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苗族女性婚礼服饰文化活态传承研究

2022-05-17 10:18贾良贤龙代五熊丹李应琴彭国通
西部皮革 2022年9期
关键词:银饰黔南服饰文化

贾良贤,龙代五,熊丹,李应琴,彭国通

(六盘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贵州六盘水 553004)

1 黔南苗族婚礼服饰简述

贵州黔南苗族服饰以其环佩叮当、色泽艳丽的特点在我国各少数民族服饰中独树一帜,其中,婚礼服饰尤其繁复绚丽,堪称一绝。因婚礼服饰只在婚礼这一特殊场合穿着,使得婚礼服饰比日常服饰多一份意蕴,更具有代表性。“黔南苗族服饰不仅仅是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也是黔南苗族人民朴实作风和坚韧品质的象征,苗族服饰的工艺、造型以及雍容华贵的气质都是民族文化内涵的显现,堪称苗族一部‘无字史书’”[1]。

黔南苗族的男性婚礼服饰总体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异性,苗族婚礼上,新郎上衣一般以三种形式呈现,分别为“右衽”、“对襟”和“左衽”三种,样式的呈现以新郎的身份为主要区分对象,通常情况下,在苗族的婚礼上是以“对襟式”的服装为主,新郎的下部服饰则是以宽大的长脚裤为主,整体的风格呈现上,其余两种呈现方式与此大致相同,没有特别明显的差别,但女性(新娘)的服装却有明显的差异。新娘的下半身服饰通常以苗族的百褶裙为主,搭配上各种花色和刺绣;上半身则是以典型的苗族银饰作为衬景,用白银打造出的银色花朵,在胸前进行汇聚,同时在外部搭配上苗族绸缎一般的外衣或者典型的“印有桃花样式的围裙”。女性的婚礼服饰从颜色、样式到工艺都千差万别。女性婚礼服饰的布料大多数是麻布,由于制造生产条件的限制,工艺上采取纯手工制造。人们自纺、自染、自织,所以服饰缝制量很少,并且衣服上基本没有扣子。婚礼当天,黔南苗族女性通常要穿六条百褶裙,这些衣裙都是女性及其亲人一针一线亲手缝制,代表着新娘及其亲人对一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和深切祝福。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苗族衣物上一般都会通过金丝银线装点大量的银饰物品,这些银饰图案精美、富有寓意,其中蕴含的工艺技术和文化价值源远流长。苗族银饰成为当地民族服饰上最耀眼的点缀,苗族由于历史发展和民族特色,对于银饰的使用和钟爱是独有的,可谓是家家都有一些银饰物品,传承给自己的子女后代。

综合来看,苗族婚礼服饰不仅见证了苗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也是绝佳的苗族文化载体。在那个特殊的日子,女性穿在身上的不仅是美丽的嫁衣,也是把祖先留下的故事穿在身上,把大自然的花鸟鱼虫穿在身,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当地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传统银饰的婚礼服饰越来越边缘化。新一代年轻人,更加追求时尚新潮的服饰。传统服饰制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工艺繁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很难静下心来投入大量时间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

2 黔南苗族女性婚礼服饰特征

苗族女性婚礼服饰由出嫁衣和盛装两大类组成,一般来说,女孩到了待嫁年纪就开始精心准备带须花长衣作为嫁衣。服短齐腰,下着围片,脚穿水纹船头鞋。头部不着花帽,用蓝或黑布片裹包,头插银花或戴银冠,银质的帽檐下方,一般沿着边缘悬挂着银花样式的带子,并且在尾部会有小巧的银花饰品,并且女孩子在婚礼上脖颈都会带有一个大大的银质项圈,代表着金锁百年好合的寓意,同时在女孩的手腕上、脚脖子上也会带有相应的项圈和银质饰品。

2.1 黔南苗族女性婚礼服饰的样式

苗家姑娘女性婚礼服饰较重,体现出苗族人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这些婚礼服饰不仅彰显出苗族人的智慧和审美倾向,更是苗族独特文化的集中体现。苗族新娘结婚时的下装是百褶裙,上装为缀满银片、银花的大领胸前交叉式乌摆或精镶花边的上衣,外罩缎质绣花或挑花围裙。黔南苗族女性服饰中的百褶裙非常醒目,百褶裙的样式带有苗族特有的民族风格。这些裙子都是女性亲自手工完成,展现了苗族女性勤劳、朴实的品质,突显了苗族女性的心灵手巧。

2.2 黔南苗族女性婚礼服饰的色彩

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2]。这种色彩组合体现了苗族人民在服饰方面的审美取向。黔南苗族居住高山之中,充分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因此自然环境中的色彩要素成为苗族服饰色彩的主要源头。服饰布料上的色块和纹样的颜色,无不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黔南苗族女性通常的服饰色彩以单色为主,人们喜爱使用红色、蓝色、青色、白色,不用黄色。在婚礼上的服饰底色以深色为主。黔南苗族也继承了中国传统婚礼服饰以红色为主的习惯,大多数女性服饰选用红色。黔南苗族婚礼服饰中,女性服饰上的装饰图案的色彩为撞色,也就是对比色搭配,例如女性佩戴很多银饰的时候,使用青色里衣来突出银饰的洁白和高贵。女性服饰的袖口或裙摆处经常可以看见红色、绿色、蓝色、白色。值得一提的是,黔南苗族女性服饰中的红色中带有绿色,绿色中带有红色的搭配特点在现代流行服饰中越来越多被应用,被现代主流服饰所借鉴。如图1、图2。

