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孵化器效率:研究综述及展望

2022-05-17 18:57刘波李湛胡文伟
财会月刊·上半月 2022年5期

刘波 李湛 胡文伟

【摘要】民营孵化器效率是近年来我国孵化器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围绕民营孵化器效率的相关问题, 既有文献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 从多视角研究民营孵化器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效应和孵化绩效等直接效率, 也探索了弥补市场失灵、经济增长效应等间接效率; 第二, 从效率损失视角分析民营孵化器效率损失的原因, 发现内部“营利性”特征和外部发展环境“双重约束”导致民营孵化器的效率损失; 第三, 基于“双重约束”, 分别从民营孵化器内部经营策略和外部发展环境提出改善效率的对策。 既有关于民营孵化器运营效率问题的文献仍存在较大的现实差距和研究不足, 在“公益性”和“营利性”双重约束、外部发展环境、“竞争中性”原则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深入。

【关键词】民营孵化器;直接效率;间接效率;效率损失;双重约束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2)09-0138-6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创”政策的实施, 以企业孵化器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载体成为创新创业领域的焦点。 当前, 民营孵化器全面崛起, 在数量上远超国有孵化器, 成为科技服务行业的重要力量。 在规模快速扩张的背后, 大部分民营孵化器在实际运营中面临或大或小的困境。 据此, 民营孵化器的效率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学者们开始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等度量民营孵化器的效率。 随着创新创业进程的逐步推动, 学者们对民营孵化器效率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 系统梳理这些文献是一项重要而有意义的工作。 本文着重考察我国民营孵化器的效率, 尝试从多视角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与梳理。

一、基于多视角的民营孵化器效率研究: 经验文献的认识

孵化器是联结技术、创新、企业家精神和资本的一种经济组织[1] , 其最突出的功能是为初创企业提供服务, 降低创业的成本和风险。 本文探讨的民营孵化器, 主要指由国内民间资本投资成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孵化器。

1. 制度视角下的民营孵化器效率。 民营孵化器是民间资本投资创建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民营企业组织, 具有民营企业的典型特征。 民营孵化器是科技服务业高度市场化的结果, 是市场配置资源在孵化领域的体现。 与国有孵化器相比, 民营孵化器按照现代企业化运营, 实行专业化管理, 具有更灵活的决策机制, 能够提供更专业的孵化服务, 其组织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更高[2] 。 林民书等[3] 进一步指出, 民营孵化器按照现代企业化规范经营, 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比国有孵化器更有效率, 且其孵化效率能够日益提高。 与国有孵化器相比, 民营孵化器产权更明晰, 解决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从制度层面保证了民营孵化器运营的高效率[4] 。

2. 技术创新视角下的民营孵化器效率。 民营孵化器推动了科技成果商业化, 促进技术创新效应溢出。 与国有孵化器相比, 民营孵化器能更好地提高创新资源使用效率, 其专业化服务能促进区域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效率是民营孵化器效率的重要体现, 民间资本不断投资孵化器行业, 将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促进创业生态系统完善, 有助于技术创新效应溢出[5] 。 袁剑锋等[6] 指出, 民营孵化器具有更强的资本服务能力, 善于借助种子资本和股权投资获取丰厚的收益, 通过资本服务强化民营孵化器的技术创新效应。 民营孵化器能够更有效地推动科技成果商业化, 疏通科技成果与经济建设之间的断点和堵点。 一些文献利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民营孵化器的技术创新效率, 例如, 陶秋燕等[7] 基于185家我国在孵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 民营孵化器能有效促进在孵企业结构维度社会资本向创新绩效转化。

3. 经济和就业效应视角下的民营孵化器效率。 孵化器等科技创新载体在创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已成为创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其中, 民营孵化器的企业化运营可以为入孵企业提供多样化和专业化服务, 也能根据服务对象需求灵活调整服务方式, 为入孵企业提供更适宜的孵化环境, 从而更有利于促进创新创业发展。 同时, 民营孵化器能根据经营需求有效配置资源, 提高创新资源的使用效率。 民营孵化器能促进科研成果商业化和转化为社会生产力, 能够有效促进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创造就业岗位和扩大税基, 形成以创新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模式[8] 。 李具恒等[9] 指出, 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能更有效地整合区域资源, 创造出适合初创企业发展的环境, 发挥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和带动效应。 黄攀等[10] 基于2016年广东省97家不同类型孵化器研究发现, 民营孵化器在促进创业和带动就业方面优于其他类型的孵化器。

