要求摘录如下。

●第一学年(初小)

(1)写字姿势的训练。(2)简易熟字的笔顺和习写。(3)注音符号的习写。

●第二学年(初小)

(1)写字的基本训练。(2)单体字和合体字的偏旁、冠脚、部位等的辨认。(3)正书中字的影写和仿写。(4)注音符号的习写。(5)写字工具(笔墨纸砚等)的运用和收藏。

●第三学年(初小)

(1)写字的基本训练。(2)熟字的结构、部位的辨认。(3)正误字的辨认。(4)正书中小字的仿写。

(5)中小字的应用。

●第四学年(初小)

(1)写字的基本训练。(2)字的结构、部位的辨认。(3)正误字的辨认。(4)正书中小字的仿写。(5)中小字的应用。(6)简易行书的认识和试写。

●第五学年(高小)

(1)正书中小字的习写。(2)实用文的应用习写。(3)简便行书的认识和习写。

●第六学年(高小)

(1)正书中小字的习写。(2)实用文的应用习写(注重实用文的格式与行款等)。(3)简便行书的习写。(4)通用草书的认识。

纵观这一时期的课程标准,单就写字这项内容来看变化不大,在年段的具体安排上有一些调整。写字一直被课程标准列为与说话、读书、作文并列的四大板块之一。综合来看,写字教学有以下特点。

(1)写字训练要求表述越来越具体、清晰

1929年的《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在“教学方法要点”里关于写字的要求只讲了三点,到了1948年课程标准在“教学要点”里关于写字的要求大小点列了十一项。从写字的姿势、工具、桌椅排列,字的笔顺、结构、位置,再到影写、临写、自由写,时间安排、参观学习、举行比赛等,讲解得十分详细。

(2)注意写字在各种实用文中的应用练习

实用文的书写练习,如布告、书信、报告、通知单、契约等,被纳入书写的重要练习之中。这些书写练习对于培养学生规范的写字意识十分必要。

(3)书体的学习呈现循序渐进的过程

1929年课程标准规定,初入学堂首先是简易熟字楷书(正书)的书写,第三、四学年是正书中小字的习写、简便行书的学写,对行书俗体、破体、帖体字等的认识。第五、六学年增加了对通用草书的认识。到了1948年的课程标准,对草书的认识已不再列入教学要求。对楷书、行书、草书的学习掌握变化,反映出毛笔书写能力的蜕化。这与硬笔的普及有很大关系。

(4)书写工具的变化

对硬笔的使用首次提出要求是1932年颁布的《小学课程标准国语》“教学要点”部分写字的第26条:“初学写字应用铅笔,以便操纵。至二年级,除铅笔字仍须练习外,开始注意毛笔字的训练。至五六年级得兼课钢笔字的训练。”[9]之后的课程标准便要求一年级主要使用铅笔(或石笔)书写,二年级开始重点学习毛笔的中、小楷书写。

(5)写字课有规定的时间安排

从1929年课程标准的规定到1932年至1948年课程标准规定的周课时来看,三至六年级用于写字的时间从120分钟减少到60分钟,降幅很大。这与各学科的时间分配比例变化有很大关系,也是写字教学走向衰弱的表现。

二、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的教学大纲在写字教学上的变化

就小学语文学科来说,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先后正式颁布了五个教学大纲和一个课程标准:1956年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78年颁布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和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10]就写字板块的内容来看,大体与民国时期的课程标准相差不大。

现列举1956年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有关写字部分的要求:

●第一学年(99课时,另有3课时并入准备课)

1.教儿童知道写字的正确姿势,依照着做,并且养成习惯。2.教儿童学会怎么样拿铅笔,怎么样削铅笔,怎么样保护铅笔。3.教儿童学会怎么样安放习字本和书面作业簿,并熟悉习字本和书面作业簿上的格子。4.教儿童作画线练习和书写各种笔画的练习,培养他们正确地运用前臂、手腕、指头和正确地运用目测的技巧。