2.3 黔南苗族婚礼服饰的图案

“苗族服饰图案具有图腾功能,服饰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功能。生活在山地的民族,相同或者相近的服饰穿着往往表明了是大家属于同一族属,是一种身份的标签和象征”[3]。苗族服饰上的图案多取材于生活诸如:家禽、花鸟以及几何图形等等。对于黔东南地区的苗族服饰而言,蝴蝶和龙的图案受到人们的青睐,这可能源自于对祖先的图腾崇拜。

2.4 黔南苗族婚礼服饰中的银饰

苗族人们将换来的银元或银锭打成各式各样的银花戴在头上,挂在手上脚上,既作为装饰,也象征着财富。比如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髻簪、耳环、手镯、戒指等等,其中项圈最具特色。一套项圈由小到大有七圈之多重二千多克,项圈的造型或呈四棱突起,绕如螺旋,或偏圆,平面上设计了各种花纹的图案。苗族婚礼服饰中的银饰品不单是装饰品也是财富身份的象征,因此像项圈这种银饰品是苗家姑娘结婚的必备之物。银饰物品作为苗族特有的物质文化遗产,是苗族美学的一种体现,是传承千年的美学素材。

3 黔南苗族女性婚礼服饰文化活态传承的方式与途径

3.1 在高校中传承苗族女性服饰技艺和文化

我们可以通过让苗族民族文化走进校园,把黔南苗族女性服饰的技艺融合到高校的教学课程中。通过学习苗族女性服饰制作过程并从中感受民族文化的内涵。在校园里传播民族服饰文化,有助于学生认识并喜爱上苗族文化,为了解黔南苗族女性及婚庆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奠定有力基础。在高校中,教育部门通过设立专门的民族服饰文化课程让学生接触苗族文化及黔南婚庆文化,掌握黔南苗族女性服饰的制作技艺,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的审美相结合起来,将苗族服饰文化和现代服饰进行有力的结合,进而推动黔南苗族服饰及女性服饰的发展,如图3。同时还可以借助于网络,将高校开设的与苗族婚礼服饰有关的课程放置于网络上,同时为社会团体、企业及服饰爱好者提供网络课程资源,这样有助于更多的人了解并接触苗族服饰文化。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黔南苗族女性服饰制作流程,让人们从中领略到其中的审美特点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3.2 建立生产教研合作平台

以文化创新的形式,将黔南苗族女性服饰制作技艺与现代服饰元素相融合。黔南苗族女性服饰文化发展不理想的原因不是单一的,不仅是服饰制作工序的繁杂、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还因其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因此,在保证优秀文化得到传承的基础上,可加入一些现代文化要素或现代符号,发挥想象力,激发创造力,或可推动新流行的形成,也借此推动经济的发展,使黔南苗族服饰文化与现代社会更好的融合,实现黔南苗族女性婚礼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

3.3 数字化保护与开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也为民族文化的保护提供了诸多可能。“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对服饰文化进行数字化扫描归类,以建立数据库信息,也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将三维动画进行投放,扩大影响力。如敦煌在对壁画保护中就采用了三维动画技术,游客通过动画影片就可以多角度感受敦煌壁画的艺术魅力[4]。”对黔南苗族女性婚礼服饰文化进行数字化扫描建立数据库,可以为相关的学者研究提供图像资料,也方便人们对于服饰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对苗族服饰文化进行开发,借助于民族动画创作平台,创作与苗族有关的影视动画作品,并开发相关衍生品,以此来提高苗族女性婚礼服饰文化的影响力。

3.4 在苗族本地区开展保护民族文化活动

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在今天的生活中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因此保护民族服饰文化最重要的是要从本民族入手,尤其是从小培养苗族儿童热爱本民族服饰文化的兴趣,让苗族儿童能够从小在充满苗族特色的文化氛围中成长,更好的理解苗族服饰所蕴含的文化沉淀,从小培养孩子对本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如图4。同时也要借助于苗族的传统节日,开展民族文化活动,为服饰文化的传承提供展示的平台,让这些民族服饰能够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4 结语

黔南苗族女性婚礼服饰文化的活态传承对于研究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黔南苗族是多个民族长期共存互融并经过长期共同发展才有了如今的服饰文化现象,尤其是女性婚礼服饰已成为苗族独特文化的一个缩影。传承苗族服饰文化对于保护民族优秀文化精髓,为我国文化软实力添砖加瓦和丰富现代人的精神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和传承苗族婚礼服饰文化不能只靠苗族人民自己,还应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努力推动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银饰黔南服饰文化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非遗服饰文化与现代服饰文化的融合
服饰文化研究及其新时代价值
高浮雕银饰
银饰
山·水·乡愁
——黔南示范小城镇集锦(之二)
黔南文艺界3-4月大事记
图解黔南五年 高歌猛进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