4. 弥补市场失灵视角下的民营孵化器效率。 民营孵化器被视为市场经济的“润滑剂”, 能够弥补市场失灵。 创业市场上的技术垄断、资本市场不完善、市场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等造成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失灵问题, 限制了初创企业获取技术、信息、资金等资源, 从而降低了创业成功率。 而民营孵化器为初创企业提供所需的服务和资源, 能有效解决创业领域市场失灵问题。 Dutt等[11] 研究发现, 与其他性质孵化器相比, 民营孵化器更擅长提供金融服务, 其体制机制更灵活, 更加熟悉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 具有更强的金融活动能力, 能彌补市场商业制度的缺陷, 消除初创企业的融资障碍。 李伟杰等[12] 指出, 民营孵化器能根据市场环境不断调整和创新其经营模式, 以满足初创企业的差异化需求, 其降低了创业市场的风险。 作为创业系统中的重要创新载体, 民营孵化器的企业化运作将逐步向专业化发展, 弥补了创业市场的失灵和商业制度的缺陷。

5. 实证分析下的民营孵化器效率。 部分学者通过搜集整理的数据样本, 对民营孵化器效率进行定量分析。 例如, 孔原[13] 基于异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发现, 完全企业型孵化器的绩效显著高于其他性质孵化器绩效水平。 高洋等[14] 利用DEA方法研究了我国东北地区孵化器效率问题, 将东北地区孵化器分为政府主导型和民营主导型两类, 并分类研究运行效率, 发现东北地区民营主导型孵化器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明显优于政府主导型孵化器。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从上述文献梳理结果来看, 既有文献从多个维度对民营孵化器的直接效率和间接效率展开了研究, 尽管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存在差异, 但研究结论基本形成共识。 民营孵化器按照市场规律运营, 具有灵活的决策机制, 其资源配置效率更高, 有更强的资本服务能力和更高的技术创新效率。 民营孵化器为脆弱期的初创企业提供了“保护罩”, 弥补了创新创业市场的失灵。 民营孵化器通过资源整合, 为初创企业创造适宜的环境, 促进技术产业化和培育新兴产业, 最终推动技术创新和创造就业, 发挥孵化器的创新经济带动效应和辐射效应。

二、基于效率损失视角的民营孵化器效率研究: 问题与原因分析

1. 民营孵化器效率损失。 一些学者基于我国民营孵化器的现实经营和数据样本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民营孵化器的理论效率与实际经营效率存在较大落差, 民营孵化器存在明显的效率损失。 黄攀等[10] 研究发现, 民营孵化器的创业效率和创新效率都弱于国有孵化器。 曾凌玲等[15] 对我国孵化器运营的全过程展开研究, 发现民营孵化器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 且盈利渠道单一, 以租金为主, 难以进一步提升效率。 何慧芳等[16] 发现民营孵化器的效率低于其他类型的孵化器。 胡文伟等[17] 采用总体比例之差Z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民营和国有两类孵化器, 发现大多数民营孵化器服务功能不完善, 生存压力较大, 且服务资金支持不足, 政策和资源等方面的劣势影响了民营孵化器的运营效率。 许治等[18] 研究发现, 大多数民营孵化器孵化网络比较松散, 与外部创新资源、金融资源等没有建立起紧密的孵化网络, 提供的服务模式可替代性强, 导致民营孵化器效率较低。 刘彦平等[19] 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孵化器运营效率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发现国有孵化器的平均运营效率高于民营孵化器, 民营孵化器更偏向于追求短期的创新产出, 长期来看, 民营孵化器的创新效应弱于国有孵化器。

2. 民营孵化器效率损失原因。 为什么理论上具有更高运营效率的民营孵化器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存在效率损失? 部分文献直接或间接地探讨了民营孵化器的效率损失来源, 总体来看, 民营孵化器的内外“双重约束”扭曲了民营孵化器的效率。

