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莱杂交肉牛新类群在兵团第九师垦区的适应性观察

2022-05-16 03:56蒋烈戈朱婷婷钟发钢赵蔡国宝
草食家畜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尺哈萨克类群

高 攀,蒋烈戈*,代 蓉,苏 政,刘 鹏,朱婷婷,艾 琳,钟发钢赵 博,蔡国宝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畜牧科学研究所),新疆 额敏 834601;2.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5 团农业发展中心,新疆 额敏 834609;4.中国畜牧业协会,北京 100044)

夏洛莱牛原产于法国中西部到东南部的夏洛莱省和涅夫勒地区,被毛为白色或乳白色,四肢粗壮端正,全身肌肉发达,体躯呈圆筒状,是世界著名的大型肉牛品种。以生长速度快、产肉量多、体型大、耐粗放而闻名于世。 1964 年中法建交后,法国在北京举办展览会展出原种夏洛莱肉牛,并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给周恩来总理。 综合考虑饲养环境、草场资源等情况,1972 年,6 头法国原种夏洛莱牛(4 公2 母,均为法国在北京展出公牛后代) 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128 团调入第九师165 团进行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第九师畜牧工作者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和夏洛莱牛的品种优势, 以本地的哈萨克牛为改良基础群,采用群选群育开放核心群育种体系,有计划的开展了种牛登记、性能测定、后裔测定、种牛选育等工作。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0 世纪80 年代,已基本完成了夏洛莱牛杂交二、三、四代的横交固定,同时还有大量的夏洛莱牛杂交五代、六代的肉牛,形成了遗传性能稳定的夏洛莱牛杂交新类群[1]。 从上世纪90 年代起,已为全国其它省市提供种牛53 头,制作销售夏洛莱肉牛颗粒冻精26 万余枚,在兵团第九师塔额盆地也形成了夏洛莱牛杂交新类群养殖的区域特色畜牧养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选择新疆塔城地区兵团第九师165 团金旭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冬季舍饲期的夏洛莱牛杂交新类群、新疆褐牛、哈萨克牛三个品种共208 头牛作为试验对象,测定牛只的直肠温度、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和反刍次数。 以金旭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特培的夏洛莱牛杂交新类群的23 头犊牛和同类群在165 团的3~7 岁的健康牛只为试验对象,测量不同年龄阶段的体重体尺等生长发育数据。

1.2 测量方法

直肠温度:清晨饲喂前,温度计在深度14 cm 左右测定直肠体温[2];呼吸次数:测定前1 h 试验牛尽量减少运动,观察牛胸部的侧前方,完整的一次起伏算一次呼吸,测量10 min 取平均值再次测量[3];反刍次数:调取牛场视频监控,记录每天的反刍次数;体重:禁食12 h 以上的空腹体重;体高:由鬐甲是高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体斜长:从肩胛前缘至尻尖的距离;胸围:肩胛后角处体躯的垂直周径;管围:左前肢胫部上三分之一处周长,在前管的最细处量取。

1.3 分析方法

采用SPSS 中非参数检测中的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 检验组内数据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若差异不显著以均值代表群体水平,若差异显著则以中位数代表群体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夏洛莱牛杂交新类群的体温、呼吸频率和反刍次数

2020 年11 月期间检测了金旭养殖合作社夏洛莱牛杂交新类群、新疆褐牛、哈萨克牛群体的清晨饲喂前生产母牛的直肠温度。 表1 结果显示,在检测的三个牛品种中,直肠温度都在38 ℃~39 ℃之间,且不同品种间无显著差异。 通过对比公开数据[4],夏洛莱牛杂交新类群的体温在正常值范围内(表2),表明夏洛莱牛杂交新类群机体体温调节正常。夏洛莱牛杂交新类群的呼吸频率为19~22 次/min(n=172 头),反刍12~15 次/d(n=67 头),与本地哈萨克牛及当地引入的其它品种没有差异,与相关报道中的夏洛莱牛的正常情况一致[10]。 结果表明夏洛莱牛杂交新类群对第九师的气候环境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表1 不同品种牛体温测量结果

表2 不同品种牛的直肠温度

2.2 繁殖性能

本研究观察记录了夏洛莱牛杂交新类群育成母牛初情期,生产母牛的发情周期、发情持续时间和妊娠期等繁殖性能的基础数据(表3)。 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夏洛莱杂交新类群母牛初情期为12~14 月龄,初配年龄平均为19.3 月龄,发情周期在19~22 d 之间,发情期平均35.2 h,妊娠期平均283 d。与国家颁布的夏洛莱肉牛标准中的数据相比,新类群母牛的初情期和适配年龄都高于夏洛莱肉牛,这与当地半年舍饲半年放牧的饲养管理水平、管理方式有关。发情周期、发情持续时间、妊娠期、情期受胎率等项指标与各类文献资料中介绍的夏洛莱牛繁殖性能基本一致[5,6]。

