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变应原分布特点

2022-05-16 09:25郭丽娜肖志华吴凌颖
关键词:吸入性性疾病艾蒿

郭丽娜,肖志华,吴凌颖

(1.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山西大同 037008;2.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变态反应科,山西大同 037008)

变态反应性疾病又称过敏性疾病,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全球罹患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近2.5亿人,占世界人口的22%。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多样,临床包括过敏性皮肤疾病、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食物不耐受和过敏性休克等,是一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1]。随着天气、地理位置、植被不同,变应原谱也不尽相同。本研究对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1 192例可疑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行变应原检测,探寻地区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 192例研究对象中,男性498例,女性694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86岁,平均29.01±13.5岁。根据不同年龄分为4组:少幼组>1~<18岁357例,青年组≥18~<40岁504例,中年组≥40~<60岁255例,老年组≥60 岁76 例。根据患者行检测时间分为4 组:春季(3-5 月)组274 例,夏季(6-8 月)组440 例,秋季(9-11月)组316例,冬季(12-次年2月)组77例。所有患者行试验前均需停止使用抗组胺类和激素类药物7d。

1.2 检测试剂与方法

采用比较斑点免疫印迹法(dot-IBT),使用德国欧蒙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的EUROBlotMaster 印迹法自动操作仪以及特应性变应原(中国组合)检测试剂盒。使用BD促凝采血管,采集空腹肘静脉血液3 mL,立即离心,分离血清,测定变应原特异性IgE 抗体,包括吸入组和食入组变应原。食入组包括鸡蛋清、牛奶、花生、牛肉、羊肉、黄豆、海水鱼组合(鳕鱼/龙虾/扇贝)、淡水鱼组合(鲑鱼/鲈鱼/鲤鱼)、虾/对虾、蟹。吸入物组包括树组合(杨树/柳树/榆树)、普通豚草、艾蒿、尘螨组合(屋尘螨/粉尘螨)、屋尘、猫毛、狗上皮、蟑螂、霉菌组合(点青霉/分支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律草。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1.3 结果判读

结果由佳能扫描判读系统扫描测量,对于每种变应原,试剂条颜色的深浅与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浓度呈正比。检测结果按浓度分为0~6级:0级,无(<0.35 KU/L);1级,低(≥0.35~<0.70 KU/L);2级,增加(≥0.70~<3.50 KU/L);3 级,显著增加(≥3.50~<17.50 KU/L);4级,高(≥17.50~<50.00 KU/L);5级,较高(≥50.00~<100 KU/L);6级,极高(≥100 KU/L)。0 级为阴性,1 级及1 级以上为阳性。血清变应原IgE浓度级别越高,则致敏程度越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吸入性、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情况

1 192例可疑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中,吸入性变应原1 107例具有特应性,阳性率为89.8%,食入性变应原438例具有特应性,阳性率为36.7%。吸入性变应原为主要的变应原,更为常见。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6位依次为艾蒿、普通豚草、树木组合、律草、尘螨组合和猫毛。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前6位依次为蛋清、牛奶、黄豆、花生、牛肉和羊肉。20 种吸入性、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具体情况见表1、表2。

表1 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表

表2 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表

2.2 吸入性、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程度情况

艾蒿是大同地区最常见的变应原,致敏程度较高,阳性级别3级及以上的患者占68%;其他变应原阳性级别多分布于2级及以下。20种变应原阳性程度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变应原阳性程度表

(续表3)

2.3 不同季节分组的变应原分布

变应原各季节总阳性率分别为春季22.98%,夏季44.04%,秋季26.51%,冬季6.46%。室外变应原以艾蒿、普通豚草、树木组合为主,冬季阳性率低于前三季。室内变应原以尘螨、屋尘、猫毛为主,冬季阳性率高于前三季。季节性各种变应原分布情况见表4。

表4 不同季节分组的变应原阳性分布

2.4 不同性别及年龄分组的变应原分布

男性病例占总例数41.77%,女性病例占总例数58.22%,女性高于男性,有统计学差异。幼少组阳性率为29.95%,青年组为42.28%,中年组为21.39%,老年组为6.38%,幼少组、青年组变应原阳性率比例高于中、老年组。其中食入物变应原中的蛋清、牛奶在幼少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变应原情况见表5。

表5 年龄分组的变应原阳性分布

3 讨论

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因复杂多样,治疗困难,长期以来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与自身遗传、吸入物、食入物、化学接触物等多种因素相关;同时年龄、环境、季节、地区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诱发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重要环节是变应原,长期变应原刺激更易造成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多发及反复发作。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接触变应原是治疗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关键[1]。了解本地区的变应原谱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防治将起到积极作用。

国内外文献报道由吸入性变应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占54%~69%,均以尘螨最高[2-3]。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同地区仍是以吸入性变应原为主(89.8%),但变应原主要为艾蒿,并为中重度致敏,其次为普通豚草、树木组合(柳树/杨树/榆树),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但与曹贤[4]报道的鄂尔多斯地区变应原分布一致。大同地处黄土高原的东北部,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6.6 ℃,年平均降雨量400 mm左右。本地区的环境、气候与鄂尔多斯相近,均很适合蒿属植物的生长,艾蒿是其中一种。同时,大同号称“中国煤都”,但近年来,大同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进行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公园建设。绿化植物据大同市的土壤、气候、水分、光照等条件,多选择耐寒、耐旱、抗性强、病虫害少、无毒、生长旺盛的植物,如杨、柳、榆、松树,蒿属植物等。因此,蒿草、杨柳树等成为主要的吸入性变应原。

通过对季节分层分析发现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最高变化规律与艾蒿变化规律相似。艾蒿出苗期从3月中下旬开始一直可延续到11 月,其开花季节为6-10 月份,该期间其花粉在空气中广泛飘散,且蒿的致敏性较强,是夏秋季引起过敏的主要诱因[5-6],在此季节尽量避免去蒿草密集的公园、绿化带等区域,外出时应尽可能佩戴口罩。冬季以尘螨、屋尘,猫毛为主,考虑原因有以下:①大同地区冬季寒冷干燥,较春夏秋三季漫长,长达四个多月,居民在室内时间明显延长,而屋尘螨主要存在于家中的纺织物中。②近几年饲养猫狗等宠物的越来越多,这些宠物的皮屑及排泄物也是主要的变应原之一,因此要注意个人、家庭卫生,加强室内通风,勤洗勤换纺织饰物,减少宠物豢养,减少或避免变应原接触及刺激。

对年龄分层后分析发现幼少组、青年组变应原阳性率为72.15%,明显高于中、老年组,此变化趋势与文献报道一致[7],青少年比老年患者变应原阳性率更高。近年来由于食品添加剂和动、植物蛋白的摄入增加,食物变应原已成为重要隐患。英国过敏协会统计,普通人群中有45%的人对某些食物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耐受,婴儿与儿童的发生率更高[8]。本研究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略低一些为36.7%,在食入物变应原中的蛋清、牛奶在幼少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一方面,儿童的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当身体对这些异体蛋白反应过度时就表现为食物不耐受。另一方面,可能还与患者家长的错误营养观念有关,食谱范围狭窄,营养食物偏向鸡蛋、牛奶等[9]。因此需扩大摄入食物谱,丰富饮食结构,一旦确认变应原应在饮食中剔除,避免再次接触。

猜你喜欢
吸入性性疾病艾蒿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含量监测在儿童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2019华山医院色素异常性疾病与毛发疾病诊疗新技术学习班
2019华山医院色素异常性疾病与毛发疾病诊疗新技术学习班
端午的符号
采一把艾蒿回家
采艾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