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的文化功能探究

2022-05-16 15:00田蕊
锦绣·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阅读考试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中学教育阶段考试的文化功能,从考试与文化传承、考试与阅读、考试与教学方法改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随着中、高考改革的推进以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思想的提出,考试的文化功能更加凸显。本文基于中学教育特点,对考试认知活动、实践活动和评价活动进行整合,探究考试对中学教育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考试;文化传承;阅读;教学方法

考试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人的基本素质及其绩效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活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选择和传承文化,引导文化发展,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交流,推动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功能。同时考试也在指引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和创新,促进地区、民族文化交流和本土文化的保存和发展。

一、考试与文化传承

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基本国情。初中学段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高中学段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

中国传统文化是汇聚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内核,包容佛家和道家文化的思想精粹和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了诗词歌赋、对联、书法、歇后语、戏剧、国画、灯谜等,还有端午、中秋、清明、春节等传统节日文化和传统习俗,甚至还囊括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源流。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中高考语文改革已初见端倪,其中特别提出了要加大中国传统文化的考察。中学阶段语文考试不应该只注重知识和记忆的考察,应该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与培养,特别是语文教育还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中学语文试卷的命制应当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近些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完全渗透在语文试卷中。

例如2015年昆明地区的语文中考题:“2015年5月23日,第39个国际博物馆日。云南省博物馆新馆正式对社会永久免费开放。学校组织了‘走进博物馆的语文实践活动。”试题中提到了镇馆之宝“牛虎铜案”。在为云南博物馆制作明信片一题中,涉及到对隶书、篆书和楷书的鉴赏、评价的知识与能力。

2015年语文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有一篇探讨流行歌曲会成为”一代之文学”的问题,其中涉及了唐诗、宋词、元曲,提到《古今词统序》,包容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人物传记《一代大家汤一介》讲述了北大教授汤一介一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另外,新课标里还提到“体现本土特色,彰显个性”的问题,昆明市今年语文考试材料和试题也在不断地挖掘昆明地方文化,追忆西南联大,描写陆军讲武堂的文章作为材料出现在昆明教科院编写的语文试卷里。随着《昆明的眼睛》一类的书籍被中学语文历史教学所推崇,汪曾祺《昆明的雨》的节选也被作为试卷的阅读材料出现。同时还有介绍滇剧的源流、大理的民族文化的文章。

同时,《纲要》还指出“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发挥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昆明部分中学出现了一些创新性的假期作业。春节给家里书写一幅春联;访问昆明的名人故居;参加家乡的一次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用文字记录下场面和感受。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不但能传承文化,还能提升学生在语文考试中的综合解题能力。

二、考试与阅读

在基础教育中,语文学科处于最基础最重要的位置。今年相继进行的中高考改革,进一步提升了语文学科的地位,语文综合素养与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到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全民阅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培养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同时,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阅读,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家庭阅读环境对语文考试成绩的影响。

三、考试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记》中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中国古代教育当中就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启迪的作用。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在全国试点学校中开展课题研究。致力于引导教师,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改革教育教学策略与方式,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回归人的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成绩考查是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是实现语文教学总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语文教学更加讲究文化底蕴、阅读积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功底。那么教學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下面是语文教学课堂改革的一些方法初探:

1.激发想象,活跃思维。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倡导在教育实践中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自由学习,把学生的思想、感情、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在散文教学中,如何创建一个温馨的氛围?如何让学生思维迁移?可以让学生想像画面,配上舒缓的音乐,适时触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蕴含于内心柔软处的情感。散文鉴赏要放弃理性分析,只有情感的融入,才能产生出优质的鉴赏感受与文字。

2.创设情境,入境动情。姚斯的接受美学确立了以读者为中心的接受理论。文学作品是为读者创造的,读者是文学活动的能动主体。文学接受是一种纯粹的个体精神活动,读者的参与和阅读才使作品更有意义。教语文要根据学生求乐的特点,为其创设学习情景,这样才能使他们“触景生情“。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让学生根据诗词作画一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一幅江南初春的图景,不但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在画中看出学生的体悟和理解。

3.自我角色化。与文本人物同喜同怒,同哀同愁,文本生命与自我生命融化,会起到真正有效的人文教育。如《范进中举》一文对胡屠夫这一形象的理解,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是非美丑。很多叙事性强、富有情感的内容,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角色化”,实际上就是“角色认同”和“移情”,将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移入文本内容中。

综上所述,考试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活动,鉴别人的素质水平的个别差异是其本质所在。考试的文化功能是不可或缺,特别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凸显其文化意义,是为了更好地与中学素质教育和美育相互作用,提高民族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静美.俄罗斯图书馆的家庭阅读新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5年第1期

[2]陈艳梅.初中三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评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3]黄云姬.论我国家庭阅读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2-9

[4]王孟媛.浅谈家庭阅读对孩子的影响[J].科技创新与运用.2012-12

[5]高懿.小学生阅读素养和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6]廖志江、高敏.建立家庭阅读档案,营造美好书香家庭.2014.1

[7]周士德.美國的阅读教育:政策、趋向及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年第1期

[8]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邱芙蓉.家庭阅读国际研究.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年第3期

作者简介:田蕊(1984—),女,汉族,云南昆明人,中学教师,教育学硕士,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阅读考试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你考试焦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