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修复的概况与其艺术性的探讨

2022-05-16 07:36张对潮
锦绣·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修复艺术性

摘要:古陶瓷修复在陶瓷出现不久后就出现于世,其修复的方法也随着科技的进步而越发完善,从早些时期的“锔瓷”到现如今的新材料高科技修复,修复的效果也随之增强。在当今快节奏生产生活的社会上,陶瓷修复领域也有着很大变化,人们对陶瓷修复的必要性及残缺陶瓷本身的艺术性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以陶瓷修复为中心,阐述对于古陶瓷修复的概况及其艺术性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古陶瓷;锔瓷;修复;残缺;艺术性

1.用金属镶嵌工艺看古陶瓷修复的起源

1.1古陶瓷的修复起源

自东汉以来就有相对标准的原始瓷器,由于其当时的制作工艺相对简陋,也相对粗糙,其烧制也是十分的困难,其成品率较低,显得十分珍贵。在此之后的很多的陶瓷的制作也多为宫廷效力,像元代在景德镇设立的枢府瓷及后续的御窑厂等也能看出陶瓷生产的难得。因为陶瓷的质地硬脆且多为日用消耗品,也就难免磕碰,又因当时陶瓷的生产实属不易,就这样,慢慢的就在民间出现了陶瓷修复的工艺与行业。

古人语“俭以养德”。在生产资料严重不足的古代,能够得到一件陶瓷的器物,实属不易,有一些破损当然不能扔之不管,古代的衣物也都秉承着“新三年,久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原则。由于陶瓷的材料的特性,智慧的先人们寻找出用金属打造纽扣用于其上的方法,形成了“锔瓷”的补瓷工艺。这也就成为了最早的陶瓷修复。

2.2关于“锔瓷”的讨论

随着古代金属器的发现,对古代的玉器及木质的器物都有很大的修复作用,例如,一个木桶由于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松垮,人们用金属做成项圈来给其加固与修复,让其恢复作用的同时也增强了其美观性,再如玉杯若有所缺口,有时会用金子或者其他金属来填补,或者索性就镶嵌一圈金属在其口沿处,这样既遮瑕,又美观,也就成为了人们美言的“金镶玉”。

所谓“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指的就是“锔瓷”。用金刚钻在裂痕两侧钻开釉面,再用制作好的锔钉镶嵌进去,再在裂缝中添加胶状物用以粘牢。虽然没有完全钻通陶瓷本体,但是按照现在的技术来看,这一举动或多或少对古文物有所伤害,算是一种破坏性的修复。但是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锔瓷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具记载,哪怕用上十几個锔钉,也不到购买同样陶瓷价格的一半,而现在大部分的商业性的修复,锔钉的价格,人工费用及一些设计费用加起来甚至已经远超陶瓷本身的价格。在这个工业化生产的时代,陶瓷的日用性价值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生产出来的陶瓷也是物美价廉,再加上新型材料的研发对陶瓷修复来说更加的完美,对于锔瓷这个行当也就压力更大了,以至于在上个世纪中后期,这个行业在民间就走向了衰落。

2.古陶瓷的修复

2.1古陶瓷的修复种类

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见证和不可再生的遗产我们是不能随便无原则的修复的。有一些无良的商人,因为利益然而肆意的改变古陶瓷原来的样貌,或用化工原料来进行做旧以换取更好的流通,或者取多个古陶瓷的部件加以拼接或覆火二次烧制以达其效果,这等行为都是对古代陶瓷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摒弃与践踏,都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进行陶瓷修复时就需要格外注意这些。

古陶瓷修复是为了保护残损陶瓷器、最大可能地恢复古陶瓷器原有风貌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方法。按照修复的用途和目的来分类,古陶瓷修复可分为考古修复、展览修复和商业修复。考古修复要求按出土时的情况拼接好并修补残缺部位,修补材料多用白石膏,使所修补部位与原物在颜色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别,粘接部分和补缺部分不能随色,保持出土文物的真实性。展览修复强调的是在视觉上“完美无缺,通常采用各种修补剂和各种材料进行修复, 只要求文物表面修复完好,放置在展柜中目视辨别不出修复痕迹即可,有时也为了展览需求只修复观众视角的部分。商业修复是把残破的古陶瓷修复的完好如初,恢复其原始完整风貌,这种修复要求技术水平较高,要把损坏的的器物恢复成原来的形状和颜色,还要使其色彩、纹饰和质感呈现出完好的视觉效果,而且要求修补部位的材料不轻易褪色,采用的色釉要有一定的硬度,不怕金属利器划拨。

