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坡发现巫山布氏角蟾

2022-05-16 08:45赵虎,孔飞,张红星
野生动物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洋县体长巫山

巫山布氏角蟾(Boulenophryswushanensis)为我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重庆和湖北等地。2016年6月,在对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进行动物资源调查时,采集到1号蟾类标本(34°N,108°22′E;海拔1 010 m),经鉴定为角蟾科(Megophryidae)布氏角蟾属(Boulenophrys)巫山布氏角蟾,经查阅相关文献[1-5],确定为陕西省内秦岭以北首次发现。

该标本为雌性,肛部上方呈弧状凸出,第一、二指无婚刺,趾部无蹼。体长37.9 mm,据记载雌蟾成体长38 mm左右[6],该蟾发育为成体阶段。头长11.8 mm,头宽12.0 mm,头部长宽几乎相等。吻部显著突出于下唇,鼓膜2.1 mm,大而圆。背部较为光滑,有成排的痣粒,体侧有小疣粒,腹面光滑,腋腺位于胸侧且小,股后腺明显。前臂及掌长14.4 mm,不到体长一半。指、趾端圆,趾间有蹼迹。体背面浅褐色,两眼间有深褐色三角形斑,其后角延至“”形肤棱,体背面花斑不清晰;咽、胸腹部灰褐色,向下颜色渐浅,腹部色浅,腹两侧有深黑斑;股部腹面浅橘红色,指和趾端橘红色。

图1 巫山布氏角蟾(赵虎 摄影)Fig.1 Boulenophrys wushanensis (Photoed by ZHAO Hu)

图2 巫山布氏角蟾生境(孔飞 摄影)Fig.2 Boulenophrys wushanensis habitat (Photoed by KONG Fei)

由于巫山布氏角蟾在陕西省内分布区域狭小,只在秦岭南坡洋县和大巴山平利县有分布[1,3],数量很少,被列为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为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采集地位于周至县集贤镇南蒿坪,赤峪沟支沟水潭,海拔1 010 m,与巫山布氏角蟾多分布于海拔945~1 200 m的山区流溪及其附近林间相符。此水潭内还采集到隆肛蛙(Feiranaquadranus)1只,赤峪沟内还发现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若干只。

按照动物物种的分布型[7],巫山布氏角蟾属于南中国型,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西部与东部,而此次发现地位于暖温带的华北区,该区物种多属华北型。从中国动物地理区划来看[7-8],巫山布氏角蟾分布于东洋界,即其下的西南区、华中区和华南区。秦岭和淮河是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地理分界线,此次发现的巫山布氏角蟾位于秦岭北麓,即古北界,说明在陕西省内巫山布氏角蟾的分布范围由华中区向华北区扩大,地理分布区域向北扩展。

采集地位于秦岭北坡,拓展了巫山布氏角蟾省内最北部分布区,甚至在全国的最北部分布区[6,9]。考虑到新发现分布点周至县与省内距离最近的分布点洋县之间存在秦岭这一屏障,巫山布氏角蟾是新发现分布点的固有物种,还是由秦岭南部扩散至秦岭北部,是主动扩散还是被动扩散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致谢: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大曲工区的工作同志作为调查向导,并帮助采集标本。

猜你喜欢
洋县体长巫山
大美洋县
脖子占体长一半的巨龙——新疆巨龙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去洋县,邂逅“东方宝石”朱鹮
醉美巫山,诗画四季
巫山机场正式通航
看桃花忆旧游
洋县是个好地方
“第一届长江三峡李花节”在重庆巫山开幕
利用几何相似性快速测量鱼重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