●第二学年(初小102课时)

1.巩固第一学年第一至第四项的各种技巧。2.按照系统的写字教材进行学习。3.逐渐培养儿童加快书写速度的能力。

●第三学年(初小68课时)

1.巩固第一学年第一至第四项的各种技巧。2.教儿童学会如何使用钢笔、墨水、吸墨纸(或如何使用毛笔、墨、砚台)。 3.按照系统的写字教材进行教学。从本学年起,以培养儿童掌握汉字的各种结构形式和各种结构配合时的比例的技能为重点。4.逐渐培养儿童加快书写速度的能力。

●第四学年(初小68课时)

1.巩固第一学年第一至第四项和第三学年第二项。2.继续第三学年第三项。3.培养儿童加快书写速度的能力。

第五学年(高小)、第六学年(高小)无具体写字任务安排

1956年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教学大纲。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有关写字方面的要求叙述得比较简练,没有1956年要求得详细,仅补充了第五学年和第六学年的写字要求。总体来看,这一时期有以下特点。

内容的表述更加清晰、明确。这主要体现在一年级有关写字的要求上。1956年和1963年的教学大纲强调了笔画名称、笔顺、执笔方法、运笔方法等,强调了初学写字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性。

1963年的教学大纲第一次将写字板块归到识字,提出识字写字板块。这一变化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写字作为独立板块存在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将写字附属于识字,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写字的地位仍在逐步下降。

书写工具的转化。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传统的毛笔被硬笔所代替,一、二年级使用铅笔或石笔,三年级开始学用钢笔和毛笔。整体向着硬笔书写发展,毛笔书写能力进一步弱化了,但直到1963年的大纲仍然在要求“用毛笔写大字和小字”。

不再强调书体的学习。除1950年的相关文件有各年级正书的书写和四、五年级行书的学习要求外,之后的教学大纲均未提到不同书体的学习。甚至在1956年的大纲中,五、六年级不再有具体的写字任务安排。这反映出写字教学开始弱化,特别是毛笔写字不再被重视,更谈不上认识草书了。

三、改革开放至今写字教学的发展与书法教育的提出

1978年2月,教育部頒发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结束了自1966年以来语文教学、教材、教研混乱的局面。这部大纲承袭了1963年的大纲,将识字、写字放在一起。

1.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要求

1978年颁布的教学大纲中有关写字的要求叙述得比较简练,不够具体。我们看一下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有关写字的要求。

●第一学年

学习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工整、干净。要激发写字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第二学年

继续练习用铅笔写字,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下学期开始练习用毛笔描红,学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运笔方法。学会使用、保管写字用具。

●第三学年

能比较熟练地写铅笔字。开始练习用钢笔写字,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开始用毛笔仿影,做到写字姿势端正,继续学习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培养使用、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第四学年

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开始用毛笔临帖。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五学年

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继续用毛笔临帖。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六学年

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继续用毛笔临帖,开始练习用毛笔写小楷。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与1986年的教学大纲相比,写字部分的要求变化不大,有些地方作了调整。例如,第一学年提出了“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培养写字兴趣”;第四学年原来的“开始用毛笔临帖”改为“用毛笔仿影”;第五学年才开始临帖;第六学年原来的“开始练习用毛笔写小楷”,语文课不再要求写小楷,从此小楷的书写成为过去式。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大纲时代过渡到以学段为主的课程标准。现摘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关写字的要求如下。

●第一学段(一至二年级)

(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2)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学段(三至四年级)

(1)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2)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三学段(五至六年级)

(1)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2)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综观这一时期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有以下特点。

第一,识字和写字合成一个板块。传统教学中,一直将写字作为独立板块,识字融在写字里,以写字为主。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写字附属于识字,写字的主要任务是会写生字,而写得美观不是最主要的了。

