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对如何提高美术课堂吸引力的思考

2022-05-16 15:16孔玉
锦绣·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减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孔玉

摘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美术教学,对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作用有一深刻认识,帮助学生切实感受到美术在实际生活中独一无二的价值。”结合教育部提出的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的新要求,广大教师都应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勇于投身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准确把握学情,注重因材施教,不断提高课堂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美术教师可以把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到课堂上,开启多样美术课,增加课堂的吸引力,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体验和积极情感体验中感悟生活,并展开美术学习。本文就“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美术课堂吸引力,开启多样美术课进行了思索,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吸引力;生活化教学;多样美术课

美,其实并不是一幅单纯的画儿,上美术课也不是只是学画画儿这么单一,美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拥有一颗柔软、敏锐、聪慧的心,透过这颗心他们才能充满自信地走进这个世界,去领略和欣赏生活中种种奇妙有趣和美丽的现象。美术课的真正内容,其实应该是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孩子通过创作或欣赏的过程,在内心产生欢愉和自由的感受。作为一位小学美术老师,能上课教画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能利用上课40分钟的渲染和熏陶,使孩子在感受美、表现美的同时,陶冶他们的情操。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的新要求,每一个教师都应深入研究课程教材,深入思考,准确把握学情,注重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求知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萌生探究学习的想法,体验学习的乐趣,让孩子们都能徜徉在多彩的课堂里,从而使课堂更具吸引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美从生活中而来,而学生接受美育的主要渠道就是美术教育,所以美术教育应紧密联系起生活,并采取生活化处理手段处理美术教材。对此,就需要教师立足于生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新课改理念,积极创新方法,合理设计、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把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激发出来,进而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一、搜集生活化教学材料运用于教学,增加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

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大部分课程均可将生活性体现出来,其立足于小学生的认知,结合了生活和美术,有助于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艺术认知。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应立足于教材特点,对教学材料进行整合,针对生活中有价值的,能够利用的元素展开深挖,使学生的创新力得到有效培养[1]。比如,在教学“纸拖鞋”一课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好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拖鞋样式,之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自行设计、制造。因为学生非常熟悉,对其性质也十分了解,所以便可以自如操作,进而产生奇思妙想。本课教学重点即借助纸张计拖鞋,但笔者认为,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不应受限于课题,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对大量生活化材料进行搜集,只要将自己的创作完成,都值得肯定。学生利用纸板制作墙体,并和小木棍等其它材料相配合,最终制作出了房子;借助硬纸进行“灯笼”的制作;通过易拉罐和纸张制作“笔筒”,这些均将他们非常强的创造天分展现了出来。对小学生而言,提供了更加开放的创新空间给他们,加深了学生对生活与艺术之间联系的认识,增加了对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的认识,从而达到提高美术课堂吸引力的目的。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课堂吸引力。

要想课堂吸引力,就必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主要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将学生的学习实际、年龄特点与心理状态所联系起来而创设的教学情境,营造出浓厚的生活化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进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产生情感共鸣,进而积极参与美术学习,对美术作品予以感悟[2]。比如,在进行“小小食品店”的教学时,教师可事先在教室中放置一些食物,如面包、蛋糕等,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播放相关视频给学生观看,他们用眼睛进行观察。在浓厚的生活化氛围中,学生慢慢的就用彩泥制作出了各種食品,并进行了积极交流,迫不及待的想将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能够看出,创设生活化情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有助于学生一边创作,一边拓宽自己的审美思维与想象空间,并对生活之美予以深刻感悟。

三、调动学生的生活认知,提高学习的吸引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较强的认知基础和丰富的生活经验,调动其仅有的认知,结合美术学习,会让其印象深刻,视野也会变得更加开阔[3]。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是,教师需把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尽可能吸引学生参与,把其生活经验调动起来,对美术教学和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予以充分体现。如:从大自然中寻找创作源泉——捕捉美,激发他们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就会达到“举一反三”创造美的目标。教《影子的游戏》一课时,我选择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带领学生到阳光下找自己的影子,体会身姿变化带来的影子造型之美,相互描绘影子、加工、美化影子,创作出多姿多彩的“影子画”。又如,我们在教学“春节到”一课时,教室可选择如此导入方式:大家知道的节日有哪些(出示图片)?你们可以将图片上的节日说出来吗?学生们都非常希望表现自己,因而回答的非常积极。特别是在说到“春节”时,更是表现得十分兴奋,这个时候师生一起对过年时的场景进行回忆,引导其将气球彩带舞台,各式各样的道具和儿歌等说出来。随着学生完全融入情境,教师再将任务布置给他们,要求其完成一幅和春节有关的画作,描绘出自己刚才所构想的场面。如此的美术创作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之上的,学生们参与难度不会太大,学习的吸引力就会大大增加。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一)立足生活,减少统一,鼓励求异。