这是常见的三种修复方法,我们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制定修复方案,根据器物所在地的不同修复条件进行修复,本着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核心思维进行修复,更多更好的修整和复现古陶瓷文物。

2.2修复前的认识及保存

所谓“金无足赤,玉有微瑕。”收藏家手中的古陶瓷由于环境,时代,易手等各原因,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瑕疵,如裂口,露胎,缩釉等,有些陶瓷就破损更甚,甚至支离破碎,体无完肤,岂不痛哉。这时的好生保存与修复就显的愈发重要了。

修复之初,我们要确定哪些是缺陷,哪些是瑕疵,一定要有所区别对待,不一定所有的破损都要修复,也未必都能修复,例如:由于时间久远而釉色剥落,部分绘画颜料被人们经手擦抹变淡,部分底足由于拿放不规范而缺失部分等,有些由于人们无知而刻上文字,或者无意磨损等看情节予之修复,有些破坏较为严重的磕口或者冲线,如不及时修复,定会破损更大。且在修复前就要有很好的预判,找到较好的修复师傅,与之商讨如何进行,通过立档案的的方法把修复前的状况用文字和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来,并把需准备的修复工具,修复过程及最终预期大致写入档案,并明确修复的周期及质量检测的标准。

所谓陶瓷只要不是有意损坏,可以放置千年之久,但是所有的东西都有保质期,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一些变化,只不过在陶瓷变质这件事上变化甚小,但也会因为光线,空气,灰尘等细小之物对其伤害。对于文物修复之前,文物的保存也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保存的好,要修复的就少,保存的不好,修复的难度就大。所以说保存和修复相辅相成,好的保存可以说是修复的一种。

陶瓷本身的物理性,化学性比较稳定,多形容其脆硬,其多为高温烧制而成,因为胎体大多较薄,其对于温度的变化也有其范围,如周围环境不能短时间内有较大的变化,如果温度忽高忽低,也容易热涨冷缩,反而会使本来无恙的胎体和釉面坍缩或者涨裂,加剧其破损。同时空气中的灰尘也会进入釉面的缝隙处,在其水气和自身的共同作用下会使釉面大块脱落。光,尤其是紫外线对于陶瓷的潜在影响,光化学作用下会引起釉的变色,还会因为光、温、尘、湿的综合作用对陶瓷产生诸多不可逆的损坏,只不过大家看来变化十分缓慢。所以综上所述陶瓷若要有较为良好的保存,需放置在恒温阴凉干爽的空间,就像博物中的玻璃成列柜,虽然对于人们隔着玻璃不能近距离感受,但对于这件文物来说是最好的保存条件了。这也警示着人们要尊重历史,尊重文化。

2.3修复简易步骤

第一步是清洗,在拿到器物时,多多少都会有所污染,而且针对于不同的污垢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表面含较为疏松的沙土,我们可以用木竹制剃刀将其剔除,若该器物光滑坚固,则可以看情况使用清水进行清理,部分瓷器可以在蒸馏水或者去离子水中进行脱盐处理,或者使用数字超声波清洗器对其表面进行清洗等等,当然所有的清洗都要顺应文物的结构与情况,制定可靠且正确的清洗方案,良好的清洗是文物修复非常重要的一步,同时,若有之前修复过的痕迹,则需要先进行处理回到修复前的模样,只有处理好了清洗的步骤,才能为接下来的修复提供很好的基础。