(1)民营孵化器的内在约束: “营利性”约束。 孵化器的特征决定了其经营策略的选择。 一方面, 民营孵化器所提供的服务可以被视为科技公共服务, 体现出“公益性”特征[20] , 满足了社会公益性要求。 另一方面, “营利性”是民营孵化器的根本特征, 民营资本将投资孵化器行业视为一个可以获利的商业机会[21] , 民营孵化器在市场上以现代企业机制运行, 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和资产保值增值作为经营目标[22] , 呈现出明显的“营利性”特征。 因此, 民营孵化器是兼具“公益性”和“营利性”特征的科技创新载体。

“营利性”特征对民营孵化器的经营形成了约束, 从而扭曲了民营孵化器的效率, 导致效率损失。 盈利压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孵化器最优经营策略的选择, Allen等[23] 研究认为, 由于盈利压力, 民营孵化器更关注的是企业入驻率, 较少特意去对申请项目进行挑选, 容易造成孵化资源浪费。 营利性特征导致民营孵化器更多地关注短期收入, 忽略了入孵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 导致错失掉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优质项目[24] 。 李志远等[25] 研究认为, 民营孵化器普遍面临商业模式过度定位于盈利的问题, 更关注短期效益, 导致一些民营孵化器对孵化服务认识出现偏差。 同时, 民营孵化器的营利性决定了要对初创企业收取较高的服务费用, 这会降低其对优质创业项目的吸引力[26] 。 施杨等[27] 的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 认为一些民营孵化器面临着较大的盈利压力, 导致提供的服务单一, 对优质创业项目的吸引力较弱, 这会进一步导致效率损失。 钟卫东[28] 指出, 民营孵化器为了快速盈利, 对于处于种子期具有技术潜力的项目很少给予孵化, 不利于长期效率的提升。

(2)民营孵化器的外在约束: 外部发展环境的约束。 已有文献基本形成共识, 认为民营孵化器的效率受到发展环境的影响, 且突出体现在政府支持和政策优惠上。 国有孵化器由政府主导建设和运营, 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 民营孵化器在政府资源支持上处于劣势地位, 难以获得国有孵化器享有的土地、财税支持和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 同时面临税收负担重、要素获取成本高、办事手续繁杂、融资条件不平等、享受的公共服务有差异等不利的发展环境[29] 。 发展环境约束加剧了民营孵化器的经营困境, 造成了民营孵化器的效率损失, 导致效率出现异化[30] 。 姜骞等[31] 通过大数据样本调查发现, 知识积累能影响企业孵化器的创新效率。 另外, 基础设施、网络资源共享等对民营孵化器效率也有显著影响[32] 。 民营孵化器在与国有孵化器的竞争中处于天然劣势地位, 民营孵化器的环境约束可以概括为政策壁垒、行政壁垒和隐形壁垒三个方面, 这些约束在民营孵化器经营过程中的资源获取、孵化企业和参与竞争等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部环境约束造成部分民营孵化器的效率损失[33] 。

综上所述, “双重约束”会影响民营孵化器效率已成为学术界共识。 一方面, “营利性”特征扭曲了民营孵化器功能; 另一方面, 外部发展环境导致部分民营孵化器面临孵化项目竞争力不强、人才流失、盈利模式单一等困境, 造成了民营孵化器的效率损失。

