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平台开发与运行
——以抖音号“青心杂记”为例

2022-05-16 10:21张子俊李子琪陈雪妍梁新政天津师范大学
环球首映 2022年3期
关键词:群体心理健康心理

张子俊 李子琪 陈雪妍 梁新政 天津师范大学

一、引言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联合丁香医生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不仅重视身体健康,也没有忽视心理健康,相比于身体健康评分7.1分,他们给自己的心理健康评分更高,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心理健康状态非常好,评分高于9分。不过在观察数据时,随着年级的升高,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评分逐渐降低,《报告》显示,大学生心理困扰主要来自于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爱情等多种因素。面对压力,91%的大学生采取主动降压的方式,而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降压方式多种多样,且部分人表示降压方式未取得显著成效。

而在对以往文献了解中,本团队了解到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疏导式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多数新媒体上虽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频,但多数形式较为单一,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本项目设计主题内容集合心理治愈疏导(音频加视频结合形式:音乐加治愈性声音加共鸣性视频故事),故事分享互动(树洞加解决问题),引导教育(大学生心理教育知识),解压(清新画面、青春喊话、白噪音、睡前故事加视频加音效)为一体的抖音账号。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视角,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念,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治愈能力,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建议。

二、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及调查分析

如今,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心理健康认知是对大学生网络心理的认识。网络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具有积极的影响的方面:互联网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扩大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同时也具有负面影响,如:人格错位、人格障碍、自我迷失和冲突、道德失范、沉迷于网络。

当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候,人们的心理发展就与以往不同,在相同的发展过程中,会有网络心理问题,如上网成瘾、网络双重人格等心理问题。所以如何利用网络、短视频、新媒体等方式做到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以往已经出现的“旧”心理问题和随着网络蓬勃发展出现的“新”心理问题综合疏导和排解,成为如今社会迫切的需求。

目前,大学生心理疏导、排解的主要方式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心理咨询排解或在学校咨询室进行。网络心理疏导由于它的隐蔽性、便捷性和开放性深受学生欢迎,并将成为未来的解决方案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展趋势。网络心理健康疏导的内容与大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

根据对于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到如下的结果:

(1)在随机调查的267位大学生群体中,短视频平台使用率最高的为“抖音”,共192人,占调查人数的71.91%。

(2)在随机调查的267位大学生群体中,仅有18人经常刷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类视频,占比6.74%。

(3)在随机调查的267位大学生群体中,除毒鸡汤的治愈方式外,每项治愈方式都有50%左右的大学生群体选择。

(4)在随机调查的267位大学生群体中,还是有85人认为这些治愈类视频不能真的使人感到治愈,占比31.4%。

(5)在随机调查的267位大学生群体中,仅有24人没刷到过焦虑不安的视频,占比8.99%。

(6)在随机调查的267位大学生群体中,可以肯定自己没有心理健康困扰的仅有16人,占比5.99%。

(7)在随机调查的267位大学生群体中,来自各个方面的心理困扰都有,但大多来自学业(74.53%)、就业(53.56%)、交际(49.44%)、容貌身材等自我认知(45.69%)。

(8)在随机调查的267位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以娱乐(76.03%)、休闲(73.78%)为主要缓解心理困扰的方式。

根据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都具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对心理问题的主要自我疏导方式是利用短视频排解。大学生已经有了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认知,同时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的基本方法的研究,只不过对于自我疏导的方式主要停留在以娱乐休闲等方式缓解。因此通过新媒体、短视频平台做到对心理知识传播速度的加快,心理资源的共享,通过其传播广、包容度高、共鸣性强等特点,做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疏导选择性和自主性双把关,同时通过其独特便捷的社交属性,形成具有互助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是如今社会的迫切需求。

三、供应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焦虑、抑郁问题普遍存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曾在2019年,以中国科学院大学的12723名研究生为对象,做过一次心理健康调查。在抑郁倾向调查中,35.5%的研究生存在抑郁倾向,12.4%属于抑郁高风险群体;在焦虑问题调查中,60.1%的研究生都受到焦虑困扰,7.1%存在重度焦虑。

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联合丁香医生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显示,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评价逐渐降低。根据《报告》,大一到大三,年级越高,受健康困扰比例越高。大四学生中,情绪困扰占比最高达47%;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中有一半人睡眠不足。

《报告》显示,大学生心理困扰来自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性格、就业规划、恋爱、家庭关系等方面。其中,学业成绩是最主要压力来源,人际关系和性格带来的压力紧随其后。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91%的大学生表示会主动采取行动,并尝试通过各种方式解压。

从高中阶段的“手把手式学习”到大学后的“自动式学习”,学习仍是学生们的主要生活。据6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最近一年曾多次受学业压力干扰。参加课题、做实验、写论文、培训考证占据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成绩依然是导致他们焦虑的重要因素。