第二步粘接,破裂的陶瓷先要进行基本的粘接工序,在不同的修复方案下,也有对应的不同的粘接的材料,而在材料的选择中,我们尽量选择强度高、耐老化、抗湿性能好而且固话时间适中的粘接剂。当然我们应当根据不同的质地选择不同的粘结剂,除了粘结剂之外,对应的图案衔接的顺序及破损缝隙的猜测都十分的关键,特别是对于破损的比较严重的器物,我们还要事先尝试的拼凑,写好序号并且绘制出基本的复原图。粘接好一块后,其在缝隙处多出来的胶液应用蘸有溶剂的棉球擦拭干净。

第三步补配,粘接的基本器型出来之后,就要用填充材料进行补配,补配的材料也多种多样,要选用与器物相匹配的材料进行修复,例如红陶碗用红陶来翻模,较为对称的器物可以使用橡皮泥,较大的器物可以使用油泥,部分条件下也可以使用蜡片制模浇筑环氧树脂进行补齐等。

第四步上色,经过前面的步骤,大体上完成了修整的部分,而上色或者是做旧则是复现的部分,这一环节也是古陶瓷修复中难度最高的一个环节,对于古陶瓷的复现的相似程度完全取决于修复工作者的绘画水平及鉴赏水平。对于不同的色彩的陶瓷,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平面的图案要多次上才会有层次,渐变的图案也要分层次的上颜色,颜料和胶调匀后,用软毛刷刷到补缺部分,一个颜色一个颜色的刷,一层一层的刷,每层等晾干之后再进行操作。如此反复多次,力求颜色透亮,过度自然,与原器物保持一致。

有些器物破损与污染情况比较复杂,还会进行更甚层次的去污,或者由于该器物之前进行过修复,所留下来的修复痕迹,我们需要进行先一步的处理,例如石膏的破损,锔钉的锈坑等,还有某些修复方案中为了和原器物一样的效果,需要进行做旧上色与罩光。

3.如何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陶瓷类的文物修复

3.1今人对陶瓷修复的再定义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待陶瓷修复都有他们的想法。与陶瓷行业交道不多的人会认为陶瓷修复是一个还原术,通过各种手段把破损陶瓷修复完好;文物保护工作者会认为陶瓷修复就是秉承少干预原则,修复到状态稳定即可;艺术家们则认为陶瓷修复要用个种措施把破损陶瓷变完整,变美。

我更想说我们可以用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修复就是修整复原,与其说是一种逆向还原的工艺,还不如说是对历史遗憾的一种补偿和对文化延续所尽的一点绵薄之力罢了。我们用当代的一些措施去尽可能的修复古代的器物,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那都是对古人遗风的一种敬佩与追随,让这些破损或者破碎的器物一件件的复原,就像是修复人员一次次的和历史对话,一次次的复现历史的光辉。文物修复人员的努力如同一位位医者救死扶伤,让原本受伤的人们,重新拥有了生命力。

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解决的一件件事情积累而来的,而一个器物的价值也是由于时间的积累,时代的变迁,从遭遇的运输,买卖,磕碰,修复,处置等积累而来,同时这些器物也是历史的见证,他们留下的痕迹正能反映出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历史事件等历史风貌。所以每件器物都有属于它的生命力,只不过它们有它们的语言来给人们表达。所以我们在对古文物,古陶瓷进行修复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它的故事及“病情”,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他们。

3.2修复前的残缺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寒来暑往”这些古话都在告诫人们,自古以来的国家也好,器物,人物也罢,都会经历其兴盛衰亡,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会长久不衰的,或许只有严明的纪律和过人的谋略才能讓一些好的事态持续的更久些。陶瓷虽称放置千年不坏,但经过时间的洗礼也会产生了多种的遗憾。而做为一个器物,我们也需要有一个平常心来看待它们的不完整,慢慢的从不排斥,到接受,到懂得欣赏。不是说所有的不完整的东西都没有价值,只不过价值是留给那些懂欣赏它的人的。