三、基于效率改善视角的民营孵化器效率研究: 方向及措施

1. 调整民营孵化器内部经营策略。

(1)与风险资本结合。 政策资源获取能力是导致民营孵化器效率损失的重要原因, 那么拓展民营孵化器的資源获取渠道是否会带来效率的提高? 一些文献认为资金获取能力偏弱是民营孵化器的“软肋”, 与风险资本结合可以提高民营孵化器资源获取能力。 陈斌等[34] 认为民营孵化器在运营过程中普遍遭遇融资难问题, 只有有效地进行资金的筹措和利用, 建立新的融资管理体系,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民营孵化器的效率。 李刚等[35] 强调, 如将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结合, 既能帮助初创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和提高孵化器服务的专业化水平, 又能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和优质项目的搜寻成本, 有助于提升民营孵化器的效率。 徐晓声[36] 认为民营孵化器与风险投资的有机结合, 一方面可以提高民营孵化器的服务能力和效率, 另一方面可借助孵化器的载体优势和信息渠道降低资本投资风险。 刘广平等[37] 引入创业投资机构对企业孵化器的投资决策进行实证分析, 发现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能解决入孵企业资金问题, 有助于提高孵化器的孵化效率。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2)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民营孵化器通常规模较小, 且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 可以通过整合外部资源来提升运营效率。 民营孵化器要与经济部门和科研单位紧密结合, 与投资网络加强合作, 与区域创新机构相互协同, 形成促进效应[38] 。 邱国霞[39] 指出,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社会资源流入创业孵化领域, 最大化整合外部资源, 利用外部资源实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 黄紫薇等[40] 认为, 要提高民营孵化器的效率, 首先应整合外部资源, 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展开合作。 民营孵化器需要不断整合更多社会资源, 拓展孵化服务范围, 提升服务质量, 实现孵化器的提质增效[18] 。 总而言之, 整合和利用好社会资源是提升民营孵化器孵化能力和改善效率的关键。 民营孵化器要积极拓展社会网络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加强与银行、风投机构、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的合作, 建立起以孵化器为中心的创新创业生态网络, 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实现效率提升。

(3)注重差异化经营。 我国民营孵化器所提供的孵化服务相似度高, 可代替性强, 造成民营孵化器的竞争优势不显著。 因此, 一些文献认为实施差异化经营是提升民营孵化器效率的有效途径。 差异化经营意味着民营孵化器能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从而促进效率的提升。 例如, 胡文伟等[41] 基于上海101家孵化器样本研究发现, 民营孵化器在争取优惠政策上弱于国有孵化器, 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 民營孵化器可以通过改善专业化增值服务、优化孵化环境等措施来弥补劣势。 政策和资源等方面的劣势导致民营孵化器的效率损失, 致使民营孵化器发展普遍遭遇困境, 而实施错位竞争和差异化策略是突破困境和提升效率之道[18] 。 李金华[42] 指出, 要提升民营孵化器效率, 需要提供差异化服务, 通过强化民营孵化器的孵化功能来提升运营效率。 为了更好地服务创业企业, 民营孵化器需要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商业模式, 通过差异化经营和提供专业化服务来塑造竞争优势, 从而提升效率。

(4)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专业管理人才对孵化器至关重要, 是提升民营孵化器效率的关键。 张力等[43] 研究发现, 管理人员从业经历是影响孵化器效率的关键因素, 吸引和培养专业化人才是提升民营孵化器效率的根本。 当前, 我国民营孵化器面临人才缺乏、盈利能力较弱和运营效率不高等问题, 政府在推动孵化器发展过程中要辅助民营孵化器引进人才, 通过发挥人才主观能动性来提升其盈利能力和效率。 孵化器作为资源整合和创新创业平台, 为初创企业提供孵化服务, 而专业人才决定了孵化器的服务能力。 专业人才是孵化器平台和入孵企业之间的技术衔接, 专业人才的知识积累、技术背景和管理能力是发挥其技术连接作用的基础, 有助于民营孵化器更有效地整合资源和提供服务, 进而促进其效率提升[44] 。 民营孵化器要提高效率, 必须组建专业的管理层和培养专业人才, 民营孵化器的管理层应当具有孵化器管理岗位的从业经验和相关技术背景[45] 。 在孵化器运营过程中, 孵化器管理者需要针对入孵企业的运营情况提供专业化服务, 因此, 民营孵化器应该丰富管理层的从业经验, 吸引专业人才参与孵化器管理和运营, 通过专业人才的引入和培养来提升民营孵化器的效率[46] 。