在传统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多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把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出来,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增强[4]。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践行新的教学理念,通过生活化的课堂引导方式将学生的想象力予以激发,便于学生把生活中的事物结合起来,促成大胆的想象与创作。以《蔬果的联想》一课为例,教师就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对作业进行合理布置,也就是让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蔬果予以留心观察,让其把觉得独特的带到课堂上。在之后的课堂上,有学生带来了如篮球一般大的南瓜,像人形一样的葫芦……接着教师再组织学生把这些蔬果放置在教室四周,让大家欣赏。这些蔬果本就是一种很独特的授课教材,通过蔬果来开展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对这些美进行再创造。

由于小学生处于人生思维最自由宽松、最独立,没有束缚的阶段,是培养求异思维的最佳时期。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多从生活中去挖掘教学资源,给学生少一些统一的要求和限制,多一些求异思维的鼓励和引导,使他们在教师的提示暗示下,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敢于表述自己的奇思异想,并通过不同于他人而自己最喜欢和最擅长的技法去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要引导他们对所见的事物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知、去探究,用自己喜爱的色彩、线条去自由表现自己的世界。如:我设计的一课《偶然与想象》,就是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鼓励学生由偶然产生联想,继而发现美创造美。我设计的《创意绘画——仿米罗画》,也是通过让孩子们欣赏各种不同画种把对这些画的理解感受表现到创意绘画中去,启发引导他们运用合适的绘画工具来表现。

(二)创设体验式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学会体验。

美术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尝试,尝试材料的性能,尝试方法路子,尝试走近画家,因为真切的体验和感悟会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审美观。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如:《美丽的染纸》让学生通过染纸的制作,体验生宣纸的特性及颜色调配,《会摇动的玩具》让学生通过体验纸的特性,自己设计制作玩具,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画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在图案创作方面,通过录像、图片、标本、实物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概括它们的造型特点,结果同学们所创作出来的图案造型比起教师仅出示图案范画让学生欣赏参考制作出来的效果要好得多,图案作业造型要丰富、生动得多。

(三)立足生活,开放教学氛围

教师需要明白,所有的艺术创作、表现、审美,都是以“创意”为核心的,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进行调整,开放教学氛围,予以学生更大的创意、创作空间。

例如,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教师可以分别让学生进入大自然,去捕捉与季节变化相关的自然元素,如花朵、嫩叶、绿叶、枯叶、昆虫、露水、霜雪等等,然后将这些元素深刻的印在自己脑海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创作,利用这些元素,来表达自己对四季变化的审美和情感体验,这样一来便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五、开展活动生活化,让课堂学习多样化。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教师应对小学生的感受、体验、需求和愿望予以尊重[5]。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美术教师应选择恰当的机会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创设一个和学生生活、情感和需要联系十分紧密的美术学习空间给他们,最终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一)校园美术展览。将各种美术形式集中起来,让学生把自己的各项作品展示出来,包括科幻画、剪纸、卵石画、泥塑、书法等。通过让学生参观美术作品培养其审美能力,让他们在观察别人美术作品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

(二)设计美术日记。引导学生通过结合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自己所经历的一些有意义且有趣的事情。借以对其世界观予以培养,扩宽其知识面,丰富情感,进一步提高其审美情趣。让小学生在不同形式且有趣的美术日记中把自己的审美感受抒发出来,使之美育情操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开展舞台美术设计活动。教师需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利用起来,积极培养他们的美术创造力和创新力。比如,在开展学校或班级活动时,就可要求学生来担任活动的美术设计,由其负责设计这此活动的舞台。

综上所述,在双减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把美术和生活的关联充分利用起来,采取各种不同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能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多样,美术课堂也变得更具吸引力。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对生活有更深的体验和感受,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从而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有效培养,最终也能使美术课堂教学的最大效力得以实现。让我们一起立足生活,让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具吸引力,让孩子们都能徜徉在多彩的课堂里。

参考文献

[1]马江英.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探究[J].华夏教师,2019(28):35-36.

[2]朱立斌.浅析如何利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美术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09):14.

[3]陈红.关于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6(12):165.

[4]许伟. 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探微[J]. 教师, 2014(16):84-84.

[5]丁海華. 联结生活,感知审美存在——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例谈[J]. 小学教学研究, 2014, 000(001):19-20.

猜你喜欢
双减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