(二)心理健康服务在高校普及程度不足,且以咨询为主,心理自助较少

大多数高校所配备的心理咨询师数量少,无法与庞大的学生规模相匹配,且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属于个人隐私,很少会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更多地会采用自我消化的方式来调节[1]。在自尊心等心理因素的作用下,他们很少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很被动,虽然有着心理咨询室且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但仍有大量的心理问题存在且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此同时,心理自助在高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弥补咨询所带来的空缺。

(三)网络不良示范性规范不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自控的主动性、自觉性及社会性增强[2]。②主动深沉的自我体验增加。尽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其尚未形成的价值观使其在鱼龙混杂的新媒体信息中显得很被动。匿名的网络环境使个体更容易发生“去个体化”,与此同时网络不道德行为为大学生提供了不良示范性规范,在尚未稳定的价值观的影响下,从众行为更容易发生,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降低了大学生心理自愈的可能性。

(四)多维搭建平台,但各平台建设不够全面,有关心理自助的平台较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作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载体,主要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为主要功能模块,并且结合“互联网+”的优势,各院校不断优化平台建设,取得线上线下结合、功能拓展开发的突破性进展。但平台建设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在线心理咨询人数不足;②慕课内容针对性、趣味性不够强,师生满意度不高;③心理预警平台协调处理议事机制还不够健全,同时各平台保障机制也有待完善。除此之外,心理自愈相关的平台较少,一方面,校园内极少为大学生提供心理自助平台;另一方面,现有平台所提供心理自助内容的趣味性与专业性相对较低,平台建设的主体框架也不够完善[3]。

四、需求视角下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

伴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教育部门等八部门也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整体教学计划,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真的引起我们足够重视了吗?即使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一新生的必修课,大部分高校中也有相关的心理咨询服务,但是这些方式真的是当代年轻人或当代大学生能接受的方式吗?前者是“灌输式”的书本知识,后者是“私密”的隐私沟通,这样的形式是否真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到理想的作用呢?我们也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俗话说:“授人以财,不如授人以材;授人以材,不如授人以技。”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不在于给学生“输入”心理健康知识,而应强调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自我治愈且能治愈他人,调节自身情绪并不受外界影响,进而提高自我治愈能力,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那怎么能不用“输入”的方式传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来达到相同的目的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在前期做的市场调查问卷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在产生郁闷、压抑、烦躁等负面情绪的时候,会选择刷小视频(以抖音为例子)来自我调节和缓解。但是近80%的人偶尔才能刷到关于专门治愈心灵或者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视频内容,而刷到过的人中,有近70%的人认为能从这些内容中得到治愈。因此,我们认为如果用短视频等方式传递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以此来达到治愈心灵或者了解自愈方法,也是一种很新颖也很符合大学生接受知识的一种传播方式。

在市场调研中得出的四个结论以及我们的推导试想(见需求及市场调研),为我们提供了项目申请的重要性支撑,以及未来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研究及设计方向的思维发散点:

第一,大学生心理困扰的产生具有普遍性,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更是如此,这种普遍的心理困扰在现行的解决方式中并不能得以缓解,让我们决定运行制作一系列具有公益属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短视频。

第二,对于大学生群体本身的自我治愈能力,不只是有心理困扰的大学生,一些心理健康的学生也需要提高自我治愈能力,决定大方向是引导性治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第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与实际挂钩,从数据入手,不能脱离大学生群体。

针对以上这些背景和现状,形成了初期设计思路:

综合以上的所有数据分析和研究,已规划出短视频运行的内容板块和运行模式,即心灵鸡汤(正能量输出);引导教育类(心理知识小tips);共鸣类(故事分享,包含励志故事);解压类(清新画面、青春喊话、睡前故事、白噪音)四个内容板块,根据抖音短视频的运行规律进行运行。

在我们的抖音实践账号(青心杂记)中发现,点赞和观看量最多的一期视频是“心理学知识小课堂——什么是‘自我表露’”。由此可见,其实大学生对心理学知识很感兴趣也比较渴望的,这类知识的欠缺如果通过新媒体、短视频的方式去传播,寓教于乐,不仅起到了传播的方式,也会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因此,我们认为,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是非常有必要的。

五、结语

经过具体实践取得的成果并不适用于所有高校,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必然会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诸多挑战,各高校教师应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开展教育工作,提高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寻求真知,新媒体语境下蕴含的海量碎片化知识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求知欲,但必然会存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差异化信息,导致学生焦虑感加深、无意义的卷动他人等影响大学生的行为。但也应以正确的眼光看待碎片化知识,合理加以运用,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运行,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治愈,从事情本身出发进行适当分析,决定行为是否科学合理。“青心杂记”寓意为青年的心理健康杂记,从学生本身出发,结合当今新媒体语境,使其选择其所能接受的形式提升其自我治愈能力,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也应以学生为中心,实现自树树人目标,不以同一方式对不同群体,与时俱进,新意不止。

猜你喜欢
群体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