2. 改善民营孵化器外部发展环境。

(1)明确政府功能定位, 实施更高效管理。 政府在孵化器商业模式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在孵化器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47] 。 民营孵化器在运营过程中要合理配置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 积极与政府合作[48] 。 一些文献从政府的功能定位和管理视角探讨民营孵化器效率改善对策, 认为在管理孵化器过程中需要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 优化管理模式, 为民营孵化器构建更适宜的发展环境, 通过优化环境促进民营孵化器的效率提升。 殷群等[49] 认为政府要对民营孵化器给予政策支持, 在孵化器管理过程中准确定位自身角色, 致力于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专注于目标引导和环境创造。 在构建民营孵化器发展环境时, 政府要遵循市场规律, 发挥政策引导功能并完善制度, 利用政府的职能和资源来促进民营孵化器效率提升[50] 。 赵天燕等[51] 研究认为, 政府要发挥好管理者的角色, 应该对孵化器实行分类管理, 通过出台组合政策及时调整民营孵化器的资源投入, 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精细化管理, 完善孵化器运营环境建设, 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孵化器建设和运营, 加强孵化器专业人才培养和效率提升。

(2)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民营孵化器的外部环境约束本质上是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的结果, 对此, 一些文献认为缓解民营孵化器环境约束的关键是完善市场经济制度, 只有建立起适宜各种性质孵化器发展的制度体系,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民营孵化器的效率。 颜振军等[52] 研究指出, 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能促进孵化器高效发展, 应该消除要素流动制度性障碍, 提高要素流动性。 匡敏等[53] 提出政府首要任务是推进孵化器市场化运作, 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打破孵化器发展的制度性桎梏。 对于孵化器发展制度的建设, 宋清等[54] 认为应该注重中央和地方的良性互动, 加强中央政府对政策的引领性和推动性, 发挥地方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构建全面系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政策支持体系。 施杨等[27] 认为要加快建设支持孵化器高效发展的“政策链”体系, 构建公平有效的制度保障, 以制度建设来驱动孵化器的效率提升。 通过推进制度体系建设, 形成有利于提高各类创新主体效率的制度环境。

四、总结及展望

1. 研究总结。 民营孵化器是我国创新创业系统的重要构成, 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我国民营孵化器发展起步较晚, 但发展速度极快, 创新创业热潮吸引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投向科技服务行业。 从文献梳理结果来看, 民营孵化器理论效率与现实经营存在较大落差, “营利性”特征的内在约束和发展环境外部约束导致民营孵化器存在效率损失。 因此, 如何提高效率是民营孵化器行业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 对此, 既有文献围绕民营孵化器的“双重约束”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 首先, 调整孵化器内部的经营策略, 改善组织绩效。 具体来看, 民营孵化器要与风险资本结合, 强化投融资能力; 整合外部资源, 提升孵化服务能力; 注重差异化经营, 塑造竞争优势; 吸引和培养专业人才, 提升管理层的专业水平, 发挥人才优势。 其次, 改善民营孵化器外部发展环境, 特别是完善政府管理和政策支持模式。 政府要准确定位自身功能, 加强与民营孵化器合作, 提高管理效率, 对孵化器管理以引导和规范为主; 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形成政策支持体系, 构建有利于孵化器发展的制度环境。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2. 未来展望。

(1)“公益性”和“营利性”双重约束对民营孵化器发展的制约。 既有文献更多考虑“营利性”特征对民营孵化器效率的影响, 尚无文献同时考虑“公益性”和“营利性”双重约束问题。 民营孵化器是“公益性”和“营利性”的统一体, 不仅“营利性”会对民营孵化器的发展造成约束, “公益性”也会影响民营孵化器的运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民营孵化器的“公益性”和“营利性”也会存在相互影响。 “公益性”决定了民营孵化器的社会效益, “营利性”是民营孵化器的自身效益的体现。 同时考虑民营孵化器的双重属性带来的“双重约束”, 探索两者的互动机制及其对民营孵化器效率的影响, 可能是未来研究值得关注的一个方向。

(2)民营孵化器的外部发展环境的认识。 现有文献更多地考虑民营孵化器的政府支持和政策环境, 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对民营孵化器效率的影响研究较少。 因此, 在分析民营孵化器发展环境时, 应该尽可能地将更多影响因素纳入民营孵化器发展环境研究范畴。 这是未来民营孵化器发展环境研究应该关注的一个方向, 对于重构民营孵化器发展环境具有重要价值。

