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画梅笔墨中的平面意识

2022-05-16 01:16高晓坤
锦绣·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华光金农金石

高晓坤

摘要:金农独特的经历造就了他不与人同的性格,进而演化到他独树一帜的艺术。他师古人却不泥古人,对书法金石味的嗜好,不密不疏的画梅主张,率意而为的一圈一点竟呈现出点线面统一而整体的平面意味。

关键词:“怪”;“拙”;节奏;平面美感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浙江仁和(杭州)人。一生曲折,中年后游历南北各处。晚年定居扬州,以鬻画为生。后为居士,世寿77岁,寿终于寺庙。他嗜奇好学,博学而多才。金农“五十始从事于画”,最初是从画梅、竹开始;他精于篆刻、鉴赏,也画鞍马,佛像,杂画。梅竹杂画每画毕,他必自做诗而题记,题记亦流露出他真实的心境。题记中有的自由萧散,有的有不满逸气,偶尔还会透露出寄人篱下的现状,如此等等。

金农自幼读书、习字,深具传统笔墨功力。五十始画,恰恰又省略了一个画家通常必有的基础训练过程,无形中摆脱了定式的束缚,而自书法中脱出。这使得他的绘画独具风貌,画常人未画之。他在《竹石寒梅图》中题识:“古来画梅谁最好,僧中独数华光老。华光钵衣付吾人,信手写来得其真。曾闻华光能画影,墨晕含苞偏耐冷。”华光和尚有“墨梅鼻祖”之称,可见金农画梅师承传统,取法乎上。“骨格雄伟……惨澹中有古气。”[1]这种独特的艺术观点在其梅花中表现尤为突出。

《冬心先生画梅题记》中题道:“画梅须有风格,风格宜瘦不在肥耳,杨补之为华光和尚入室弟子,其瘦处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客窗仿拟,以寄胜流。”“瘦”在其画梅早期即已体现,且终其一生手追“风格宜瘦”的梅精神。金农21岁拜师何焯。何焯是著名的文士、书法家,且收藏丰厚。金农得以研读了大量精品典藏。在着手绘画之前,金农俨然已是眼力卓然的鉴赏者。收藏丰富,见识广博,绘画初便风规自远。其章法亦是独具一格。《冬心先生画梅题记》中讲到“白玉蟾善画梅,梅枝戌削,几类荆棘,著花甚繁,寒葩冻萼,不知有世上人”,当是其追求的“秀骨清像”之梅的写照。

他画梅初始既定风格,不落繁简,取其中道,诚如《冬心先生画梅题记》所谓“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皆是世上不食烟火之人。予画此幅,居然不疏不繁之间,观者疑我丁野堂一流,俨如在江路酸香之中也。”他繁简不堕两边的主张使得画面“均衡”,看似平均的布置造就重复的梅花瓣排列,极具平面意趣。金农画梅多写生,脱离传统画梅之藩篱,梅花出枝极少穿插,出枝类似“平行排列”的布局同样呈现了一种重复美感,这使其梅具平面装饰之风。由点及线的画面形成一个二维空间,墙面与枝蔓呈现点线面的和谐关系而统一于艺术构成。他的《梅花三绝册之九》盈满的枝与花以右上之势生出,梅花瓣疏密得当,梅枝统一而极少穿插,再辅以富有韵律的苔点。由点及线,由线成面,统一于一整体中。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梅花三绝册之五》,左斜势的墙面占据画面大片中心位置,墙上数枝梅长势茂盛,欲出墙外,一枝探出高墙,与地面零零散散的花瓣交相呼应。上面便题有他的著名咏梅诗句:“横斜梅影古墙西,八九分花开已齐。偏是春风多狡狯,乱吹乱落乱沾泥。”依照一般观念,在画幅中间安置一堵墙是不容想像的,而正是他这种超越传统的独特布置,恰强化了其画面的平面感。

除了以上特点,金农追求金石,研究金石,这让他成为当时有名望的金石学者,也影响了他之画梅。金农常用“金吉金”的画款,以显示他的金石之好。金农青年时便收藏大量金石碑版,加之自幼累积的文化素养,以及对诗境的追求,涵养了他朴拙而具金石味的书法审美。由书法而绘画,造就了他的独特意味和艺术永恒性。金农常用“金吉金”款,流露出其金石之好。纵观金农画梅之作,墨色对比弱,使之相对均化,极其统一。八分渴笔,他具金石味的用笔充斥整幅。画梅贵在用笔,一以贯之。他一以贯之的是具金石味的用笔,笔笔写出,点构成线,线形成面。重复符号形成的点与面造就其有节奏的平面美感。

“中叶‘扬州八怪’的花卉,更有新因素……金冬心用篆隶法作画,古拙高奇,为赵之谦、吴昌硕的前驱。”[2]被誉为“扬州八怪”代表人物的金农,正是这种“怪”反应了他的艺术独特性而不予人同。他的画被后人称为“奇”、“拙”“冷”。而这种独特正是他“金石味”用笔所赋予的新奇意。从存世作品看,梅居多,其梅生拙秀雅,韻致高远,给人以超越画外的对生命真谛的思考。金石味的用笔从一而终贯穿始末,形成不奇而奇的统一画面。金农晚年用笔在书法中表现明显,肥瘦粗重转为细笔为之;间架结构保持“平结”,用笔细而凝,起笔留类似雕版的装饰锐锋之角,错落有致。瘦硬中得生拙,老辣里藏雅致。晚年这种用笔在画梅中更为凸显。扁方的梅瓣,内部错落有致的节奏,稚拙而生辣。《相鹤经》的题记中写道:“予年七十始作渴笔八分,汉魏人无此法,唐宋及元明亦无此法也,康熙间金陵郑簠擅斯体,不可谓渴笔八分,若一时学郑簠者,更不可谓渴笔八分也。”

金农除用笔、结体特点外,在用墨方面也提现了平面美感,追求“拙”与“涩”。通体淡墨勾勒梅花,与稍浓的枝干表现相得益彰。如《墨梅图》系列,浓淡相宜的笔墨描绘着冬梅的傲骨寒风。以点排列的梅花与墨色均匀的梅枝统一于一幅。姿态各异,墨色却无强烈对比,此致统一。他喜欢画江路野梅,并说:“野梅如棘满江津,别有风光不爱春。”画梅好似要避开春天。他画梅求“冷冷落落”之韵,他自己讲“每当天寒作雪冻萼一枝,不待东风吹动而吐花也。”“冒寒画出一枝梅”,要画出梅的冷逸。“画到十分寒满地”,梅总是和寒的感受表现在一起。“砚水生冰墨半干,画梅须画晚来寒”。而淡墨之梅恰恰是他用来表现这种冷凝的方式。无着色且以淡墨写就的梅花,无强烈对比的墨色变化,梅花铺面、无强烈的疏密对比而展开为满构图布局,通幅透露着装饰味的平面美。

金农的金石味特点给中国画传统带来一股新形式的清流,这使他在美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画梅对后世罗聘、赵之谦、吴昌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金农墨梅,其作品具有时代性,同时具有他艺术的永恒性。

参考文献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178页.

[2]童书业.《童书业绘画史论集》下,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40页.

猜你喜欢
华光金农金石
金石不朽 承载灵渠千年记忆
赤子之心 金石留痕——记旅美华侨、金石名家汤成沅先生
御日华光
图说书法
冷热
蝶恋花
抱朴子
画家也有经济头脑
金农出口成章
免费打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