表3 夏洛莱牛杂交新类群母牛繁殖性能

2.3 生长发育性能

通过生长发育体尺测量,可以定量、有效的掌握肉牛的生长发育状况,比较不同时期牛只生长发育和肥育情况。本研究测量了23 头犊牛和440 头3 岁以上成年母牛的体重和体尺(见表4、表5)。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 检验结果显示各年龄段内体重体尺等测量数据间无显著差异,符合正态分布,均值反映群体水平。 9 月龄犊牛体重等生长指标组内无显著差异,但体重间的差异较大,后期需要采集更多数据进行校正。 3 岁以前牛只的体重增长速度最快,体重能达到最大体重的83%,4 岁后生长发育速度放缓,5岁时达到最大体重。

表4 23 头9 月龄犊牛测量结果

表5 夏洛莱杂交新类群成年母牛体重体尺

以国家公布的“夏洛莱种牛(GB 19374-2003)”作为参考标准,查阅的哈萨克牛的体尺信息,以3 岁成年牛体重体尺数据与这两个品种公布的数据进行比较(见表6)。 从成年母牛的分析结果来看,夏洛莱牛杂交新类群体重体尺指标要好于哈萨克牛,体重平均增加了66.89%,体高增长8.3%,体长增加11.53%,胸围增加15.01%,管围增加19.50%。从数据上看,体重、胸围、管围增加的幅度大,体重体尺变化显示杂交后代由役用型向肉用型改变,肉用性能得到提高,改善了哈萨克牛体型小、产肉性能差的问题。 但与原种夏洛莱牛相比,新类群牛的体重、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等群体均值与原种夏洛莱牛有一定的差距,提示新类群在体重和体尺发育等方面的选育提高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表6 三个品种成年母牛体重体尺数据比较

3 讨 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位于新疆塔城地区,与法国处于相同纬度区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要的畜牧生产基地之一。 第九师的165 团、161 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开始饲养夏洛莱牛,经过几代畜牧工作者采用开放式育种的方法杂交改良当地哈萨克牛,在塔额盆地形成了适应性强,耐粗饲、生长发育速度快、抗逆性强、对疾病抵抗能力强的新疆夏洛莱牛杂交新类群。本研究把长期监测的新类群牛只的生长发育数据与夏洛莱牛和哈萨克牛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肉牛新类群也继承了哈萨克牛抗逆性强、耐寒等优良特性,生长发育速度及体重等重要生产指标都比哈萨克牛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体重和体型的变化,使肉牛新类群的肉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本研究通过对引入夏洛莱肉牛杂交改良后代体温的观测,结果发现肉牛新类群的体温相对保持在较恒定的水平,反应出机体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好,机体体热调节正常。肉牛新类群的呼吸、反刍等指标与本地哈萨克牛没有明显差异。 体温、呼吸、反刍等基本生理数据都显示新类群肉牛对第九师的气候和自然生态条件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新疆夏洛莱牛杂交新类群在第九师垦区饲养已有近50 年的历史, 期间由于缺乏合理的繁殖育种规划,曾一度出现群体生产水平倒退的情况。 从2016 年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畜牧科学研究所联合新疆农垦科学院共同开展了夏洛莱肉牛提纯复壮项目,通过引进冻精提纯复壮使新类群犊牛各阶段体尺及体重都显著提高[7],与20 世纪80 年代夏洛莱犊牛各阶段体尺体重数据基本持平[8],达到国内报道夏洛莱肉牛生产性能水平[9]。 本研究测定的结果显示新疆夏洛莱肉牛新类群成年生产母牛的体重体尺各项指标低于夏洛莱牛,但显著高于当地哈萨克牛,尤其是3 岁成年牛平均体重高出近70%,同时还保持了哈萨克牛抗逆性强、适应性好的特点,肉用性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本研究检测了肉牛新类群的初情期、成熟期及发情期等繁殖数据,确定肉牛新类群的初情期在13~14 月龄,20 月龄可初配。 与经产牛相比,初产牛的难产率高出53%。

通过对引入的新疆夏洛莱肉牛的适应性观察,可以看出,新疆夏洛莱牛基本已完全适应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的气候环境及饲养管理方式,并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 可以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标准,制定核心群体的选育提高方案等技术手段使肉牛新类群的优良基因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明确新类群选育改良和品种培育的方向。 目前肉牛新类群已在塔额盆地饲养量超2 万只,形成了区域特色明显的特色畜牧养殖产业,为开展自主肉牛新品种的选育奠定坚实基础。

4 结 论

为科学评估新疆夏洛莱肉牛新类群的气候适应性和生长发育潜力, 本研究测定了新类群的生理、生长、繁殖等基础指标,对比分析了新类群在适应性、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结果显示经过五十多年的改良驯化,新疆夏洛莱肉牛新类群不仅保留了夏洛莱肉牛生长快、产肉性能好的特点,还继承了哈萨克牛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优势,对新疆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研究结果不仅补充完善了新类群的基础生理和生长发育信息,也为以后开展群体的定向选育提高提供基础依据。

猜你喜欢
体尺哈萨克类群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睡莲花开色香全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多样性
薏苡种质资源ISSR分子标记筛选及亲缘关系分析
天马双翼(一):托忒文在哈萨克与清朝交往过程中的媒介作用
苗圃国槐林和沙棘林春季大型土壤动物群落格局差异
金川成年母牦牛一年消长的体尺体重测定
马站红鸡生长与繁殖性状的主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