(3)基于“竞争中性”原则重构民营孵化器发展环境。 既有文献在研究如何完善民營孵化器发展环境时, 主要强调对政府管理和政策支持进行调整, 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民营孵化器效率损失问题。 基于“竞争中性”原则对孵化器进行指导和管理, 意味着国有孵化器和民营孵化器适用同样的规则, 处于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 从根本上为提升民营孵化器效率奠定基础。 将“竞争中性”原则引入孵化器行业, 重构孵化器的发展环境, 可能是未来提升民营孵化器效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4)需要进一步深化民营孵化器效率的实证研究。 既有文献对民营孵化器效率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 但受区位因素、样本数据、研究方法和指标选择等方面的限制, 研究结论也存在一些争议。 因此, 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搜集更详实的样本数据克服样本数据过小所带来的局限; 另一方面, 需要选择更加合适的指标和更为严谨科学的方法, 以获取更为准确的研究结论。 因此, 如何进一步准确认识和实证研究民营孵化器的效率可能是未来需要继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Smilor R., Gill M.. The new business incubator: Linking talent,technology,capital and know-how[M]. Massachuset: Lexington Books,1986.

[2] 钱平凡,李志能.孵化器运作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孵化器产业的发展对策[ J].管理世界,2000(6):78 ~ 84.

[3] 林民书,张树.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企业化运营问题研究[ J].软科学,2005(6):90 ~ 93.

[4] 王伟,成吉斌.企业孵化器营运模式选择及策略分析[ J].商业时代,2009(26):49 ~ 50.

[5] 刘香吉,戴伟娟.企业孵化器模式研究[ 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4(5):20 ~ 25.

[6] 袁剑锋,许治.企业孵化器国际研究系统回顾: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8):82 ~ 99.

[7] 陶秋燕,孟猛猛.在孵企业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孵化器所有权性质的调节作用[ J].技术经济,2017(6):56 ~ 61.

[8] 李友俊,刘明,高翠娟.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地测研究[ J].科技创业,2006(7):31 ~ 32.

[9] 李具恒,张美玲.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 J].中国科技论坛,2009(2):58 ~ 61.

[10] 黄攀,许治,何慧芳.不同所有者类型孵化器孵化绩效差异比较[ J].中国科技论坛,2019(5):62 ~ 72.

[11] Dutt N., Hawn O., Vidal E., et al.. How open system intermediaries address institutional failures: The case of business incubators in emerging-market countries[ 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6(3):818 ~ 840.

[12] 李伟杰,刘婷,王继明.地方政府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路径研究[ J].经济问题,2014(10):62 ~ 66.

[13] 孔原.市场化背景下科技孵化器服务能力与运行绩效——来自长三角地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的经验证据[ J].财会通讯,2016(4):27 ~ 31.

[14] 高洋,叶丹,张迪宣等.东北老工业基地创业孵化器运行效率[ J].科学学研究,2019(7):1295 ~ 1305.

[15] 曾凌玲,莫亚琦.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与可持续发展[ J].现代企业,2015(11):36 ~ 37.

[16] 何慧芳,黄灏然,方凯.基于DEA方法的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评价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J].科技管理研究,2018(13):84 ~ 89.

[17] 胡文伟,李湛,殷林森等.民营与国有孵化器入孵企业的特征差异及成因分析[ J].上海经济,2017(3):30 ~ 39.

[18] 许治,黄攀,陈朝月.不同代际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绩效差异比较——基于广东省的实证研究[ J].管理评论,2019(5):100 ~ 108.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

[19] 刘彦平,王明康.孵化器运营效率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J].财贸经济,2021(5):127 ~ 143.

[20] 李湛,张剑波.现代科技创新载体发展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9.

[21] 张振刚,薛捷.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现状及潜在问题分析[ J].中国科技论坛,2004(2):54 ~ 58.

[22] 赵黎明,付春满.公益型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盈利渠道研究[ J].中国科技论坛,2007(8):47 ~ 49.

[23] Allen D. N., Rahman S.. Small business incubators: A positive environment for entrepreneurship[ 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85(3):12 ~ 22.

[24] 陈吴,殷群.民营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南京: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2008:830 ~ 836.

