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数码印融入创意服装课程思政改革探讨

2022-05-17 10:18赵孟超徐汀甘敏
西部皮革 2022年9期
关键词:国风数码服装设计

赵孟超,徐汀,甘敏

(1.扬州市职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扬州225100 2.云南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重大社会责任,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能及时反馈时代变化与行业内技术的发展。创意服装设计是国内高等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强调服装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融合了思政课程和专业思政的教育理念,关注当前时代的发展创新,并反应、实施于创意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1]。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各项有力措施推动了传统文化包括传统艺术的发展。其中,大学生成为推进“汉服热”、“国潮”风的主要群体之一。因此在创意设计课程中融入“国风”文化概念可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国风”数码印花设计创新融入专业课程建设,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能更加深入地认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魅力,可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1 创意服装设计课程特点分析

创意服装设计是服装专业提升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综合服装设计创作能力及职业素养。要求学生具有独立创作能力、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课程纵向立足历

史上不同年代和时间点阐述服装艺术产生的背景、特点,横向则对比中西方服装的艺术特征、设计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文化成绩偏低,对于艺术风格、中西文化缺乏了解,而传统高职院校“重技能操作、轻艺术文化”的教育模式已逐渐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自然代入专业思政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并主动探索传统文化,翻转传统教学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国风”数码印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目前应用广泛的设计创作方法,在创意服装设计课程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导入,结合多形式、多渠道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方式,完善并提升教学效果。

2 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思政点的探索

2.1 寻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

随着我国服装产业的迅速转型、升级,对行业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讲话说明新时代的发展对于高等院校教育同样发出了挑战[2]。当前,“00”后大学生生源素质不一,而高职院校学生则情况更为复杂,学生有探索新知识新文化的热情,却缺乏个体行为管理,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偏于肤浅,然而对于流行文化的了解要高于之前的“90”后学生。因此,对于“00”后大学生的服装设计教育可以从他们喜欢的“国潮”“国风”出发,导入学生熟悉并喜欢的本土品牌、本土设计师,逐步引导学生寻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3]。

2.2 提倡中国原创精神,鼓励本土设计

中国服装自主品牌设计之路始于20 世纪90 年代,但由于各种原因实际上仍然发展迟缓。创意服装设计强调“创意”的“原创”性,提出设计作品应顺应时代、扎根本土,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文艺原创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提倡中国原创精神,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情境中导入优秀本土设计案例,强化“艺术来源于生活”概念,让学生真正懂得原创、勇于原创,以适应国家对于新时代人才强国的要求。

2.3 关注时代发展,融合现代科学技术

服装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必然推动服装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计应紧密结合行业发展,如3D 打印技术、智能化设计、三维虚拟技术的使用等等。“国风”数码印作为服装行业前沿技术融入创意服装设计课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鼓励学生不断探索现代服装的设计方法[4],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发展”,要求作品兼有文化和时代特质。

2.4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优秀职业素养的人才

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代代流传下来的精神。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重点培养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为重中之重,大国工匠精神可带动形成好的社会风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根据以往创意服装设计教育的经验总结,高职院校服装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不高、缺乏学习目标、专业认知度不高的问题,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里,对应不同专业领域内典型的人物事迹,逐渐融入专业工匠精神教育。

3 “国风”数码印花融入创意服装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国风”数码印花是将传统文化题材和现代服装技术相结合的设计创作手法,可根据创意服装设计课程实际的教学情境应用在某些教学环节,“国风”数码印花设计创作的整个工作过程可自然转化为教学过程,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针对具体任务展开,更有利于思政点的融入[4]。

3.1 教学内容改革

在传统教学内容的设置里,各种创意艺术风格多从分析西方艺术角度出发,侧重从西方教育教学思维中获取经验。而“国风”数码印的概念一经提出,首先可以颠覆传统创意服装教学思维的局限性,如表1 所示“国风”数码印花设计可融入创意服装设计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了创意服装设计的思政特点。

表1 “国风”数码印花设计融入创意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思政内容探索Tab.1 Explora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of teaching"Chinese style"digital printing design into creative clothing design course

3.2 教学方法改革

3.2.1 项目化教学驱动企业设计任务

课程思政背景下提出的教学改革主张在项目化进程里引入企业真实任务驱动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实现思政育人的目的。以2021 年扬州市职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服装设计课程中引入运河博物馆礼服设计任务为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中国代表的艺术文化元素,将其结合剪纸艺术形式转化为“国风”数码印图案并运用于礼服设计。如图1 所示,该款设计是学生选择运河文化代表城市——开封,将清明上河图转化为数码印图案并应用于礼服造型设计。随着项目任务的不断深入的探索,学生通过现代服装设计的艺术载体更加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3.2.2 多元化教学结合专业前沿技术

线上、线下教学多元化教学方式是2020 年以来受特殊环境影响而普及开来的教学方式,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千秋、互为补充。以“国风”数码印融入创意服装课程过程为例,第一阶段教师通过线上学习通平台推送“国风”数码印创意设计任务,组织学生分组收集素材,小组线上提交资料,再结合线上、线下的教学情境讨论、交流并确定主题;第二阶段通过线上、线下交叉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数码印操作技术特征完成服装造型设计;第三阶段则通过学习通平台模拟企业的设计研发过程,学生线上接受企业的实际建议,调整并完成设计。多元化的教学结合专业前沿技术的使用有效优化了课堂资源、提升教学效果[5-6]。

3.2.3 信息化教学改革师生互动方式

传统教学比较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生的学习习惯、方式都较之从前发生了较大改变,一些较多使用现代信息化手段的课程普遍受欢迎,而学生也希望能够在课程过程中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因此,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可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将“国风”数码印的设计创作方案使用AE 等动画软件制作为虚拟动画过程,在课堂上播放几个虚拟动画中所展示的设计方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讨论方案、实践方案的过程改变师生的交流互动方式。

3.2.4 多维化评价激发学习热情

在创意设计的评价体系中,教师的评价相比传统体系所占比例减少,根据每次具体的设计任务特点而制定不同的多维化的评价方。主要分为企业评价、教师评价、组间评价、自我评价四个主观部分,结合学习通课程平台的客观评价部分,完成综合课程考核。如表2 所示。

表2 创意服装设计课程评价体系Fig.2 Creative fashion design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3.3 教学实施

在将“国风”数码印作为思政点融入课程过程中,教学实施过程主要根据数码印服装设计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围绕文艺原创提出原创图案设计(艺术)任务;第二阶段强调结合当前数码印的技术操作特点,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印花实践,突出了“国风”数码印的技术特征;第三阶段整合第一阶段的艺术作品和第二阶段的技术成果,并将前两个阶段的成果设计应用于服装的造型设计,实施过程中注意将每一阶段的典型任务特征结合思政内容展开教学[6]。如图2 所示,是创意服装设计课程环节里结合具体案例——“山海经”数码印创意服装设计的教学实施过程。

4 总结

高职院校的服装设计教育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反应服装行业动态,“国风”数码印服装设计的技术操作特征、设计创作特征有利于创意服装设计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并在设计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创意服装课程里包含了大量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创新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设计实践操作等过程,整合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途径,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建立和大国工匠精神的形成。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于课程思政背景下展开的“国风”数码印设计创新在创意服装设计课程中的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实践将起到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国风数码服装设计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基于服装设计要素的气质分析
国风时尚关键词
寻找“国风少年”
数码暗房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
Leica M9全画幅数码旁轴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