第二,对学生书写能力分要求降低。书写能力伴随着多媒体科技的发展日渐蜕化,尽管教学大纲有明确规定,铅笔、钢笔、毛笔在各年级的安排十分清楚。但在实际教学中,学校的关注点多在考试分数,对书写美观的要求则越来越低。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冲击,学生的书写能力下降得很厉害。

第三,毛笔教学名存实亡。从教学大纲的要求来看,二年级下学期就要开始用毛笔描红,五年级开始要求学生临帖。但在实际生活中,硬笔的使用率很高,毛笔则变成少数人展示书法艺术的工具。因而,在学校的写字教学中,很少有学校拿出时间来教授毛笔字。

第四,“硬笔”书写概念的出现。随着现代社会技术的发展,书写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不再仅仅是传统的铅笔、钢笔了。特别是钢笔,已很少有人使用。鉴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硬笔”的概念。

第五,课程标准除规定具体的书写要求外,还规定了要在每堂语文课中拿出10分钟进行硬笔书写,毛笔书写则为每周1课时。

2.书法教育理念的提出

面对学生书写能力普遍下降的问题,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教育部不仅连发数文强调学生写字的必要性,而且于2011年又将中小学的写字要求上升到书法的高度,颁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可谓力度空前。该纲要不仅要求练习书写技能,更提出了“学习欣赏书法作品”的要求,要求学校开设书法课、合理安排书法教育的教学时间,并提出要对书法教育的学生用书进行审查。

四、写字与书法教育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启示

从写字教学与书写能力要求的变化情况来看,现在人们的整体书写能力严重蜕化。因此,当前语文教学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1.提高教师的写字与书法能力

过去的中等师范教育非常注重培养师范生的基本功,包括“吹拉弹唱”“三笔一话”等的训练。目前,一些学校也开始关注教师的书写训练,从“三笔”字入手,甚至提倡练习毛笔书法,这些措施很有意义。

2.在“双减”政策下抓好学生的书写训练

要做到书写美观,是要花许多时间练习的。当前“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变得更加宝贵。低年段不能留书面家庭作业,练字就要在学校完成,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究书写指导方法,从一年级抓起,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使其终身受益。中高年级可以布置在家练字,巩固书写,避免生疏。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学习书法,提高鉴赏力。

3.减少多媒体的负面影响

如今的课堂,教师不再重视板书的书写。许多专家呼吁,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要带头手写板书,让学生体验运笔之美,以更好地模仿教师书写汉字。要尽量减少多媒体代替教师的书写示范,让学生通过教师的一笔一画感受汉字的韵律美。平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手写作文,培养其处处要写好字的意识。

4.应将书写纳入对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中

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书写能力均出现了问题,有关文件要求的书写评价各项指标不能有效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有关文件明确要求,中小学书法教育不举行专门的考试,不开展书法等级考试。写字不用考试的心理,使得教师往往只重视让学生刷题而忽略了写好字。笔者建议,平时要加强对学生作业书写美观的严格要求,并将其列入成绩;期末考试应设立专项的书写分数。这样才可能引起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视,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5.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

现在的语文教师大多没有书法学习经历,而专业的书法教师又不一定熟悉语文教学。针对这种情况,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职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在写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立足指导学生写好硬笔字,不要过分强调练习书法。即使学习毛笔字书写,也不要一开始就上升到“书法”这样的高度。小学书法教育重在打基础,培养兴趣,而不是停留在“书法”概念上。

参考文献

[1][2][3][4][5][6][7][8][9]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语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9,12,13,14,14,14,14,29.

[10]杨建国.语文口语交际概论[M].广州:廣东教育出版社,2015:39.

猜你喜欢
嬗变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双性同体意象及其嬗变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集方式的嬗变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
香港黑帮电影的叙事嬗变与未来
美国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形式的嬗变与改革实践
明传奇钩沉
传统孝道的嬗变及原因
广播电视网络的嬗变
论北宋美学的嬗变与宋代文书的话语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