[25] 李志远,马凤岭.科技企业孵化器体制与发展模式问题刍议[ J].中国科技论坛,2007(11):58 ~ 62.

[26] 石泉.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制度模式改革初探[ J].软科学,2007(3):81 ~ 84.

[27] 施杨,王峥,高茜等.苏州创新型孵化器建设模式及其对策研究[ J].科研管理,2017(38):267 ~ 273.

[28] 钟卫东.重构科技企业孵化器运作体系的思路[ J].中国科技企业论坛,2003(6):61 ~ 66.

[29] 刘志彪.平等竞争:中国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优化之本[ J].社会科学战线,2019(4):41 ~ 47.

[30] 孔德涌.科技孵化器的回顾与展望[ J].中国软科学,2007(11):4 ~ 10.

[31] 姜骞,唐震.“资源—能力—关系”框架下网络能力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创新绩效研究——知识积累的中介作用与知识调节作用[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5):126 ~ 133.

[32] Rice M. P.. Co-production of business assistance in business incubators: An exploratory study[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2(17):163 ~ 187.

[33] 方凯.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科技创业月刊,2013(6):75 ~ 76.

[34] 陈斌,周萍.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融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对外经贸,2011(6):101 ~ 102.

[35] 李刚,张玉臣,陈德棉.孵化器与风险投资[ J].科学管理研究,2002(3):18 ~ 22.

[36] 徐晓声.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器与风险投资融合模式研究[ 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2):56 ~ 57.

[37] 刘广平,陈立文,戚安邦等.科技企业孵化器投资决策与运营模式研究[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7):152 ~ 157.

[38] 郭俊峰,霍国庆,袁永娜.基于价值链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盈利模式分析[ J].科研管理,2013(2):69 ~ 76.

[39] 邱国霞.科技企业孵化器中政府的角色定位[ 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6):6 ~ 8.

[40] 黄紫微,刘伟.公共孵化器VS商业孵化器——孵化器市场结构演进过程[ J].科學学研究,2015(12):1813 ~ 1820.

[41] 胡文伟,李湛,殷林森等.民营与国有孵化器服务模式比较分析[ J].科研管理,2018(9):23 ~ 32.

[42] 李金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集群、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及政策思考[ 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7):32 ~ 45.

[43] 张力,周勇涛,戚汝庆等.基于在孵企业面板数据的孵化器绩效分析[ J].软科学,2016(11):5 ~ 9.

[44] 张力,刘新梅.“边界巡视者”依赖还是“信任”和“一体化机制”取胜——来自产学合作机构的证据[ J].科学学研究,2011(5):756 ~ 763.

[45] 马凤岭,陈颉.基于扎根理论的孵化器商业模式演进机制研究[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5):130 ~ 136.

[46] 孔栋,余艳,左美云.孵化器对在孵企业提供的创业能力支持服务——单案例研究[ J].技术经济,2019(8):71 ~ 77.

[47] 罗峰.企业孵化器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分析[ J].管理世界,2014(8):180 ~ 181.

[48] 李湛,刘波,胡文伟.民营孵化器运营模式与发展环境:文献综述及研究展望[ J].上海经济,2021(1):27 ~ 42.

[49] 殷群,郭渊静.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政府环境[ 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37 ~ 40.

[50] 左伟.政企合作视域下的中国民营孵化器发展模式探析[ J].改革与战略,2013(6):10 ~ 13.

[51] 赵天燕,郭文.江苏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效率研究[ J].江苏社会科学,2018(3):264 ~ 271.

[52] 颜振军,侯寒.中国各省份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效率评价[ J].中国软科学,2019(3):137 ~ 142.

[53] 匡敏,曲玲玲.双创背景下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问题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17(S1):252 ~ 259.

[54] 宋清,刘义进.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扶持政策研究——基于中央与地方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的视角[ J].软科学,2017(9):11 ~ 15+44.

(责任编辑·校对: 李小艳  黄艳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级新区与拓展发展新空间研究”(项目编号:15AZD072);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重点项目“新时期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上海使命、思路与举措研究”(项目编号:21692100100)

【作者单位】1.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 上海 200020;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 201620179BEDB5-1ADD-47F6-B4D5-A69464486C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