“断臂维纳斯”相比众多完整雕像,看似残缺,但其给予人们想象的魅力却是巨大的,如果当时没有砍下维纳斯的手臂,她也可能就是一座普通的雕像罢了。而正是这种残缺才给她重新赋予了他生命。看见西汉时期留下的玉门关古长城,,经过时代变迁,戈壁风化等因素,现在看来已是残垣断壁,但了解它的人会懂得,在当时它也是如此的完整且雄伟,在脑海中有一阵联想,从而开始欣赏它的残缺美。在我心中对于这种古建筑类的有时就该有属于它的美,有时代的印记在里面,反而会觉得它更加的真实,如果把它们重新翻修的话,虽会好看些,但也失去了那种时间的美,时代的美,历史的美。古陶瓷自然也是一样,无论我们见到它之前,它经历了什么,那些都属于时代的痕迹,属于时间的厚度,我们决不能断然否定其价值,反而需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对历史的敬畏,对残缺美的敬畏。

完整有完整的美,残缺有残缺的美,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一件物品,无论是什么样貌,他都有值得欣赏的点,他们经过岁月的洗礼与沉淀,从不缺少美,只不过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我们认真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及故事,定会从中获取众多价值,了解到原来残缺的物件,精神层面一点都不残缺,反倒很充盈。

3.3修复后的艺术性

修复有修复的美,修复如同再造,是对其生命的一种延续。而除去基本的考古修复之外,也有相关的艺术性的修复,其修复有时能出奇效,而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锔瓷”和“金缮”工艺。

“锔瓷”最早是由锔瓷匠进行补瓷的一种工艺,在生产资料不足的古代,一件陶瓷来之不易,但是陶瓷性质脆硬,易磕碰,易碎。当一件陶瓷破碎之后,大家便无技可施,留之无用,弃之可惜,這让爱瓷之人痛心不已。而且此工序可以反复进行,很多陶瓷最终都补的像是蚂蟥爬满了一样,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并不美观。而现在锔瓷的意义有所改变,由于生产的工序变得简便,成本也变低了,陶瓷也作为日用品走进了千家万户,“锔瓷”这个行当也慢慢退出人们的视线,而现在的有很多的艺术家,反而运用其特性与样貌来进行创作,把锔钉作为一种金属装饰,把陶瓷作为画布进行“镶嵌”“绘制”等。夸大其修复的效果或者添加新的装饰以达到其艺术性。

“金缮”工艺起源于中国,也有很长的历史,它主要是用金漆来对陶瓷的修补,其工序耗时较长,且在修复时需要一定的审美性,所以从事者较少,但其从行业出现之初表现的审美性,艺术性来看,一直延续至今。“金缮”是瓷器修复工艺中装饰手法较强的一种,不仅仅用于陶瓷的修复,还可以应用于对竹、木、牙、紫砂、玉器的修复,同时这种方法比较符合亚洲人的审美理念。如果采用得当的手法、优雅的设计,不但可以还原本已破碎的原作,反而还能增加另一种难以言喻的“残缺的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其对于一些破损部位的补缺,具有图案的艺术性,对其原有样貌不仅是一种补充更是一种强化。但其属于漆艺工艺的一种其修复时间较长,且因为漆的特性,不宜食用,故其多用作装饰品,多具艺术性。

4.本人对于古陶瓷修复的薄见与展望

4.1对于古陶瓷修复的思考

中国古陶瓷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而修复古陶瓷虽是一项传统技艺,但也是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其步骤看似简单,但每个步骤都暗藏深意。由于文物的唯一性,其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与对其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

修复古陶瓷就是在保护文化,保护历史。我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类审美的提高,古陶瓷修复这个门类会被越来的越多的

参考文献

[1]文物修复研究[M].中国文联出版社.贾文忠著.2014

[2]黄志刚.陶瓷修复之金属镶嵌工艺应用史的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13

[3]李颢.残缺与完整——以陶瓷残缺美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18

[4]赵丹丹.我国古陶瓷修复中修复材料的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

[5]于渊.古陶瓷修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D].太原:山西大学,2015

[6]李奇。如何定义古陶瓷修复[J].中国文物报2018-09-28 007

[7]王润珏。古陶瓷修复方法的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06),10-13

[8]高守雷。古陶瓷修复与保存[J].检查风云2015,(07),86-89

作者简介:张对潮(1995.2.28——),男,汉,江西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研究生,专业方向为陶瓷产品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修复艺术性
纪录片艺术性和真实性的对比研究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中外比较
WebSocket安全漏洞及其修复
现代道桥工程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探析及修复对策分析
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快速修复技术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